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779

  “最后就是八张花牌,分别这对应着我们赛里斯人的‘BA
GUA’。嗯……这个很复杂,一句两句解释不清。以后有时间我再和你们细说。”
  “当然啦,今天我们不是那些古人那样来算命的。而是用这些牌来娱乐的……”
  听完这个玄奇的介绍,四个老外已经被HOLD住了,立马提出要尝试一下这种“蕴含着赛里斯人古老智慧的游戏”。
  只不过三个中国人脸上都是一副快要晕过去的表情。
  “嗨,你们三个愣着干什么啊。快过来,我们正好一人教一个啊。”
  他们三位就晕晕乎乎地走了过去,当起了麻将教师……
  不过我们的袁大师幺蛾子还很多呢。
  “这个不行啊。你们先要洗手净面,然后要冥想片刻。这样在开始玩牌之后才有机会达到‘TIAN
REN
HE
YI’的状态。”
  “嗯,这样就差不多了,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
  “东风……”
  “铛铛铛,恭喜宿主推动历史往正确方向发展,S值减少5%,并无偿赠送卡牌一张。请宿主继续努力。”
  打麻将也能“推动历史往正确方向发展”?还真是这样。
  此时在中国的美国人已经被麻将的魅力给迷住了。魔都那些洋人俱乐部里都不打桥牌了而是改打麻将。
  大概在1921年前后麻将牌就要被这些美国人带回太平洋彼岸的旧金山,最后风靡整个美国。
  旧金山有位伐木商人W.A.哈蒙德会成为第一位专营中国进口麻将商,到1922年年底,他一个人就进口了价值五万美金的麻将牌。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广告运动,并配有免费的课程培训和展示,从而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开展。
  在此后的一年间也就是1923年,美国人民对麻将运动充满了热情。有些爱好者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是打开收音机,第二件事情就是坐在收音机旁打麻将。
  富人会购买价值500美金甚至1000美金的麻将牌,美国本土出现了几十家麻将制作工厂,美国麻将联盟也宣告成立了。这个美国麻将联盟(AML)不是1937年建立的全国麻将联盟(NML)。是的,我大美利坚先后出现过两个全国性的麻将组织。
  当时的杂志上说,每一场像样的晚宴总是以这样的形式结束,每个人都坐在铺着绿色羊毛呢台面的桌子旁垒起象牙和竹子做成的小砖头。
  当然,这条时间线上有了袁大师这样的穿越者,我大美利坚的麻将狂潮必将更加地汹涌磅礴!
  “铛铛铛,恭喜宿主获得卡牌‘白色未来的BAI
BAN’……”
  “等等,大师球。为什么会有麻将牌?”
  “宿主,麻将牌就不是牌了?请你不要歧视‘蕴含着赛里斯人古老智慧的游戏’!”
  “好吧,大师球。不过这张‘代表白色未来的BAI
BAN’有什么用?”
  “宿主,使用了这张卡牌可以让你打麻将永不输钱……”
  “那还等什么?快使用啊!”
  “好的,宿主。使用‘卡牌:代表白色未来的BAI
BAN’。使用者今后打麻将永不输钱……不过也赢不了多少钱。”
  “大师球,你……快帮我取消掉啊啊啊!!!”
  “宿主,请看说明书。所有卡牌一经使用概不退货!”
  注释:
  (1)民国通行的应该是没有花牌的136张,不过笔者还是习惯144张。
第一百六十一章
输不了
  本章副标题:两把平胡惊破天,人不风流枉少年……和18点体质。
  “狎妓看竹乃是旧时代文人认为的风雅之事。在新旧交替之际的民国时期,很多文化界思想界的名人依然带着名士气,对这两件事情尤为热衷。
  其中最有名的两位便是有着“民国两只猴”之称的袁燕倏和胡适之先生(1)。巧合的是,他们两位都是自由主义者,也都是留美博士。
  先说胡先生,他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席卷全球的麻将热潮颇不以为然,还著文痛批说,“我们走遍世界,却看到那些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都和中国人一样沉迷于荒时废业的麻将之中。”
  不过胡适之先生早年却是有名的嗜牌如命。他在1910年头两个月的日记里,就有16次打牌的记载。他对自己的虚度时光也很懊恼,曾自责地写道:“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至于喝酒狎妓也是年轻胡大师的一大爱好。他有一次大醉之后,因为和巡捕厮打而在班房里面过了一夜。
  袁燕倏先生更是民国有名的旷达之士,后人称其为“中国最后的一位狂士”。他常说自己生下来就有两件东西,一件是“正平之舌(2)”,另一件则是“惠王之疾”。
  所谓正平之舌,说的就是他像三国狂士祢衡那样喜欢骂人。袁燕倏先生回国之后常好在中外文报纸上作月旦评,品评起当时中外人物更是毫不客气。
  而惠王之疾自然就是《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寡人好色”。
  至于袁先生和麻将的渊源那更是尽人皆知。麻将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现代竞技运动,正是因为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大力推动,这才能让麻将在今日的体坛占据重要地位。
  他不但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麻将俱乐部、第一个麻将学校、第一个麻将协会,还亲自为麻将制定了一整套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的比赛规则,使其成为一种正规的现代竞技运动。
  可是让人费解的是袁燕倏先生在此之后却不大和人打麻将。有人也曾问起过他为何如此,袁先生说他在美国普及麻将只不过是为了宣扬国粹,而他本人也觉得打麻将太过浪费时间。
  不过在他20年代初回国的那段期间,却因为麻将和胡适之先生一同上演了一段逸闻趣事。
  当时在南京和上海两地教学写书的胡先生屡次邀请袁先生一起打牌,可是都被后者婉言谢绝了。
  “这只安徽老猢狲(袁先生语)”确实是个妙人,他居然联合两位善于手谈的沪上名姬在报纸上向袁先生下战书。
  这份战书上说,她们姐妹因为袁先生宣扬国粹于海外,且极为仰慕他的风采,所以想要和他进行一场麻将友谊赛。袁先生输了不管多少,都当是她们姐妹两人的渡夜之资;而他要是赢了,这两位名姬会免费陪他一个月。
  战书在各大报纸上那么一发,立即是轰动上海滩。据旁观者说,袁先生看到战书就仰天大笑,马上回书慨然应战。他还在信上说,不用陪他一个月,陪他一晚上就行了,因为这一晚过后,两位女校书一个月接不了客。
  当时老成之士认为这实在有辱斯文。袁先生是堂堂留美博士,还是美国总统好朋友,德国皇帝秘书官,全球知名的大学者。他绝对不应该自贬身份,掺和这种荒唐闹剧。
  尤其是袁先生的父亲得知之后勃然大怒,派自己次子去告诉自己长子,如果他去赴约那么就要登报和他脱离父子关系。袁先生沉吟片刻,挥毫写了一个对联,又让弟弟带了回去。
  袁老爷子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桃花庵里桃花扇,杨柳岸边杨柳词。这两句里面写了四位名士,其中三位比较好猜就不说了,“杨”指的是和解缙、徐渭并称明朝三大才子的杨慎。他老人家乃是前清秀才自然看得懂这两句的意思,长叹一声对旁人道,老夫当不成才子,却生了一个狂生。遂罢此事。
  后来沪语中就有了一句二十一世纪仍在使用的谚语:宁可气杀老头子,还是不能放鸽子。老头子即父亲,放鸽子是沪语,意为爽约或者毁诺。不过这句话要用吴地方言来读,风味绝佳。
  这场牌局在四马路(3)会乐里的一间书寓里进行,四人约定打十六圈。他们从中午十二点一直打到了第二天凌晨。
  袁先生开头是大输特输,其他三家自然是大赢特赢。胡先生还取笑他道,怪不得鸿渐不肯出来打麻将,原来牌技这么臭。不过这位唯一的大输家却面不改色,只是报以微笑。
  到了最后一圈的北风局正好是袁先生做庄。此时场上风云突变,他连庄连了数十把,把输的钱全部都赢了回来。据当时服侍他们的下人说,他的牌打得是鬼神莫测,也打得三人面如土色,连手都发抖了。
  最后把钱赢回来的袁燕倏先生故意拆牌放冲才算是结束了牌局,一算筹码他恰好赢了一副平胡。打了十几小时麻将仍然精神奕奕的袁先生对胡先生道,论国学我不如兄,论国粹兄不如我。
  说完这句话,他便携着两位佳丽翩然而去,望之如神仙中人。而且一夜过后,事情真如他所说的一般,两位名姬当然是闭门谢客一个月咯。有人问起过她们那晚后事如何,这两位笑而不语只露出那种你懂的微笑。
  胡适之先生后来立誓戒赌,这件事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此一事之后,坊间传说他们袁家有传自葛稚川和陶弘景的祖传秘籍,还真的有人出重金向袁老爷子求黄赤之术,让他老人家是哭笑不得。其实这两位都是善于“黄赤之术”的道家名人,而且巧的是葛洪是句容人(镇江),陶弘景是秣陵人(南京)。
  然而事情还未结束。
  其后袁先生受邀去京城讲学,北方学界对他的牌技和“你懂的”那也是将信将疑。于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也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和日后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出面,依样画葫芦地请了两位北地名姬以同样的条件邀战袁先生。
  顺便提一句,梅先生酒量宏大和好打麻将那也是有名的。
  袁先生当然没有二话地应战了,这次战场摆在了八大胡同之首的陕西巷。整场牌局和上海那场却是截然相反,袁燕倏先生开始赢得梅先生和两位北地胭脂昏头乱象,可是到了后面却把赢的钱全都输了出去。打完一盘账,发现他还是赢了一把平胡。
  前后两场麻将的结果一对比,世人这才恍然大悟地明白过来了,袁燕倏先生原来真的是麻将高手中的绝顶高手。
  后来有人还为这两场麻将做了一首打油诗:
  “四马路上胡不和(音胡),
  累煞两位女校书。
  八大胡同梅倒霉,
  却给小袁做了媒。”
  ——节选自《民国大师轶闻录》
  注释:
(1)民国两只猴:太湖小袁(猿),黄山老胡(猢)。小袁是太湖边的无锡人,老胡是黄山旁的徽州人。
(2)其实袁大师所说的“正平之舌”另有深意。祢衡著有《鹦鹉赋》,他这是在说自己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的抄袭者罢了。
(3)现在的福州路,旧上海类似八大胡同的地方。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有钱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