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物黑科技(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40


没听错,这回答。
刘维昌听了却只感觉这沟通起来有点障碍,不过这谈话还得继续,吸了口气刘维昌继续说道,“程所长,这种问题,咱们下个文件或者开个会说明下,让大家研究的时候,多注意下身体,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
“毕竟,这熬夜确实很伤身体。熬多了不好,这样讲一下,所里的同事们应该也都会明白了。”
“而专门为这个研究开发一个检测身体状态的设备,是不是有点?”刘维昌本想说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拿大炮打蚊子,不过想想感觉似乎不太合适,“是不是有点太费时间了,虽然我不太懂医疗设备的研发,但是,我也是教医学的,更是个医生。”
“医生要给病人精准检查身体状态都挺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有门槛,没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基本做不到,所以,可以想象,要开发一款这样的设备,难度绝对不简单。”
“难度不小,那么开发起来,研发时间就不确定了,真要能研发出这种设备,我作为医生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这对医疗卫生事业绝对是一个不错的促进,但是,所里的同事们等得及吗?”
刘维昌说的很委婉了,想着这样说,程翔应该能够明白,放弃这种有点硬核的做法。
说白了,就是专门研发这样一个设备,周期漫长,等你研发出来了,已经熬着夜的教授和博士们,说不定该熬的都熬完了,你这样做没什么意义。
程翔听完却微微一笑,“刘主任,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仔细考虑过了,研发所需时间太长的问题并不存在。”
“不存在?”刘维昌感觉程翔是不是有点不太能听得进劝。
“嗯,是不存在。”程翔点点头,看到刘维昌还是一脸狐疑的样子,顿时从衣服兜里拿出一块加密U盘。
“刘主任,你这有保密电脑吧。”
“有。”刘维昌看到程翔手中的U盘愣了下,然后点点头。
“之所以我说研发周期长的问题不存在,是因为在以前的研究时,顺带在这一块有了点发现,所以当时就顺便做了一份图纸和设计方案。”程翔把保密U盘递了过去,“依托学校的工程力量,两天时间,应该就可以做出样品。”
“……”
“做好了?”听到程翔平淡的说出这么一段话,刘维昌接过U盘的时候,全程都有点懵。研发出来了,而且还是顺便做的?
我没听错吧?不对,我的听力似乎还很好。那是我太久没接触世界,认知都落伍了?
这样一种对医疗卫生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检测设备,你竟然说的这么轻描淡写,还是顺路做的?
还是说,这个设备的作用其实并没你说的那么好?
带着疑问,刘维昌快速打开保密电脑,虽然工程设计不太清楚,但是,什么样的设备,根据什么原理有什么医疗效果,他还是能够评估个一二三出来。
很快,刘维昌打开了设计方案,别的他都没去看,第一时间翻到设计原理。设备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能达到什么程度,设计原理是根本。
核心错了,后面的讲在再天花烂坠都没用。
不过这一看,刘维昌就惊得差点屁股没从凳子上弹起来,“可见光?这设备竟然是用可见光来做人体检测?”
“没错。就是可见光,刘主任,有什么问题吗?”程翔问道。
“问题?”刘主任实在是忍不住,奇怪的看了程翔一眼,“问题大了去了,这些年,依托可见光做人体检测设备可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大热门,前景非常广阔,在医疗器械领域,可见光人体检测设备,已经被公认为下一代最核心的医疗检测设备。在国际上,几乎所有做医疗设备的大厂商都在全力投入研发。”
第六十四章
应该有两到三倍吧
可见光,常识中无法穿透人体,但是,这是为什么?
论体积,光子和电子属于一个级别,单个原子,原子核只占据了不到几千亿分之一的空间,剩余广阔的位置,电子可以自由活动。
而人体虽然是生物,但是,究其根本,也是由原子构成分子,然后形成细胞,组织器官等。这样一想,人体组织密度相对光子的体积,简直就是像一张大网对于水里的浮游生物,可见光穿过应该毫无障碍。
那么,为什么现实是可见光无法穿过?
原来,因为可见光波长较长,在经过人体时,非常容易被散射和吸收,这才被阻挡住了。
但是,假如能够有一种办法做到让可见光穿过人体,那会发生什么?答案会让人震惊,这些可见光会因为散射的原因,将经过人体时内部时的大量信息,给携带出来。
这就是可见光检测设备强大检测力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刘维昌为什么光看到检测原理就差点吓的屁股快坐不住,解释了一番国际现状后,刘维昌又忍不住叹道,“只不过,因为这项技术极其困难,目前进展非常坎坷。”
“所以,程所长,刚刚你告诉我,这样的设备你顺带做出来了,我没被惊的从凳子上摔倒就不错了。”
“现在但凡一家医院,都离不开优秀的检测设备,图像影像学这种无创检测方式,更是其中的重中之中。我们医学院附属医院,每年花在医学影像设备的采购维护,就是相当一大笔支持。”
“而放大到整个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影像设备的市场规模就占了百分之二十不止。仅仅只是这些数据,就可以想象一套优秀医学影像设备的重要分量。然而,现状是目前全国大部分医院的影像检测设备,基本都是来自国外。”
“说实话也惭愧,咱们国家这些年在很多领域发展都很不错,但是,医疗器械这个领域,起步终究还是比较晚,所以,虽然产业布局已经多年,但是在技术上要追上,甚至赶超国外那些顶尖大厂的产品,还是有不短的差距。”
“所以,给病人看病,虽然我们知道他们贵,虽然也明知他们利用各种策略不断挤压我们国家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但是还是的咬着牙用。”
“不是我们不支持国产,实在是因为看病不同于其他,差一点就差一点,将就能用就行。医疗检测设备一旦有问题,那引起了误诊或者不准确,轻则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一点就是一条生命的代价,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不起,也没人可以承担。”
“平日里,国人生病了,随便拍个片子,少的几十,多的成百上千,其实贵在哪里?真是片子本身贵吗?”
“不是,这笔钱里头,相当一大部分,都被这些国外的医疗器械生产商给挣走了。”
“所以,程所长,你必须得告诉我,这个设备,能做到什么程度?”刘维昌呼吸都变得急促。
“对了,我邮箱里刚好有一份可见光医疗检测设备的各项指标。你看看对比一下再说。”刘维昌手忙脚乱的快速打开邮箱,找到一份纯英文邮件,点击打开,然后再双击打开了附件中的PDF。
几分钟后,程翔抬头。
“怎么样?能做到这里头可见光检测设备指标的几成水准?”刘维昌问的非常紧张,“三成,有没有?”刘维昌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大胆的猜测,只要有其中的三成能力,都能比现在主流的核磁共振,DR,CT等检测设备要强上不少。
到时候,只要设备能通过医疗器械质量基本检测流程,他们医学院就必定全力支持,立刻在学院的附属医院用上,开始临床测试。
如果确定好用,他们就会加速铺开,彻底摆脱原有设备。
这样一来,他们医院不光价格上可以减轻病人负担,还能大幅提升疾病确诊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幅减轻医院在医学影像设备的采购经费,进而,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更多有医学意义的事情上。
什么是一举多得?这就是。
程翔听到刘维昌的问题表情古怪。
这样的表情,死死盯住程翔的刘维昌哪能看不到。
刘维昌先是一愣,接着就反应过来,然后有些失落,再想想,感觉自己似乎提的要求有点过分,这毕竟是程翔顺带做出来的东西,能有多强?
即便是真正可见光检测设备指标的三成水准,也是非常高的要求了。
那么多国际医疗器械大厂,那么多专业的研发人员,在这个事情上都是举步维艰。
哎。
刘维昌暗自叹气摇摇头,自己大概是被程翔最近的耀眼光环给迷了眼,换做别人,他可不会这样进退失措。
“两成?”刘维昌想了想问道,表情略微遗憾,“两成,虽然虽然少了点,但是,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检测能力虽然和现在的ct,核磁共振差不多,但是,一套设备可以兼顾多种检测能力也是个不错的优势。”
“而且可见光检测设备后续检测能力的潜力更强,到时候实物出来了,临床检测这一环节,我们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部包办了。”
刘维昌缓缓说道,不过最初看到可见光检测设备的那份激动已经逐步平息下去。
可是,程翔听完却还是摇摇头。
这下,刘维昌就有些为难了,虽然程翔先前只表明设计了套检测设备需要自己帮忙,刘维昌哪能不清楚这需要帮的是什么忙。
但凡医疗器械,不论是否上市,肯定是需要一线医生来做临床检测,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好坏优劣的唯一标准,“难道两成都不到?”
“程所长,临床检测的事情我肯定会答应下来,但是,一成水准,这个检测能力实在太低,还不如现在的主流设备,医院毕竟主要为治病救人,时间也紧张,所以,能给出的支持可能有限。”
刘维昌这是真的给程翔很大面子了,也是给自家学校自研能力的最大支持。换做别人,检测能力还不如现在使用的设备,这个准入的门槛都不会给。
毕竟,那是医院,医生的时间非常珍贵,病人的时间也一样非常珍贵,可没那么多机会让重要的检测来试错。
刘维昌说完终于停了下来,程翔也终于有机会开口,此时却是笑了,“刘主任,你这性子实在太急了。”
“我都还没来得及开口,你这就把话一路讲到了这里。”
刘维昌听了一愣,再一看程翔那面带微笑,淡定从容的表情,转而想到了什么,心跳立刻加速,声音也有些发颤,“几成?”
程翔笑着摇摇头,不过刘维昌这次没有再自己忙着猜测,在刘维昌紧张的注目下,程翔在电脑桌前面前站了起来,“确切的说,不是几成,应该有两到三倍吧。”
“具体是多少,还是要等设备出来,依靠刘主任你们服务一线的医生说了算。”
“两到三倍!”刘维昌完全没听到程翔后面讲什么,脑子里全是两到三倍这几个字在回荡。
第六十五章
程所长,真牛
半个多小时后,生物学院院长沈康文,医学院院长单绍贤,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柴宜民,物理学院光电系教授组主任路江斌,先后赶来刘维昌的办公室。
刘维昌的电脑桌前就那么大空间,显然装不下四五个人同时去看电脑,所以,刘维昌干脆把椅子撤了,再把桌子往前面推一点,这才容纳了五个人同时观看。
设计图纸页数不少,加上一些描述信息,一共九十二页。五个人看的都非常认真,因为涉及的学科有交叉部分,所以,五人时不时互相交流两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