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668

  “地龙也有消耗和枯竭啊!”在地球上,曾经研究过,有一个风水堪舆的说法,就是“真龙不过百年运”。
  意思是,哪怕再强的地龙(真龙),也经不起百年的龙气爆发,因此地龙之气,多半是用来第一桶金,使人迅速上位,得人道气数的补充,而不是全靠地龙,更加不要说,李承业的地龙,还不算是真龙级的大龙脉。
  若李承业得王弘毅现在的地位,那只要地位不堕,镇中十数万百姓丝丝之气就在补充着消耗,不必处处消耗地龙之气。
  现在相反,李承业还是空架子,到了现在,也获得不了多少人道气数的补充,加上这次激烈的防御战,为了保命不得不大量使用气数,这就是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因此才会有着明显变薄的迹象。
  当然,现在地龙还消耗的起,一丝丝在补充,可是,若是次次这样呢?消耗了还能获得补充吗?
  王弘毅心中震动,突然之间历史上无数往事浮现出来。
  历史上有大气数大命数的人并不少,但是往往日后就黯然退场,或者泯于众人,归根到底,只有一点,那就是——用奇谋,作险事,却没有足够的人道根基补充。
  举一例,陈庆之,此人北送元颢,自铚县至洛阳,行程三千里,四十七战克魏三十二城,一往无前,可谓战无不胜,尔朱荣倾北魏之兵都奈何不得,但是度河时,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以后就相对平庸了,大同元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因不利而还,再无神迹可言。
  死时,更只有五十六岁,总算还得善终。
  以少胜多,以奇胜正,大耗气数,若是事后升赏,或者本身是主人,得万民气数补充还可,若是平时清闲,不掌军民,而战时出征为将,无论有多少气运,都会消耗干净,到了大事已成时,一纸就可诛灭九族。
  何也,君强臣弱,也是气运消耗干净的缘故。
  只用其才其命,只给官爵,不给养气化命的根基,这就是权谋之道的无上真意,所以君者越强,臣者越弱,行此国策,断无以下犯上之理。
  就算手下有真龙天子,行此策,也可将其消磨干净,变成池中鲤鱼。
  若不是有望气之术,那悟得这种密不可传的真意?
  此法驾御群臣,威福不测。
  就在寻思中,突然之间,王遵之询问着:“吾儿,现在长定镇已围,有何法给予迅速攻下?”
  王弘毅不假思考,笑的说着:“何必攻城,柳朝义狼狈出逃,仅余二百骑,就算发动长定府的民壮,也难以控制局面。”
  “孙子兵法有云:夫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俘虏三千,其中多有府城中人,命其号哭在墙下,呼爹唤娘,又射缴文于城内,言降者不杀,献城有功。”
  说到这里,一丝笑容,泛上王弘毅的嘴角,他轻轻说着:“然后,三日内,必有人献柳朝义出城,柳镇必灭也!”
  众人一齐瞠目结舌。
  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
  垂正十二年十九日,红泽府。
  节度使府,朱信进了门,就急速的跑着,经过一处走廊时,头上戴的银冠,被一处伸出的枝叶碰歪了,都来不及扶正一下。
  此时,杜恭真正在批阅着文件,听到声音,不由望了上去,心中纳闷。
  “大帅,长定文阳二镇发生了大变故!”朱信快步赶到杜恭真面前,连忙禀告的说着。
  “发生了何事?”杜恭真皱眉问着,朱信一向有着从容气度,这时怎么这样了?
  “大帅,九月十三日,王弘毅以一千三百人大破柳营五千本营,柳朝义狼狈出逃,仅余二百骑,十五日,王遵之出兵,号称二万,顺义县和吕川县,已经不战而降,只怕长定府已经是一个孤城。”
  “什么?”听到这句话,杜恭真也保持不住镇定,立了起来。
  “这是何等大事,臣如何敢乱言,我已经派人调查,的确是这样!”朱信喘了两口气继续说着:“看这情况,纠缠了十数年的长定文阳二镇,终于要分出胜负了。”
  “大帅,长定文阳二镇纠缠,我们才能后方安康,若是出现了强镇,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立刻出兵干涉。”
  杜恭真站起身来,在大堂内来回度步,二镇合一,的确就会腹背受敌,这就如一团巨大的乌云笼罩在心上,脸色阴沉无比。
  此时大堂中一时默然,就有一将说着:“大帅,我们被魏存东所逼,抽不出多少兵来,真的要抽,也只有二千,王遵之是坐镇十数年的大将,既然已经大胜,号称二万,那至少有一万,我们二千兵,如何干涉?”
  朱信怒而说着:“就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让王遵之轻易打挎了柳镇,打下了,就真的是二万兵了,我们以后腹背受敌,如何是好?”
  又转身大拜杜恭真:“大帅,我们听闻王遵之身体已经不行,这时只要大帅出兵,二千可号称五千,威逼之,到时候,长定府必坚定了抵抗之心,久攻不下的话,王遵之只能退兵,那时我们或可和长定镇结盟,或可吞并之,但是万万不可轻易让王遵之打下柳镇,一打下,我镇危矣。”
  “兵必用险用奇,还请大帅决断。”
  杜恭真紧锁眉宇,度了几步,说着:“朱信说的没有错,这时断不能给王遵之轻易打下柳镇,传我命令,立刻召集兵马和粮草预备,明日上午就出兵。”
  古代召集兵马,本身是一件大事,加上粮草兵马,能够明天上午就出兵,这已经是非常了得的精锐。
  “遵命!”在堂上的众人,立刻应诺,甲衣之声连绵不绝。
  杜恭真本是雷厉风行的人,次日,就出兵二千,步一千八,骑三百,从红泽府出发,当天到达了六子县,晚上稍事休整,第二天,又不断赶着,达到了长寿县,这已经是红泽郡和长定郡的边界了。
  是夜,县城中,临时没有这样多营内,就在县城中扎营,夜空下,赤红的篝火光,处处可见。
  此时,一个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我有紧急情报,要见大帅!”
  几乎同时,县城的衙门安静无声,一将踏着甬道缓缓而行,眼睛机警巡视四周。
  乍看似乎空无一人的县衙,只见树阴花丛中,藏着装束严整,小心警戒的近侍,见他走来,对他行注目礼。
  就在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马的长嘶声。
  在更近的里面,杜恭真坐在窗前的桌旁,静默着思考着,就在这时,一声报告打破了宁静:“大帅,有紧急军情!”
  杜恭真一惊,说着:“传!”
  一个骑兵进来,跪在地上行礼:“大帅,紧急军情,长定府陷落了。”
  “什么?长定府这样简单就陷落了?”杜恭真脸色一变,站了起来,动作过猛,竟然把桌子上的文件和墨水打翻在地。
  “是,三千俘虏对着哭墙,哭声震动全府,人心浮动,虽斩杀也无济于事,到了夜里,就有城中豪族开门献城,长定府亡了。”
  “柳镇亡了?”杜恭真喃喃的说着,一片茫然,最后一屁股落在墩子上,似乎一瞬间,就老了十岁。
第四十九章
病变(上)
  距离占领长定镇,已过去数日,在这段时日内,纷乱局面,渐渐平复。
  长定郡大部分百姓,在旧主败北后,皆有过逃离此地打算。
  兵乱极为可怕,胜者之兵,常常在攻陷之地肆意妄为,却少有主将会去约束。此时风气皆是如此,各地藩镇主将皆以此养兵,从而激发士卒战意,获取更大胜利。
  占领长定镇后,王弘毅却立刻下达命令,禁止士卒扰民,违者杀无赦,这道命令,就如同一颗石子,砰的落于湖面,荡起巨大余波。
  有将领提出异议,说此命令,将导致军心涣散,一提出,便被王弘毅严厉训斥。
  王弘毅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如水,军如舟。
  这话一出,在军中将领中,顿时传开。
  不屑者有之,惊讶者有之。
  又有少许军卒藐视法令,暗地仍做些奸淫掳掠之事,很快便被巡查队逮捕,随即,当众格杀。
  他们血淋淋的头颅高悬于杆上,以供往来百姓观看。
  此举可谓大得人心。
  自此,此地百姓方信,入主长定镇之人,果真奉行仁义政策,一时之间民心稍定。
  不少之前逃走地主、富户,在静观事态后,亦相继归来。
  毕竟,凡有一线生机,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对王弘毅战后约束士兵、同时实行安抚政策等行为,王遵之一直在后观望,见其效果,亦表赞同。
  对这儿子,王遵之早已换了心态,从一开始只为后继无人,而变成后来真心欣赏。正如他之前所言,夭折三子,换一麒麟儿,老天还算待他不薄,待王家亦不薄。
  于是,在文阳府军二位最高权利者一致赞同下,长定镇继续推行安抚政策。
  长定镇局势,很快便恢复如常。
  除街上偶尔可见一些残破景象,还尚未完全修复完毕外,日渐热闹的大街,已然孕育着新之生机。
  九月二十八日。
  王遵之心中欢喜,又一次用车巡查着长定府。
  和柳镇打了十几年,终于以胜利者的身份扫看四周了,心里回想着,是不是回去祭祀下老帅。
  又吩咐设宴。
  对于大帅设宴,当然就是能来的,都来了,不过要设宴也要一段时间,王遵之就看看,只见宴会上,已经有人在准备,而不少熟悉的面孔,在聊天着,心里更是欢喜。
  等开了宴,王遵之站起身来,到各桌上劝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