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668

  实际上,赵远经在秘文阁一年半,已经摸清了王弘毅脾气,知道皇帝喜欢实干,又喜欢量力而行,不动声色就改变大局,不喜欢喧哗大兴土木,因此这样说。
  王弘毅听着这话,觉得真是实在,半点虚饰也没有,品味咀嚼下,就说着:“你在这里算是历练出来了,这二件事真是切实,你能想着造福造实惠,朕很欣赏。”
  王弘毅是皇帝,不能随意夸奖,说到这里就收了尾,说:“在一县谋一县,在一郡,谋一郡——朕期待以后。”
  “听闻你已娶妻,可有子嗣?”王弘毅又随口问着。
  赵远经说着:“皇上,臣已有一子。”
  “可会识字了?”
  “还不曾教其识字。”
  “看来年纪尚幼,这次外调可会带着他同往?”
  赵远经早知道皇上平易,这样的问答,还是让他有些心下不安,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但既然皇上问了,他就得回答:“回皇上的话,臣的妻儿都愿同往,至于识字,臣公务之余,想自己先授。”
  王弘毅点点头,笑说:“孩子尚幼,的确需有父在旁教导更能成才,这方面你做的可比朕好多了。”
  赵远经一听这话,顿时冷汗渗出,忙起身跪倒在地,说:“臣万万不敢与皇上相提并论!”
  “你这是做什么?”王弘毅一怔:“只是随意闲聊,朕只是有所感慨。”
  王弘毅朕虽有着几个皇子公主,一直以来都是在外征战,战事结束他们有着师傅教导,所以有些感慨。
  但君臣之间,比喻天地,还是使臣子震惧,这时王弘毅口气和神色,让赵远经心情放松了些,说着:“皇上英明神武,皇子必能受皇上英武。”
  “很好……”王弘毅点点头,就要让他退下,这时却听到御书房的外面,传来内侍禀报声。
  “启禀管家,锦衣直指御史陈河年陈大人求见!”
  陈河年来了,王弘毅吩咐:“让他进来。”
  不一会随着一阵脚步声,有人外面走进来,在地上跪倒行礼:“臣陈河年,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
  “免礼,平身吧。”王弘毅说着,这时赵远经起身向着陈河年见了礼,论官职,赵远经比陈河年品级低了不少。
  陈河年也拱手还了礼,面向上面坐着的皇帝。
  “可有什么事情?”王弘毅问着。
  陈河年沉吟了一下,因事情虽大,却不是秘密,直接回了:“皇上,臣刚刚接到草原急报,说是两军相争,已经出了结果,巴鲁大败,被打的只剩下万余人,巴鲁在并州边缘处,向朝廷派人请降,希望得到朝廷的庇佑……”
  说到这里时,赵远经叩拜:“皇上,臣明日赴任,还请皇上允臣,下去准备。”
  原本在秘文阁,听听无妨,这时却不能听了。
  王弘毅看他一眼,知道说的已经和赵远经说了,赵远经是不想在这里听到军情,对这个态度还是满意的,也就允了:“退下吧!”
  赵远经快步退了出去,加快步伐出了书房。
  御书房内,王弘毅听着陈河年带来的消息,却是大喜。
  草原在中原大统一时,王弘毅就已经不惧,百年内怕是成不得气候了。
  可两世争斗,王弘毅不会放任。
  现在巴鲁和大汗争夺也就罢了,既率万人投降朝廷,这就完全不一样了,正切合了王弘毅的战略。
  王弘毅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只是一思考,就有了决断:“巴鲁派人送信,向朝廷企求庇护,朕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
  “传朕旨意,并州立刻接受投降,命编制草原八旗,巴鲁部为第一旗正黑旗。”
  现在八旗制,是正黑旗、正白旗、正红旗、正青旗,又有着镶黑、镶白、镶红、镶青四旗,合称八旗。
  陈河年一听,顿时明白这就是昔日山间八旗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王弘毅最得意的对外政策,就是建立八旗。
  地球上满清以八旗来征服华夏,但是如果反过来建立,更是国之大政。
  这些八旗都向自己族人开刀,日后分成八个旗区,这就是满清对付蒙古的支持——分化治理,使蒙古减丁减帐,几乎整个民族消亡!
  既有着圣旨下,陈河年就应了,王弘毅在书房内再踱步,又连连下了几道旨意。
  “传朕旨意,令樊流海带兵三万去接应巴鲁。”
  “令吴兴宗整顿军队,随时听从调令。”
  “令卢高率兵三万,随时进攻幽州。”
  “水师即刻沿途而上,由水路进攻幽州,与卢高策应。”
  一时间下了四道旨意,顿时,整个大成动了起来,紫气弥漫着,气运海波动起来。
第三百二十八章
出发(上)
  此时近晚,天色阴沉。
  工作了一天的王弘毅,兴致很好,乘舆进入内宫,暮色中有着细雨,宫人都纷纷上着宫灯,来往的人却带着喜气。
  这两日来,皇帝心情不错,皇帝心情不错,太后皇后都高兴,三位都高兴,自宫内的人都沾上了喜气。
  不仅当月月钱翻了一翻,一日三餐多出两道菜,听说是皇后令人赏赐。
  能得了实惠,又能在这两日里不必提心吊胆,宫人心情自然也是不错。
  慈宁宫。
  王弘毅在细雨中赶到,皇后、贵妃赵婉、谨妃素儿和太后说着闲话。
  见王弘毅进来,除了太后和皇后,都一齐跪下行礼,皇后站起来,笑着:“官家来了。”
  说着缓缓行礼。
  王弘毅笑着点头,微微行礼,说着:“给母后请安。”
  太后笑的说着:“都是一家人,起来吧,坐。”
  就算这样,事实上只有太后、皇帝、皇后,贵妃,谨妃落座,别的女人都只有站着,侍立着几个女官,此时眼观鼻鼻问口,恭敬的站着,不言不语。
  房间里能自由说话的,也就是上面坐着的几人,这其中太后和皇帝是最自在。
  不比皇帝,就算是皇后,论家法,是做儿媳妇,论国法,在太后面前还是要陪着小心,不能随意。
  只听太后正说着自己宫内趣事,因王弘毅怕母亲觉得闷的慌,特令人采买了几只小兽,在太后的宫里,由专人养着。
  还别说,太后还真是挺爱这玩意儿,平日里除了孙子孙女请安让她开怀,有时她也会逗逗这些小兽。
  太后此时说的就是这几只小兽的憨事。
  王弘毅听着,心里微微有些酸,以前母亲还能出去随意走走,还能出个门,与附近的夫人唠唠家常,可身份尊贵了,却连宫门都轻易出不得了。
  “母后,要是您想出去散散心,儿子派人护送着您出去转转……”
  太后喝着茶,只是摇摇头:“皇帝心意,我心领了,现在不比从前,我们是天家了,一言一行不能不小心谨慎,出了乱子如何自处?这宫内极大了,我不想出去。”
  平日里太后哀家自称,在这时,在这些她眼中的自家人面前,却改回了熟悉的称呼。
  这样称呼着,也让王弘毅感觉格外温馨,太后的话是给他提了个醒,让他开口说起了自己的一个决定。
  “母后,儿子不孝,接下来几个月又要离开金陵,不能向您每日请安了。”王弘毅向太后说着。
  太后闻言便是一惊,皱眉问着:“可是朝里又出了什么大事?”
  因着不去干涉儿子的政事,哪怕这两日儿子看起来心情甚好,太后也不仔细询问过,作为深宫住了几年的太后,她对外面的局势,并不是太过了解了。
  皇后宋氏一怔,目光扫过了,而谨妃素儿表情不变,只是静静的坐着听着,赵婉有些担心的看向王弘毅,想说什么,在这等场合没敢贸然开口。
  哪怕是赵婉,也不是昔日小小贫女,在后宫多年,又为人母,早就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贸然开口去说,有些事情不能贸然去做。
  在皇后没有开口时,她一个贵妃,是不能去说。
  而且现在太后说话,哪有她插话的份?
  王弘毅是没去看别人的反应,面对着母亲的询问,他认真说着:“草原有了大动静,汗国父子相杀,巴鲁节节后退,已向儿子请降,这是剿灭汗国的大好时机。儿子虽不会在前线作战,在金陵等着消息却又怕延误了战机,因此儿子打算带人暂去洛阳,离着总归近些,有着什么事情也方便指挥。”
  “而且这是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胜了,历朝旧疆都已经平定。”
  言下之意,这次战役很是重要,亲征是不可避免了。
  “既是这大事,我自不会干预吾儿,但吾儿也要多加小心才是,切不能以身涉险,让娘在宫里担心。”太后虽是担心儿子,却也知道,这些事都是儿子必须去做,她从不会去干涉儿子的正事。
  就像是多年前,眼望着儿子出去当兵上战场,背着人时几次落泪,可送别儿子时却强笑着,让不要挂念家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