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668

  大臣降了,一般情况下,还可加入体制,累官不失州郡之官,而郭文通降了,官是别想了,爵虽可封侯,但就必须关门思过,再也不能南面称孤!
  听了这话,郭文通说着:“大成使者前来长安,上下议论沸腾,都大失孤望,你说这话,才是爱我,与吾见相同。”
  “臣附议!”
  “臣亦附议!”见王上心意已决,在场的人只得纷纷附和。
  许清远低着头,眸中浮现出一丝异色,果是稍微刺探,就已经得出了王上的心意,心中暗中感慨。
  大成朝已承帝命,可以奉天伐罪了,旄麾所指,刘满束手就戮,而青州望风归顺,甚至胡人都退避。
  现在大成朝,已经拥有蜀、荆、交、扬、豫、徐、衮、青,并、翼、司隶半片,拥兵百万,并且根本没有大势可以抗拒,以自己私心来说,还真不如纳降,降之,则天下就彻底平定,民安之,官可保之。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郭文通还不肯降,许清远这人顿时就把他视为昏主了,不过这时,却上前一步,说着:“臣以为,王上不降,使者此番回去,成国皇帝必派大军来攻打秦地,还请王上早做准备!”
  没有劝说归降成国,让郭文通很是欣赏,扫看群臣,觉得自己官员都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心中欣慰。
  “先礼后兵是成国惯有手段……想必成国皇帝也不会认为孤会归顺于他,成军怕是已经频繁调动,只待使者回去,就会立刻向秦川扑来……既这样,孤先调遣军队,以作准备,再接见使者不迟。”郭文通在上座说着。
  “是!”许清远带着群臣叩拜,应着。
  郭文通踱着步子轻轻挥扇:“具体怎么样,我们议一议。”
  众臣都面面相觑,相互透了一个眼色。
  到了下午,出来走到门口,许清远脸上刚毅果战之色立时消失,神色阴沉,后面一个大臣陈嗣同连忙跟上,说着:“大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许清远知道他说的意思,一路向前,又沉吟着,良久才喃喃说着:“的确这样,虽我们跟随郭家已久,但只是为明主守疆,现在真主已现,王上还想和真龙争夺,这就是倒行逆施了,我们不可随之陪葬。”
  听了这明确的话,陈嗣同大喜,深施一礼:“有大人作主,我们就好办多了。”
  许清远缓缓点头,说着:“王上要拖延时日,我们就先去通告一声,这就是投效之功,还有一些人,要加强笼络,只要王师一到,我们才可弃暗投明。”
  陈嗣同听了,连连应是,说:“我们众家都是这个想法,我们此举正合天意,能降了大成,则天下民安,吾家可保矣!”
  洛阳,御书房一本书卷随意放置,王弘毅正森闭目养神。
  这些日子过的还算平静,青,并、翼、司隶半片,都是久战思平,很是配合官府,由于官员的缺少,因此还是大量起用降臣。
  不少没有劣迹的官员都保留了下来,并且据说情况也不错,这也是最后一批的破格使用了,等天下平定,仕途就没有这样好事了。
  粮草供给并不是一时半刻能准备妥当,在定下决定前,就降旨让准备。
  派使者团前往长安,不过是惯有的手段,王弘毅并不认为郭文通会归降自己。
  这个人,前世今世,都有些耳闻,性格刚烈,甚至可以说又臭又硬,前世在胡人进攻时也选择了战死,自己很难使之归降,因此这场战役势必要打。
  “什么时辰了?”王弘毅起身,问着内侍。
  “陛下,已是百时了。”内侍说着。
  王弘毅上午就办公,到现在整整工作了七个小时,就听着内侍在身后禀告:“皇上,晚膳在阁子内进?”
  “唔?”王弘毅摆了摆手:“不用传正膳了,上点粥就是了。”
  王弘毅继续看着折子,这时夏收已经过了,各郡县都已经上折子,看到了南方大部分郡县都是“大熟。”顿时放下了心,这就说明今年用兵还可以继续。
  翻着折本,抽出一本,凝视了一会,这就是十三司通报,看了看,心情就很爽,这是长安一些家族的投靠意向。
  “哼,人性就是趋安避险,大势之下无可阻挡,就算你敢抵抗,又有多少人愿意陪你一起死呢?”
  想起了历代皇朝或者国家灭亡时,无数带路党,不由冷笑,批着:“朕知道了。”
  这时,一个女人已经过来,垂手站着,这是洛阳中新封的贵人,就说:“给朕备好晚膳了?”
  张贵人行礼,请王弘毅坐了,她跪着上菜,口中说着:“皇上辛苦了,臣妾知道这时天热,你爱清淡,只上了些脆皮王瓜、凉拌粉丝,还有一碟虾!”
  并且用勺威了一碗熬得满是粥油的米粥,并且还凉镇过,捧放上前。
  王弘毅笑了笑,的确清淡,又不失荤腥,这时也饿了,大口大口喝着粥,用着菜,张贵人时时伺候,打着扇,还陪笑说话。
  王弘毅的确周身舒坦,用完了,笑着:“你侍候不错,朕很满意,不过今天朕有事,你退下吧!”
  张贵人眸子闪过一丝失望,却立刻消失,应着:“是!”
  王弘毅出来了,立刻就有内侍跟着,这时满院寂静,各窗灯烛明亮,王弘毅直接就向一座堆起的假山走着。
  虽是假山,但也高三十米,上面有个亭子。
  在亭子上坐了,晚风徐徐,没有蚊子,不由心旷神怡,不过这时并不是乘凉,而是观看天下气运。
  这时,只见大半天下,都笼罩着一层红色带着黄丝的气运,这实际上是大部分朝代的气运,只有最鼎盛的盛世,天下才是一片金黄吉气。
  前世地球上,某朝就是红黄相间的气运。
  又见一根天柱,龙气滚滚,直冲天空,这天下之间,再无抗衡之辈。
  仔细凝看,远远幽州和草原上,也有一根气运之柱,但已经衰退了大半,看向长安时,却根本找不到。
  仔细观看和体会,才感觉到一些气运缕缕纷纷聚合不定,不过还是带着一丝淡紫。
  气运贵在连贯、宏伟、厚实,这缕缕纷纷聚合不定,或者是衰败之相,或者是尚未崛起时之相,现在当然是衰败。
  不过衰到了连龙柱都没有了,这秦王已经穷途末路外强中干了。
  只怕大军一到,顿成粉末,王弘毅顿时就安心下来了。
第三百二十章
趋势(上)
  十月,连下着几场雨,秋风渐寒,这时是督催各郡县收纳粮银,可以说,两方面都在准备着。
  “各位大人,实在对不住,这是我们大王的意思,大王有旨,让你们立刻返回成国,中途不得停留,否则出了什么意外,可不要怪罪。”将百人送出了长安城门,一个官员拱手说着。
  “请转告你家大王,就说我们明白了,就此告辞,以后总有见面之时。”李台琼一拱手,向着城外行去。
  使节团的人,紧随着,虽几乎是被驱赶出长安,丝毫不见狼狈之态。
  “还真是傲气。”眼望着他们离开,一脸轻视表情的官员,将表情收起,叹了口气。
  “大人,这样做岂不是得罪了大成皇帝?”一人见四下无人,愁眉苦脸说着。
  “这也没有办法,我们现在是秦王的臣子。”这官员压低了声音,说着。
  体会着现在这个词,周围几人都默默点头,叹了一口气。
  这些人自不想和大成朝交恶,只不过秦王有旨,做臣子的也只能是按旨办事。但想想离开时使者的神情,官员俱是叹着气。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规矩。
  郭文通再无善意,也不会斩杀来使,只是礼遇称不上了,见过使者,拒绝归降,命人将他们当天就驱赶离城,其实早在意料之中。
  骑在马上,回望了一眼渐远的长安城,李台琼说:“此番经历,回去要禀明陛下,你们不要气恼,陛下自有雷霆之怒以临。”
  “大人说的是,用不了多久,我们必能再次来到长安。”回望过后,这些人不再停留,直接策马离开,只留下一荡的尘烟。
  使节还没有回来,洛阳秘文阁,就接到奏章,张攸之就命在秘文阁当值的官员进去禀告,没有片刻,就见一个内侍出来传旨:“皇上叫进。”
  “是!”张攸之躬身答应,向里面而去,到了书房前,就听王弘毅在御书房说:“是张攸之来了?进来吧!”
  “给皇上请安!”三跪九叩是正礼,天天见的自然不用这样,张攸之叩拜了下,就起身了。
  张攸之说着:“有要紧的事上奏。”
  说着将折子递了上去。
  “嗯,是关于秦王郭文通的折子。”王弘毅接过来,就笑了笑说着,说罢展开观看,一页一页细看。
  张攸之赐了座,上了茶,见王弘毅面无表情阅读着,片刻推开折子下地踱步,说着:“果不出所料。”
  对张廷玉说:“这件事,你看怎么样?”
  张攸之拱手答着:“此事都已议定了,现在劝降不成,就诏告天下,起兵伐秦。”
  王弘毅听了,冷冷说着:“你说的没有错,朕即照准。圣旨都准备好了,你现在立刻发旨,令丁虎臣自汉中发兵,而朕起兵逼向潼关,牵制其主力!”
  张攸之应了一声,又沉思一会说:“皇上,起兵逼向潼关,牵制其主力是大政,但秦川这样,实际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皇上只要开仁,令秦川别的郡县归降,就是郭文通不降,别的郡县和大将呢?”
  “实在是老成谋国之见!”王弘毅眸子放光,回身欣然提笔,疾书谕旨,口中说:“就这样吧!”
  宏武元年,十一月二日。
  袁俞望天,只见天空昏暗,周围仿佛已至傍晚一样,但事实上,此时离着天黑,还有着几个时辰。
  “大人,时辰已到……”有亲兵催马上前,提醒的说着,这次是奉着秦王的旨意,赶至边关去支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