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668

  内阁众人不由一怔,问着:“请王上明示。”
  王弘毅沉默,踱步而行:“可以靠海。”
  “王上,渔人贫瘠,自给都不足,安能依靠?”张攸之不解的问着。
  王弘毅脸色隆重,刹那间,内阁众臣觉得刚才带着一丝轻松的神色消失殆尽,都不由闭住呼吸听着说话。
  “古时渔人为什么不能依靠?实就是会腐烂变质,海上捕鱼后,上岸划船行车,一天只能进二十里,也就是说,鱼的供养,只能二十里内买卖,而二十里内,几乎人人都会捕鱼,这鱼卖给谁去?第二天就不行了,只能白白浪费,所以渔人无法供养国家,而非是产量不行!”王弘毅说着,他记起了前世。
  前世八十年代居住在沿海,离海不过几十里,当时就有人划船卖带鱼,由于没有快船,没有冰箱,因此带鱼只卖一毛一斤,但是当天如果卖不掉,就埋到地里当肥田(亲身经历)。
  但是一旦有着冰箱,以及更快速的手段运输,结果渔业飞速增长。
  王弘毅前世,记得粮食五亿吨,但水产品总产量5000万吨,这是何等巨大比例?
  要知道这五亿吨粮食,是经过各种各样增产手段。
  现在这个时代,天下粮食总产量都未必有5000万吨,只要有1000万吨水产补充,立刻就可以满足二百万人粮食需要。
  内阁众人,顿时听明白了,以前也曾考虑过渔业,只是没有这样透彻见底,听到这里都不由眼睛一亮。
  李刚就问着:“王上,那如何解决渔产入内的问题呢?”
  “鱼松!”说着,王弘毅命人将一份文件交给内阁众人,这就是鱼松的办法,实际上他还想说咸鱼干,但是忍了。
  鱼松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鱼剥皮剔骨,煮到稀烂,放入大锅添加佐料翻炒烘干就是,这样处理过后的鱼松可以长期保存,放在阴凉处保存期限可达3个月,可以作为军粮或者外销。
  煤炭和柴火,都可以拿来作烧制鱼松的材料。
  鱼松地球上,是在咸丰同治年间发明,后来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
  看完了资料,内阁都是眼睛发亮,深感振奋。
  “王上,这种鱼干价值不下于百万新田,田需要人去种,需兴修水利,又跟随气候,一年只有一二季,捕鱼完全是白给,鱼是天生水养,渔民只要捞起来就可,这是旱涝保收,此技能行的话,来年粮食短缺,就不成问题,以后也不怕灾年了。”
  “不怕灾年有些夸大,但多能活几百万人不成问题。”王弘毅淡淡一笑,他考虑的不是这样简单。
  许多穿越者思考着怎么样大航海怎么样资本贸易,在王弘毅看来,都没有抓到重点,都是人去政息。
  而这鱼松才是划时代,一旦发明,就会使沿海出现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原因很简单,全国沿海居民会大量转入渔民行业,沿海一带,就可以不考虑失地人口,至少沿海一带的活力,就大幅度增强。
  为了供应大量的渔民产业,造船业会进一步发达,而造船和渔业,又会促进海洋贸易的发展,形成大航海。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五年之后,就不是王弘毅要大航海,而是整个沿海地区的人要大航海了。
  实际上古代除了鱼干,还有咸鱼干,这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欧洲就是咸鱼的故乡,促进了大航海。
  但为什么古代不允许咸鱼呢?
  很简单,咸鱼会破坏盐政,有了咸鱼,百姓何必买盐呢?
  就和欧洲普通百姓一样,买几条咸鱼吃,又得了盐分又吃了肉,这会大幅度减少政府控制的盐利。
  所以历代不允许大规模出现咸鱼。
  而不允许咸鱼,自然海洋就没有意义,自然就扼杀了大航海。
  一切的根源,华夏地区落后资本时代的因素,就只有“咸鱼”二字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王弘毅现在不说“咸鱼”,而说“鱼松”的缘故。
  不过夺取天下,海关进一步发展,有了足够国家收入,盐政就算受到影响也无所谓,细盐的廉价化和咸鱼开放,都是必然的事,这会使华夏在几十年内就进化到大航海。
  到时候海关和渔业,占天下三成财政和粮食,形成庞大的利益阶层,就算是后世皇帝和宰相想废,也废不掉了,这才不会人去政息。
  王弘毅一念而此,顿时“鼎”器大动。
  鼎器中紫气氤氲,发出一波波的水光,荡漾着虚空,在宫中仅仅是微波,但到了外面,赤色气运,却发出了滔天海浪之声。
  虚空中,荡漾着一圈圈赤气气运,循环流动,隐隐之间,黄色气运浮出。
  王弘毅远远看去,发觉了这痕迹,不由脸色一变,心中又惊又喜。
  大凡起事统一天下,其气必赤,古人不知,以为是火德。
  而治化盛世、太平光景,国运隆昌,国运之气就变成了黄色,这被古人认为是土德。
  本以为全国之气转黄,这必须是统一天下后,进行类似贞观之治,才能渐渐转为黄色,笼罩华夏大地。
  话说,前世在地球上,建国六十年,其气也不过是黄色。
  现在这一念,就有此预兆,真是大吉!
  阁中大臣却不知王弘毅心事,开始时心里不以为然,后来说破,就见得高屋建领思深虑远。
  当下越想越兴奋,众人不由伏地叩头说着:“王上此计,拨乌云而见日月,实是圣明高远!”
  王弘毅微微而笑,不再多语。
第二百六十五章
法会(一)
  第二日,天蒙蒙亮,王弘毅就醒了,这夜是临幸王后!
  此时见王后呼吸均匀,沉稳地睡着,才起身,王后就醒了。
  王弘毅低声说着:“你怎么醒了,多睡会?”
  宋心悠披衣就想起身:“王上你都醒了,我还能睡,这承受不得。”
  “你是王后,我们是夫妻,有什么受不了?”王弘毅笑的说着:“你别起身伺候,着凉了可不好!”
  这时,几个宫女或跪或站,上来给王弘毅着衣。
  今天穿着一件貂皮外袍,戴了顶东珠顶冠,王后还是过来,亲自为王弘毅束了一条腰带,又整了整衣领。
  王弘毅没有离开,说着:“兴儿五岁了,是启蒙的时候了,也许要请几个老师了。”
  说着,沉吟会,又说着:“把礼明殿启动吧,办个宫学,以后王子一到五岁,都一起入内学习。”
  对这话,宋心悠是心中同意。
  大族出身的她,自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
  虽说孩子还小,仅有五岁,以前也教过字,学着礼仪,但作为楚王嫡长子,这些还远远不够。
  民间都五岁启蒙,何况王子?
  当然,前朝是只有太子学习,别的诸子都养猪,但是现在看来,王弘毅要统一入学了。
  “王上,臣妾明白您的意思,只是兴儿本就少了些孩童烂漫,要是过早……”宋心悠少有些担忧。
  “王后是怕束缚了他的天性?”王弘毅看向宋心悠,问着。
  “是,兴儿性格过闷了些……”王后宋心悠柔声说着,儿子的性格,母亲自是了解。
  兴儿是个聪明孩子,出身高贵,但是性格却有些过闷,这样的人,向好处引导,就是宽宏大度,向坏处引导,就是阴沉难度。
  择师就成为重大问题。
  不过对于给爱子择选老师这件事,哪怕她是王后,是兴儿的母后,却也不能真的干涉,不过作为一位母亲,她可在夫君面前表达看法。
  至少所选之人不要过于死板。
  宋心悠虽只是略提了提,王弘毅已是听明白了,这事在回来路上已想过,与宋心悠想法不谋而合。
  “王后你且放心,这王子之师,人品学识器量是最要紧,才能政见还在其次。孤定会给兴儿和他的弟弟,找几位人品学识器量都有的老师,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下去,才可有望成材这方面孤心里有数。”
  王弘毅所言,让宋心悠心下顿安,她盈盈下拜,口中说:“臣妾谢恩!”
  “王后,一起用早膳吧!”
  “臣妾这就吩咐下去!”宋心悠忙说,同时吩咐宫人预备,两人简单用了膳。
  见王上这样体贴王后,王后宫中的宫人心里自是十分高兴。
  王弘毅出了王后宫殿,乘舆前往外宫。
  王弘毅坐乘舆到了议政殿正门,直到丹墀前下来。
  宫外内阁众相,文武百官真的有一百多个原都站着,见王弘毅过来,都“啪”的一声,跪下一片。
  王弘毅上阶,进了大殿,坐在御座上,吩咐:“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