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668

  “谢王上!”群臣都起身。
  “郑平原。”
  “臣在!”郑平原这时上前一步,再次跪下。
  “你能识得大势,免得一场兵灾,这就是有功于社稷,孤任命你为水师第二舰队大都督,同是正三品。”
  “谢王上,臣拜见王上,吾王千岁,千千岁。”郑平原跪下磕头,就在这时,鼎中的五色云气天命猛的一震,终于炸开,被鼎气吸取,鼎中气运虽然没有大变化,整个鼎却顿时变大了三成。
  几乎同时,郑平原的本命气也发生变化,一根紫气化成了淡紫,几乎同时,青色云气蜂拥而上,而残余的王柱彻底崩解。
  从人主变成了臣格,王弘毅却是明白了,这时笑的说:“卿退下吧,朝回后,孤还要设筵款待!”
  心中却是思量,命数之道,第一是成长,集众才是关键。
  其次就是杀戮,腾出了空间。
  最后却还是广集人才,吸取他们原本有的天命,但是假如镇压不住,那就算臣服也没有用,只有日后祸端。
  这个情况,还满意,微笑着进行下一项议事。
  朝会后,接下来的宴会上,众文武都兴致不错,连郑平原的官员,也在受到赏赐安抚后,惊慌渐渐平复下来。
  两个曾经敌对,一个称王一个阶下囚的人,这时却安坐在一起,并且地位相反,饮酒用膳,谈笑风生。
  世间之事,再奇妙也不过如此。
  送走郑平原后,下午王弘毅在一群侍卫的保护下,来到了城外最高的山丘上。
  想好好的俯视一下,这片已经属于自己的土地。
  山脚下听见溪水声,山路开着白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密密麻麻。
  路上有棵树,开满了葡萄串一样紫花,一个个垂下来,很是吉祥,到了山顶上,不过二百米,向着远方望去。
  话说荆州山水多奇,但是更是繁华,放眼看去,只见百里内,田地一块块分割着,延伸到远处,真是人烟稠密。
  话说,得了荆州后,一些流民或者以工代酬,或者迁移去了蜀地,蜀地地大物丰,样样需要之物都有,移去的人,大有此间乐不思故土之概,这很让王弘毅高兴。
  这样荆州减少了压力,而蜀地得了开放,土地趋向平均,再有太平,就是大运之凝。
  在王弘毅的眼中,此时除了平常景色,更能见到气运诸多变化。
  随荆南荆北两地的统一,汹涌的赤气潮水一样,从荆北弥漫到荆南,充满着整个荆州。
  除此,法网不计其数,结成网络,都一种颜色,笼罩着管辖的地区,点点丝丝白气,从网络上而上,落入赤气中。
  “丁虎臣受命修养一段时日,再把交州打下,就可当枢密使了,并且论功也可封侯了,这枢密院这块就慢慢补上。”
  “水师有着吕肃海和郑平原,已经绰绰有余。”
  “以前张毅、何胜、柴嘉、贺仲等将,都要独当一面,建立功勋,能上的孤都给机会,不能上的封个伯子也就罢了。”
  “樊流海是孤的大将,以前一直在防守着汉中,现在这情况,荆蜀联成一片,就不必了,以后也要委任他为大将,南征北讨,建立功勋。”
  “不过现在陆军的大将还太少,一方面从下面提拔,还有一方面就必须检查军中有无人才了。”
  “荆蜀本是帝王之基,应运而生的人才不会少,现在都在我帐下,就应该多多挑选才对了。”
  王弘毅默默的想着,决定有空就巡查和接见军政方面的人,以寻找出人才。
  可以说,现在什么都具备,但是人才储备上,还有欠缺。
  这到底时日尚浅,根基不厚。
第二百章
带路党(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本是草原上最常见的一副美丽风景。
  在战乱之年,部落间互相杀伐掠夺,豪强贵族,对普通牧民奴役深重,草原上牲畜虽多,可自由放牧地,却是极少,人口分布更是非常的不均衡,诸多原因,导致偌大的草原,到处可见贫穷景象。
  草原上的部落贵族,一个个坐拥着豪华大帐,有着美酒、肉食可以食用,奢侈之极,而普通的部落民众,却只能靠着放牧勉强度日。
  这里的等级观念比之中原还严重,目前是处于奴隶社会中。
  邻近平原的草原尽头,情况稍好一些。
  虽肥美牧草渐少,因已经接近了华夏地区,边陲有着一些城镇,这些城镇,充当着双方互通贸易的作用。
  在草原部落多年来不曾侵犯中原的情况下,双方贸易互通,暂时和睦相处。
  在草原上不是十分值钱的兽皮牛羊,拿到中原地区,却能换来不少的布匹,铁器,还有着茶叶。
  游牧在边陲地带的几个部落,因此很是富裕。
  而且在双方战争没起来前,这些草原上的小部落,还算安分守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过活,虽垂涎中原富饶安定,却没有谁敢在这时去分一杯羹。
  这时草原,各大部落都有着各自信奉的神,这些神多是代表着他们各自部落文明的草原神只,有一些部落,更有着只属于自己这个部落的图腾。
  中原百姓信奉,多是佛道两家,仙家也有一些,湖泊河流土地之流的神只,也在被供奉的范围之内。
  凡是凡人,免不了遇到三灾八难生老病死,或是有着诸多不得满足的欲望,而以着人力之能,想要达成这些愿望,却是极为困难。
  拜神求神,因此而得以昌盛。
  因着这些需求,无论是在草原上兴起的巫氏,还是在中原到处可见的庙宇道观,都是香火不断。
  即便是深山之中的小庙,也必然有着一干忠诚信众。
  靠近草原的边陲城镇中,就有着这样一座小城,看起来并不特别,无论是城之规模,还是城中贸易,都只算是众多边陲小城之中的中等城池。
  在这座小城的城南,十里店的一个地方,风景优美,临着官道,在这里,十几年前新建了一座道观。
  这座道观不大,总共算起来,除了前殿的神殿,前后不过十几间房,院落也只几处,前门里,用的是很普通的木制大门,未刷着漆,木色的大门,看起来使得这道观多出几分自然洒脱的味道来。
  道观后面,紧挨着后门里,有着几十亩良田,是这道观里的道士买来,有着佃户打理着,不靠香火钱,道人也可以过活。
  这一座新建的道观,香火很是旺盛。
  前来上香拜神的百姓,常常三五成群而来,论人气虽比不得大城中的知名道观,在同规模的道观之中,算是少见了。
  究其原因,实是这一处道观所供之神,颇为灵验。
  先前刚建成时,有多年不得子嗣的夫妇过来求子,一回去,真使妇人有孕。
  过来求好姻缘的年轻女子,回去后,也相继嫁得如意郎君。
  求子得子,求夫得夫,求事业亨通,得事业亨通,这灵验的神只,自然引得十里八乡的百姓前来祭拜。
  每日早上七时,道观大门会按时打开,晚上五时清场闭门。
  这时,已上午十时,临近中午,前来拜神的百姓,还是很多。
  走在路上的百姓,有的是互相熟识,相互间见了打起了招呼。
  他们聊的最多,就是这里的神是多么灵验,第一次到这里来的人,听到这样的言论,自更是对这座新建的道观多出几分好奇和期待来。
  到了道观,只见一片竹林,又现出红墙一角。
  一阵风过去,微闻颂经之声,果是清修福地。
  每一日开门后,道观都会派来两个道人,站在门口迎接着前来拜神的百姓。
  每一日都是不同的道人在做着这事。
  众人到了道观门口,先向着门口两个道士一礼,才走进去,今日两个年轻道人,周身清气萦绕,每过来百姓向他们问好,他们都是微笑不语,回礼点头。
  这座道观规模不大,里面只有二十个左右道人,却个个清气萦绕,就算是站着一言不发,也会让人觉得,他们是在默悟红尘。
  这道观被传的如此神奇,与这些道人也是有很大关系。
  此处道观,按照这个世界的规矩,分前后殿,后殿供的是道尊,前殿实际上才是这道观的主神,这神以前却没有谁看见过,不过对凡人来说,这并没有关系,只要灵验就可。
  拜了神后,又有着茶园,道士端过素点清茶,请大家休息。
  “师兄,今日香客,比起前两日多了不少。”见过来的香客渐少,两个道人闲谈起来,其中一人回望着大殿人头攒动的景象,不禁含笑说着。
  听了感慨,一道人知道这其中原由,不禁叹的说着:“还不是因草原的事,听闻战事已停,汗国已是建了起来,有传闻说大汗即将打过边境,入主中原,这里人心不定,前来拜神,也多为保一家老小的平安。”
  “草原之主已现,应了祖师所占的天卦,不知此人是否是真主……”
  “嘘禁声!”看看附近无人,有些责怪的看着先前说话的道人:“这事,莫要在外面说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