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668

  但是此时,看着这些饿得奄奄一息的人,对着粥棚磕头谢恩,王弘毅长长叹息,觉得自己别无选择。
第一百十一章
流民谢恩(下)
  雪片在半空中,落得又急又快。
  虞昭年纪大了,赶到了秘文阁,身上已经落了一身雪。
  一个太监连忙行礼,拂去了雪,虞昭脱掉大氅交给王信,听王弘毅的声音:“虞昭?进来吧!”
  “是!”虞昭答应了一声,一步跨进去,就觉得全身一暖,略定了定神,就伏地叩头行礼:“臣拜见蜀侯!”
  说罢,抬起头来,只见王弘毅坐在桌几后面,桌上堆得都是奏折,周围李刚、王彦、胡策、李显、丁虎臣、张攸之、虞良博,甚至张玉温都在。
  “起来,先坐下再论事!”王弘毅看了看对面窗口院中雪花,出了一阵神,转过脸,对着丁虎臣说着:“你先说说兵部的情况。”
  “是,主公,按照吩咐,总共有二万降兵,全部都分配到各更卒营,现在六郡都建了更卒营,臣亲自去看了,训练的很刻苦,不合格的都淘汰下去,现在二万兵中,有兵一万二千算是合格,其它都分配到县里当衙役或者厢兵。”
  丁虎臣说着:“按照主公的吩咐,杀过人的士兵,不能随意解甲归田,总有个差事。”
  说到这里,虞昭心有戚戚焉,这类杀过人,职业的牙兵,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若是放任归到地方,必是祸端。
  丁虎臣又禀着:“按制,现在兵员是五万二千,这次更卒营集训补充完毕,全军是四万二千,还差一万补满。”
  王弘毅点了点头,说着:“先把这些补入军队,还有一万慢慢来……开垦也需要人手啊!”
  想了想,又问着:“现在开垦情况怎么样?”
  王彦虽然是叔父,还欠身说着:“主公,这三个月,只是粗步统计了新得三郡的户籍和土地,明年春来又要主持分田和开垦,预计全部工作,还需要在秋收时全部完成——主公,东益州可养民二百万,现在人口荒芜,才七十万,有的是地。”
  “虞昭,你们礼司,情况怎么样?”
  “主公,我先建了铸印局和官衣局,这是铸造内外官员印信和官服,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对于各官的调整和设制,在摸索着情况,一旦完成,臣将请示主公喻令,加以确定,还有,各地推举和入仕人选,总计一百六十人,主公若是许可,就让他们入仕,转到吏司管辖。”
  “工司呢?”王弘毅又问着。
  李显起身行礼说着:“纸甲司改成纸甲局,人数已经扩大到三百人,这每年纸甲都可出一万五,已足军需。”
  “臣请两事,一就是度量衡,一就是铸钱,臣已经带来了母钱,您请观看。”说着,李显就拿出一钱来。
  拿了这钱,只见这钱黄灿灿明闪闪,当下笑了:“就用这个。”
  “主公,可是这钱是铜六铅四,出的钱金黄,民间自然接受,可以这个出品,只怕朝廷铸钱赚的不多,民间也会收集这钱熔化了再铸铜器,只怕以后铜矿铜产不敷使用。”李显很认真的说着:“以臣愚见,制钱还用遗法,铜五铅五,成色也不算差,民间来往都方便。”
  这是大政,李显熟知内情,说的很明白。
  王弘毅想了想,说着:“铜五铅五,成色也不算差,却也显不出成绩,蜀中铜多,用铜六铅四也不碍事,却能迅速流通,再说,这和气数相连,凡盛世太平国运隆昌,制钱的成色就好,分量就重。到了民生凋蔽烽烟四起时候,钱就轻薄,不能单看耗费。”
  “蜀中安定,是要多方面,钱就是很大一方面,钱厚实,百姓就安定,外地也很愿意和我们交易,这影响的方方面面就大了,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蜀中多金银铜,记得地球上,清朝王弘毅朝,还是四川铸钱为国之重部。
  而且,铜钱的问题,困扰着众朝上千年,实际上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贸易顺差。
  当大量白银和黄金流入中土,就可制专门银元和金元来流通,特别是银元,这使铜钱的需要大幅度降低。
  一个银元价值一两,相当于一千钱,事实上一旦进入太平盛世,一个银元已经可以充当货币,并不算太大。
  王弘毅心中自然有主张,这些日子他已经摸清楚了这个世界的时代脉络,这时大概处于地球上宋明之间。
  许多穿越者一开始就搞什么海贸,却不想想有二大难题。
  第一就是航海技术,第二就是想贸易,必须是有着贸易国——三国时和谁去作生意?
  现在西秦虽然崩乱,但是西秦大陆列国已经发展出来,因此只要夺下南方,一开发,立刻财源滚滚,宋朝一年有2000万贯海关收入,现在也不难。
  还有一件事,是度量衡,王弘毅却还是稍微修改了下,原本就是五百克是一斤,却令十两一斤,而不是十六两,又十钱一两。
  现在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王弘毅查看了下,大概估计这个时代的一尺,就等于35厘米左右,因此就直接三尺一米,多了个“米”出来了。
  这是为了他自己的习惯。
  李显小心翼翼禀告的说着:“可是开矿需要众多人手,主公,现在开垦都来不及,哪有这样多铜工?”
  王弘毅仔细听着,一笑说着:“所以才要和大家商量西益州的事——张攸之,你说说情况。”
  “是,西益州有越山郡和永昌郡二镇,其中关键是永昌镇,有兵一万,是西益州重镇,其藩帅钱庆复刚愎自用,以为一万兵就可抵御大军,越山郡有兵六千,实不足为患,至于建山、越成、庆河、广宁、定南众郡,一缴就可平定,唯汉族人口不多,山间族势大,却很难治理。”
  “历来这类问题,平定易,治理难。”王弘毅问着:“众位有何意见?”
  丁虎臣就躬身说着:“依臣之见,这事很容易,无非就是剿字,杀,杀的怕了,就自然服了。”
  王弘毅听了含笑不语。
  李刚就有不同意见:“山间族有三十万,如何杀得?宜以良将直接担任山间族最繁忙的地区担任县令,又以郡守统筹之,又打又拉,自可平定。”
  这就是打和抚的方法了。
  “臣反对,这方法是好,但是却要使我镇大半军力牵制在西益州,这绝对不行。”虞昭立刻表示反对。
  王弘毅又问着:“张攸之,你呢?”
  “刚才听闻三位大人,都有道理,臣觉得,先以大军威慑,令各保疆界,然后分兵扼诸险要之地,将山间分割包围,其间只修缮藩篱,不与交锋。待谷物将熟,纵兵掠夺,以饥饿迫使山间出山求活,自可收笼所用。”张攸之说着。
  这方法综合了上面的意见,众人顿时暗骂,这时却一起看向王弘毅,求其决断。
  王弘毅这些日子盘算已经很长时间,又回忆着历史上地球上怎么样处置,这时,已经决定乾坤独断了,站了起来,说着:“现在是垂正十四年冬了,再过一个月,就是垂正十五年了,孤想到这里,心中就不安啊!”
  说到这里,长长叹息,不等大家回话,又说着:“山间族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难以图远,可是秦川和荆州两地都有着大变故,强敌在崛起,孤虽然抢先了一步,夺了些先机,可是如是在山间族上浪费二三年,只怕什么事都作不了,这又岂是孤的大愿?”
  这时,王弘毅目光炯炯,此时殿外的雪下小了一点,还是纷纷而下,显着英武挺拔。
  虞昭等臣,是第一次听闻着王弘毅坦露心声,望眼天下,也都被激得热血澎湃,一起起身说着:“主公有此志,正是万民之幸也!”
  还想再说,却又被王弘毅截住了:“你们的意见都不错,但是这西益州平定,包括山间族,都必须一年!”
  “嘶!”这话使众臣都倒抽一口气。
  平西益州一年,谁也不怕,可是平山间族,都必须一年内,这就太让人震惊了。
  王弘毅喝了一口茶,对众人一笑,说着:“你们也许看来,是孤操之过急了,不过如果用兵数万,用时数年,这以后也不用打了。”
  “非常之时用非常手段,孤已经有了主张,我说几点让你们听着。”
  说到这里,众人都站不住,一起起身跪下聆听。
  “第一,明年春一开,我就率大军出征,一举平了西益州。”
  这话说了,众人却没有意见。
  “其次,沿途中,若有山间族出兵相碍,孤的意见很简单,打败之,其部落男丁车轮以上,全部罚到铜山银山为奴。”
  “李显你听着,这些战奴,只管折磨,孤要他们干活不过三年,三年后,就算没有死,也要全部杀了。”
  听到这里,众臣都不由不安挪动了一下身子,李显更是震惊的抬起头来,想说话,但是一眼看见王弘毅脸笼青气,狠狠的盯来,猛的想起当年老帅诛田纪,就不由心中一寒,磕头应着:“是!”
  “你们不要觉得我狠,这些人留不得,孤如果有着数十年,大可从容同化之,但是孤没有时间,所以留不得。”
第一百十二章
胡无人(上)
  “凡是族内祭司,老者,识字者,全部格杀勿论,唯有女人和一轮之下的孩子,发配到有功之将士家为奴——不是田多人少嘛,又缺少耕牛,有不少将士有了上百亩地却耕不了多少,就由家奴干嘛。”
  “没有前来攻打的山间族,也要听从号令,出男丁为兵,孤要把他们迁移到平原,并且让他们父兄战死,至少在一代内,这是国策!”王弘毅说着,他说就是美国的国策。
  矗立于巨石之上美国国父华盛顿指示:印第安人如果出现在白人定居点附近,那整个国家就会泛滥成灾,甚至被摧毁了……在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
  杰弗逊指示:在战争中,印第安人会消灭我们中的某些人,但我们会消灭他们全部……美国人必须追求灭绝印第安人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我们不去的地方!
  林肯下令绞死了大批印地安人的神职人员和政治领袖。
  罗斯福说:“死的印第安人,就是好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灭绝,根本上解决了少数民族的问题,美国有2500万印地安人,到19世纪末只剩24万人,濒临灭绝。
  “无论是杀,是奴,是战死,孤既负天命,就有责任在一代人内,消灭山间族,使其合并入汉族。”王弘毅最后总结的说着:“才能不辜负万民的期望啊!”
  说完后,侧厅一片寂静,张攸之首先伏地叩头朗声说着:“主公英明,这时无论是安抚,还是德政,还是以夷制夷,都不是根本,更不是良策。”
  “山间族若是汉人,却是无妨,现在山间势大,隐隐已有联合之势,这时若不一举灭之,就是心腹未平,难以图远,必趁他们没有真正联合,没有出得山间王时,一举灭之!”
  “主公说的极有道理,这三十万山间族中,真正骨干不过五万,只要能把这五万男丁,一举或诛灭,或贬为奴隶,或发为兵户,就能使西益州安稳如山,主公有此大志,臣敢不努力效命,继之以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