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668

  大量从东北,江南,甚至西方国度的商品,云集于此处,使文阳府顿时繁荣了许多,也使王弘毅获得了大量便宜的商品,特别是有关军队的商品。
  张攸之眯了眯眼,对宋家的魄力平添了几分佩服,先不说效果如何,但这种不惜代价为王弘毅服务的态度很明确。
  宋家在成都府店铺,不曾真正交道,不得而知。
  不过现在建在文阳长定两郡内的店铺,却个个开的热火朝天。
  一个月内,宋家便有十三家店铺于两郡重新开张,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事。
  “张先生,这是老夫这几日收上来消息,不知是否对你有用。”冲怀里掏出一叠纸卷,宋涵递给张攸之。
  张攸之接在手中,随手翻开几份,便小心收起,随即笑的说着:“这些郡县收集上来的资料,对将军定会有所帮助。”
  “那便好。”宋涵点头,宋家已与王弘毅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收集情报上,自是不遗余力。
  二人又闲谈一会,张攸之起身告辞。
  他这次过来,就是来取情报。出得大门,上了马车,坐在马车内,将情报一一看一遍,心里暗暗感慨。
  实是没想到,宋家一事,竟隐约成为蜀地局势不稳的导火索。
  之前矛盾没有爆发的各藩以及领地内的世家,都彼此将提防提到表面,增兵守卫这且不说,连带着藩镇的贸易往来,也开始被严密监控。
  将手中情报小心装好,张攸之暗自叹一声:“看来战争不远了。”
  这一日到来,必将引起血海一片,尸体成山。
  可这一日,却不可避免。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
  藩镇割据已有一段岁月,这样下去对天下之势并无益处。
  马车缓缓而行,张攸之在心里思索着天下之势。在赶回将军府的途中,马车经过了一所道观。
  听到外面传来喧闹声,张攸之从车窗向外看了一眼。
  “先停一下,我要过去看看。”眼见已到此处,在道观门前,张攸之叫停了马车,从马车上下来,朝道观那边走去。
  此时,道观门口处正热闹着。
  工人们在忙碌干活,而参与监督的官吏几人在讨论事情。
  “见过张大人。”几个正在门前查看施工情况的小官吏,听到脚步声转头去看,立刻脸色微变。他们却是识得张攸之的,见他走过来,忙躬身见礼。
  “免礼。”张攸之淡淡说着,目光却只看向远处,看过门前工人忙来忙去,一架大门已被抬过来将要安上。
  看这情形,应是即将完工了,张攸之问着:“还有几日方能完工?”
  被询问小吏忙回答:“禀大人,还有两日左右,便可完工。”
  “恩,加紧赶一下进度,完工后,报与我知。”张攸之说着,目光落在道观上,仔细观察着。
  话说,通玄和平真拜见了将军后,对于隐门在这件事的赏赐,就迅速发下。
  城中一家荒废许久的道观,赐给了通玄和平真,并且拨了一千两白银作为修缮费用,而通玄和平真更是卖力,主持修缮着道观。
  赏赐当然不仅仅是这一千两,过了十日,城外统计完毕的千亩的地契,拨到了道观的名下。
  千亩量田,许建道观,赐白银千两,总数加起来,就是王弘毅许诺赏赐的千金。
  眼前,单是道观的面积,就有着十亩大小,这已经非常大了,要知道,节度使府总体面积,也只有十五亩左右。
  道观一面在建造,一面已经种下竹根,等候来年成竹林,就知道这时节能不能种活,若是能,必也是幽静。
  根据情报,不少道观隐秘的送来了银两,支持着建设,看这情况,道观建成后,必会成为一处上地。
  耳边传来小官吏恭敬应声,张攸之点点头,迈步返回向自己马车走去。
第九十章
赏赐(下)
  几天后,蜀地再降大雨,这场雨,一直下了三天。
  大雨遮天盖地下个不停,其中还夹杂着少量冰雹,打得人脸生疼,若无事情,许多人都宁愿在这种天气里呆在屋里,不出去。
  王弘毅少息了片刻,懒洋洋地睁开眼,一侧目就看见赵婉坐在旁边的软塌上,手里绣着花,所谓的养移气居移体,这二年来调养得不错,赵婉丰满了许多,脸色红润健康,眉眼之间越安发透出几分安详,一双明眸,竟仿佛柔得滴出水来。
  外面雨声很响,哪怕是隔着窗,还是隐隐约约能听到哗啦啦声响。夹杂着的,是下人们的忙碌声。
  王弘毅叹了口气,半坐起身。
  这一个月的工夫转眼而过,进入了十月,文阳长定两郡情形,却与以往又有了不同。
  宋家的势力虽然在成都府受到一番打击,宋涵、宋恒以及宋子烨的平安无事,也代表着宋家根本的无事。
  死去的七十一人,根本不会动摇宋家根基,倒让宋氏全力依附于王弘毅了。
  并且,前些日子,荆州大将张范直带着心腹和家人,总计百口,赶到了文阳府,王弘毅大喜,立刻任命为水师都尉,先训练五百人。
  可以说,一切战争的准备,都基本上完成了。
  王弘毅凝视着自己顶上的云气,只见一鼎厚实了许多,上面花纹和文字古朴,而丝丝白气继续进入鼎中,转化成淡青色的气运。
  只是鼎中气运,还是在五分之四左右徘徊着,这已经是二郡的极限了,看来基本上消化完毕,是时候进攻了。
  王弘毅这一觉,睡得很是舒服,几日辛苦,一扫而光。
  赵婉正自绣花,一见自家夫君醒了,忙命人打来温水,给他净面。
  王弘毅伸着手,让侍女给自己拾掇妥当,觉得屋子里有些气闷,随手半开了窗子,窗外雨势已渐小,看样子只一会便会雨过天晴。
  赵婉见状,命侍女将一盏冰梅汤端过来,走到王弘毅身旁:“睡一觉,想必已是解了乏,这里有些冰梅汤,夫君是否喝一碗?”
  “这天气,只怕晴天后,要起风了。”看一眼旁边已盛好那碗汤,他走到桌前,品了一碗。
  将空碗放下,他方叹的说着:“你的手艺不错。”
  见此,赵婉浮现出微笑,心情很好。
  夫妻二人又闲聊一会,就见素儿急匆匆从前院走过来。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外面雨已停了。
  素儿此时表情有些复杂,通禀进来,素儿笑嘻嘻向赵婉告声罪,对王弘毅说:“表哥,道观有些事,素儿要禀报您,与通玄平真有关,他们在前面大厅等候您。只是不好来这后院,让小妹前来禀告。”
  赵婉忙对王弘毅说:“夫君,既然有事,你去忙你的大事,等会我去拜见婆婆。”
  “也好!”王弘毅见此,起身向外走去,素儿跟上。
  此时,雨水才停,走廊上挂着风铃不时被吹动,铃声清越,走廊栏杆角上,各站一个侍卫。
  二人向前走,王弘毅就问着:“我见你似乎有些心事,可否与我说一说?”
  素儿吐吐舌头,笑说着:“只是前几日连绵大雨,呆的有些闷罢了,多谢表哥关心,素儿没什么事。”
  见此,王弘毅自是不再多问,转移话题:“没事便好,平真他们寻我,可是为道观之事?”
  这二人虽非门派联络人,有些事情,却可作为转达者,这一点,王弘毅自是了解。
  “正是,听下面回报,道观已修缮妥当,他们有事情想请求表哥恩准,于是急匆匆过来了。”素儿说着。
  王弘毅却陷入沉思中。要说,这道观本就是他们所建,此时来寻自己,会为了何事?
  “莫非是与所供神灵有关?”这念头一起,王弘毅越想,越是这回事,当下就去了大厅,才到里面,就见二人行礼。
  “都起来吧!”王弘毅开口说话,态度温和:“看茶!”
  两人起身坐下,又有着丫鬟看茶,这时,通玄看了一眼,心中暗叹,王弘毅的气相,越发稳固深藏了。
  “主公,我二人师门中,所供神灵,少为人知,怕恐遭物议,想在您这里先备个案。”平真恭敬说着。
  其实历代统治者,对淫祀极为反感,视之洪水猛兽、祸乱之源。
  《逸周害·命训》探察其根由,论曰:极祸则民鬼,民鬼则淫祭,淫祭则罢家……福莫大于行义,祸莫大于淫祭!
  按照王弘毅的角度来说,所谓的淫祀,就是资格不足的鬼神,谁祭祀它们,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时时和吸血鬼一样,吸取气运,自然祭祀的人就破家破财了。
  情况严重的,一方祭祀的鬼神,能吸取一方气运,导致此地繁荣凭空减低几成,这一想就使统治者非常反感,因此儒家正统,以摧毁这些鬼神庙宇为责任。
  但是出于统治者的需要,又不能罢黜万神,独尊一帝(天帝),因此就形成了虽然上位者反感,又不肯完全禁断的矛盾。
  这事情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民间所供庙宇内,多为小神,数量繁多,来历各有不同,大多数不为当权者承认,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所在地当权者不刻意取缔、清理,便已是恩典。
  因此,想设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的神灵,与王弘毅说明,是很有必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