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668

  不然的话,只怕就算怀孕,也保不住,想到这里,不由心中怜悯,唤着:“给姐姐送去一些保胎的……算了,送去二匹丝绸,一百两银子安家,从我的私房钱里出。”
  如果送药,说不定人家会怎么样怀疑呢,还是算了。
  “是,夫人。”就有人应着。
  此时的王弘毅正带着军队,凯旋而归。
  沿途,还是不时遇上荒废的村落,王弘毅感慨着:“王柳二镇相战十数年,真是满目疮痍,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主公,现在大战已经平息,大可恢复人烟,开垦荒地,并且现在军政分开,大局已定了。”张攸之说着,心中却暗想,这赫义还是有福气。
  那一场撕心裂肺的哭喊后,王弘毅为之动容,本来高高举起的板子,只得轻轻落下。
  只是废了赫义管辖兴山县权力,却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并且,张允信立刻禀告,说自己不善于民政,主动交出了东岚县,实际上张允信治政东岚县,情况还不错。
  不过这就是聪明人,王弘毅大喜,赏银三百两。
  自此,二郡军政已经分开,王弘毅心中欢喜,已经决定调赖同玉去兴山县当代理县令,至于东岚县,一时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
  不过,际此深春时节,处处鲜花盛放,风光绮丽。
  这一带原本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又是古代,只见大片树林覆盖着丘陵和山坡,隐隐可见着各种各样动物在其中出没,充满自然的野趣和生气,使王弘毅心中大快。
  大军蔓延前行,不远处有座山,山不算很高,却很是幽静,半山处隐见一处民居,一道溪流蜿蜒流过,有一小桥跨河,连接山上的道路。
  王弘毅在高台上看见了,想不到竟有如此胜境,莫非是雅士?
  等再靠近一些,一阵箫音,从山上远处传来,王弘毅闻之动容,突然之间记起此人是谁了,感慨的说:“是卢愈啊!”
  卢愈年轻时,就隐居此山,读书刻苦,但不愿进仕,精于箫、棋、茶,并且三者之中,唯茶第一。
  记得当年,曾经和王弘毅一起说茶,王弘毅请教的说着:“为什么你制的茶,这样好喝呢?”
  卢愈笑的说着:“我得父荫,家有薄田数百亩,温饱不成问题,是故少时就喜欢茶,曾经几乎倾家荡产,购买天下数十种名茶。”
  “等到赏玩多时,年岁日长,却觉得天下名茶,虽然各有特色,只是收藏的多了,有些繁杂无章,就依我的口味,加以整理,取其数种而爱之。”
  “人说我有茶道,能识茶之精华,实际上我只是依我口味,取其数种,然后自娱自乐,日积月累,知道怎么样炮制最香最纯罢了。”
  当时的王弘毅,还不明白这话深意,现在回想出来,真是字字珠玉,已经从中提炼出了真道。
  地球历史上,日本茶人千利休,融禅、诗、茶一体,但是真正被日本人推崇并且垂留数百年,就是千利休提出了“数寄”精神。
  所谓“数寄”,指的是喜欢到了极点,而出现的一种“升华”,当喜欢到了极点的时候,便去除了糟粕,留下了精华,而精华的部分是非常简单。
  这卢愈的思想就有些异曲同工,甚至更加精妙,卢愈明显提出:“名茶与名花相同,各有颜色,爱者不同,赏者不一,唯依各人口味,喜而纯之,是故茶不同,色不同,味不同,道却相同。”
  这是凌驾于千利休之上,使茶道能百花齐放,又万宗归流的茶道,唯一可惜的是,兵变时,卢愈正在王弘毅的书房里品茶作诗,一起被抓,王弘毅没有被杀,卢愈却当场被杀,时年不过三十三岁。
  这等人物,如果存活下来,就是有资格成为茶圣一样的人物,惜其早死,未曾把这茶道发扬光大,现在想来,真是唏嘘。
  当然,这世已经改变了历史,这人就可保留下来,为文明增加灿烂的一页。
  当然此时,大军在行,不能为他改变行程,王弘毅只是看了一眼,记在心中,心想此地离文阳府,也不过数十里,等回军后再来请教不迟。
  在路上,王弘毅为了威武,还是批胄带甲,虽然乘着战车,而且四月阳光并不灼烈,不过也是满身大汗。
  “不过,这几日,总觉得有事,难道是府城有事?”心里的灵觉,令王弘毅眉头微锁,有些不开怀。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回文阳府,令属下安排事宜,王弘毅已是先一步回府。
  因早得到大军进城消息,老夫人早带着人,在门口等候。
  王弘毅下马后,先是在人群中搜寻熟悉身影,见母亲安然立于队伍前面,一颗心先落下来。
  可随后见自己两位妻子皆未在迎接队伍之中,不由一惊。
  “母亲,孩儿回来了。”此时却不是问话的地方,王弘毅快走几步来到母亲面前,跪倒行礼。
  “好,好,我儿平安归来便好。”老夫人含泪带笑的将其拉起,上下打量一番,忽想起一事,顿时笑容满面:“我儿,你不在这几日,府中可出了件大事,具体何事,为娘却不与你说,你若想知道,便自己去看。”
  听母亲忽地说出这番话,王弘毅先前不安倒是没有了,困惑却越发多了。
  小心探问几句,老太太却不说,让王弘毅有些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第七十二章
禁咒博士(上)
  随母亲入府后,在院落,与老夫人说了会话,不一会,老太太便赶起人来,令王弘毅快速去正妻的院子。
  见此,王弘毅只得前去,一路上,见到仆人,皆面带喜色,抓住几个问府中之事,都回答:“将军,老夫人特别吩咐,此事,需将军自己去看。”
  王弘毅见大家都是喜色,不是坏事,心里某个念头,隐隐现出。
  王弘毅略一想,就再多思考,向着宋心悠的院落而去,这是一处飞檐斗拱的一套院子,隐在烟雨葱茏的花园中。
  这时,廊下几个丫鬟婆子,见王弘毅走近,她们莺声燕语参差不齐行礼:“奴婢给将军请安”
  “起来说话!”王弘毅略一抬手,就跨步进了房。
  这时,宋心悠正躺在床上,而赵婉在旁边坐着,就拿着一些图册,两人细细的在读,看见夫君进来,赵婉先起身行礼。
  宋心悠也想着起身,但是才一动,就转脸捂口,仿佛要呕吐的样子,王弘毅连忙问着:“你脸色苍白,身子不爽么?”
  二女听了都不禁莞尔而笑,看她们的表情,王弘毅立刻醒悟过来:“是有了吗?”
  “是,姐姐已经有了身子,刚才隐瞒着,现在就给你一个惊喜。”赵婉连忙说着。
  “哎呀,这可是大事,你们不应该隐瞒,不应该隐瞒!”王弘毅猛的立了起来,连忙说着。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嗣脉传承,在天下人的心里,异常重要,甚至超过了光宗耀祖。
  有了儿孙,才可光宗耀祖,没有儿孙,就算光宗耀祖又有什么用,特别是有志于天下者,后裔向来是最重要的一环。
  封建帝王时代,若是没有子嗣传承基业,纵然是此刻取得天下,一旦主君死去,国家还不是立即动荡,重开乱世?
  可见没有后裔,再怎么样文治武功也没有用,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
  熟悉了历史和记忆,王弘毅实际上很早就发觉一个严重问题:原本历史上,王弘毅竟然没有后裔。
  囚禁后十年无子,倒是有道理,李承业能允许王弘毅活着,已经不错的度量,安能允许子孙繁衍?
  肯定可以下药。
  但是之前三年,却没有怀孕,每当想起,就使王弘毅暗中惊起一身冷汗。
  要知道,这可不是修仙,这是人道基业,甚至不需要十年,只要三年还没有后裔,群臣必劝之广蓄侍妾,若是五年还没有后裔,立刻分崩离析,严格的说,王弘毅前世失败,和这个也有关系。
  可以说,子嗣的问题,不折不扣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没有后裔的潜龙,哪怕拥兵百万,谋士如云勇将如雨,龙气再旺盛,也必众叛亲离,最后半途夭折。
  这次听见了这话,王弘毅顿时大喜,不由仰天大笑,笑声震动着房间。
  “天助我也,有了儿子,我大业可成!”王弘毅鼓掌大笑:“今天好高兴,传下我令,赏全军酒食,赏上下文武酒食。”
  下一刻,更是贴近了宋心悠,伏在她的身上,倾听着。
  才怀孕一二个月,听不出什么,只是王弘毅伏在身上,身上热气就传到了身上,这感觉,令宋心悠忍不住弯起唇角,闭上那双眸里,却流下泪来,一股喜悦,由心而发,宋心悠至此,方彻底放下心来。
  喜了片刻,王弘毅才渐渐镇定了下来,看着宋心悠气色,觉得还不错,因此笑的说着:“这院子你住的还习惯不?要不要修修?”
  一眼瞥见手中拿着一卷子图,又问:“这是什么画?”
  “夫君,老夫人搬了进这府第,说这里是老帅住惯了,大是大,却很简单,多了许多肃杀之气,因此要改改。”
  “这设计的人是宋家请的名家,城中原本就有园林设计的工匠,因此也请教了,又请了画匠作了画,你看看!”赵婉刚才看见王弘毅忘情,就略带着一点酸楚,这时,下意识掠了一下鬓发,回答的说着。
  “哦,给我看看!”王弘毅拿了过来,仔细看了上去,只见里面分出了十五个精舍,又装饰于花园,还有着大殿,极尽奢侈,琳琅不能暇接。
  王弘毅就皱眉说着:“这院子太奢侈了。”
  宋心悠想说些什么,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这事王弘毅隐隐知道,站起身来在殿中徐徐踱步,说:“我知道宋家有意捐一部分钱,可不愿意把钱花在这里。”
  “老帅一生戍马生涯,这院子就带着这股凛然之气,一代有一代的格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情,我想继承之,并且保留下来,留作纪念。”
  “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这院子,我怕住不长,花了大钱修了实在浪费了。”
  这一话说完,二个女人面面相觑。
  宋心悠先反应过来,说着:“夫君胸怀大志,不想拘泥在这里,我是明白了,说句实话,这设计的园子,还是我叔父请的人,我看了,也觉得虽好,还是花费太多了,这一下子就是万两白银,能给夫君用多少军政呐!”
  “这却是多虑了,我心里有数,花钱还是要花着,只是这里是老帅故居,我不忍动工拆迁,什么痕迹也没有了,不需几年,到了新居,自然就可广建——主君自然有主君应有的气派,这和奢侈无关。”王弘毅说到这里,自觉得说多了,笑了笑:“这话说远了,现在身子要紧,你们多养养,不仅仅是你,就是婉儿,我也有考虑的,我想来想去,老帅当年许我一平妻,是有深意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