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9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8/1316

  他今天全程目睹了黄昏抛出数学、力学和化学,一个读书人,能开创一个学派,那已经是名垂千古的奇才了。
  也便罢了。
  毕竟黄昏大名在外,谁都知道这位妖臣有着源源不绝的奇思妙想,而且都是已经落实下来了的,一个光明神器,九迭河那个神迹一样的东西,保证了整个应天成为一座不夜之城,仅是这一点,黄昏的奇思妙想就可以睥睨古今。
  而且听说黄昏还在顺天那边设立了一种叫蒸汽机的研发厂,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想来会和光明神器一样,是跨时代的神作。
  所以黄昏抛出一个数学,包括吴与弼牛惇在内,都觉得这很稀疏平常,尤其吴与弼丝毫不觉得意外,自己编写的那个字典,黄昏可是研究出了一整套的注音符号。
  是前所未有的文字。
  文字也便罢了,关键是黄昏还研发出了一整套的声母、韵母、平仄音出来,这在文字上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等黄昏抛出力学,牛惇也还能接受,毕竟这位妖臣是个全才。
  开创数学和力学,只不过是让他惊艳的人生变得更加传奇而已,而这也更符合他黄昏在大明作为妖臣的身份。
  当黄昏竟然还要开创化学。
  牛惇再淡定,也要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眼前这个和自己同岁的人,究竟脑海里装了什么,为什么能在这短短三十年不到的人生岁月里,开创三门学问!
  须知开创一门学问,一般人都要穷其一生,甚至还要靠弟子来发扬光大。
  但黄昏一下子就要开创三门。
  简直不可想象。
  如果这三门学问真的被黄昏的弟子学生发扬光大,而且这三门学问都能改变世界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黄昏会成为一个活着的圣人!
  恐怕还在程朱之上。
  看着黄昏去往钟山渐行渐远的背影,牛惇深呼吸一口气,不管怎么说,黄昏开创数学、力学和化学,他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而自己跟随他钻研力学,将来一旦有所成就,力学发扬发光成为程朱理学那样的学问,那么牛惇的名字将和黄昏一样,是青史长卷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一代宗师啊!
  这个动力很大,而且牛惇也确定对这个感兴趣,如果这个力学钻研透了,说不准可以运用到大明的火器、战舰,已经官道修筑、桥梁建设之中……
  用途之宽广,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描述清楚。
  牛惇倏然间,眼界骤然开阔,青天白云近在眼前,走在回城的路上,虽然行走在官道上,但不知为何,牛惇总有种错觉。
  自己站在云端行走,俯视着这个注定将要斑斓多彩的世界。
  这种感觉……
  嗯,很圣人。
  ……
  ……
  吴与弼将他编写的字典拿出来,放在吴敬的面前,“这个字典的话,你暂时不用管,因为还没给陛下看,所以这个字典暂时不会推广,黄昏让你跟我学的,是这个新字典使用注音的字符,按照昏哥的说法,你要跟随他钻研的数学,其中要运用这些字符,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字符全部背下来。”
  吴与弼是有些意外。
  本以为黄昏研究出这一套字符,只是为了编修字典,没想到这一批字符竟然还涉及到他开创的其他学问,当年他让自己学习掌握编修字典的手笔,现在看来,真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眼光太远,格局太大!
第1040章
游标卡尺带来的测量体系!
  到了钟山,找到琉璃工厂的负责人老李,现在的琉璃工坊比之当年,扩大了百倍有余,也在全国各地开了不少的分厂,甚至成立专门进行剥离研发的研究所。
  这个没办法。
  玻璃的运用实在是太广泛,不仅仅是沐浴露的瓶子而已,还有很多的用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玻璃的运用同步提升。
  而琉璃工坊这边,就要涉及到化学。
  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类。
  所以黄昏是打算在琉璃工厂这边找人来学习他的化学知识,从无机非金属类看是否能延展到其他领域去,最终全面展开化学这门重要科学。
  老李现在也是享福。
  两个女人,大女儿改嫁了给了吴溥,日子幸福美满,又有地位,老李也就当了个免费外公,别说,老李特别喜欢吴与弼。
  就是他小女儿的儿子,老李都没这么好的感情。
  看见黄昏来了,老李放下手头的东西,要起身给黄昏泡茶——有钱人了吗,还是要学会生活,所以老李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他这个“暴发户”也有装斯文人的一天。
  泡好茶,老李刚想问,黄昏却看见了他桌子上的东西,眼睛一亮,“这玩意儿搞出来了?”
  老李桌子上放着个量尺。
  老李看了一眼,“早就弄出来了,要不然顺天那边怎么能那么顺利研发出蒸汽机?当初你给沈熙礼说过,沈熙礼又找我,然后等时代商行在应天这边建立冶金厂后,我就和他们沟通,按照你给沈熙礼的设计图纸,经过无数次试验和修改,终于做了出来,如今这玩意儿已经在整个时代商行的所有工厂里运用了,别说,自从有了这个量尺,咱们的产品在规格上更加标准。”
  黄昏哈哈一笑,“这是自然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老李眼睛一亮,“好一个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记得我家那小孙子在读诗经时背过这句话,大官人,难道你一早说做这个量尺,就是从诗经中得到的启发?”
  黄昏尴尬的笑了笑,不好意思承认。
  我还是要脸的。
  但也不拒绝……这样游标卡尺的出现才有理可循。
  没错。
  摆放在老李桌子上的量尺,就是那个穿越者王莽搞成四不像的游标卡尺,现在被老子真正的做出来了——话说,可以根据这个来解释自己如何设计出游标卡尺的。
  王莽的启发嘛。
  游标卡尺这个东西,在很早的时候黄昏就吩咐沈熙礼去弄了,毕竟这玩意儿是精度测量的重要工具,关键是不难。
  至于如何确定游标卡尺的度量——这个也不难。
  按照后世国际通用的测量标准,黄昏的设计图中,游标卡尺的最大测量量,达到了500毫米,而这个毫米的确定,是基于当下的大明所用的“丈”。
  将一丈均匀的分成三等分,定义为米。
  再将一米分成一百等分。
  一分是厘米。
  再将一厘米分成十等分,一分是一毫米。
  这个标准就出来了。
  当然,说是出来了,其实老李说的没错,这要经过无数次试验——毕竟在均分丈、米和厘米的时候没有游标卡尺。
  所以需要做出无数样品从中抽取最精准的。
  而为了确保这个准度,老李那边几乎做了上万个样品出来,才找到真正完美符合三等分一丈的标准,然后有了这个最精准的游标卡尺,再用它来测量,生产出更多的游标卡尺。
  任何一个事情的进步,都是无数人的血汗换来的。
  想到这黄昏笑道:“这个游标卡尺的设计生产,咱们花费了不少钱吧?”
  老李点头,“可不,少说也得一两万两银子在里面,而且只多不少,不过它确实提升了我们的许多工艺,可以说,虽然看不见它的利益,但它却保证了我们琉璃和冶金工艺的稳定和进步,意义之大,绝非是几万两白银可以比较的。”
  黄昏嗯了声,“这么说,时代商行的所有工厂现在都采用游标卡尺了,那么是否也在采用游标卡尺带来的米、厘米和毫米的测量体系?”
  老李笑道:“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个测量体系了,现在几乎不怎么用一丈、一尺、一寸来度量,受到时代商行的影响,其他商行的工坊也在逐步采用,所以我们的游标卡尺其实卖得很好,老实说,一块游标卡尺,最巅峰时卖到了三百两银子,不过现在降价下来了,一块游标卡尺大概三十两银子。”
  黄昏粗略算了下,也就是说一个游标卡尺价值两万多人民币。
  确实有点贵。
  想了想,“这个事我明天去找沈熙礼,要将这个价格继续降下来,这样才能全国都用游标卡尺,把这个测量体系全国范围内推广,嗯……这事还得找一下陛下,得由官方出面,将这个测量体系确定,然后推广全国,这样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数学、物理、化学,其实都离不开测量。
  尤其物理。
  老李笑道:“不用去专门找陛下了,工部那边,这一两年一直在收集相关信息,估摸着也是想进一步的深化测量标准,毕竟有了游标卡尺后,我们又按照你的要求,做出了米尺,所以现在米这个长度量度,其实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了。”
  顿了下,“我还听说,好像工部那边有意,利用这个米作为长度,重新规制里的长度,目前工部那边争吵最多的是按照最初的里的长度,一里确定为四百米,也有说四百不够凑整,不如五百米为一里,反正这些都是工部的事情,咱们听个乐就行,到时候官府怎么定,咱们就怎么用便是。”
  黄昏暗暗雀跃。
  关于长度的统一标准,他最早根本没想过这件事,只不过为了测量的精准,所以让沈熙礼弄游标卡尺,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8/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