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9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0/1316

  朱瞻基笑了,“很期待那一天啊。”
  黄昏看着身旁的少年,又看着远方的落日,忽然问朱瞻基,“你有没有想过,历朝历代,都有兴盛和衰落,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你爷爷和你父亲以及你三代人联手打下的兴盛大明,被你的儿子在一夜之间挥霍完蛋,从此大明一步步走向深渊,你会怎么办?”
  朱瞻基想都不想,“垂死病中惊坐起,棺材板盖不住我!”
  黄昏愣住。
  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少年人,意气风华,想什么说什么,真好。
  狗日的青春啊。
  可惜老子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了,嗯,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鸟。
  想了想,觉得还是可以提醒他,“以后,多年以后,那时候我可能老了,这偌大的江山,辅佐你的臣子再多,你也是一国之主,没人再能主宰你的意志,我只希望那一天,你要记住一件事,远离一个姓孙的女子,若是爱情所在也无妨,那就一定要好好教育未来的太子,让他远离宦官!”
  若是孙皇后的崛起不可阻挡。
  那就解决宦官王振。
  基本上可以确定,自己从扇面渡带回来的那个如今执掌东厂的王振,虽然因缘际会成了宦官,但观其行迹,不像是将大明带入深渊的罪魁祸首王振。
  真正的王振还没出现。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用担心,随着蝴蝶翅膀的扇动,孙皇后很可能走不进天家皇室,就算走进去了又能怎样?
  等朱瞻基登基,自己已是三朝元老,最重要的一点,根本不存在堡宗的土木堡事件,因为漠北已是大明疆域。
  虽然如此,还是要提防。
  毕竟历史的洪流,没有土木堡,也许会有金火堡呢……
  小心驶得晚年船。
  朱瞻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好问什么,反正他是不信黄昏可以未卜先知的人,只道是黄昏劝谏自己远离美色。
  这是忠言,而且不逆耳,为何不听?
第1030章
永乐十三年弹指一挥间
  朱瞻基真实心思如何,黄昏没空去管他。
  永乐不止二十二年。
  朱高炽会不会也被逆天改命不好说,主要是朱高炽的早逝他自身身体原因占很大因素,其次才是当储君期间的劳累以及朱棣随时要换储带来的心理压力。
  既然朱棣的永乐不止二十二年,搞不好朱高炽会和朱标一样。
  朱瞻基也会是太孙登基。
  但很大概率不是朱允炆。
  所以在长平这边带朱瞻基,黄昏是真的不余遗力,在政治上和民政上,只要是他懂的,一股脑的交给朱瞻基。
  因为长平是黄昏第一个地方任地,政绩很重要。
  关系面子关系前程。
  所以黄昏格外用心。
  时代商行也知道东家的心理,是以永乐十三年,时代商行通过商业途径,将大量物资送到兀良哈区域,丝绸、棉麻、番薯、水稻、麦子、盐铁……只要是长平区域有需求,时代商行就不计成本的运送。
  同时,时代商行听从东家的意思,在长平周边设立了十数个牛羊市场,大量收购牛羊毛和牛羊,送到南方去保证国内的需求。
  竟然还赚了个蓬勃满盈。
  而黄昏也在政策上给以以时代商行为首的多家商行支持,除了没有政府补贴,其他方面的要求全数照办,并在长平周边区域选址数次,让时代建筑和其他建筑商行进驻,迅速开发城区,面对兀良哈人和北迁的南人低价出售房屋。
  发展,有三个不变的准则:人口,道路,资源。
  草原这边人口少。
  就迁民。
  在草原过往的历史之中,官道可有可无,但时代建筑不余遗力的修建,要形成网路,如此才能有助于城市的发展。
  资源么……
  各种矿采资源在工部的规划下,也有条不紊的进行侦测开发。
  当然,在做这些事的同时,黄昏没有忘记一个基本国策:推行大明宝钞,这不是为了掠夺兀良哈区域的财富,而是为了全国统一货币。
  兀良哈区域不用掠夺。
  因为它本来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疆域,当下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牢牢的将这片疆域掌控在大明的版图之内。
  在此之外,黄昏建立了“政务中心”。
  和后世的差不多,就是在长平建立一个大的部门机构,用来负责所有兀良哈的民政事务办理,比如……牛羊登记,人口户籍登记,大宗牛羊买卖……等诸多事情。
  同时,为了形成民族凝聚力,文化的同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在长平这边开了会试,但凡过了会试的人,享受大明读书人一样的待遇,而布政司甚至愿意支付旅费和生活费,让这些读书人去参加乡试和秋闱。
  可惜……基本上没人。
  没办法,兀良哈这边懂汉文化的实在太少,仅有的一些人,还是以前在大明那边当过谍子的,而这些人,都被政务中心招去当工作人员了。
  不过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
  黄昏很快就斥巨资在长平城内开办官学,并且在周边区域设立乡学,按照他的计划,从现在开始,适龄儿童要大部分进入学堂学习汉文化,当然,传统的草原文化也得学习。
  毕竟也是文化瑰宝。
  目的是要达到五十年后,兀良哈区域这边大部分的人都能说汉语。
  为此黄昏甚至写信去顺天,让已经回到顺天的朱棣从国子监里派了几个能力卓著的进士过来,负责这边的文化同化工程。
  朱棣当然喜闻乐见。
  在黄昏不余遗力的奉献下,兀良哈区域发展神速,要不了几年就能追上延平和顺平两座布政司,而那一天,兀良哈区域将彻底归心大明。
  北方顽疾将不复存在。
  长平的运转出乎黄昏意料之外的顺利,兀良哈残兵也各回各部,因为有钱,兀良哈人和迁移过来的南人友好相处,长平布政司也渐渐的收到了不少赋税。
  最大的功臣,不是黄昏。
  是忙得瘦了一圈的刘絮和谢客,这两个人才是最大的功臣,所有的政策最后都是他俩去落实到位,黄昏和朱瞻基两个人基本上就是坐在衙门里享受的。
  尤其黄昏。
  朱瞻基偶尔还要跟着俩人去接触民间疾苦,黄昏是完全不愿意离开长平城,唯一的一次,是自己动手做了个风筝,带阿如温查斯去放风筝了。
  至于放风筝那边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反正那天之后,阿如温查斯躲了黄昏好几天,然后又被咱们无耻的大官人给哄开心了。
  再然后……草原上便偶尔会有歌声响起: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青春年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然后在永乐十三年入冬的第一个大雪夜里,无耻的黄昏大官人借口太冷去了阿如温查斯的房间,被赶出来后又继续厚颜无耻的敲门。
  一直折腾到半夜,阿如温查斯的房间才彻底安静下来。
  然后又闹腾了起来。
  外面大雪。
  房间内小雪,伴有春雷。
  宛若一根刺的阿如温查斯,终究还是没能逃过无耻大官人的魔掌。
  一夜便如好几日,漫长。
  大概也是真的好几日。
  而在接下来的好几日里,阿如温查斯再没骑过马,甚至连房门都不出,身体不适。
  这都是长平官场上下茶余饭后的谈资。
  别说刘絮和谢客了,连朱瞻基这个将来注定坐拥整个天下美女的未来君王,看见黄昏和阿如温查斯的腻腻歪歪,都觉得羡慕。
  烈马……哪个男人心里没有一个征服梦想。
  骑一匹烈马。
  或者被烈马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0/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