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316

  看起来似乎是个死局。
  但黄昏有他的打算。
  摇头叹道:“殿下欲要荡平长平布政司,而你做文章的点就在于兀良哈残兵,这个原因你知道,我知道,陛下难道不知道?”
  顿了一下,“兀良哈残兵也知道,而且他们还知道,他们若是不反抗,殿下为了笃定这个事实,也一定会将长平区域的兀良哈残兵追杀殆尽,所以他们不是为了保护我黄昏而战,而是为了求活而战,我和他们不过是为了活命暂时配合而已,当然,我们要是输了,所有的事情和真相都是你说了算,但我们要是侥幸赢了,那么就可以在顺天乾清殿对峙——”
  忽然面色一冷,“赵王殿下,我不会再给你机会的!”
  已经给了你太多机会。
  黄昏缓缓后撤,撤到朱阳身边,轻声道:“战吧,输了咱们都得死,活了才有一线生机,你才有机会成为长平都司的都指挥使,你的麾下儿郎才有机会去建立不世之功。”
  又看向不远处的桑脱,“兀良哈欲成为第二个鞑靼,你们唯有一战,多的话我也不说了,对面的三千儿郎可以俘虏可以接受投降,但是朱高燧必须死,你们懂我的意思吧?”
  桑脱打了个寒噤。
  一旁的朱阳也吓了一跳。
  卧槽——
  够狠。
  竟然要直接杀了朱高燧,那是陛下最宠溺的小儿子,事后问罪起来,谁承担得起,但是两人转念一想,今天要是不杀朱高燧,那么接下来以后的日子都别好过。
  大概率,今天所有的人都会死。
  千万不要小看一位藩王的报复。
  于是大战!
  和以往动辄上万的战事不同,这一次双方的兵力加起来也只有五千,朱高燧那边兵力和战力占优,但是长平这边人心占优。
  为了军功和为了求活而战,动力不一样。
  正如猎狗追兔。
  猎狗是为了讨主人欢心,永远不会拼尽所有,而兔子为了求活,它会用尽一切办法,当下这场战事便是如此。
  可惜,这场战事注定无法大书特书。
  因为只有五千人。
  没有什么高明的战术和兵法,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五千人在长平布政司外这片广袤的区域,很快混杂在一起,先还有疯狂的喊杀之声,等双方阵容接触之后,便只有惨嚎声了。
  很快血流成河。
  黄昏已经在唐青山、阿如温查斯和阿大阿二的拱卫下退远。
  看着残酷而血腥的战场,黄昏面无表情。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现实。
  不需要圣母。
  因为自己必须要活着,而且还必须在朱棣那边全身而退,那么就得有人死,这是自己走向在大明仕途巅峰,掌控话语权,让蓝图实现,让大明工业化那条道路上必经的阵痛。
  没办法。
  从一开始,自己的敌人就不是纪纲之流,也不是朱高燧和朱高煦两兄弟,更不是漠北和中南半岛已经西域那边的王权。
  而是来自朱棣的皇权!
  要想在朱棣的皇权下获得绝对的自由和话语权,已经掌控全局的权利,就必须用事实告诉朱棣:你现在已经杀不了我。
  你只有和我一起,才能让大明更加辉煌。
  当然……
  自己也需要用一个事实来告诉朱棣:我黄昏觊觎的不是你大明君王的皇位,也不是这大明的万里锦绣山川。
  至于杀了朱高燧后,如何让朱棣放弃对自己的仇恨。
  很麻烦。
  至少黄昏目前还没想到策略。
  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告诉朱棣:你的试探都是无用的,只会将我逼到和你对立,于国家无益,你我之间的最终之战,应该是你驾崩之前那一战,而不是现在。
  而那时候的君臣之战将无法影响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所以……
  眼前的战局,明显还没到黄昏需要的地步。
  胜败都无所谓。
  败了可以来一场绝地反击,这样也能让后面的布局显得合理,可以彻底摆脱自己笼络兀良哈残兵的事实。
  朱棣也无话可说。
  在君臣博弈之中,胜利不是唯一的途径。
第989章
我朱高燧的命更精贵!
  朱高燧就是朱高燧,就算朱阳是个人才,就算桑脱是曾经的万夫长,但他俩兵力联合起来之前,没有一起合训。
  彼此之间没有配合。
  何况桑脱的一千九百人都是残兵,残兵的意思,就是曾经被大明雄师打溃了编制流散在草原的丧家之犬,勇猛尚在,但心气已无。
  何况又一次面对大明的雄师。
  再者,朱阳虽然也是个人才,但终究年轻了,也许他将来大有作为,但现在作为武将指挥战事的沙场经验远远不如朱高燧。
  尽管有骑军——可现在地上还有雪,骑军的作用被削弱到最低。
  所以很快出现败迹。
  黄昏远远看见己方士卒有溃败的迹象,就已经和唐青山、阿如温查斯等人缓缓撤退,没有回长平,而是直接走入雪原深处。
  而桑脱在激战之余,看见黄昏已经撤退,打了个胡哨。
  麾下儿郎中,顿时有三百人面目决然的上前,作为敢死队断后,拱卫大部分的撤退,朱阳见状也不怠慢,率领麾下儿郎在桑脱部死士的拱卫下,迅速有组织的撤退。
  战场撤退,基本上都是必死无疑。
  不过这一次,桑脱和朱阳配合完美——毕竟都是后备计划中的事情。
  朱高燧有点懵。
  双方其实刚打了片刻功夫,对方远远没到溃败程度,大概还处于边缘,再战死三四百人,就会脆败了——为何在这个时候撤退?
  而且撤退也留下三百人送死?
  这不合理。
  不过事实就是这样。
  朱高燧顾不得想其他的,率领麾下将士凶猛出击,妄图迅速斩杀三百断后的兀良哈残兵,然后追击黄昏和朱阳。
  只要撕咬上了,黄昏和朱阳必死。
  战场就是这样。
  除非黄昏还有大量人手作为接应和埋伏——就像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但这不可能。
  如果黄昏真有兵力优势,没必要如此折腾,还让三百兀良哈残兵白白送死,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黄昏已经穷途末路。
  所以朱高燧在斩尽杀绝那三百兀良哈死士之后,无所顾忌的追击!
  朱高燧追得很郁闷。
  因为没有粮草补给,所以他不得不很快收兵回到长平,然后进驻布政司,掌控事务之后又有点懵逼——没有给大军准备到粮草。
  这其实可以想象。
  因为长平本来就只有一个千户所,储备的粮草哪能绝对满足两千七八人的需求,何况朱阳和黄昏早就将粮草转移了。
  要不然他们撤出长平后喝西北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