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1316

  所以黄昏这封折子明年开春递交上去后,朱棣很可能会同意了。
  到时候这两人在长平这边做个几年,拿出漂亮的政绩出来,也能封人之口,如此朱棣就能彻底给这两人落实升迁之事。
  不拘一格降人才嘛。
  不过按照历代君王的尿性,大概率不会这么高,应该会降低一点,比如谢客会去关内担任地方知州,刘絮会去担任上县的县令,一切都要看当时的政治形势。
  如果人才足够,会如此安排。
  如果人才不够,那这两人大概就要在长平扎根一辈子了。
  所以黄昏微微道:“不是开玩笑,有些话要说在前面,按照陛下和我的蓝图,大明还会外扩,中南半岛和漠北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为西域那边还有个很听话的地方,那里的人极其的奇葩,只要你统治了他们,他们基本上不会反抗,如果你的政策好,他们甚至连不抵抗运动都看不会有,当然,不能否认那是一位圣人,但西域那边那块地盘的百姓实在是……怎么说呢,文化束缚了他们的是想,可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片土地上又有无数的人才——呃,说远了,我的意思,是陛下和我都打算将来要将那片区域纳入大明版图,会需要无数的人才去管理,也就意味着,长平这边的官员调动会很少。”
  刘絮笑道:“也就是说,我刘奉为和子勉要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
  黄昏颔首,“有这种可能。”
  谢客哈哈一笑,“何惧有之,我愿以一生之力,继承老师范文端的遗愿,让这关外变成塞上小江南,如此,不负一身文墨。”
  刘絮起身,“我亦愿如此,更愿意培养更多前仆后继的人!”
  黄昏点头,“甚好。”
  挥挥手,“吏员那边我就不过去了,你俩过去做做思想工作,可以明确告诉他们,既往不咎。但也得提醒他们,这里是长平布政司,不是汉中府,这里没有李友边和梁道、赵彦杰、王魁这样的人了,我不介意大家在民生民政工程中赚点零花钱,但必须有度,同时要他们记住一句话:站在什么位置,就要做什么事情,不要辜负了身上穿的儒衫!”
  现在的大明,人才紧缺,可以允许吃点回扣喝点油水。
  但大是大非之上必须拿捏分寸。
  换句话说,你们这些当官当吏员的,我允许你们利用职权丰盈一下私囊,但也只是丰盈一下,而不是巨贪。
  同时你们要做事。
  而不是尸位素餐。
  简而言之一句话:高薪养廉的时代版本。
  一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当官不为发财,谁来二十年寒窗苦读,尤其是封建时代,读书当官是发家致富最好的方式。
  像高贤宁那样的人才,你可以用波澜壮阔的家国社稷前程来给他画饼,但大部分当官的人还是比较现实。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只要官员有钱了,不尸位素餐,再有顶层的君王和六部尚书、内阁的不昏庸决策,大明迟早会走上世界霸主之路。
  刘絮和谢客同时点头,“这些小事,黄使只管交给我俩,我们向你保证,从今以后,长平布政司上奉陛下,下则以黄使马首是瞻!”
  长平布政司,将是铁板一块!
  两人有信心。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些吏员并不是天生就是梁道李友边那样的人,只要自己两人和黄使带个好头,大家都会齐心协力,把长平变成塞外小江南!
  这话其实还有一层针不戳的意思。
  从今以后,这长平上下官吏,都将成为你黄昏的心腹势力,现在会是,将来么……至少我谢客和刘絮不论是否调到其他地方,在仕途一日,便支持你黄昏一日。
  也就是说,从今以后,长平就将烙印上一个印记。
  只要不是背叛家国,这个印记就叫黄。
  当然,如果有一天你黄昏反了大明,我等读书人也不会跟随你,大是大非之前,读书人最是拿捏的清楚。
  前提是朱家天室不是周幽王那等昏聩君主。
第978章
北境之王,还远么?
  一夜动乱之后,随着刘絮和谢客挨个找吏员谈心,原本心上心下惴惴不安的吏员稳定下来,布政司开始重新运转。
  尤其是官道修建方面,布政司这边的吏员倏然间就效率十足,各种堪舆图只要时代建筑需要,都能在第一时间送到工地。
  当然,这玩意儿比较贵重,所以都是拆开了送。
  时代建筑需要哪一片区域的,就给那一片,不过饶是如此,时代建筑的技术员工在勘测地形时,还是有损伤,有人在雪风里走丢,再也找不到尸首。
  估摸着不是倒地后被雪埋了就是被狼吃了。
  黄昏也难过。
  但并没有放下广修官道的决心——在大明当下的条件下,修路修桥不可能没有损伤,要做的就是将损伤降到最低。
  最核心基本,还是提高工业能力。
  另外,黄昏找来刘絮给了他一个任务,在城内招募工人,组建一支建筑队伍,由时代建筑的技术人员指导,修一片坊子起来。
  暂时按照集体宿舍修,不过是水泥房子。
  就是给官吏住。
  要留住人才,基础设施很关键,所以住宿和教育方面,都得提升,要不然长平布政司这边来几个官吏又致仕几个官吏,那还谈什么发展。
  在修好官吏的集体宿舍之后,这支建筑工队不会解散,会继续修建官学,以及修建一座医院——至于官学和医院的人才,等开春之后,让朱棣从顺天派人过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何况这还关系到文化同化的大国方针。
  而黄昏来赴任之时带来的修建布政司衙门的建筑队伍,效率极高——李友边和梁道等人还是拧得清,不管怎么对付黄昏,新衙门的修建是不能影响的,所以这些时日的动乱,对新衙门的修建没有任何影响。
  最迟在春节前,就可以搬入新衙门。
  与世隔绝的长平,在经过一夜动乱之后,终于恢复到了范文端病死之前那股热火朝天的局面,就连朱阳看着这一幕,都不得不服气。
  经过黄昏这么一折腾,最迟明年春节前,长平布政司的规模就可以媲美一座上县县城。
  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
  ……
  ……
  外面大雪飘飘,帐篷内春暖花香。
  当然香。
  一个熟透了的少妇本身就充斥着女性的活色生香,还有两个小姑娘散发着处子自带的幽香,在火气的炙腾下,越发浓郁。
  黄昏慵懒的躺着。
  老实说,他现在有点喜欢蒙古包的感觉了。
  权氏温婉的帮黄昏捶肩按背。
  唐赛儿和阿如温查斯坐在一起叽叽喳喳,仿佛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哪怕是每天无所事事,除了聊天还是聊天,两个小姑娘也依然找得到话题。
  黄昏其实有点不爽的,觉得两个小姑娘不懂风情。
  没看出么,咱这权氏春风拂颊了呢。
  自己也有点心痒痒的。
  正想着找个什么不容易被看出用心的借口把两个小姑娘打发出去,却听得帐篷外传来唐青山的声音,“黄老弟,在否?”
  黄昏立即起身正襟危坐,让权氏去倒茶,笑道:“唐大哥,进来罢。”
  唐青山掀帘而入。
  唐赛儿立即跳起来,拉住唐青山的手,一脸担忧,“爹,娘怎么还没回来啊,这都去了奴儿干那边多久了,会不会出什么事啊。”
  唐青山抚了抚女儿手背,笑道:“傻姑娘,瞎担心什么呢,你娘的本事比你爹的本事还大,她要想走,朱高燧留得住?”
  心里其实也担忧,只是不敢让女儿看出来。
  朱高燧确实可能留不住妻子。
  但是奴儿干的王者亦失哈可以,妻子武功再高,也只是一个江湖女侠,面对大军围困,就是武当山那个神仙道人也不可能脱身。
  唐青山在黄昏对面坐下,烤着火,道:“都安排好了,桑脱派了两百个熟悉地形的精锐勇士,二十人一组散开作为斥候,现在全线密布在从奴儿干到长平的必经道路上,只要奴儿干那边有人过来,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黄昏点点头,“我们的蚍蜉义从要在西边继续截杀有可能从甘肃和瓦剌区域潜伏过来的死士,毕竟死士潜伏进来是个大麻烦,朱阳虽然之前和我们合作,但他现在巴不得我们都死在朱高煦和马哈木死士的刀下。”
  唐青山嗯了一声,“我看了一下,这件事你可以彻底信任呼兰巴特。”
  说完唐青山使了个眼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