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1316

  有一说一,在得知瓦剌和兀良哈叩关时,狗儿、徐辉祖、沐晟、李景隆、李谦,以及刚抵达中南半岛的雄霸,都以为南方战事要暂停了。
  大明再富有,也不可能连续两年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展开如此大规模的战事。
  国库绝对撑不起。
  这个不怪他们,他们根本不知道大明皇家银行在这当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只要这个银行的信用不破产,大明对外作战就永远是全国人民出钱来支撑军队。
  实际上,大明皇家银行真没有破产。
  尽管已经在加印宝钞。
  但随着交趾、八百大甸乃至于鞑靼那边的矿产资源开采运回国内,尤其是金银矿场的开采,以及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极大程度上达到了稳定物价的功能,加上郑和航海带回来的利益,足以支撑大明的战事。
  何况还有时代商行。
  时代商行没有给大明皇家银行支持现金,但遍及全国所有大中小城市的时代商行一直坚持宝钞支付,进一步稳固了宝钞的信用。
  是以物价虽然略微上涨,但并未通货膨胀,国内百姓的情绪依旧稳定。
  甚至高昂。
  你要知道,当下的大明已经打下了交趾、八百大甸和鞑靼,今年又灭了兀良哈,大明王朝威加海内,万民与有荣焉。
  民间一些富贾甚至在拿钱拿粮来支持南方的战事。
  民族凝聚力,永远是这片神州的骄傲。
  在国内这样的形势下,朱棣没有对南方战事做出任何指示,也就意味着,狗儿需要按照先前的战略,继续统筹全局。
  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尤其是四国联盟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民族在面对灭国困境时爆发出来的能量,当然,懒惰到了骨髓里的非洲黑叔叔们例外,那是真的让人看不见希望的懒惰。
  李景隆追击占城兵力,从澜沧一直打进了占城的国境内。
  占城的国境也很奇葩。
  比交趾还要狭长。
  它的国境就像一条豌豆荚,这就意味桌它的战略纵深多变,如果你有水师配合,那么它的战略纵深就毫无优势,但如果没有水师,那么它的战略纵深优势就会数倍的扩大。
  李景隆就面对了这样的困局。
  在进入占城境内之前,因为是追击兵败如山倒的溃兵,李景隆斩获颇丰,将士所获军功的首级,在一路追击的路上,堆砌了数座壮观的京观。
  李景隆原本不想处理这些京观。
  但于谦和刘宁然得知状况后,立即写了一封章折到应天,同时派人去通知李景隆,为了战后工作的开战,请李景隆一定要按战场规矩处理占城牺牲将士的尸首。
  咱们大明毕竟是仁义之师。
  不管事实如何,你必须做出这个样子,后续才好宣传,才好洗脑,才能让设立的布政司不会面对太多的民反。
  李景隆这才悚然惊醒。
  于是派人处理了那些人首京观。
  但进入占城国境后,占城那边的抵抗忽然间就有力了,原本一天可以推进一百多里,进入占城攻克几座城池后,便陷入焦灼之中。
  这其实很好理解。
  对于占城士卒,去澜沧打仗,那不是保家卫国。
  但现在山河破碎在前。
  由不得他们不拼命。
  何况堂堂一座占城国度,不可能没有一个人杰,吴哥能出雄霸这样的大将军,占城也有传奇英雄从尸山血海里崛起。
  将军阮景天就是这样的人。
  阮景天于大厦将倾之际,站了出来,在一次战事中,以区区三千六百人守住了李景隆两万大军的攻城,寸步不让,其后更是借着夜色反攻李景隆,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景隆接连丢失两座城池,几乎退到了占城边境线,才稳住局势。
  阮景天也一跃成为大将军。
  负责前线所有的军政事务,成为占城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最后的希望,而阮景天也不负众望,利用占城独有的战略纵深,竟然以劣势兵力和李景隆打了个旗鼓相当。
  和李景隆的困境差不多,其他三线兵线也遭受到了同样的困局。
  首先是沐晟。
  沐晟追击大城兵力,甚至还没进入大城的国境线,就遭遇到了大城最后的挣扎,大城那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将军知道,一旦让沐晟进入国境线,那么大城灭国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他必须用尽一些力量,将沐晟的兵马拒绝在边境线以北。
  这位大将军才能也不算出众,但他却是个心灵鸡汤大师,在大军守护边境时,占城士卒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保家卫国的热情,每逢战事必死战。
  而沐晟当然不愿意自家儿郎和敌人换命。
  再加上战线到了大城国境线附近,大城大军的后勤不再依靠澜沧国,靠着在家国境内的百姓支持,大城在得到强力的后勤支援后,战力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于是战线推进极为缓慢。
  但双方都战事一刻没停,而且每逢战事,必然惨烈无双。
  大城士卒,宁死不丢寸土。
  是以每一场战事后,不论是大城还是大明赢了,都会无比尊重的厚葬牺牲的将士,彼此之间虽然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但彼此之间却已经互相尊重。
  不在像先前那般,大明对大城士卒,只有蔑视。
  这个时候,沐晟无比怀念神机营——他的沐家军中也有火器部队,可数量略少,还不足以影响这样一场灭国战事。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澜沧国内。
  当吴哥、占城和大城的兵力撤退,澜沧王国的陪都暴露在大明雄师的视野之中后,澜沧国的将士终于明白,已经不能再依靠吴哥、占城和大城了。
  他们必须依靠自己。
  何况没有了占城、大城和吴哥,澜沧国的后勤补给压力骤减,有了强大的后勤支撑,前线军队的战力也开始爆发出来。
  更何况还有名将棠古尼昂。
  这位被大明将士戏称为“糖姑娘”的澜沧名将,在退无可退之时,激发出了他作为一个帅才的潜力,以劣势兵力面对狗儿的大军,利用地势布置防线,竟然让狗儿无法寸进。
  澜沧军中,甚至有“与山河同碎”的豪言。
  三线战事,同时变得惨烈无比。
第922章
来自泥泞里的血泪的愤怒!
  不管大明出兵的理由如何,也不论大明有何等的强势,公平的站在上帝视觉来看,大明都是侵略者。
  而大明在中南半岛投入的神机营有限。
  区区五万人。
  狗儿又把这五万人分用到三条战线上。
  兵力分散之后,敌军守将面对神机营采用你打我退的战略,只有面对其他兵种才会一较雌雄,而神机营也不敢突进太深,所以神机营的优势就这么被抵消了。
  这三线惨烈是惨烈,至少大明没有败相,但是——
  真正惨烈的不是这三线,是雄霸那一线。
  新鹿大将军雄霸,被朱棣一纸圣意送回中南半岛,和他一起投降的一万四千多人,在汇整之后,剔除失去战斗力的伤病,还有一万四千人。
  狗儿原本已经准将这些人送去甘肃,准备投入到亦力把里。
  结果陛下圣旨一来,狗儿懵逼。
  陛下竟然让雄霸率领这一万四千人去打吴哥王朝。
  开什么玩笑么。
  别说区区一万四千人,长途远征,隔了一个澜沧,就是十四万人,也不见得能打下吴哥王朝,何况这一万四千人本来就是吴哥子弟。
  雄霸带领他们一旦回到吴哥,岂非纵虎归山。
  但圣旨如此,狗儿不敢抗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