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8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1316

  黄昏观摩雪亮的神色,知道他已看开,心头暗暗高兴,倒是省了自己一番口舌,不用再来做薛亮的工作了,于是笑着说:“我虽然答应薛禄保住薛茂一命,但也没说不让他吃点苦头,人呐,做了错事,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有一说一,我并不觉得薛茂值得同情,我只是同情阳武侯而已。”
  喝了一口豆浆,黄昏擦了擦嘴,沉吟半响说:“这样吧,就让北镇抚司去找薛茂好了,最后咱们再想办法救一下薛茂的命,这样在薛禄那边也算仁至义尽了。”
  尚可点头,“好。”
  看向薛亮。
  薛亮犹豫了下,“我不想去救,薛茂是死是活,都与我无关了。”
  我不杀他。
  但也绝对不会救他。
  黄昏颔首,“行罢,就这样罢,我还有事,两位也去忙你们自己的事情,对了,薛亮,有个事要跟你说一下,薛禄已经答应我,关于你母亲贞节牌坊的事,他伤势痊愈之后一定会亲自去求陛下,你就不用太担心了,还该有的都会有的。”
第858章
永乐十一年,东厂成立
  毕竟薛亮和尚可是南镇抚司重点培养的心腹,黄昏也不好太过怠慢,于是亲自送两人出门,在走到门外的时候,黄四下看看,并无其他人,于是压低声音说:“如果没有其他意外的事情,锦衣卫这边会空出许多缺,比如说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指挥使这个人选基本上就是赛哈智,这应该没人能争过他,但是指挥同知两名指挥佥事两名,以及南北镇抚使都需要人选,虽然说你们两人现在职位尚低,但南镇抚司会培养你们,到时候也有机会,希望你们好好把握。”
  说到这里,笑着看向尚可,有些理解的道:“到时候你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衣锦还乡,你那老父亲也能欣慰大醉了。”
  又对薛亮说:“只要你能再高升两步,那么你母亲的贞洁牌坊基本上也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薛亮和尚可对视一眼,同时对黄昏弯腰行礼,“多谢大官的提携。”
  黄昏挥手,“不用谢,这都是你们努力换来的功劳,是你们应得的,去吧去吧,去忙吧,对了,有空多带兄弟们去帮村一下三元火锅的生意,会给你们打折的。”
  ……
  ……
  永乐十一年的春节如期而临。
  和大家预料的一样,大理寺、刑部、应天府衙三个部门协作彻查三元楼案件,结果也没查出什么来,最后还是北镇抚司找到了对汉王和赵王两个人下毒的幕后黑手。
  阳武侯薛禄的庶长子薛茂。
  其目的和动机只是为了尽孝,报复父亲被纪纲开瓢的私仇。
  消息从北镇抚司的诏狱传出来之后,虽然还是在春节期间,但大内皇宫以及朝野各大权贵的府邸之中,还是一片哗然,又是一片恍然。
  这就说得过去了。
  出乎人意料的是,北镇抚司也没有就这件事情再做文章去收拾薛禄,案件认定为薛茂并不是要谋害两位王爷,而是谋杀纪纲,只是因为策划失误,才导致两位王爷差点中毒。
  但就算如此,薛茂谋害朝堂大臣也是死罪。
  消息爆出来以后,伤势尚未痊愈的薛禄不顾自身的身体健康,硬扛着伤势去求见朱棣为薛茂说情,同去的还有天子宠臣黄昏。
  当时朱棣正陪着被他宣召来京畿道诸位藩王在游览皇家林苑。
  看见薛禄的惨状,朱棣甚是同情,再加上几位见风使舵的藩王一起求情,朱棣心软了一次,于是赦免了薛茂的死罪。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朱棣下令有大理寺作为最终部门审办此案,同时暗示大理寺卿,可以酌情轻判,给薛禄一个面子,于是此事便要尘埃落定。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上元节后,薛茂便死在了大理寺的牢狱之中。
  薛禄听闻消息之后昏厥过去。
  朱棣也是勃然大怒,立即责令彻查薛茂之死,然而经过仵作详细的验尸,得出的结论让人无言以对,薛茂并非被人谋害而死,而是惊惧而亡。
  于是结案。
  但是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在薛茂死之前,大理寺牢狱之中先后来了四个身份非同寻常的人,都探访同一个囚犯:薛茂。
  第一位是北镇抚司镇抚司李春,打着办公事幌子,说北镇抚司那边结案需要,和薛茂秘谈了近半个时辰。
  当然,基本上是李春在说,薛茂在听。
  最后李春走的时候,薛茂哭诉着求李春救他,说愿意将他这几年在凝风观赚的数万两白银献给李春,李春是很动心,但知道轻重,不敢拿这个钱。
  第二位是大理寺的一个官吏,应该是汉王或者赵王的人。
  第三位则是南镇抚司的周胜然,美其名曰是通过薛茂了解北镇抚司办案过程中有没有违规,但具体和薛茂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而真正让薛茂恐惧而亡并非前面人,而是最后一位。
  阳武侯薛禄的嫡子薛勋。
  薛茂做梦也没想到整个京畿,包括他的血肉兄弟薛勋在内,竟然所有人都希望他死,他死了各方势力才会心安,三元楼的事情才会落幕。
  而他只是个背黑锅的。
  然后他就死了。
  正儿八经的吓得胆裂而死。
  薛茂的死,除了让薛禄的伤情雪上加霜外,在京畿并没有激荡起大浪花来,是以永乐十一年的春节显得很是安静。
  不过黄昏并不怎么认为。
  薛茂之死,让他对薛禄有些愧疚,答应他要保住薛茂一命,可惜薛茂承受不住压力,被连番吓死了,不过黄昏通过人脉关系,知道了薛茂死前见过哪些人。
  心中暗暗凛然。
  汉王、赵王和北镇抚司的出手,是意料之中,但没想到薛勋竟然成了压倒薛茂苟活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来得注意一下这个扮猪吃虎的薛勋。
  不是个善茬。
  谁都没有想到,永乐十一年的第一个春雷竟然来的如此之早。
  上元节的第二天下午,内侍康宁来到黄昏宣朱棣口谕,让黄昏即刻觐见,黄昏不敢怠慢,他心中有种预感,朱棣要针对锦衣卫出刀了。
  来到乾清殿,朱棣躺在软榻上,依然有些醉意,眼球中有血丝,看向黄昏,沉声说道:“你应该知道朕今天宣召你来是什么意思吧?”
  黄昏没有回答,反而问朱棣,“请问陛下,从地方藩王口中了解到的事情属实吗,大明天下万里江山之中,建文旧臣再没有对陛下有任何怨言了?”
  朱棣沉默了一下,“也不是没有,只是如今江山万里就在朕指掌之间,绝对没人能超脱朕的掌控,既然如此,那么也该掣肘一下锦衣卫。”
  又问道:“关于锦衣卫权势过大,如何解决这个局面,你这十年来参与的仕途斗争比较多,经验丰富,可有什么建策?”
  黄昏略有讶然,纪纲都疯癫至此了,朱棣竟然还只是限制锦衣卫的权势而已?
  这货脑壳有包么。
  不动声色,“微臣只是一个臣子,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至于锦衣卫权势是大是小,都是根据陛下您的需求而定,微臣不敢多言。”
  老子才不得主动建策让你组建东厂!
  哪知道朱棣微微点头,很少满意黄昏的回答,笑道:“还记得郑和在应天城东郊建立的那个秘密监狱?朕打算在那个监狱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东缉事厂,分掉锦衣卫一部分职权。”
  黄昏:“……”
  历史洪流,该来的还是要来,谁也挡不住啊。
  东厂还是要成立了。
第859章
我要当厂公!
  也行。
  东厂在前期也并非是宦官手中的利器,确实达到了扼制掣肘锦衣卫的效果,况且像东厂这样的机构,它对大明的好坏还是要看它被掌握在谁的手里。
  不过尚有一个问题。
  黄昏想了想,问道:“陛下建立东厂倒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问题在于现在朝堂大量缺乏人手,等今年郑大监打下澜沧之后,还需要大量的人手,陛下,您确定有人手来充盈东厂的官职吗?”
  朱棣微微点头,“朕近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在朕看来,东厂只需要找一个领头的要臣武将来担任便可以了,其余职位从京营或者五军都督府的抽调底层武将来充职即可。”
  黄昏暗暗凛然,照这么看来,朱棣还是不愿意杀纪纲,这可不行,春节之前自己折腾了那么久,到头来还杀不了纪纲,这不叫天下人笑话吗?
  略微一思索,“陛下建立东城是打算治标,难道您没有治根的打算吗?”
  朱棣知道黄昏想说什么,也愿意和他讨论此事,沉吟着说:“朕也想过,朕认为两件事一同操办并不矛盾,至于你在年末的那一系列跳梁小丑一样的操作,朕也不追究你了。”
  黄昏讪讪的笑,“微臣也是为陛下分忧为国尽力,陛下您我心里都明白,国家长治久安,便循盛世之中不宜重典的先贤道理,所以不应该再由锦衣卫掀起血色恐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