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1316

  蓬!
  可怜读书人景清,直接被摔晕了过去。
  朱棣松开手,退后数步。
  狗儿太监恰好赶到,伸开双手挡在朱棣身前,让御前侍卫将景清牢牢控制住。
  鱼跃扑空的黄昏从地上爬起来,恰好看见朱高煦冲进奉天殿,又看见朱高炽还有几步,等他也进入奉天殿后,这才和御前侍卫一起将殿门关闭。
  景清肯定救不了了,但这件事不能宣扬出去,否则会引动其他建文旧臣效仿,朱棣为了杀鸡儆猴,瓜蔓抄就不可阻挡。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
  侧首看了一眼朱高炽两兄弟和黄昏,漠然转身,在狗儿和一众御前侍卫的拱卫下直奔乾清宫,充斥杀意的声音在每个人心头缭绕:“都来!”
  朱棣无比愤怒。
  更甚于方孝孺拒绝草诏一事。
  方孝孺的草诏在预料之中,而景清的刺杀却深深的扯动了朱棣敏感的神经。
  老子已经如此善待你们了,还不够好吗。
  非逼我将你们这些建文旧臣赶尽杀绝?
  那老子便杀光你等又如何!
  乾清宫一派萧杀。
  朱棣坐在那里,默默无声的盯着被御前侍卫牢牢控制着,依然还没醒过来的景清,但在场的人都知道,沉默之下隐藏着沸腾杀心。
  朱棣要杀人,绝不会先言辞威胁说一大堆无用的话,直接就下旨了。
  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站在一起,惴惴不安。
  狗儿太监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
  黄昏靠墙而站,他有伤在身,今日如此奔波,累成狗了。
  也没人在意他的失仪。
  许久,朱棣侧首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微微颔首,表现不错,在黄昏闯入奉天殿广场后,就能预见到有事发生。
  尤其大儿子,先前那一刻,臃肿身躯竟能一路小跑,让朱棣颇感心酸。
  朱高炽两兄弟心里松了口气。
  朱棣又看向黄昏。
  他现在很疑惑,为何黄昏会在大朝会未完之前就赶来,是碰巧吗,又或者黄昏知道了景清的谋划,所以急忙赶来。
  冷声道:“你硬闯奉天殿有何事。”
  黄昏微微站直身躯,却牵动伤势,忍不住蹙眉一声闷哼。
  朱棣眸子微暖,“赐座。”
  狗儿太监急忙去帮忙搬椅子——乾清宫内,除了四名控制景清的御前侍卫,就只有朱棣三父子和黄昏,没有其他宫女和太监,只有他去搬椅子。
  黄昏谢恩之后坐下,道:“救人。”
  朱棣嗯了一声,“救朕?”
  黄昏摇头,“救天下。”
  朱棣,“你预先知道景清要刺杀朕?又是靠你的那什么心理学、人类行为学推断出来的?”
  黄昏继续摇头,“不是,臣并不知道景清要刺杀陛下,臣伤后醒来,一直复盘近来的大事,从两位殿下被贬,到黄金失窃案、微臣遇刺,再到上元大火案,以及长街奔马案,所有事情都发生在紫禁城外,微臣思忖,这些事隐隐间都有关联,但为何全发生在紫禁城外?”
  “是以微臣大胆推测,因为有人要用紫禁城外的事情吸引陛下的注意力,真正目的是在紫禁城内策划一件大案,而紫禁城安防固若金汤,要想危害到陛下,只有朝臣在朝会上刺杀一途,是以臣不敢怠慢,哪怕是正值大朝会,也只能抱着大伤之躯,冒死前来提醒陛下,不料恰好遇见了这事。”
  老子要洗白迷信外衣。
  洗白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争取政治资本。
  合情合理。
  朱棣颔首赞赏,叹道:“可惜不是所有臣工皆如卿啊。”
第77章
以天下太平收天下人心
  没有什么话比这一句更能证明朱棣对黄昏的信任了。
  黄昏却高兴不起来。
  局势一点也不容乐观,景清刺杀朱棣,循着历史发展的话,接下来一番君臣对话之后,景清会死,死便死了,但朱棣会发布瓜蔓抄的旨意。
  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此事?”
  朱棣不语。
  态度很明确。
  实际上历朝历代君王,对于刺杀者都是零容忍。
  黄昏没有放弃,继续道:“如果微臣猜的没错,等下景清醒来,陛下责问于他,他必然是会说,此举乃是为故主复仇。”
  朱棣冷哼,这不是明摆的事?
  黄昏叹了口气,“不知为何,微臣想起了一个人。”
  朱棣,“谁?”
  黄昏缓缓道:“屈原。”
  朱棣闻言略有愕然,旋即毫无情绪的冷声道:“我大明亡了吗?”
  屈原投河,是因为楚亡国。
  而如今天下,不过是天子从朱允炆变成了我朱棣,大明的江山依然是大明,我朱棣也是朱家嫡子,老大朱标早死,老二老三都先后归天。
  按照道理来说,江山交给我这个老四也是说得通的。
  老头子偏要交给朱允炆。
  现在不过是一切重回正轨而已,他景清哪一点配和屈原相比。
  黄昏没有退缩,继续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但在诸如景清这等迂腐读书人的眼中,陛下靖难便是不忠不义的大逆之举,所以建文帝死后,他站在读书人的角度来看,守住礼节,复仇也在情理了。”
  朱棣哦了一声。
  杀意渐扬。
  小子,你别以为我真不敢杀你。
  黄昏知道朱棣动了杀意,但依然毫无畏惧,“在臣看来,景清此举愚钝,只是想请陛下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勿要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须知历朝历代,忠义之士万千,杀之不绝,而大明有景清这等读书人,不正是君王之福吗?陛下对于大明之功德,也不需要靠杀一个景清来证明什么,且众口悠悠最难堵,堵不如疏,疏不如收,不如趁这个机会,向天下万民显示陛下包容天下的胸怀,更以勤政、明政之举,打造一个盛世,以天下太平收天下人心,让天下更多的读书人为大明之辉煌未来贡献一生。”
  这番话简直说的漂亮!
  黄昏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三十六个赞,这是尽最后的努力阻止瓜蔓抄。
  朱棣闻言沉默,暗暗想着一些事情,觉得黄昏话说的很有那么一点道理,确实可以借此机会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
  有些人真的杀不绝,杀了一个,还有千万个。
  许久才微微颔首,“朕自会思量,你有空思忖这些事情,不如抽点时间去诏狱探望一下你叔父。”
  这是在威胁黄昏了。
  黄昏能怎么办。
  在封建时代,再牛逼的人物没发育起来之前,也拗不过皇权啊。
  微微叹气,不再言辞。
  倒不是他怕了,而是黄昏察觉到朱棣的心思转变,很可能不会出现瓜蔓抄了。
  想到这黄昏有点沾沾自喜,老子果然是舌绽莲花的大才。
  朱棣对御前侍卫微微点头。
  一位侍卫端起冷水泼下去,景清便悠悠醒来——目睹这件事的黄昏很有些无奈,以前在电视里看见,觉得这很搞笑,没想到事实就是如此。
  科学原理大概就是用冷水刺激神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