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7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7/1316

  没有退路可言。
  要么你死,要么我死,没有第二条路。
  黄昏心里笑了笑,微微点头,轻声道:“很好。”
  纪纲也回了一个不甘示弱的冷笑,“确实很好。”
  朱棣驻足,回首,看着两人,“你们什么很好?”
  黄昏和纪纲同时答道:“回陛下,没有什么,我俩是许久没见,看见对方依然如此精神,觉得都是大明的臣子,有功于社稷的臣子长命百岁,这很好。”
  虽然话说的不是一模一样,但基本意思如此。
  朱棣沉默不语。
  许久,才重新迈步向前,没有说一个字。
  君王讲究个制衡之术,所以此刻朱棣不能说任何倾向于黄昏或者纪纲的话,只能让这两个人彼此之间继续保持这种敌对立场。
  来到实验田红薯基地。
  梁大带着一堆技术员手握锄头、竹篮,等待黄昏的命令。
  朱棣看着那绿油油的红薯藤,一垄又一垄,整齐有序,梁大和其他人站在地垄沟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朱棣也忍不住喜悦起来。
  问黄昏,“这些绿藤下面,就是你说的红薯?”
  黄昏笑道:“是的,陛下,您看这些红薯藤很茂盛,其实它还有用处,比如在收红薯之前,可以割了红薯藤喂猪,也可以晾干以后斩碎储备起来,到了猪草稀少的冬季,煮熟喂猪,甚至也可以拿来喂鸡鸭。其实红薯藤的尖上细嫩部门,在合适的季节,也可以摘下来炒菜。”
  朱棣唔了声,“一身都是宝么。”
  黄昏点头:“是的。”
  对梁大道:“开始挖罢,让陛下看看红薯的产量。”
  梁大立即带领人挥舞锄头,一阵汗如雨下,很快,地垄沟里铺满了一层红薯,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田间和人心上。
  朱棣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侧首看黄昏,“一窝红薯,只需要一颗红薯作为种子?”
  黄昏颔首,“是的。”
  朱棣看着梁大手中刚挖出来的那窝红薯,上面密密麻麻的结满了大小不一的十余个红薯,最小的也有拳头大小,最大的和碗口差不多。
  一颗可以换十多颗!
  问黄昏,“确定了吗,只要有土有少量水,它就能存活,不挑种植环境?”
  黄昏继续点头,“不敢欺君。”
  朱棣颔首,“一年可以种植几季?如果全国推广的话,需要几年才能做到?”
  黄昏看向梁大,梁大立即答道:“回陛下的话,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大概需要五年左右才能让全国各地种植红薯都有种子,而前面一两年,红薯种出来不能又任何储余,必须全部拿来作为种子,今秋我们的红薯收成,保守估计可以达到六十余万斤。”
  朱棣抬眼望,看着占地不大的实验田,脸黑了起来,“亩产多少,六十余万斤?”
  怕是在吹牛。
  梁大笑道:“陛下,亩产在三千斤到四千斤左右。”
  朱棣眼睛猛然瞪圆:“产量这么高?!”
  不可置信。
  黄昏在一旁笑道,心情极为惬意,不无炫耀的道:“要不然微臣哪敢进行医疗改革,暴增的人口全都饿死么,正因为微臣知道这个红薯的产量奇高无比啊!”
  朱棣点头,“你确定它能当主食?”
  如果真能当主食,还有这么高的产量,别说医疗改革带来的人口暴增,大明人口就算是再翻个两倍,都不会有粮食压力。
  简直不敢想象,这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君王做梦都想要的农业神器!
  黄昏乐道:“晚上陛下吃了就知道。”
  朱棣对晚上的火锅瞬间充满了期待,不过心中还有一个小疑问,“就这实验田里能有六十余万斤?”
  你这实验田一共才几十亩,这还是扩大了规模的情况下,最初可是几亩地小打小闹,而六十余万斤的产量,需要两百多亩地。
  梁大见状回答道:“实验田有五十亩的地,除了种植其他作物,只有二十亩种植的红薯,产量只有六万余斤,不过按照东家的指示,我们将红薯种子发放给周边农户,等收成之后按价格回收,根据统计的种植面积,这一季收成之后,确实能达到六十万斤。”
  朱棣笑了。
  他是真没想到,黄昏不仅给大明准备了红薯,甚至已经在开始推广了。
  这才是大明最好的臣子榜样!
  朱棣笑容很是灿烂,转身拍了拍黄昏的肩头,可终究忍不住心中喜悦,再不顾及君王气度,仰头哈哈大笑,笑得肆无忌惮。
  很好。
  黄昏,你小子未雨绸缪,竟然解决了老子心头最为忧愁的一件事。
  奇功一件。
  朕该赏赐你什么好呢。
第779章
大明农业部,诞生!
  黄昏哪里知道他无形之中要获得一个“国宝”赏赐,心里开始活络起来,大明要走向工业化,首先要确保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一直是户部的事情。
  户部管的事情太多。
  这个职权需要分化细化,才能做得更好。
  不动声色的道:“陛下,这些新作物的推广,您知道的,一般会受到阻挠,而且这块实验田还会做更多的关于新作物的培育,其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它的安全、有效、良性运转,陛下您看是不是给梁大他们一点官方的头衔?”
  这是帮梁大要官,也是让这块实验田官方化。
  朱棣不假思索,“谁以后要是敢来动这个实验田,朕砍了他脑袋!”
  说到这里,朱棣看了一眼纪纲。
  纪纲微微垂首。
  心里苦涩。
  这尼玛……黄昏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走的每一步,都能让咱们这位永乐陛下龙心大悦,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和黄昏有恩怨的人还怎么混?
  朱棣想了想,“这样吧,你这实验田中,朕给你一个司的编制,具体职务和职权,你找吏部商议,不过朕还有点疑问,朕给了他们仕途,可这实验田毕竟是你私人的。”
  黄昏拱手作礼,“这个简单,这片实验田微臣送给陛下了,就当是微臣祝贺陛下彻底拿下鞑靼的贺礼,从今以后,它就是国家的财产,不过有一点微臣丑话说在前面,这块实验田要种植的东西,微臣必须拥有优先获得权,而这个权力不论是户部,还是陛下您,都不能干涉。”
  朱棣有些没听懂,“怎么个意思?”
  黄昏解释道:“微臣的意思,是这块实验田以后培育出来的新作物,微臣拥有直接免费获得大量种子的权利,毕竟微臣在这上面投资了很多,总不能让微臣血本无归。”
  朱棣颔首,“这个可以有,朕也不能让你真的血本无归。”
  黄昏弱弱的道:“陛下,农业发展事关国家未来,尤其是在医疗改革后人口暴增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火器的发展,微臣以为,若是让这块实验田的人员成立一个司,可行,但在这个司上面,还需要从户部划拨出来一个部门,专门管理全国的农桑事务,陛下您以为如何?”
  朱棣深以为然,又有点愁,“可如今人手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黄昏也愁这个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农业的发展不容拖延,就算是挤,也要挤几个人出来成立一个独立的农业部门,嗯,就叫农业部。”
  朱棣想了许久,“行吧,这事朕明日找六部尚书,让他们各自从六部划人出来,不过问题在于这个农业部的地位如何,和六部并行?”
  黄昏弱弱的道:“不用和六部并行,目前来说它不需要这么大的权柄和地位,和九寺五监一个地位就行,微臣僭越,愿主动请缨任职农业部第一任尚书……貌似不能叫尚书,要不叫部长?”
  朱棣哈哈一笑,“感情你小子在这里等着朕!”
  黄昏也呵呵一笑,“微臣这些年可没拿多少俸禄啊,基本上都被陛下您给罚完了,也就这两年拿了点国家工资。”
  朱棣也乐,“怪朕咯?”
  君臣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朱棣心情甚好,对梁大道:“术业有专攻,你等精擅农事,以后就尽心尽力在这块实验田里,为大明的农业发展尽力,若是功成名就,自然少不了荣华富贵,更是活人亿万的莫大功德,青史笔墨处,当有你等留名的空白!”
  梁大哪听得懂,只得嘿嘿点头,“陛下说的是。”
  朱棣也不解释,看一眼黄昏。
  黄昏回道:“陛下放心,我会传达您的圣意。”
  朱棣大袖一挥,“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