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1316

  男人嘛……
  再怎么千古一帝,也逃不过男人的本能,何况朝鲜那边历来都是出美女的地方,关键是和大明美女在相貌上并无多少差距,不会产生审美排斥感。
  白送的美女,不要白不要。
  要不然老子为啥辛辛苦苦的靖难,为了天下为了壮志是一个原因,享受身为君王带来的福利,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于是不动声色,“此事交接给吴中罢,朕要去北方,暂时不宜被这些事情打扰。”
  宋礼懂了。
  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别人朝鲜懂事会做人,咱们大明也不能不给别人面子,就勉为其难的收下送来的美女,但言辞之中又告诉了吴中和宋礼,朕马上要出关打仗,美女这些就别弄到顺天去了,先放到应天罢,反正徐皇后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朱棣忽然笑道:“朝鲜为何这个时候送来美女?”
  宋礼也笑了,“怕是走漏了消息。”
  朱棣颔首。
  可以想象,大概是朝鲜那边得知大明雄师聚集北方,知道宗主国可能要去打漠北了,作为藩国,朝鲜大概会觉得与有荣焉,又或者是忌怕——估计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要知道和朝鲜一个身份地位的安南,现在叫交趾。
  在大明版图之上。
  同样被太祖定永不征讨之国的朝鲜,估计还是有点害怕的,深恐宗主国打完漠北之后,发现时间还充裕,然后找个借口出兵朝鲜,然后朝鲜的朝堂就变成了朝鲜布政司。
  但是……送美人就有用?
  老子连安南都打了,如果真像黄昏说的那样,别说你朝鲜了,日本都得给朕变成布政司!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千百年来,这句话都不过是喊喊口号而已,就如那句“犯我天朝中虽远必诛”,真正做到这个口号的君王少之又少。
  而自己恰好做到了。
  安南就是例子,区区胡汉苍父子,也敢欺瞒我朱棣?
  所以安南变成了交趾布政司。
  今年轮到了屡屡南下侵扰我大明边境的漠北,到时候漠北那边大概会有几个布政司,若是以后连朝鲜和日本都变成我大明的一个行政省……
  真的这样,那我永乐在武功上不仅超过了老爹,恐怕也真正的达到远迈汉唐,秦皇汉武我都可以和他们掰一下手腕!
  如今的朱棣,信心爆棚。
  于是笑着说道:“看来咱们国内还是潜伏着不少谍子啊。”转头看向狗儿,“你现在着人去一趟锦衣卫,把纪纲给朕叫来。”
  谍子?
  管你是朝鲜的还是漠北的又或者是日本的,都得死。
  狗儿立即去了。
  朱棣这才看向众人,“已无要事,诸卿家退了罢——”忽然想起一事:“吴中,明日朕去往北方,此事低调,不宜大肆张扬。”
  悄悄的去北方就行,礼部那边不用办什么出征仪式了,到了应天由行部再办。
  吴中立即领旨。
第697章
麻辣火锅
  朱棣宣召应天府尹向宝。
  其实有点出乎大家意料,应天府尹虽然也是京官高官,但还没有六部尚书这些分量重,而他竟然也被留下议事。
  朱棣免礼之后问向宝,“黄昏在东郊买了一块良田,你去看过没?”
  向宝摇头,“微臣不曾去过。”
  府尹一堆麻烦事,哪顾得上黄昏那档子破事,买那块良田的时候,向宝百忙之中抽空帮黄昏说了几句话,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应天府尹,恐怕是整个大明最忙的官员之一。
  朱棣哦了一声,微微蹙眉,“那你也不知道黄昏在那块田里干什么了?”
  向宝摇头。
  内心颇有些不解,黄昏不说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至少有他叔父黄观的声名在外,他黄家今后少不得就是个书香世家。
  书香子弟,却一头扎进农田里,成何体统。
  朱棣也不解的很,“看来还是得问问这小子了,没事了,你去忙罢,嗯,对了,关于黄昏在东郊那块田里的事情,你们应天府衙看着些,别让人去打扰黄昏,朕总觉得,黄昏最近这段时日连医疗改革司和货币改革司都不去,就埋首在那块田里,估计他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小事。”
  农事,反正不会损伤国家。
  可以大力支持黄昏。
  尤其是方便面的事情后,朱棣觉得只要不涉及到军器、盐铁矿产,其余方面的事情,黄昏只要做,自己就可以支持他让他放手去做。
  没准什么时候又是一个类似方便面的惊喜。
  向宝应旨,又道:“应该出不了差池,现在黄昏雇佣了一堆人守在那块田边,闲杂人等根本没办法接近,就是被他雇佣的那个梁大,也有南镇抚司缇骑全程拱卫,在黄昏的眼中,梁大仿佛成了个朝堂重臣,命金贵着呐。”
  那块田确实有问题。
  黄昏在那块田上用的资源和人力,太不同寻常了,连梁大这么一个农夫,黄昏都敢让刘明风派了四个南镇抚司缇骑昼夜轮班守卫,让人不明所以。
  种田事,能如此兴师动众?
  你一个读书人亲自去当泥腿子就罢了,甚至公器私用动用南镇抚司保护你的雇员,这事其实已经在朝野之间慢慢发酵。
  等陛下一走,估摸着又是一场朝堂风云。
  恐怕陛下也是看见了这个苗头,所以今日才把自己留下刻意叮嘱,让应天府衙配合黄昏——关键是怎么配合?
  总不能动用衙门兵丁帮着黄昏看守罢。
  他也不缺人。
  有钱的时代商行,从来不缺人,缺的是正儿八经持有军械的编制,所以陛下的意思大概是让应天府衙这边盯一下官府光芒照不到的地下势力。
  向宝走后,朱棣已经有些疲倦。
  不过唯有坚持。
  坐在了这个位置,再疲倦也得坚持,何况接下来的事情就轻松多了,政事已经交代清楚,就剩下和黄昏聊聊他在应天东郊那块地里是什么回事。
  想到这朱棣吩咐狗儿去弄些点心来。
  一大早就起床大朝会,然后又在乾清殿说了这许久,有些饿了,狗儿刚走几步,朱棣又喊住他,吩咐多带一份,顺便把黄昏宣进来。
  黄昏入内,行礼。
  朱棣示意他起身,问道:“关于此次出征漠北,你有什么和常人不同的见解没有,尤其是关于神机营的运用方面。”
  黄昏的军事能力确实渣。
  但他是主张建立神机营的人,对火器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其实对火器的了解和使用,还有一个人极其擅长,沐晟。
  沐晟的父亲沐英在平定云南时,用火器三段射的方式大破象军,沐晟作为如今的云南黔国公,对他父亲的兵道应该熟稔。
  不过云南那边需要沐晟镇守,不可能调到北方去。
  所以关于火器方面,朱棣只有选择信任郑亨,同时看看黄昏是否有建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黄昏虽然觉得火器战略自己应该是超过这个时代的,不过稳妥起见——不易夜郎自大,明初的火器使用率其实不低。
  所以低调而谦虚的说了句郑侯爷应该比微臣更有见解。
  朱棣闻言暗乐。
  这小子还算靠谱,吃过一次亏就知道收敛了,也不用再问黄昏了,反正打仗的事情绝非纸上谈兵,大明当下的体量,只要不是全军覆没那种惨败,是有一定容错率的。
  话锋一转,“你在城东郊那块良田里作什么妖?”
  黄昏知道这些事瞒不住人。
  笑道:“微臣只是在里面种了一种农作物,嗯,当下大明只有沿海有少量人种植,且种植的目的也不是食用,仅做观赏,名为番椒。”
  想了想,“微臣将之定名为辣椒,和茱萸子一样的那个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