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1316

  这样的臣子,自己又怎么能让他失望,这一次出征漠北,哪怕我朱棣累成狗,也势必打下鞑靼,不辜负了黄昏这一片苦心孤诣。
  深呼吸一口气,“说吧,你能提供多少面饼,要多少钱?”
  黄昏胸有成竹,“方便面这个事情,我其实布局很早,直到今日才拿出来。但因为储存和保鲜问题,所以应天和顺天的工坊,能够提供的面饼不多,一次性大概有一百万个,其中有一些是两月前的,都贴了时间标签,所以神机营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先用时间最早的,免得时间早的那一批过期。”
  朱棣点头。
  黄昏又道:“应天这边的工坊,加上分派到农户那边的生产,每天大概能生产四万多个面饼,顺天那边,大概能有五万左右,也就是说,生产进度只能保证神机营每天的用度。”
  所以从一开始,方便面就只提供神机营。
  朱棣秒懂。
  因为神机营的重要性,只要确保了神机营的后勤,那么出征漠北就立于不败之地,加上提前储存的面饼,神机营可以在入冬之前,肆无忌惮的在草原上追剿鞑靼铁骑。
  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出征漠北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辎重,当国之利器神机营的粮草问题解决了,那么打鞑靼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自己当藩王时,没有方便面的情况下,都能打得鞑靼痛不欲生。
  何况现在。
  将面饼在手中掂了掂,确实不重,道:“如此说来,还得组建一支专门用来运输的骑军?”
  黄昏颔首,“当然。”
  朱棣又问道:“面饼在下雨天如何保存?”
  黄昏早就有了解决方案,“本来在微臣的计划之中,是要给每一个面饼做一个密闭的包装袋子,不过受限于技术,暂时还做不到,所以是集中保存,微臣用薄木板做了无数的箱子,并且蒙上兽皮,用以隔绝雨水,再在里面放上用厚布包裹的石灰吸收潮气,只要保管方法妥当,最长保质期能达到三个月。”
  对于塑料,黄昏一窍不通。
  仅知道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原料是树脂,而树脂如何获得,黄昏并不清楚,印象中似乎是和石油有关。
  涉及到石油化工的话,这个事情基本上没有操作空间。
  化学现在还是个胚盘。
  咦,黄昏忽然有点想法,这个时代的化学家大部分都在炼丹,自己可以建策朱棣,大力推广道家,让道家的一些人变成化学家啊!
  此事可行。
  关键这事涉及到石油开采,还需要工业水平的正体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
  朱棣听到可以保质三个月,脸都笑烂了。
  黄昏又道:“陛下也别太理想主义了,面饼虽然方便,但绝对不能让神机营的士卒天天吃面饼,还是需要其他粮食,所以煮熟的风干肉,已经风干的蔬菜,面团子,这些以往配备的军粮,还是得给神机营配备上。”
  朱棣笑道:“这个自然。”
  最后问道:“说吧,你到底打算卖多少一个。”
  黄昏其实早就算出了成本,闻言不假思索,“不贵,六十个面饼一两银子,这确实是成本价了,陛下也莫要讨价还价了。”
  确实没赚钱。
  虽然算下来一个方便面差不多十元软妹币的样子,但这是大明的生产力条件下,面粉其实比后世贵多了,不能用后世的价格来度量。
  朱棣微微颔首,“可行。”
  假设神机营一天用三万个,也才五百两银子而已,这个价格真不贵,绝对良心价了。
  黄昏大笑,“那就合作愉快,签个合约?”
第692章
丹书铁劵
  合约签了之后,朱棣龙心大悦,看着绯春和吴李氏怀中的两兄妹,哪能猜不到黄昏的想法,笑呵呵的说了句你为大明做这么多,朕总得给你个平安符。
  黄昏喜闻乐见。
  朱棣想了一阵,“你现在官职不够,徐妙锦的五品诰命其实都该一同被取消,这样罢,保持妙锦的五品诰命,朕再给你一张丹书,保你子孙后世。”
  黄昏大喜过望。
  其实他早就想要一张丹书铁券,只不过一直没好意思开口,倒也是暗示过,但朱老板装作不懂,他也没办法。
  太祖的丹书铁券不敢要,那是催命符,永乐的还是可以拿着的。
  一般情况下确实能保命。
  朱棣笑道:“丹书需要几日制作,在朕去北方之前,会御赐到黄府来,不过……”沉吟着压低声音,用只有黄昏和吴溥才能听见的声音道:“这丹书其实主要是给你保黄豆芽和黄豆苗的,你自己就不要抱有太多希望了。”
  黄昏愣住,“不应该是微臣免两死,豆芽和豆苗免一死么?”
  朱棣神态有些忧心,“你那一死,马上就要用到了。”
  黄昏:“……”
  什么鬼?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今日接到的密报,独石关那边的军心出了问题,你大舅子也没镇住,现在独石关军中的呼声很大,要朕处办你。”
  黄昏出了一身的冷汗。
  好在朱老板给力,在这个时候给自己弄了个丹书保命,那这么说来,丹书确实是自己免两死,子孙免一死了。
  因为这样一来,这一次用掉,马上换一张丹书铁劵,换成自己免一死,子孙免一死的丹书。
  但尼玛万一将来出事,只保得住豆芽和豆苗中的一个啊。
  朱棣似乎想到了黄昏的心思,道:“慌什么,看到丹书后,你自然明白朕的一番苦心,放心,豆芽和豆苗是朕的侄儿侄女,朕怎么可能偏心,两兄妹都能蒙丹书恩荫!”
  黄昏这才松了口气。
  有一说一,自己能遇到朱老板是人生幸事,不过话再说回来,这都是自己用血汗挣回来的功劳,朱棣只不过是一个合格的老板而已。
  ……
  ……
  第二日一大早,狗儿就来了黄府,送来了丹书铁券,黄昏仔细看了一番,发现确实是自己免两死。
  但和其余的丹书铁劵不同,其余人的丹书铁券,子孙免一死,是笼统的说辞,而黄昏这一张丹书铁劵却清晰明了的写了黄豆芽和黄豆苗皆免一死。
  嗯,哥哥黄豆芽叫黄河,妹妹黄豆苗叫黄淮。
  都还没字。
  需要等豆芽及冠妹妹及笄才会取字。
  黄昏其实有些意外。
  狗儿这么早就把丹书铁券送过来了,意味着其实这张丹书铁劵早就做好了,咱这朱老板昨夜不过是找了个机会赏赐给自己而已。
  也是有心。
  一番张罗打鼓鞭炮齐鸣后,将丹书铁券供奉起来。
  这件事很快在应天掀起一股非议。
  丹书铁劵不是制作出来发放给功臣就了事,还需要在刑部、大理寺、宗正寺这些相关部门备案——万一以后被赏赐的人犯事拿出丹书铁劵,各部门才能印证。
  没有备份,岂非人人可以伪造丹书铁劵。
  所以这事瞒不住。
  消息很快传遍应天朝野,于是在朱棣准备出发前往顺天的头一天的大朝会上,奉天殿(注1)上一派热闹,文武百官之中,除了和黄昏关系亲近的李景隆,内阁的吴溥,其余部门的大大小小臣子,尤其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跳得罪厉害。
  无他,黄昏的丹书铁劵来得太莫名其妙,于祖制不符。
  因太祖朱元璋在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所以丹书铁劵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
  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且各相关部门备策在案,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两件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太祖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三十四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陛下靖难即位后,靖难功臣丘福等二十六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所以这免死金牌不是谁想有就有的。
  黄昏竟然有了!
  那么不说已经有丹书铁劵的靖难武将,那些没有的武将以及文臣们,心里怎么可能平衡,他黄昏凭什么得到丹书铁劵?
  他刚刚才被罢官了武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