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6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1316

  张定边在场是巧合,他和姚广孝两个和尚,这一两年一起钻研佛法,又都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颇多的共同语言,已成莫逆之交,大多时候都在一起。
  大概便是所谓的识英雄重英雄。
  简单寒暄。
  姚广孝咳嗽一声,“年前文渊阁那边加班加点,整理了不少事务,以微臣估计,约莫再有三五月,编书就可以初步定稿,要等完全誊抄,大概要明年。”
  朱棣笑道:“少师辛苦了。”
  姚广孝微微摇头,“倒也还好,陛下用了个不错的人,此人编书确实人尽其才,不过……”想起什么,姚广孝摇了摇头。
  解缙编书是有能力才华,就是情商不怎么样,这几年在文渊阁没少得罪人。
  这位大才子就不适合仕途。
  可惜,功利心太强,还在想着编书之后凭此功劳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朱棣问道:“不过什么?”
  姚广孝摇头,“没什么。”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姚广孝这个年纪,又礼佛多年,加上壮志得酬,早看开了很多事情,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何况还是臣子,这更不好说,索性不说。
  朱棣也没追问,道:“其实有些事想少师请教。”
  张定边便欲起身。
  朱棣急忙道:“大师不用回避,此等事情,您也可以指教我一二。”
  自称我,朱棣还是很尊重张定边。
  张定边于是重新坐下,也知轻重,绝对不会随意开口,实际上目睹了当下大明的状况,张定边对朱棣是分外钦佩。
  早些时候,以为靖难是姚广孝的功绩,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朱棣此人活该他当天子,登基之后大明稳步发展,又兵不刃血的拿下安南,就此功绩,也足以在历代君王中名列前茅了,何况还编修了一部古往今来未有之全书,连姚广孝说到这本全书时都赞不绝口。
  朱棣问姚广孝,“少师可知近来官场事?”
  浙江乱局,从始至终姚广孝都没有参与,一句话都没说,包括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他都只是作壁上观。
  姚广孝何等聪慧,笑道:“恭喜陛下。”
  朱棣也笑了,“少师也看出来了?”
  姚广孝颔首,“很难看不出来,浙江乱局,看似是纪纲和两位王爷在针对黄昏,其实说到本质上,还是国家各个阶层在对待明教一事上的不同看法,陛下和黄昏为长远着想,力主招安,而以纪纲和两位王爷说代表的武臣集团,不愿意看见这个局面,因为明教招安了,那么镇守地方各个卫所的武将,都会少了获取军功的机会。”
  明教只要一日尚在,就有暴乱的可能,一旦暴乱,就是地方守将建立功勋的时候。
  招安之后,地方守将便真的无事可做了。
  这其实是武将都无可避免的困局。
  乱世武将,盛世文臣。
  不断轮回。
  一旦没了战争,武将就没了用武之地,成了无用之人,所以靖难之后,武将会选择朱高煦抱团,原因就在于此。
  武将,怕朱高炽登基之后重文轻武。
  朱棣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个人认为武将在杞人忧天,至少朱棣认为在他章国的未来几十年里,武将依然会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光芒。
  问道:“少师,关于黄昏这个人,可有什么想说的。”
  姚广孝沉默了许久,才道:“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不止微臣,相信陛下乃至于他的同僚、吴溥、黄观和高贤宁,都有黄昏和当下时代格格不入的感观,总觉得这个人超脱了官场的规矩,也超脱了当下,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正因为他的这种超脱,让大明逐渐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质。”
  什么气质?
  俯视穹顶之下所有山河的野望气质!
  别人姚广孝不敢肯定,但姚广孝知道这位永乐大帝的目光,已经不再是打得漠北不敢南犯这么简单了,朱棣的目光,往南,落在八百大甸、吴哥王朝这广袤土地上,往北,则是漠北、亦力把里和帖木儿那边。
  甚至连高丽这些地方,只怕也不是没想过。
  朱棣叹道:“是啊,不过也正是如此,其实说实话,我是有点担心他成为第二个王莽,尽管我心中清楚,大明不可能有新朝诞生的土壤,黄昏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王莽。”
  姚广孝哈哈一笑,“陛下说的对。”
  其实朱棣只是来这里找认同感,闻言呵呵乐了,“关于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少师可有意见。”
  姚广孝摇头,“术业有专攻。”
  朱棣捉狭的笑,“现在朝野之间都说少师是个黑衣宰相,这方面岂非没有一点见解,不妨说说罢,我等会打算带皇后去看看她娘家人。”
  意思是说抓紧时间,我不能在建初寺耽搁太久。
  姚广孝沉默了一阵,一针见血的说道:“隐患在于黄昏的那个时代银行,一旦崩盘,造成的连锁反应极为恐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国家动乱,这一点,陛下还是要有点官方手段来预防。”
  朱棣颔首,“我也在担心,万一时代商行的资金出现问题,时代银行的钱被挥霍一空,到时存钱之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后果极其严重,所以其实可以按照黄昏的说法,建立一个国家银行,用这个国家银行来监管黄昏的时代银行,并且让他在国家银行里存放足够多的……嗯,备用的现金。如此的话,就算黄昏的时代银行出了问题,也能弥补,并且稳住货币市场?”
  不能让时代银行肆无忌惮无所约束的聚民之财富。
  姚广孝颔首,“然!”
第641章
和朱棣一起展望热武器时代!
  朱棣就想听到姚广孝这个认同,但他心中还有个不爽的地方,咳嗽一声,“现在朝野沸议,都说黄昏已经无法无天,成了谁也扳不倒的权臣,而我朱棣,也成了软弱天子,少师怎么看?”
  姚广孝颔首,“在这件事上,陛下确实屡屡被黄昏压制。”
  朱棣耸耸肩,“问题是黄昏做的事情,确实是我想做的,这种感觉很奇怪,少师,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黄昏每每提及一件政策……嗯,除了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黄昏提出的其他建策,其实都是我在心里揣摩着的事情,这种感觉,好像黄昏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然后这些政策就被他抢先说出来了一般,我这一两年其实也挺憋屈的。”
  姚广孝笑了,“他还是太善于揣摩圣意。”
  朱棣若有所思,“少师还记得黄昏是如何做得简在帝心的吗?”
  该不会黄昏真能未卜先知罢。
  姚广孝正色,“陛下,子不语怪力乱神!”
  朱棣也是无奈,“有时候不得不这么想啊,感觉我做什么事都慢了黄昏一步,所以其实朝野错怪我了,我并非不想压一下黄昏,只是不能因为这点私欲,而损害有益国家的政策。”
  大局为重。
  姚广孝哈哈一笑,“换一个角度想,有一个黄昏,陛下就能高枕无忧,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开疆拓土上面,这不是好事?历代君王想要一个黄昏而不得,陛下却有一个黄昏送上门来,陛下,要珍惜啊。”
  朱棣也乐了,“那我就真当个甩手掌柜了?”
  姚广孝颔首,“还是要拿捏住一些关键要点,不能让黄昏肆无忌惮。当然,陛下也不用过多念想此事,须知黄昏再强再大,您也是这大明的主人,他做的一切事情,归根到底,都是永乐盛世的风光,是陛下章国之千秋功绩,让他放手去做吧,微臣其实很期待那一天。”
  外有黄昏,内有朱棣。
  大明永乐,盛世千秋。
  想一下,姚广孝就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做了一件靖难的事情,是何等的成就感。
  朱棣无语苦笑,“罢了罢了,朕就继续当个隐身天子罢。”
  姚广孝颔首,“不过陛下还是要拿捏一下黄昏了,让这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黄昏大官人,要朝野之间的臣子,让天下的亿万黎民知道一个事实:陛下就是陛下,不可欺!”
  朱棣颔首,“有道理。”
  ……
  ……
  怎么拿捏黄昏?
  拿捏黄昏之后又不影响种种策略的施行,这是个问题,不过当下的问题,是如何赢黄昏?
  太尼玛嚣张了!
  把黄昏从拍桌子上撵起来后,朱棣一想,自己好歹也是天下第一人,和一群平头老百姓打马吊,传出去自己不要面子的么。
  于是让徐皇后坐了上去,自己在一旁指导。
  然后……
  黄昏就站到了娑秋娜背后去帮忙指导,表面上在指导,实际上心思昭然若揭,俯身在她背后耳鬓厮磨,就差没有将娑秋娜抱在怀里了,各种有意无意的吃豆腐。
  关键是娑秋娜完全没反应过来,小脸通红的兴奋着呐。
  一直在赢,很难不兴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