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1316

  没错,这才是朕希望看见的臣子。
  朱高炽则面露尴尬。
  感情自己一直在自作多情,还以为黄昏真的是在支持自己。
  朱高煦和朱高燧依然不屑。
  你就吹吧。
  鬼才信你和老大之间没有点什么利益勾结。
  黄昏继续道:“所以今日,微臣要当着陛下的面,哪怕是被督察院弹劾微臣失仪,也要对几位殿下说一句:你们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能不能不要扯上我,我只想安安静静的辅佐陛下,让大明走在光芒的道路上,让大明的锦绣江山针织千万里,让这沛然宇宙之间,皆有我大明皇旗飘荡。”
  说道这里,已经自称我了。
  朱棣微微蹙眉。
  当老子的,两个儿子被人这么怼,他这个老子也有点面上无光,但不知道为何,又觉得暗爽,觉得黄昏这一番话说得很在心啊。
  别说,靖难之后,自己没少因为这几兄弟的狗屁倒灶的事情上火。
  尽管这狗屁倒灶的事情是世间一等一大事。
  但朱棣还是觉得糟心。
  黄昏顿了一下,继续道:“所以,以后你们斗你们的,千万别把我算在一起,我只想安静的做好医疗改革、货币改革、军器改革,我只想安静让交趾成为大明的永久疆域,也只想安静的陪着陛下走过斡难河,让漠北成为大明的草场,然后去亦力把里,把那里变成大明的美酒基地,再去西域那边暴揍已经垂垂老矣的帖木儿,让那恒河之畔再无圣水,最后让大明的王旗漂洋过海,让千百年后的大明后人,可以昂首挺胸的告诉世界:自古以来,你们脚下的土地,都是我们的!”
  最后,黄昏真情毕露,情绪激昂,几乎是用咆哮的声音说了一句:“天下,是陛下的,未来,是你们的。我黄某人这一生,其实就只想做到一件事,后人在提起大明永乐时,只有一个赞词:此乃千古第一盛世耳!后人提及大明王朝,亦只有万千崇拜:这是千古第一王朝耳!”
  话落,黄昏对朱棣行礼。
  转身。
  不再行退礼,就这么昂扬而去,留下殿中父子四人面面相觑一脸懵逼。
第632章
剑指漠北!
  朱高燧弱弱的看向朱高煦,“二哥,他……是在骂我们?!”
  朱高煦也弱弱的看向老大,“大哥,他真的是在骂我们?!”
  朱高炽一头的冷汗,抹了一把,“约莫大概好像可能是的。”
  朱棣一愣一愣的。
  没开腔。
  你们几兄弟不该挨骂吗?
  老子允许你们争夺江山,但要分清楚主次,在涉及到招安明教这种大事上,你们几兄弟是瞎吗,看不出这件事对大明是何等利好?
  骂得好。
  只是朱棣总觉得面上无光,两个儿子被怼了个狗血淋头,当老子的能有什么面子……
  既然黄昏都率性说了,朱棣觉得也该说点什么。
  咳嗽一声,动情的道:“黄昏的话你们也听见了,我这个当父亲的,也过了不惑之年,说好听点,还能活个二三十年,难听点也就一二十年的时间了,咱们老朱家的基业迟早要交到你们手中,不在其位不承其压,你们现在是太子王爷,不知道你老子我要承受何等的压力,关上门,咱父子四人聊天,摸着良心说几句,咱们这一脉是靖难上来的,不管咱们再何等的粉饰,千百后的史书之中,我肯定会被人言辞,至于是好是坏,后人自会定断,而我要做的,不过就是用尽此生让大明变得更好,让后人在定断这个事情时候说,幸亏当年是朱棣那老小子靖难了,要不然哪来的大明千秋盛世……”
  说到这里,朱棣很是感触。
  有时候真的很感谢。
  感谢黄昏。
  是他让自己看到了打造出一个千秋盛世的可能。
  继续道:“可要是我这个永乐没做好,本该有盛世的大明却进入乱世,你说后人会如何来说我?只怕比那王莽还不如!”
  顿了一下,“而你们,不论是太子还是王爷,今后你们要是祸害江山,后人就会把所有的账都算到你们老子头上,史书之中黎民口间,口诛笔伐的的耻辱终究是我来承受。”
  朱高炽跪倒地上,“父皇,儿臣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朱棣挥挥手,“你能听进去便好,实际上我也不是很担心你,我是担心你们兄弟不和啊,咱们大明的江山,不能再被折腾了。”
  害怕,怕再一次出现靖难。
  朱棣靖难后,他有信心可以追赶一下老爹,可老二和老三靖难,他俩有能力来追赶自己么,知子莫若父啊。
  朱高煦和朱高燧听到这话,心里别提多扎心了。
  父皇这意思,老大的太子位置很稳。
  那我们还折腾什么劲。
  哪知朱棣话锋一转,道:“太子你是老大,要给两个兄弟做好榜样,你要是做不好,自然会有人来帮你做!”
  朱高炽又出了一身冷汗。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心里又活络起来了,看来父皇还是没把话说死,咱兄弟俩还是有那么一丝走入东宫的机会。
  朱棣继续道:“关于黄昏,他当下所做的事情,你们都看在眼里,可曾危害过我们朱家的基业?没有吧?也许你们要说以后,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我心里有数,将来老子有一天走了,黄昏其人,绝对不会成为让太子夜不能寐的顽疾,你等且放心罢,所以——”
  深呼吸一口气,“今后少去动黄昏,让他安心的帮朕办事,若是你等再不知轻重,休怪我这个当父亲的帮理不帮亲了,今次之事,下不为例!”
  这话说得……
  就差下一道圣旨告诉两个当王爷的儿子,今后你俩要是敢再在黄昏身上动那些歪门邪道的心思,休怪老子对你们不客气。
  若是以前,朱高煦和朱高燧听了就算了。
  现在哪敢。
  你看黄昏做的事情,之前的就不提了,仅是最近的医疗货币改革和招安明教这几件大事,那一件不是让父皇言听计从了的。
  连黄昏可能是明教教主这种事,父皇都能信任他。
  这特么的待遇比太子还太子了。
  朱高炽几个人此刻都在怀疑,自己三兄弟到底是不是亲生的,难道黄昏才是?
  朱棣略有疲倦,又有些饥饿,“言尽于此罢,朕就不召见纪纲了,老二你出去之后告诉他,让他以后给朕把心思放光明点,别有事没事就盯着黄昏!”
  朱高煦领旨。
  朱棣挥手,“都退了罢,顺便告诉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和大理寺卿,让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进来见朕,其余人都退了罢。”
  今日之事完美解决,不需要什么三司会审。
  倒是招安明教之后的安置问题,需要把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两人喊进来商议一番。
  朱高炽三兄弟只得退下。
  乾清殿中,朱棣和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金忠三人商谈招安明教之后的大事暂且不提,那边黄昏出了皇宫,发现唐青山和方娇在等他。
  孙隽已经回去,休憩一阵后等待陛下召见。
  孙隽还没有述职。
  方娇和唐青山之间的气氛有点尴尬,一个是圣女,一个是教主,只不过之前的事情两个人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
  不过对于招安一事,两人都乐意接受。
  唐青山看见黄昏出来,笑着说道:“怎的,你还要在陛下那邀功?”
  若是在以往,直接呼朱棣。
  现在么……
  既然接受招安了,那么还是要尊称一下陛下,而且有一说一,唐青山确实有些敬重朱棣,站在高一点的角度,他求之不得君王让明教这种宗教没有一丝的生存空间。
  因为那样说明国泰民安。
  黄昏哈哈一笑,拍了拍唐青山肩膀,“可不是大功一件,现在是明教,等几年是白莲教,这些在历代君王眼中都是顽疾的宗教,最终都会变成大明挥向世界的大棒,或者是文化输出的渠道。”
  不过这事要慎重。
  文化输出,有儒家在内的百家,还有道家、佛教,再多一个明教和白莲教的话,太庞杂了怕不好控制,何况明教和白莲教本身并不算是一种文化。
  走到方娇身前,“我不知道你和孙隽有什么协议,也不知道孙隽答应了你什么,不过孙隽今日如此待我,我要说不报复一下,是说不过去的,我还没大度到圣人那个地步,所以你可以转告孙隽,他这辈子就准备死在浙江任上,别想着到京畿养老了。”
  方娇唯有苦笑。
  黄昏挥挥手,“去罢,和孙隽一起回浙江,浙江那边的事情,就交给你这位圣女了,我希望两年之内,浙江的明教教众,都是大明在册人员,并且会有大部分无业教众,成为大明派往交趾的驻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