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1316

  争储就是这么残酷。
  黄昏其实没想过朱高炽会报答自己,就算想过,也不认为朱高炽能给自己什么,毕竟咱们的明仁宗登基只有一年时间。
  咦……
  朱高炽是怎么死的?
  如果是像朱能一样病死,那黄昏没有办法,如果是死在其他一些意外情况下,黄昏觉得有办法让明仁宗的执政时间再延续个几年。
  别说,真有这种可能。
  朱高炽死的时候,朱瞻基在应天,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在顺天,如果不是朱瞻基提前赶回应天,搞不好江山就会易主。
  如此推测一下,朱高炽的死就有点蹊跷了。
  到时候得留意一下。
  现在还不用管,黄昏认为有了自己的辅助,朱棣应该是不会死在马背上,斡难河畔,永乐骑马逆流而上,背后血红天穹是大明疆域图,这种画面绝对不会再出现。
  黄昏于是笑了笑,“我只是做了我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殿下不用放在心上,对了,时常听我家叔父说,当今大明内阁之中,若论学问,杨溥杨先生必然是众人之首,不知道杨先生是否还收门生?”
  朱高炽和杨溥大感意外。
  正事还没聊,怎么黄昏就说起杨溥收门生的事情来了。
  暗想着黄昏不是这样的人。
  他这么说,肯定是有比较隐晦的提醒。
  杨溥立即道:“怎的,黄指挥认为我那几个门生之中有谁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这有可能。
  毕竟杨溥现在是太子洗马,正儿八经的太子属官,他的门生要是出了问题,他也得被牵连,他要是被牵连,朱高煦和朱高燧就能抓住辫子对太子下手。
  黄昏哭笑不得,感情杨溥脑补过头了,干笑了几声,“没事没事,就是想起了这事,随意说几句,杨先生不要误会。”
  之所以称杨先生不称杨侍读或者杨洗马,是因为现在在说读书事。
  杨溥愣了下,“听黄指挥话里意思,是打算让我收个门生?倒不是不可以,不过黄侍郎谬赞了,我这点萤火之光,比不过杨士奇黄淮,更比不过大才子解缙,如果黄指挥欲要拜师读书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引荐这三位。”
  暗想你家里不还有个吴溥么。
  吴溥的学问虽然不是顶尖,在能如内阁,岂非没两把刷子。
  只不过大家学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黄昏笑了笑,“不是我,我也不会拜师了,别说,这位门生还真的只有杨先生能教出来,也只有你来教导他,他才能成为一颗璀璨明星。”
  杨溥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黄昏说的这人是谁。
  太子朱高炽立即给了个台阶,笑道:“弘济你近些年确实没收门生,不知道黄指挥说的这人究竟是谁,如果可以,弘济不如先见见?”
  弘济是杨溥的字。
  不得不承认,朱高炽这人确实很有点春风化雨的意思,润物无色,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待心腹是何等上心。
  恰好主院里走入一人,黄昏看着那人笑道:“是他,杨先生看看可否收他为门生?”
  虽然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和杨溥议事,提出拜师的事情很是唐突而且不礼貌,但黄昏心中明了,这事必须促成。
  没有杨溥的教导,还真不一定有崇仁理学。
  拜师的人自然是吴与弼。
  吴与弼不科举,拜师吴溥,做学问多年,最终成为理学大家,创出“崇仁理学”。
  不管理学是好是坏,一门学问的诞生终究是五千年摧残文化里的一颗明珠,自己作为中华后人,有必要让这颗明珠出现。
  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争论便是。
第538章
自信过头的明仁宗
  吴与弼很少出门,跟着吴溥去过几次诗会,虽然他在诗会上也很低调,从不发言,并无存在感,不过内阁辅臣吴溥的儿子,参与诗会的人岂会不留心。
  杨溥见过吴与弼。
  工作闲暇之余,内阁众多辅臣总会说一些自家事,其中吴溥爱夸自己儿子,是以内阁辅臣大多知悉吴与弼在黄昏的指导下,准备编一本类似《广韵》和《集韵》之类的书籍出来,虽然大家面上说着恭维的话,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看好。
  一个人想要编一本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且不是一般的书。
  是类似《集韵》和《广韵》的韵书。
  关键是这个人还没及冠。
  这真是闹着玩的了。
  看见黄昏是想让自己收吴与弼为门生,杨溥倏然站起,脸色大变,“黄指挥可莫要折煞我了!”
  论学问才华,吴溥真比自己差?
  杨溥觉得是。
  但只是他觉得而已,因为这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骄傲和尊严,当下大明朝,能让杨溥自愧不如的,只有解缙一人。
  其余人皆碌碌耳。
  也许还要加一个黄观?
  不过不重要,在读书人眼中,能压过自身的只有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家,比如苏仙韩愈之流,哪怕是在面对解缙这样的大才子,杨溥也不会表达出自愧不如的情绪。
  最多也就是埋在心里。
  可吴与弼身边有吴溥,还跟随高贤宁和黄观做过学问,杨溥再有自信,也不敢收这样的门生,着实是压力太大。
  何况杨浦也明白,吴溥不会同意。
  和杨溥一样,吴溥也有读书人这种老子才情天下第一的迂腐思想,那句文无第一并非没有理由。
  所以何必讨这个没趣。
  黄昏见状暗暗头疼,不用猜就知道杨浦的心思,也怪不得杨溥,着实是吴与弼的条件太好,一般人真没这个信心当好他的恩师。
  但这可由不得你杨溥。
  起身,笑道:“杨先生多虑了,晚生岂敢折煞您这样的大才,着实是吴与弼大才,叔父黄观已经教无可教,叔父吴溥亦是一样,就连高贤宁高先生的学问才识,也被吴与弼学了去,但听吴与弼说过,他依然还有诸多疑惑,心中有很多念想,但始终差着一丝灵犀,晚生便想着杨溥先生的才识,也许能助吴与弼打破这瓶颈,为大明文化开花结果出一个灿烂的明珠。”
  这是实情。
  吴溥就不说了,只要儿子吴与弼想学,他倾囊以授。
  叔父黄观也一样。
  就连高贤宁,也经常指导吴与弼,偏生吴与弼着实聪慧,很是能吸纳新学识,学的很多,心中疑惑也很多,虽然厘清了不少,但终究还有那么一些。
  也就是说,吴与弼要创出崇仁理学,还真得按照历史的来。
  博纳百家之后,就差杨溥给吴与弼这个容器里添上一勺子。
  一勺子,溢出。
  崇仁理学便成。
  杨溥还欲拒绝,他确实顾虑很多,但太子朱高炽却忽然笑道:“弘济,要不你就当了这恩师,吴与弼素有大才,如果将来科举成名,将来显耀于朝堂,也是一桩美事。”
  杨溥面上不动声色,心中思绪电转。
  殿下为何要让自己收吴与弼为门生?
  殿下应该知道其中的曲折关系,如果收了这门生,今后大概率就要和吴溥交好——如果是一般的辅臣,还无所谓,可朝堂谁不知道,吴溥和黄昏是一伙的。
  这很可能是会被陛下认为,黄昏、吴溥是利用这个机会交结太子。
  会很麻烦。
  毕竟牵扯到了政治斗争。
  转念一想,吴溥应该不会同意,于是顺水推舟,笑道:“我倒是无妨,当个得利渔翁,可我担心吴与弼的父亲吴溥不会同意。”
  黄昏哈哈一笑,他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政治倾轧。
  但是无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