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16

  吴溥确实已经知道了。
  但他不能说。
  王艮说的没错,黄昏之叔母有大节,然而黄昏之叔父却不好说,若是归来也如解缙一般,倒也还好,黄昏可归家继续读书。
  若是归来如王艮那般有骨气,黄昏归家亦是送死。
  朱棣会清算的。
  登基之后,这天下会死很多人。
  黄昏沉默许久,“吴叔,你是怎么知道我身份的?”
  我自己都不知道。
  吴溥暗暗颔首,黄昏稳重谨慎之余,还极其聪慧,一点也不像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想了想,道:“昨日淮清桥下有人携两女儿及其府邸眷属投水,倒是巧了,那位投水的大义之人,汝止兄确实认识。”
  黄昏心思电转,“我也是投水之一?”
  吴溥点头,道:“应该是。你也别过于忧伤,她们的尸首已下葬,待过些日子风平浪静,你再去坟茔上香罢。”
  黄昏僵滞。
  1402年,朱棣进城后在应天府淮清桥投水的事,有书记载的只有一桩:黄观之妻。
  我是黄观的家人?!
  沉默许久,才叹道:“叔父不会回来了。”
  黄观也会投水殉国。
  可惜了。
  大明王朝唯二的连中三元者。
第4章
我为大明操碎了心
  吴溥不相信自己是穿越者。
  黄昏有些愁。
  当务之急,是和吴溥打好关系,今后在他家死皮白脸的蹭吃蹭喝,局势稳定后,利用自己穿越者的优势,找到风投老板朱棣,把事业做大做强。
  在大明这个职场里讨生活,应该不会太难吧。
  当下应天府,乱象横生。
  朱棣在昨日进了城,谁知皇宫一场大火,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让这位永乐大帝也发愁,怕侄儿跑出京城东山再起。
  心腹士卒蚂蚁一般撒了出去,务必要找到建文帝。
  满城的风声鹤唳。
  黄昏不太在意当下的乱局,只要不乱跑不乱站队,基本上不会有事。
  大局已定,建文帝的去向成了千古谜团,永乐年间因为这件事还会死很多人,要多年以后,六朝老臣胡濙的一次夜归,才让朱棣放下心来。
  况且这事和他没有关系。
  他还有事情要做。
  救黄观!
  这位大明朝连中三元的才子,不应该就这么埋没了,投水殉国确实有气节,然而他是三元状元,他有满身才华,应该留着有用之躯造福天下百姓。
  何况他是自己的便宜叔父。
  古代不孝……
  后果很严重。
  救不了王艮、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些读书人,但我必须救黄观!
  外面乱糟糟,吴溥没去上朝。
  翰林院编修,换了君王也还是翰林院编修,吴溥读书等身,对名利一事看得极为淡薄,最喜一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出自陶渊明。
  是以吴溥年轻时候中举后,身体稍有不适,便不去参加会试,因有大才,被举荐进入国子监,到应天府城任职后,一看这么近,考试很方便啊,那就参加一下科举吧。
  于是建文二年,吴溥随随便便中了个传胪。
  传胪是什么?
  传胪是二甲第一名。
  建文二年的一甲只有三人:胡广、王艮、李贯。
  吴溥是第四名。
  全国文科高考第四名,这个成绩已经很光宗耀祖了,理应如王艮、胡广、李贯三人一样受到重用,但建文帝忙着削藩,于是把吴溥丢进翰林院自生自灭。
  吴溥觉得甚好。
  翰林院和国子监,都是看书的好地方。
  有书看,人生足矣。
  现在应天府城破,换了天子,他也不太在意,不喜亦不惧,至于好友王艮的死,吴溥内心深处,敬佩之外,略有无奈。
  汝止,你读了那么多的书,就为了这一死么?
  迂腐啊……
  然而由不得他不承认,千秋世间,正是因为有王艮这等迂腐的读书人,才显得如此壮哉,书生之浩然壮气,并不比沙场淡薄。
  吴溥打算局势稳定之后,致仕回家。
  重拾老本行。
  教书嘛。
  只要不是乱世,读书人找口饭吃还是很容易的,秀才都有廪粮,何况还是高考传胪。顶着传胪名头,生源应该是么有一点问题的。
  小睡一觉醒来,唤来与弼,让他一起去书房读书。
  刚坐下没片刻,就见黄昏进来。
  问道:“有事?”
  黄昏自来熟的坐下,一点也不见外的笑道:“我想去救一个人,不过缺少盘缠和路引,还请吴叔帮忙则个。”
  脸皮很厚。
  吴溥没在意,微微不解,“你想救谁,你能救谁?”
  你都自身难保。
  黄昏不欲隐瞒:“叔父黄观,他知悉叔母投水之后,会为之招魂,其后也会投水殉国,我想救下他,将来也能和吴叔一样,为千秋世人留下一件瑰宝。”
  什么瑰宝?
  当然是《永乐大典》。
  吴与弼撇嘴,“你又知道了,岂不知道你家叔父,没准如那解缙和胡广一样,早早的就投了燕王,此刻正想着局势安定后续弦个如花美眷呐。”
  黄昏摇头,正色,“我当然知道,因为我是穿越者,所以预知叔父一定会投水,你们此刻不信我也没法。不妨再说一事,过几日后,燕王朱棣将召方孝孺为之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死拒将被异族,之后朱棣会让楼琏草诏,楼琏怕牵连家人,不敢推辞,草诏之后归而自尽,再其后,解缙献即位诏书。朱棣会废除建文年号,改洪武年号,并在年底将他的年号定为‘永乐’。”
  这件事后,吴溥应该会相信穿越者这个职业的存在了。
  吴与弼如听天书,“你怎么知道的?”
  连朱棣的年号都知道?
  黄昏笑而不语。
  吴溥笑了笑,还是不愿意相信,方孝孺、黄子澄之流若是不学解缙胡广,必死无疑,谁都看得出来,不过楼琏草诏归而自尽,这却不是现在能推断的。
  谁现在就知道朱棣会让名声并不算昭彰的楼琏草诏?
  不可能的事!
  沉吟良久,问道:“我倒是好奇,从人情亲疏上来说,你确实有救黄观的道理,可既然知道方孝孺这位大儒会被杀,为何不愿意救上一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