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1316

  他知道沐浴露和润肤水在安南肯定要大受欢迎,但只有权贵人家买得起的话,这会导致市场变得极小,反而不会大赚特赚。
  朱棣也不想解释,这是黄昏的事情,挥手示意黎利可以退下了,待他退下后,又让狗儿去拿些其他番邦国进贡的东西赏赐给黎利——朱棣是真萌发了重用黎利的想法。
  总觉得这年轻人将来是个一遇风云便化龙的人物。
  果决,远见,稳重,得体,大气。
  又有能力。
  于是谁也没料到,本该是一场注定青史留名的会面,就这么云淡风轻的过去了,当事人一点也不知道,黎太祖见明成祖这种事情,最终变成了史官都不愿意记上一笔的小事。
  都怪黄昏。
  黎利又回到黄府,却发现黄昏早已衣衫整齐的在等他,笑着说是不是陛下让你来找我的。
  黎利点头。
  他知道黄昏认识那位奇才,最初黄昏不愿意引荐,他以为那位奇才身份特殊,所以需要大明陛下的首肯,现在黄昏被罢官了,大明陛下反而让黄昏为他引荐,黎利着实奇怪。
  他有点搞不明白大明陛下和黄昏之间的关系了。
  太复杂。
  黄昏笑着说:“走罢,带你去见他。”
  黎利有些紧张,“我想准备点礼物。”
  黄昏摇头,“不用。”
  你黎太祖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第410章
原来是你!
  黄昏贴身保镖一直是于彦良和许吟两人,出使归来,两人去了顺天,被朱棣留下,最近才和朱棣一起回到应天。
  于彦良当初因为赵曦之死被谪贬,现在因为出使有功,一下擢升为总旗。
  爬得很快。
  当然,这还是赛哈智的功劳。
  赛哈智在利用他的能量把娑秋娜在大明的消息传回西域后,去找朱棣邀功,被朱棣骂了一顿,说你怎么不回西域去,忘记了朕的差事?
  赛哈智急忙解释,朱棣怒气才平息下来,然后问他南镇抚司那边可有空缺,出使安南的人中就于彦良一个南镇抚司的人,得奖励。
  赛哈智心中一动,说黄指挥被罢官,缺一个指挥。
  当然不可能让于彦良从小旗到指挥。
  不合官场规制。
  朱棣于是说那就擢升一个总旗去指挥,然后把于彦良丢到总旗的位置上去。
  赛哈智照办。
  他故意说缺一个指挥,就是为了给于彦良争取最大的升职空间。
  而许吟因为一直没有官身,朱棣也不想重用他,毕竟是徐辉祖的人,于是假装不知道许吟的存在,许吟也不在乎。
  他不想去南北镇抚司,但他想去沙场。
  他在等待机会。
  现在么依然无官一身轻,跟在黄昏身后担任贴身保镖。
  此刻护卫着黄昏和黎利出城。
  直奔钟山。
  黎利心中有事,一路沉默,黄昏也没什么话说,有些东西要眼见为实,黎利这些天一直在城内考查时代商行,接下来应该让他看看工厂。
  来到工坊,老李听说后急忙迎出来,见礼之后笑道:“东家,按照您的叮嘱,已经制定好了参观流程,我陪你们去。”
  黄昏点头,对老李介绍道:“这位是安南黎族的黎利,他会大明官话,他有什么问的,你直接回答便是,我找个地方喝口凉茶。”
  老李立即道:“去我家罢,反正近。”
  黄昏示意老李带着黎利前去工坊参观,他则和许吟去老李的家,走去一看,好家伙,老李这新装修的院子不错,估计价格不菲。
  挺开心。
  至少证明跟着自己混的人都赚到了钱,带动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初阶目标达成。
  老李的大女儿是婶儿吴李氏,住在黄府。
  小女儿还没嫁,原本是在黄府当丫鬟,不过黄昏觉得不太好,短期内没什么,长时间了,等老李以后有钱了心里会膈应,所以让他小女儿去吴溥院子,帮助吴李氏。
  别说,吴溥当了内阁辅臣后,在朝中的地位见涨,吴李氏也渐渐认识了一些权贵人家,据说老李的小女已经和鸿胪寺一个主事的公子有了婚约。
  也算是嫁入豪门了。
  黄昏没见过那鸿胪寺主事,不知道那位公子品行如何,他也不会去管这些事情,做大事的人哪能被琐碎事宜牵绊。
  老李的妻子在家,看见黄昏来了,急忙倒茶。
  态度极其尊敬。
  黄昏很享受——他终究也是个人,是人的话,只要你没有四大皆空,很难不虚荣,像当下这种有地位有声望的待遇,黄昏很难不飘。
  老李的妻子又端了点心过来。
  ……
  ……
  从工坊出来,黎利叹为观止,这么大的工坊,如此规范的管理,参与度和自我认知度如此之高的工坊工人,黎利第一次见到。
  他实在是想不到黄昏是如何让这家工坊达到如此地步的。
  别的不说,工坊里每一个工人提起黄昏,在无数赞美吹捧之词中,黎利听得最多的是大善人活菩萨之类的。
  黎利还有些奇怪。
  黄昏作为东家,剥削工人劳动力赚钱,为何大家如此尊重他。
  老李没解释原因,只说了一件事。
  关于工人的薪资问题。
  很简单:工资+提成,还有季度奖和年终奖,逢年过节,工坊还会给所有工人发放粽子、月饼、酒、肉、米和油等福利。
  在工坊的工人几乎可以靠一己之力让一家人吃饱穿好。
  在当下时代这样的东家几乎就是在做善事。
  黎利在心中粗略算了一下,又按照市场上沐浴露、润肤水的价格对比,发现就算工坊这边工资再涨一两成,黄昏的利润依然是暴利。
  叹为观止。
  于是问老李,“黄昏赚这么多钱,他给了那位奇才多少钱?”
  老李一头雾水:“啥奇才?”
  黎利仔细解释后,老李哈哈大笑,“哪来的奇才,这些东西都是东家捣鼓出来的啊,嗯,琉璃那方面,我老李也是功不可没的。”
  这是实情。
  琉璃的改进和制作,老李功劳确实比黄昏大,理论上基本是黄昏提出,但实践方面是老李夜以继日的做实验弄出来的。
  黎利啊了一声,双眼大睁,“黄昏就是那个奇才?”
  老李点头,“别说,东家还真配得上奇才这两个字,世间也只有他才能让工坊有如今的规模,也才能让时代商行日进斗金。”
  黎利心中天翻地覆。
  太意外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苦苦要寻找的人,竟然就在身边,自己竟然还有眼不识泰山的和他在一起称兄道弟了这么久。
  不厚道啊。
  黎利也想不到,黄昏一个比他还小的人,甚至都没及冠,是如何做出沐浴露和润肤水的,这里面的东西,只有做生意的人才知道是何等的难度。
  关键是他这么年轻,就曾是大明高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