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1316

  朱棣乐了,“为何这么说。”
  黄昏不假思索,“其实这一次事件,罢官对于我而言,应该是最轻的,原本以为按罪而论,当诛,再流放家眷,又碍于徐皇后的面子,我大概会和锦姐姐一起被流放到宁古塔,所以知悉只是罢官后,真没感到害怕——”
  自穿越以来,黄昏第一次由衷的带着敬意给朱棣行礼,“还有感恩。”
  朱棣欣慰大笑。
  还算你小子懂事。
  又喝了口凉茶,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问道:“接下来你怎么打算。”
  黄昏笑道:“先去淇国公和成国公府上安装两套光明神器,把尾款拿了,曹国公李景隆那边,他不打算安装了,说尾款照付,生意不是这么做的,臣不打算要他的尾款,所以余出来了一套,打算走动一下,看能否卖出去。”
  朱棣微微蹙眉。
  丘福和朱能要安装光明神器的事情,他听谍子说过。
  多少心里有点不爽。
  如此神器,天子皇后德配天地,自该拥有,发明者黄昏拥有,情理之中,你两个国公,也要和天子皇后在一条线上?
  面色不动声色。
  黄昏察言观色,知道朱棣不高兴了,道:“这件事是微臣一力推之,此等神器理应广泛布置,待时机合适,微臣会尝试着利用水力或者火力给光明神器提供能量,到时候需要将所有的光明神器并网,所以微臣的想法,是整个京畿的富贾都要拥有这等神器,如此才好并网串线,而微臣要做的不止于此,到时候线路会牵进寻常百姓家,一旦成功,整个应天……或者说以后的顺天,整个京畿,入夜之后万千灯火,彻夜不熄,我大明王朝,将出现世界上第一个不夜之城,浩浩明威,震慑万邦,惊艳千古。”
  朱棣蹙眉,“百姓买不起吧?”
  黄昏摇头,“买得起,到时候只是线路问题,不会很贵,难度在于臣能否解决水力提供能量的技术难题,以及需要大量的铜,以及背后需要的庞大资源,所以这一步大概还要数年,甚至十年、数十年,臣这一生,一定要努力尝试做到这一点。”
  朱棣眼睛一亮,他明白黄昏为什么眼光和他一样,看到了漠北、安南、亦力把里和帖木儿王国了,因为这些事情,需要的东西,仅靠大明的资源,有些短缺。
  问道:“给淇国公和成国公安装了光明神器之后呢?”
  黄昏倏然一惊,“陛下该不会是想让和郑大监一起去出使西洋罢?”
  朱棣为啥这么好奇自己的打算。
  朱棣摇头,“术业有专攻。”
  黄昏松了口气,“再然后么,去看着钟山工坊那边,推动全国代工厂的进展,和沈熙礼一起敲定下西洋商船的诸多事宜,再和安南的黎利达成合作意向,让时代商行的影响力走进安南。”
  朱棣嗯了一声,“再然后?”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出仕。”
  朱棣不解,“你怎么出仕,科举?”
  出了这么大事,一般人不敢举荐,举荐了自己也不好轻易任用,毕竟公器私用这个罪名,确实太大了,后患无穷。
  黄昏笑眯眯的,“有大功于大明,陛下不赏乎?”
  朱棣莫名其,“什么大功?”
  黄昏说了六个字。
  神机营和方便面。
第407章
别浪,猥琐发育
  朱棣:“……”
  神机营他知道。
  方便是什么完全不懂。
  黄昏继续笑着说,容微臣卖个关子,陛下拭目以待吧,一旦我做好这一步,就算是诛九族的大罪也可豁免。
  朱棣哪会相信,只当青年人的轻狂。
  黄昏正色,“陛下今日前来,不会只是问微臣何以返回仕途吧?”
  朱棣点点头,“确实有事。”
  黄昏起身,行礼,“陛下但有吩咐,微臣无有不遵。”
  朱棣也起身,将黄昏的手压了下去,“今日来此,就不是打算以君臣身份问你,而是我认为,你作为整个大明最了解我人之一,也是整个大明最让我放心的人之一,想就一个事问问你的意见。”
  黄昏一脸头疼,“是为了那一堆被留中的折子?”
  朱棣颔首,“此事确实不能再拖了,要不然等一两年,我再披甲亲征漠北,担心后面,你也知道,朕岁数不小了,万一出个什么事——”
  黄昏摇头,“陛下龙精虎壮,没必要想这么多。”
  朱棣大爷嘞,你还有十九年的霸业。
  朱棣叹气,“话是如此说,可朝无储君确实不妥,须知人有旦夕祸福,万一出点什么事,有个储君在总是好的。”
  这几天他很愁。
  一个是愁黄昏的事。
  二者么,愁立储。
  刚回到应天,好家伙,朱能的折子就从北方送到了,丘福的折子也到了,一大堆朝臣的折子都到了,只说一事:请立储。
  章折中的内容翻滚来又覆过去,说来说去,都是说二殿下当年在靖难之战中英勇神武,又有平叛梅殷安定福建的大功,英武类天子亦如太祖,当为储君。
  朱棣其实有些心动。
  假设没有三司会审牵扯到朱文圭没死于海战之中的事情发生,他还真立了朱高煦。
  不过三司会审那件事牵扯极大。
  虽然很多事情证明都是假的,不过朱棣还是认为空谷不来风,须知历史上很多君王,都被臣子联合起来骗成了狗。
  所以朱棣心里终究是不舒爽的。
  老大的事情如此,老二的事情也是如此,老三……
  不是朱棣说,默许老三争储以来,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点让人失望,若朱高燧打不出一个压倒性的漂亮仗,几乎无缘储君。
  黄昏一听朱棣这么说,知道立储的事情应该是拖不下去了。
  朱棣可不是宋朝那种死不立储的天子。
  话又说回来了,宋朝的几个天子不立储,那是因为一直生不出皇子,这在封建王朝可是个关系国本的大事,于是过继宗室子弟。
  最为有趣的宋英宗赵曙,他被过继到宋仁宗赵祯膝下,哪知道赵祯又生了个儿子,于是赵曙被送出皇宫,结果赵祯的儿子早夭,其后赵祯就一直拖着不立储,总觉得他自己还能生一个,一番折腾下来,弄得赵曙都不想当皇帝了。
  朱棣和赵祯不一样,他拖着不立储,是不知道立谁。
  老大文治卓越,老二沙场勇猛。
  可惜不能合二为一。
  其实朱棣不是没想过,老大治国,老二开疆,但他又明白,一旦老二功高震主了,不是老大杀老二就是老二杀老大。
  这对于重视亲情的钢铁直男朱棣而言,是无法面对的后果。
  所以要么老大治国,老二闲王,反之亦然。
  黄昏沉默良久,才道:“陛下何不去去建初寺。”
  姚广孝说话更管用。
  朱棣摇头,“这事老和尚不会掺和,他不敢,也不愿意,倒是你,虽然朝臣以为你是支持老大的,不过我知道你并没有在立储中站队,今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黄昏心头一惊。
  这怎么回答。
  搞不好就是一道送命题。
  看起来似乎是自己推荐朱高炽的好机会,但伴君如伴虎,要知道解缙当初也是隐晦的用《猛虎图》写诗来劝谏,而不敢明目张胆的站队朱高炽。
  想了想,黄昏道:“陛下要不再拖一下,说句僭越得足以杀头的话,就算有什么事,有内阁在,乱不了的。”
  朱棣眼一瞪,倒没发作,摸着胡须想了想,“你怕什么?”
  黄昏怼回去,“怕你。”
  也是实话。
  朱棣没奈何,“得了,问了也白问,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