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316

  纪纲终究算半个读书人。
  黄昏笑眯眯的,“纪都指挥使明知故问啊。”
  纪纲回头看了一眼囚车中的黄观,话中有话的说,世事如此,黄昏小哥儿选择了私欲而放弃孝道,本都指挥使纵然有心,也无力回天了。
  黄昏暗笑。
  你就是想敲诈老子,还无力回天,给了你钱,你一样要把黄观送到朱棣面前。
  道:“可否让我和叔父说一两句?”
  纪纲摇头,皮笑肉不笑,“等到了诏狱,你叔侄俩有的是机会畅聊家常,今后也会有漫长的岁月让你俩叙旧,不过那个地方就是有点寒凉罢了。”
  哪里寒凉?
  地狱啊。
  纪纲这句话已经摆明了,你叔侄两人都得死,到了黄泉地狱有的是时间慢慢谈。
  纪纲说完转身上马。
  黄昏无奈,没办法,现在还拗不过纪纲。
  只能微微笑着对黄观挥手。
  示意叔父不用急。
  黄观笑了笑,目光坚毅。
  朱棣登基后,拟定年号为永乐,等过了年关就会昭告天下,且方孝孺因为拒写即位诏书而被诛,楼琏草诏归而自尽,解缙献上即位诏书……
  这些事都被侄儿黄昏言中。
  如此可以推断,这个侄儿真可以预知。
  这意味着他说建文帝没死,也是真的。
  这就是希望。
  黄观是敢投江殉国的人,连死都不怕的骨鲠君子,岂会惧怕锦衣卫的区区诏狱,尤其是看见侄儿满面红光的出现,他更是放心不少。
  黄昏慢条斯理的回家。
  吴溥今日去参加大朝会,其后会在文渊阁当值,要在晚上才回来,于是院子里重新装修两间书房的事情只有自己去找人。
  吴与弼?
  还是让他安心读书的好,对于读书人,黄昏多有尊敬。
  哪怕是穿越前,他也是以读书人自诩。
  反正有钱……
  索性找人,打算把吴溥的院子全部重新装修一遍,该换新的家具换了,该添的盆栽也添,院子里除了梅兰竹菊,其余地方全部铺满青石。
  或者大理石?
  大理石高大上一些,打磨得好可以媲美后世的高端瓷砖。
  待装修好了,聘请几个煮饭洗衣扫地的奴仆。
  二十斤黄金,够用。
  另一边,纪纲着人将黄观送入北镇抚司的诏狱之中,他则轻车快马直奔乾清宫,等着朱棣下朝归来后,立即求见。
  今日的大朝会开得有点久。
  毕竟快春节了,朝廷得把春节期间的事情安排妥当,是以很多事情要交待清楚,且有些官员已经请假回老家省亲,各部门效率低下了不少。
  几乎直到响午,朱棣才一脸疲倦的回到乾清宫。
  看见门口候着的纪纲,点点头,示意他跟上来。
  坐下之后,朱棣还没说话,就见纪纲啪的一声跪了下去,“请陛下赎罪,卑职的抓捕心切,没给陛下禀报就率兵出城直奔安庆贵池县了。”
  朱棣颔首。
  不错,还算懂事。
  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这是你锦衣卫的职权,重大案犯,皆可以先斩后奏,将黄观捉回来了?”
  纪纲心里惴惴。
  若是以往,朱棣都会免礼,今日却没免礼……
  显然陛下心里还是有些恼怒的。
  急忙轻声道:“捉回来了,在诏狱等待陛下发落,因其是三元连中的大才,卑职不知陛下要如何处置,所以没敢对其用刑。”
  这就是纪纲的聪明之处。
  抓黄观,这是我职责所在。
  不过不用刑。
  万一黄观像那解缙、胡广、李贯一样受到重用,纪纲也不会被报复,就算这一次黄昏逃过一劫,他今后得念着这个情。
  朱棣点点头,“黄观可说过什么?”
  纪纲作为朱棣的心腹,太明白这位爷口中的“什么”是什么了,急忙道:“没有,黄观在向家渡的临时住处,藏匿着供奉了一张灵牌,若不是这张灵牌,我们的人也查找不到贵池县向家渡去。”
  朱棣眼睛一亮,“谁的?”
  纪纲犹豫了下。
  建文帝虽然被朱棣赶下了台,但毕竟是老朱家的人,他可没胆量当着朱棣的面直呼朱允炆——尽管朱棣连建文帝的年号都给废了。
  朱棣却懂了。
  略有失望。
  黄观供奉建文帝的灵位,并不能证明建文帝真的死了,毕竟那几天黄观在外募兵,后到安庆,如果建文帝逃走不主动联系黄观,他也无从得知建文帝的生死。
  朱棣沉吟半晌,“黄观可曾说过其他事?”
  纪纲犹豫着,“倒是有一件事,可卑职不敢说,说了怕陛下生气,伤了身子。”
  朱棣冷哼一声。
  纪纲立马说了,“在归来途中,黄观无意中透露,卑职并不是第一个找到他的人,在之前还有两拨人找到他,希望他能投靠陛下仕于朝堂,和他侄儿黄昏一起在奉天殿上相互照应,再呼唤旧日同僚,可为某人之臂膀,则望将来变天,黄家世代富贵。”
  这话很妙。
  黄观说了什么话,除了他锦衣卫的人,鬼才知道。
  纪纲说什么就是什么。
  难道去问黄观?
  黄观肯定会矢口否认,是否投降且不论,若是投降后承认这件事,岂非证明他的投降别有二心。
  朱棣怒极反笑,“两拨人?”
  用脚膝盖都能想到,这两拨人肯定是大儿子朱高炽和二儿子朱高煦的人,他们就如此按捺不住,连建文余党都要拉拢了么。
  简直大胆。
第38章
恩威并重,帝王手段
  朱棣疑心重,但对纪纲颇为信任,不疑有他,沉吟半晌,“将黄观先放在诏狱。”
  用的“放”。
  这个字很好的解释了朱棣的内心想法,纪纲岂会不懂。
  好吃好喝供着。
  但纪纲明白,朱棣不会就这么作罢。
  果然。
  朱棣下一句又道:“纪纲,你的北镇抚司给朕好好盯着朱高炽和朱高煦,若是有异动,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朕。”
  纪纲心中大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