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1316

  纪纲问道:“黎公子,请问我大明使臣在贵府打扰期间,是否找你要过黄绸布之类的物品?”
  礼部一位经常出使的小官吏立即翻译。
  黎利却用流利的大明官话答道:“是的,其实是违禁品,不过黎族在蓝山乡还能办到一些事,也就这一些事了。”
  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朝堂臣子大感意外,没想到黎族这位公子竟然精通大明官话。
  纪纲颔首,“可是我大明朝常用圣旨之类的黄绸布?”
  黎利答道:“是的,但是没敢绣祥龙,所以如果要用那些材料来制作圣旨,还需要加工。”
  纪纲点点头,“我知道了。”
  挥手,示意护卫将黎利带下去,纪纲看向黄昏,“黄指挥,如今证据确凿,大明使团出使安南之时,你等行至蓝山乡,在你的示意下,徐辉祖、黄观、高贤宁等人配合,伪造了一封大明国书,此举影响恶劣而深远!”
  猛然舌绽惊雷,“你等可认罪!”
  黄昏舔了舔嘴唇,“这件事我不否认,确实存在,认可,但不是认罪!”
  纪纲冷笑,对朱高燧行礼,“请殿下示下。”
  这是要冠罪了。
  朱高燧深呼吸一口气,“诸位觉得此事如何处置?”
  朱高煦出列,“当斩!”
  简单两个字,几乎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一大堆的臣子出列,“臣附议!”
  剩下的一些中立的或者看热闹的暗暗摇头叹息,黄昏和徐辉祖等人,这是一败涂地了啊,想来也是,毕竟证据确凿。
  黄昏却哈哈一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今天我黄昏悬尸午门,等陛下回到应天,知道奉他旨意办差的使臣,却被朝堂臣子联合起来给杀了,陛下会作何想?”
  顿了一下,脸一沉,“你等是要忤逆陛下的旨意么?!”
  朱高煦迟缓而凝重的道:“黄指挥,父皇让你去安南出使,但并没有让你伪造国书,这个主次你莫要弄错了,别挣扎了,没用的。”
  黄昏摇头,问朱高煦,“你知道陛下没让我制作国书?”
  朱高煦僵滞,心头有不好的感觉,道:“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若需要国书,哪需要让你等到了安南来伪造,你等出使前后,先有皇兄朱高炽兼国理政,后有皇弟朱高燧兼国理政,谁不能写一封国书给你们?但为何没有?因为根本就没有国书这回事!”
  朝堂哗然。
  大家现在都疑惑起来,按说这个时候,黄昏应该一败涂地了,为何他一点没有失败的反应,且如此淡定,从他的言辞中透露出来,似乎是奉旨伪造国书?
  这怎么可能。
  黄昏哈哈一笑,“事已至此,我也不便在隐瞒陛下的用意了,在我等出差安南之时,顺天府那边迎来了两位从安南来的客人,一位是陈朝旧臣裴伯,这位大家可能不熟悉,而另外一位是陈朝后人陈天平,他是从安南逃到澜沧,再从澜沧来到大明,大家对他也可能不熟悉,不熟悉也没关系,我现在就告诉诸位,这两人来到大明做什么。”
  眯缝起眼,“暗暗胡汉苍胡子篡国,他们是来求宗主国大明主持公道!”
  一语惊起千层浪。
  朝堂所有臣工,只知陈朝无后,胡汉苍才登基,也只知道使团出使安南是为了安南攻打占城的事情,哪知道胡汉苍父子篡国的事情。
  朱高燧有些慌乱,急道:“休要信口雌黄,此等邦国大事,万晓不得!”
  这事真不敢乱说。
  搞不好就会让安南那边对大明心生不满。
  黄昏哈哈一笑,“杨渤何在?”
  朝堂上百双眼睛同时看向礼部尚书李志刚身后的几个人中——杨渤从南安出使归来后,依然在礼部右侍郎的原职。
  这位曾经出使安南的臣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顿时满脸大汗,脸色惨白。
  迟疑的出列,讷讷的道:“我不知道。”
  黄昏冷笑一声,“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你出使安南期间,别人把你好吃好喝供着,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你在出使安南期间,发现胡汉苍父子篡国的蛛丝马迹后,胡汉苍父子给了你大量的钱财,你当然不知道了,但此事安南朝堂无人不知,你若不敢承认,那么不妨将黎利再请上来对质罢!”
  黄昏心里暗爽的很——有上帝视觉就是无敌,爽!
  杨渤啪的一声跌坐在地。
  众人一见,信了七八。
  黄昏继续道:“陈天平和裴伯到顺天之时,我等恰好出使行至广西,陛下不想此事打草惊蛇,所以着人密令口谕,让我等见机行事,必要时刻,可行非常手段。我等知晓此事后,知晓兹事体大,一番合计后,觉得应该就安南攻打占城一事一起,并同陛下的手诏,再作一封国书,打胡汉苍父子一个措手不及,可惜终究还是走漏了风声,导致安南出现叛兵,护卫使团的京营士卒死伤惨重。”
  说到这里,环视一眼,“否则我就算再胆大包天,也不敢伪造国书来做死,要知道连杨渤杨侍郎受贿安南的事情都瞒不住,何况国书一事。”
  合情合理!
  朝堂中文武臣子,大多觉得此事可能真是这样了,如果胡汉苍父子真是篡国,使团又已经出发,陛下仓促之间想不到好的应对策略,把决策权交给使团,也是情理中事。
  这样的话……就不算伪造国书了啊!
  奉旨嘛。
  朱高燧心中凉了一大截,还是不服输的道:“陈天平和裴伯到了顺天,此事还有待确证,但问黄指挥一句,谁能证明陛下有口谕给使团?”
  黄昏淡定自若,“传口谕的是位顺天府的锦衣卫缇骑,在安南叛兵伏击使团时,不幸失踪,应该凶多吉少了。”
  朱高燧冷笑一声,“莫不是根本没有这个人?”
  黄昏不屑一顾,“有没有口谕,殿下可以上章折去顺天问陛下,当然,也可以等几日在看,郑大监在苏州那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下西洋这等大事,陛下近日一定会回应天一趟,届时一切皆知。”
第369章
生死皆在一念之间
  众人面面相觑。
  谁都不是傻子,这件事粗看,黄昏和徐辉祖都必死无疑,现在这么一看,还有可能奉旨伪造圣旨,当然,奉旨就不算伪造了。
  不过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黄昏在背水一战。
  他在拖时间。
  编了个陛下口谕的事情出来,拖到陛下从顺天回来,在这期间他能想办法破这个局,没准还真可能出现转机。
  陛下为了在众多藩属国前保留大明作为宗主国的威严和面子,很可能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件事,等以后再找个借口收拾黄昏。
  搞不好这货到时候又做点什么丰功伟绩,功过相抵了。
  若是陛下不认可?
  反正伪造国书是死,再编一个陛下口谕的事情出来,不过是死的更惨一点而已,也是个死,本质上没有差别。
  换位思考,朝中臣子还有不少人觉得自己大概也会这么干。
  毕竟存在一线希望。
  朱高煦、朱高燧和纪纲三人,心里窝火至极。
  这事……憋屈。
  三人千算万算,不断的复盘和预计,都觉得黄昏不可能找到借口破解这个必死之局,最多就是卖惨,用以往的功劳换一个免死。
  却没想到陈天平和裴伯的事情。
  这事连纪纲都不知道。
  顺天府的锦衣卫,有陛下坐镇,纪纲鞭长莫及。
  现在好了。
  黄昏说这事是陛下的口谕,你让朱高燧怎么办,直接说你黄昏是假传口谕,然后拖出去一刀砍了,万一是真有这么一道口谕呢,到时候陛下回到应天,说老三你能耐了啊,连我的人都敢砍?
  朱高燧这辈子就完了。
  朱高煦倒是希望朱高燧这么做。
  但朱高燧不傻。
  所以这事目前只有一个办法了:等陛下回来,证实是否有这一封口谕。
  这件事就变成了陛下想不想杀黄昏。
  如果不想杀,陛下说一句有口谕的事情,口谕口谕,就是嘴巴说出来的话,而黄昏说传达口谕的那位锦衣卫已经死在了安南,没有了最确凿的证据,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谁敢质疑陛下不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