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1316

  一夜无事。
  当然,睡在床上的黄昏辗转难眠。
  在地上打地铺的乌尔莎也一样,总觉得什么时候大官人就会扑下来,然而并没有。
  第二日出发前往安南。
  在路上,黄昏请叔父黄观过来一叙,在马车上落座之后,也没有避开娑秋娜,直接问道:“叔父,侄儿心有疑惑,还请解之。”
  黄观笑道:“但说无妨。”
  黄昏道:“如果有这么一件事,有这么一个人,你已经猜到了他的结局,而且你也有能力改变他的结局,但是一旦改变他的结局,你的梦想和你的国家,都会因此走一些弯路,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你是选择改变他的结局,还是让梦想和国家多走弯路?”
  黄观略微思忖,“这其实是大我小我之分,只不过这里的小我不是自己,而是他人,这里的大我却是自己,说到底,是私欲和道德的抉择。”
  黄昏点头,“大概如此。”
  黄观沉吟半晌,掀开车帘,执着外面的大山,“你看。”
  黄昏看了看,“没什么啊。”
  黄观笑道:“你看山峦,多有青草,若是登山望高,岂可不踏青草,若是垂怜青草,又岂能登高望这绮丽风光?”
  顿了下,“人生有舍有得,做人一世,为官一生,你不可能对得起所有人,但你百年之后,如果有百人骂你,万人赞你,那便是对的。”
  “何谓小我?”
  “何谓大我?”
  “抛开一切道德约束,将之量化,则小我为少者,大我为多者,如此评断,多者大于少者,一切的道德准则在这里,都只是束缚,须知我们存在的世界,是无数人组起来的,我们不能因为少者的利益,而牺牲多者。所以你这个疑惑,要去处道德、哲理的繁冗思索,要回归本源,如此一说,便是简单的算学问题,懂否,痴儿?”
  黄昏如醍醐灌顶。
  旋即出了一声冷汗,“如此说来,侄儿其实做错了很多事。”
  黄观讶然,“哪些事?”
  “当初不该救景清,甚至说,也不应该救叔父。”
  黄观愣住,“为何?”
  黄昏苦笑一声,“个中缘由,侄儿不便明说,说了叔父也不会信,就此罢,好在景清终究没能阻挡历史的车轮,好在叔父如今也愿出仕永乐,侄儿总算没酿成大错。”
  自己当年确实圣母心过头了。
  黄观也没追问,让马车停下,他要去找高贤宁继续交流,和侄儿呆在一起,让他倍感约束,况且……
  黄黄观下马车前,笑眯眯的说:“我们黄氏家风甚严,但对于娶妻纳妾一事比较开放,你尽管放心罢,回到京畿,我去帮你给侄儿媳妇解释。”
  说完哈哈大笑下了马车。
  黄昏瞠目结舌。
  叔父这意思……不介意自己把这十几个家姬都睡了?
  如此“甚严”的家风?
  我喜欢!
第342章
安南之雄:黎利
  一路翻山越水,倒也还好,没有不长眼的山贼,毕竟五百京营护卫不是闹着玩的,大明正规军的战斗力极具威慑力。
  况且从古至今,还真没几个人敢去动使团。
  当然,有些时候例外。
  假若胡汉苍父子不想见到大明这一次的使团,那么路上就可能会出现“山贼”了,只不过这俩父子还没张狂到那个地步。
  抵达广西边境。
  五百京营护卫只留下两百,其余三百原路返回,一个使团而已,若是五百护卫,到了安南那边,容易让别人产生不好的被虐思想。
  说你大明这哪里是出使啊,分明是来耀武扬威。
  进入安南境内。
  每到一城,都有当地官吏出城相迎,好酒好肉招待,言辞之间,阿谀奉承仰慕崇敬溢于言表,不过只针对两人:徐辉祖和黄观。
  前者魏国公徐达的儿子,虎父无犬子,靖难之战让当今大明天子吃足了苦头,这样的儒将,安南官场对其敬畏有加。
  而黄观六首第一,三元状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大明文化璀璨如明珠。
  安南的读书人对黄观的崇拜,不比对李太白和苏仙差太多。
  至于高贤宁和黄昏,在安南籍籍无名。
  没人在意。
  尤其是黄昏,区区一个南镇抚司指挥,安南的官吏真没将他放在眼里,不就是一个暴力机构的中层将领么,大明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进入安南境内,直奔清化。
  在胡一元掌权之后,就将安南的首都从升龙迁到清化,称清化为西都,升龙为东都,所以此刻使团要途经东都升龙去西都清化。
  这一日来到安南清化省的蓝山乡,竟然大雨冲刷导致道路损毁严重,又在乡野之间,好在护送使团的安南当地官吏颇有威望,迅速找到当地乡绅,将使团这两百多人安顿下来。
  其后当地官吏找到徐辉祖,说本地老人观气象,这雨得下个几日,且道路冲毁,也需要时日修缮,但请使臣在蓝山乡暂住几日。
  徐辉祖笑说无妨。
  于是住了下来。
  使团几十人好解决,分散到当地乡绅的府邸之中,原本计划,将两百京营护卫统一驻扎在开阔处,不过黄昏担心工部军器监的人出意外,提出将护卫分开,徐辉祖也同意。
  这一次出使,工部军器监的人至为重要。
  于是两百护卫分成几拨,其中大部分人跟着工部军器监的几个人才,并且黄昏让京营那位指挥亲自带队,让之立下军令状。
  哪怕是士卒死尽死绝,也不让那几人掉一根毫毛。
  名叫曾庆隆的京营指挥大感意外。
  他不明白,为何工部的几个人会比三位使臣还重要,就连黄昏,也一个护卫没有,大咧咧的住进了一家姓黎的乡绅府邸中去。
  但既然立了军令状,大家的脑袋就悬在裤腰带上,曾庆隆不敢大意。
  清化省地势平缓。
  蓝山乡也是如此。
  其实安南很适合农业,所以黄昏有些时候都在想,朱瞻基这个蠢货,为什么要放弃安南,若是牢牢掌控安南,不仅可以控制整个中南半岛,甚至还能发展成大明的鱼米之乡。
  朱棣征安南的战略意义就在这里:以安南作为跳板,控制整个中南半岛。
  雨水嘀嗒,淅淅沥沥。
  碧绿如洗。
  黄昏和娑秋娜坐在凉亭里,两人喝着热茶,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天……其实没什么共同语言,更谈不上培养感情。
  没有那么多一厢情愿的爱情,也没有那么多的日久生情。
  乌尔莎和十个西域妖姬在链接凉亭的走道里坐着,看似嘻嘻哈哈打闹成一团,实则耳目聪慧,这座院子里的所有动静都在她们监听之下。
  这户人家的府邸修在一座小土坡上,当下所在的院子在向阳处,透过围墙,可见远处的田野,也可见不远处的市集。
  到处都是芭蕉树,在雨幕里分外的赏心悦目。
  娑秋娜情绪很高。
  在西域哪能看见这般风光,想不到安南到了冬天,竟然还有暴雨,端的是稀奇,越发觉得跟着大官人来出使这一步棋走对了,然后在她心里,冒出了一个野望:为什么西域那边不能拥有这般风光?
  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坐拥这天下,该是何等美景。
  可惜,长得很美。
  想得更美。
  别提当中隔了个大明,就算她是成吉思汗,要从西域打到安南,也难于登天。
  黄昏捧着茶杯在手心,轻声细语的说,在我小时候啊,很喜欢看一些,哦不,是很喜欢听老人说有些鬼故事,最喜欢的,也是听得最多的,就是那民间的良家闺女,被恶人玷污后抛尸在芭蕉树下,然后变成了女鬼来索魂报仇,真是个艳的唷……让人流口水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