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1316

  因为这件事很可能自己也要跑一趟福建,朱棣这么问,一则是想看自己愿意和随搭档,二则是要看自己对于立储的态度。
  心头又暗喜。
  哟,想不到我黄某人才刚结婚,都还没及冠,就可以参与到大明未来储君的大事中去了,我黄某人在朱棣心中的地位,不比那道衍老和尚差多少了啊。
  犹豫了半晌,才道:“臣以为,三皇子比较合适。”
  朱棣,“啊?”
  这是个让他无比意外的答案。
  现在谁都知道,立储其实就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的事情,和朱高燧没有半毛钱关系,平叛福建,也是检验这两个人,哪轮得到朱高燧去搭台唱戏。
  黄昏的意思倒是不难理解。
  很明确。
  他不想掺和到立储这件事中去,所以愿意和朱高燧搭档。
  朱棣沉默了。
  黄昏又道:“虽然如今春节,大家都在放假,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平叛是两位皇子的事情,如今朝野之间,都在为此明争暗斗,这不是件好事,所以微臣以为,让三皇子去,能平息这场明争暗斗,也让陛下有更多精力去经营其他事情。”
  什么事情?
  当然是削藩。
  话说,有点奇怪,朱棣今日来此,怎么没说削藩的事情?
  他今天来,应该就是为了削藩而来啊。
  朱棣啊了一声。
  才想起这件事来,刚才为了讨妻子欢心,只顾着压黄昏的价了,忘记了今日的初衷,好在没有明确说过回宫,于是乐道:“去凉亭坐坐罢,你池塘里的游鱼挺漂亮的。”
  黄昏一阵无语。
  也是暗乐。
  这才是一个鲜活的人嘛,朱棣虽然是永乐大帝,但他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是超级英雄,所以也会有正常人该有的缺陷。
  一阵忙碌,朱棣和黄昏又在凉亭坐下,这一次只有他俩,连狗儿太监都不能入内。
  事关削藩,马虎不得。
  朱棣喝了口茶,颇有难色,“朕近来每思之靖难,感触颇深,先帝立藩王诸子,封地各疆,皆拥卫兵,看似守疆镇四海,实则利弊难说,每每念之,朕忧心忡忡而夙夜难寐啊,黄昏,此事你怎么看?”
  黄昏精神一振。
  来了,来了!
  朱棣要问自己如何削藩了。
  怎么看?
  不用看。
  历史上有个叫朱棣的人已经给我演示了一遍,现在我又演示给你朱棣看。
  这种掌控君王的感觉……
  好爽!
第233章
指点江山
  封建王朝,君权神授,君王乃是天子,即天之子。
  不是人。
  这话不是骂人。
  君王是神。
  没看历史上有些个天子,不断的给自己加封号么,嫌自己的神格不够呗。
  所以君王是万人之上。
  但漫长岁月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却悄然凌驾了天子,掌控着君王,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帝,这样的人还不少。
  黄昏对此不奢望,谁特么有能力在永乐朝内成为隐帝?
  你让曹丞相来,他也不敢拍胸脯啊。
  但是,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谋臣,却能处处牵着朱棣的鼻子走,这种感觉,黄昏隐然觉得老子就是张居正,怎一个爽字了得。
  黄昏假装思忖,许久许久,才问道:“陛下,你觉得朱允炆做的对还是错?”
  朱棣愣住。
  这话……
  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
  按照朱棣的立场,朱允炆肯定是做错了,要不然他靖难立得住根脚?
  可实际上朱棣内心清楚,只要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坐到朱允炆那个位置,都会削藩,尤其是北平的藩王是他朱棣,不削藩实在也是个完。
  别说当时好几个藩王强势,就是现在,朱棣屁股下坐的龙椅,也烫。
  他也忌惮藩王。
  藩王可养三卫,明面上就是好几千人,再暗地里养点兵,这兵力就不好说了,况且境内不是一个藩王,是一大堆的藩王。
  唐朝的藩镇割据犹在眼前。
  所以近来朱棣百思不得其解,老爹那么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藩镇割据的危害,立国后竟然大势封藩。
  不合理啊。
  估摸着还是老爹书读少了,当了天子后脑壳一热,又被小民意识中的亲情束缚,觉得一家人应该不会怎样怎样。
  于是封藩。
  等他反应过来,藩王已经成型,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话说,还得感谢老爹这一手。
  否则哪轮得到他朱棣当天子。
  黄昏一见朱棣的神情,就知道答案,显然朱棣也认为,朱允炆的做法战略上是正确的,只不过战术是错误的。
  于是笑道:“既然朱允炆做正确了,那么陛下继续做便是。”
  削藩!
  使劲儿削。
  历史证明,就中国这地大物博人口稠密的国度,中央集权制才是长治久安的稳妥策略,什么资本主义的联邦制、议会制,都是卵的。
  五千年的文明,培养了太多能人,中央不能集权,地方上分分钟冒一堆人出来,掌控兵权发展经济后再一看,哟,老子的实力可以媲美中央了。
  于是野望滋生。
  那我也想过一下当皇帝的瘾啊,于是揭竿而起。
  朱棣沉吟半晌,“你有想法?”
  黄昏笑问:“陛下心里没点想法?”
  朱棣颔首,“你先说说看。”
  朱棣信任黄昏,也打算重用黄昏,这个想法其实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并没有受到清凉山刺驾事件的影响——那件事是他和黄昏两人一起输给了梅殷。
  不能让黄昏一个人背锅。
  朱棣现在是君王,不是藩王,现在也不是靖难时候,是个人才就赶紧用起来,如今天下才子皆在他罄中,是以在用人一事上不再急促,比如高贤宁,朱棣就一直将他凉着。
  现在是治国,讲究长治久安,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一定要考验。
  尤其是将要重用的朝堂肱股之臣,必须慎重。
  又比如王振,明显是郑和的人,是可以重用的,但朱棣还是没直接启用,而是等下西洋之后再看,这就是要看看王振是否有能力成为他想要的人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