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316

  吴溥想了想,很快说道:“不用担心,虽然朝内臣子很想来求你指点,但朱棣盯着呢,谁敢明目长胆的来,又不是谁都有朱高煦的底气。”
  吴溥虽然继续在翰林院,但私下里对朱棣还是直呼姓名。
  黄昏一想也是。
  话说回来,要不要去找李景隆,这货的下场不太好,可以趁机敲他一笔,反正他有钱。
  转念又想,君子有所不为。
  吴溥叮嘱道:“你这个职业有点特殊,千万不要和臣子走得太近,尤其是不要和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走得太近,极容易引起朱棣的疑心。”
  其实这样的人,在当今天下只能为一人所用。
  朱棣。
  黄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朱棣还有二十多年的江山呢,自己现在就去站队,也太早了。
  所以先前没有和朱高煦闹翻。
  原因很简单,蝴蝶效应。
  万一因为自己的到来,朱高煦最后真的成为大明天子也说不定。
  正想去厨房帮助吴与弼煮饭,眼角余光看见一道黑线,闪电一般射在门廊上,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枚飞刀。
  刀上插了张字条。
  吴溥取下看后递给黄昏,道:“这位做事还是比朱高煦稳妥,且善解人意,能顾及你的处境,这一点让人有些佩服。”
  黄昏看后顺势揉成团装入怀里,准备带到厨房烧掉。
  不得不说,朱高煦反应很快。
  在得知自己是可以预知的穿越者后,很快就亲自上门来拉拢,但另一位反应也不慢,为了避嫌不敢亲自出现。
  但他让人盯着朱高煦。
  字条上只有一句话:“请放心。”
  仅三个字。
  意思不言而喻,朱高炽会暗中阻挠朱高煦,让他无法找到黄观。
  字条的主人是谁已呼之欲出。
  朱高炽。
  做事确实像他的作风,没有直接登门给自己压力,而是派人阻挠朱高煦,从而解决黄昏的后顾之忧,以春风化雨的手法收服人心。
第19章
永乐时代启幕
  果不其然。
  那一日后,朱高煦和朱高炽都极其安静,也没有传来黄观被捕的消息,倒是莲花桥平康坊外多了些锦衣卫的密探。
  朱棣应该知道朱高煦见黄昏的事了。
  并没有发作。
  毕竟朱棣还是更钟爱二儿子多一些。
  这段时日,应天城很乱。
  死了很多人。
  方孝孺最终的结局,夷族。
  被车裂于聚宝门外,尸骨由方孝孺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廖铭两人收拾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德庆候廖永忠早些年因为用了龙凤之物僭制而被处死免爵——其实就是太祖朱元璋给孙子建文帝清除有威胁的老臣。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一同赴刑场,赋诗一首而死。
  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方孝孺是一个敢于反抗强暴的人,他虽然死得很惨,却很有价值,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为我们所怀念。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杀人犯在残杀第一个人时是最困难的,但只要开了先例,杀下去是很容易的。
  永乐大帝朱棣,向世人展示出他两张面孔中冷酷无情的那一面。
  开始屠杀。
  在靖难之战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的铁铉,被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他:“甘否?”
  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铁铉被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泰,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同为文职奸臣的黄观反而没被提及。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朱棣坐在了代表最高权力的大殿,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或是上贡祈怜。
  但这次不同,他已经成为这里的主人。
  他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
  虽然这个位置不久之前还属于他的侄子朱允炆,虽然他的即位无论从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上来说都不正常,但有一条规则却可以保证他合理但不合法的占据这个地位。
  这条规则的名字叫做成王败寇。
  朱棣终于胜利了,他接受着群臣的朝拜,这是他应得的,他付出了太多,背负了太多,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
  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适合的继任者,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
  我将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
  永乐!
  仰视这个伟大的国家。
  大明!
  当历史真实的在眼前上演,黄昏才明白自己有多弱小。
  哪怕他是穿越者!
  无能为力。
  他想过救这些人,可他做不到——朱棣,也不是能随意被人忽悠的君王,那可是永乐大帝,以篡位走上历史舞台,最终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
  黄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告慰这些在天英灵。
  你们的死,是一个帝国辉煌时代的启航,你们没有错!
  从结果来推,朱棣也没错。
  因为他打造出了永乐盛世,之后又让继位者打造出了仁宣盛世,造福了大明天下亿万百姓,从这一点来说,朱棣做的很好。
  当得起永乐大帝四个字。
  错的是造化。
  黯然几日,黄昏平复心绪,将无法救方孝孺等人的愧疚深深的埋葬在内心的深渊之中,打起精神继续他的创业之路。
  他又去了魏国公府。
  如今已不叫魏国公府——徐辉祖被削爵圈禁在家,国公府改为徐府。
  若不是徐皇后,只怕徐辉祖也难逃一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