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316

  思绪急转,很快想到说辞,“殿下将登大宝,未来的天下在殿下治理下,必将万世安乐,煌煌盛世即将启幕,以浩瀚国力修一本全书,若能超越太祖欲修未成之《类要》,必能彰显殿下灿若明月的天子之才。”
  修一本全书,确实不是说说而已。
  需要庞大的人力和财力。
  一般君王,真不愿意干这种吃力又讨不了多少好处的事。
  朱棣心头一颤。
  徐妙锦说过,黄昏说修的那种全书,共两万多卷,约三亿七千万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
  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一本全书。
  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极其庞大,而且耗时极久,朱棣仅是想一下就觉得头疼。
  但黄昏说的在理。
  自己登基的方式确实有些不光明,要用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比建文帝强,更不比老爹弱,武功方面不敢奢望,老爹实在在牛逼。
  但可以文治。
  由此证明,大明让我朱棣来掌控是最正确的方式。
  这是朱棣的压力。
  修书是个好主意。
  何况,建文帝欲修《类要》未成,我修一本超越《类要》的书,岂非越发证明我朱棣靖难得天下是伟光正的?
  于是又笑了,“也罢,算你聪慧,竟能猜中我之心意。”
  黄昏心里一阵腹诽,他已经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永乐年号,朱棣肯定会用,正是因为和自己这一番谈话,他才定下年号。
  《永乐大典》,朱棣会修,原因一样。
  或者说,因为自己的出现,提前让朱棣生出了修《永乐大典》的想法。
  也笑道:“不是草民聪慧,实在是殿下之雄才伟略世人尽知,稍微想想,便知陛下为世间读书人着想的苦心孤诣,修书一事,也不过是陛下今后治下煌煌盛世的锦上添花而已。”
  给你个台阶。
  朱棣收敛笑意,冷声呵斥道:“那么你倒是说说,为何要招摇撞骗,神神鬼鬼的说你自己可以预知!”
  还骗到了我小姨子身上。
  小子不长眼啊。
  黄昏心中一跳,来了来了,重头戏来了。
  在被押送回应天的路上,黄昏已经想了无数说辞,然而事到临头,脑子一热,竟然恶向胆边生,沉声说道:“草民没有招摇撞骗,草民真的从事一种特殊的类如相士的职业,可以预知未来。”
  穿越者是什么?
  除了自己,没人知道。
  那么我黄昏就在大明天下,兵行险着,把穿越者塑造成一种神棍职业——忽悠公元十五世纪的永乐大帝,应该不难,毕竟有《推背图》在前。
第11章
智斗永乐
  类如相士可以预知的职业?
  朱棣蹙眉,绞尽脑汁深思了一阵,发现在自己几十年生涯中,三百六十五行里,根本没有这个职业。
  抬起头,冷笑道:“你知道欺君之罪会怎么判吗?”
  老子离君王,就只差一步。
  你敢骗我?
  黄昏已经猜到朱棣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卑不亢的道:“草民说的句句属实,殿下不知,便要说草民欺君,着实让人难以信服。”
  马屁拍了,该有的傲气还是得有。
  朱棣乐了,哟,小子还挺有傲气。
  笑道:“还有我不知道的职业?”
  黄昏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
  朱棣懂了,但还是不明白,“三百六十五行里,确实没有这个职业,并非是我处于王府深宫而不知民间事。”
  黄昏早有对策,“这门特殊职业,在古往进来的历史中确实很罕见,一般是由某个某个机构的宅男宅女打造出来的……什么叫宅男宅女?就是那种呆在家里几乎不出门的年轻男女,他们打造出来的该职业从业者,几乎遍及我们所知的各个时代。”
  本想说新朝的王莽就有可能从事该职业,没敢说,怕朱棣疑心自己想效王莽。
  朱棣疑心重。
  话说回来,哪个帝王疑心不重?
  这些话太莫名其妙。
  朱棣听的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黄昏说的什么,但又觉得他言之凿凿,不像是胡编乱造。
  况且……
  他真敢欺君不成。
  黄昏继续道:“当然,上面说的那种情况是小说世界,真实情况是我自己靠人品、能力进入的这个行业,怎么说呢,好人有好报吧。”
  因为救人才穿越的。
  朱棣沉吟半晌,“你真能预知未来?”
  可以预知的人……
  不就是神么。
  黄昏摇头,“我可以预知一丁点的未来,有些类似大唐的《推背图》,且预知未来会透露天机,容易遭天谴,所以……”
  预知未来这种神通,我一个人有就够了,永乐你也别想。
  你都知道了,还要我干嘛。
  君王手段,卸磨杀驴不要太炉火纯青,李景隆不就是这个下场么。
  朱棣知道《推背图》。
  作为统治者,他的见识犹在黄观、吴溥之上,闻言倒是相信了大半,笑道:“感情说了半天,不过是相士的一种而已。”
  黄昏嗯嗯点头,“对对对,差不多就是这样,只不过比一般的相士知晓更多的天机。”
  朱棣想了想,“暂且信你。”
  按说,黄观、齐泰、黄子澄之流都要灭族才能消心头恨,也才能证明靖难的光明正大——朱棣婊子要当,牌坊也要立。
  抢江山是婊子行为,靖难理由的伟光正是立牌坊。
  那么如何处置黄观这个侄儿?
  沉吟半晌,朱棣问道:“你去安庆作甚?”
  黄昏想都不想,“逃命啊。”
  朱棣信了他的邪。
  你要是想着一心逃命,还敢去忽悠我家的小姨子,色比命还重要?话说,你一个十五六岁刚束发的少年,竟然觊觎二十二岁的妙锦……
  简直不知自己是哪根葱。
  妙锦能看上你?
  她连我都看不上!
  挥手道:“按说,我应将你押入天牢,等待黄观归案之后一并查办,不过念在你一路护卫徐妙锦有功,功过相抵,暂且饶你一命,由你暂住应天府,每旬到衙门报道。”
  君王要杀一个人,很简单。
  理由随便编。
  君王要放一个人,更简单。
  理由还是随便编。
  在安庆和徐妙锦呆了一会儿,半天不到,黄昏就成了护卫有功,这操作也是让黄昏叹服,越发觉得权贵集团的舒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