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7/1316

  虽然现在要重点打造钢铁战舰,但宝船的用处还很大,再怎么的也可以卖给商行做海外贸易。
  而且宝船造价不菲。
  五艘钢铁战舰一字排开,面对舰靶的那一面船身上,一阵噼里啪啦,露出无数尊火炮的炮口,黑洞洞的朝向远方。
  相关操作人员迅速调整角度高度。
  对于一般火炮而言,十里是精准射击的极限。
  而对于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十里并不是极限,所以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的瞄准,操作难度最高,也是最后演练主力重炮的炮击。
  半刻钟后,一名旗兵进来对郑和回报道:“诸舰准备完毕!”
  郑和看向朱棣。
  朱棣点头,“开始吧。”
  郑和立即下令。
  随着一声令下,海洋之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大炮轰鸣声,一团团亲眼从钢铁战舰的船上飘起来,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味。
  而在众人眼中,出现了一幕奇观。
  在炮声中,在硝烟中,一百多颗炮弹肉眼可见,呼啸着拖曳着一道流线,密密麻麻的遍布在空,划破蓝天,向着远处激射而去。
  宛若一场雨幕。
  何其壮观。
  除洪继来、黄昏和郑和以及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人以外,大明的大多臣子,以及诸多的外宾,都有些愕然,距离这么远就开始炮击?
  打得到么?
  须知在他们的望远镜中,远处的箭靶只能模糊看见个影子。
  传统战争中,双方这只能算对峙。
  彼此之间至少还要前进三里甚至四里左右,才会开始发炮,但是现在双方相距如此遥远的距离,根本不合常理嘛。
  黄昏其实也知道,这只是演练。
  如果真正的战场上,还要更近一点才会开始炮击,十里的距离着实远了一些,应该在六里或者八里左右……近代海战差不多也就这个距离。
  太远的话,精准度确实很低。
  不过当下不存在,因为是火力覆盖密集炮击。
  远处骤现火光。
  而此刻第二轮炮击又开始了!
第1433章
永乐二十年
  此次军演,对于外宾来说,看了个寂寞。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最终战果如何,不过上百门火炮齐射的壮观景象,还是震撼到了他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家军队在这样的火炮齐射下,大概捱不过三轮就要崩溃。
  终于明白,朝鲜为何那么干脆利落的请归了。
  以前还嘲笑朝鲜太怂。
  现在发现不是朝鲜李裪怂,别人这叫聪明,用大明的话来说,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要是自己的国家挨着大明……
  请归更快更干脆!
  外宾看了个寂寞,但朱棣和黄昏等人却看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未来,尤其是朱棣,他终于真正的明白,为何黄昏要一力促进钢铁战舰的打造了。
  没有钢铁战舰,仅仅是靠宝船,要承载这么多火炮的同时装备主力重炮,也可以做到,但是就会牺牲速度。
  而钢铁战舰甚至可以再在舰尾配备主力重炮。
  关键是钢铁战舰不需要风帆。
  这就很牛逼了。
  钢铁战舰,火炮,主力重炮,机枪,这个配置让一整个舰队都装上的话,基本上可以对敌军舰队形成远中近全方面的覆盖。
  不要太完美!
  所以在回应天的路上,朱棣心情愉悦的同意了黄昏的建策:目前编入编制的五艘战舰,即可开赴威海,准备上元节后奔赴日本海域。
  同时,成立北洋舰队。
  主要包括已经下水的五艘战舰和接下来下水的十艘战舰,旗舰应天号。
  北洋舰队第一任总司令将由郑和权兼。
  而回到应天后,朱棣第一封旨意,就是让兵部、工部、五军都督府和户部,将所有资源往山东威海那边调配。
  为出征日本做准备。
  同时,成立远征军,挑选精通水性的士卒调入海军,并且组建步军和骑军,由朱高煦担任远征军副帅,即日赶赴威海配合郑和准备诸多事宜。
  军器院那边,迅速生产大批量的火器,交付海军和远征军。
  兵部和户部,准备好征兵。
  户部那边,专门划拨资金,大肆购买粮草,以确保远征军两年之内的用度,工部那边,敦促各大商行以及工部下属产业,扩大水泥生产规模。
  同时各冶金厂扩大产能。
  到了日本那边,要采取步步吞并的战略,需要在日本岛的沿海建立一个后方大本营,以确保战事指挥和后勤补充、存放。
  所以需要大量水泥和钢铁。
  同时,朱棣亲自召见了黎利和摩诃黛维,“友好”商谈了半个时辰,黎利和摩诃黛维都十分“配合”的同意,立即写信送递交趾和吴哥,配合当地布政司、总司,在中南半岛招募共计十万人力,等大明在日本取得进展,就迅速将这十万人运送过去,在那边修筑大本营。
  这些操作,是朱棣和黄昏商量后定下来的。
  目的只有一个。
  利用这个大本营的坚不可摧性,死死的钉在日本,然后再利用大明神机火器的威力,逐步蚕食日本全境。
  而另一方面,一个不算重要的圣旨下放兵部和户部已经工部。
  放开宝船的售卖。
  但凡国内商行有要购买宝船、四百料和两百料战船用作海外贸易的,工部、兵部那边都可以放开手脚买。
  这是表面圣旨。
  谁都可以买宝船。
  但私下里,传圣旨的内侍给工部和兵部两位尚书说了个口谕,宝船尽量优先满足时代集团,却不限量,以成本价出售。
  其余商行若是购买,限量在三艘以内。
  且要盈利。
  这个消息很快传散开来,朝野权贵臣子读懂了其中的信号:陛下是打算放镇西公去海外建立他自己的势力了。
  也就是话说,君臣之间,好聚好散!
  这是大好事!
  所以永乐二十年的春节,表明上,大明举国欢腾四海升平,但在朝堂上层,暗涌流动,一方面不仅仅是马上要出征日本。
  另一方面,多年来一直没真正定下来的未来天子人选,随着朱高煦出任远征军副帅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真正的尘埃落定!
  太子位置稳如泰山,对于朝臣和国家而言,是好事,所以永乐二十年的春节,长春郡王府人流如织——太子在东宫,东宫在皇城内。
  大家讨好不了太子,那就讨好太孙呗。
  这一下把朱瞻基弄得有点懵逼,不胜其烦后,开始躲避京官和回京述职的地方官,今天去一趟黄府,明天去一趟东宫,后来几日,索性就以陪伴爷爷为名义,带着太孙妃胡善祥和孙氏一起,躲到乾清殿去,让胡善祥和孙氏去侍候太子妃张氏。
  他则陪着朱棣过几天清净日子。
  不过朱棣也不清净。
  在京的和回京述职的都指挥使、都督、都督佥事、各位国公,几乎隔三差五就要找个借口来乾清殿给朱棣拜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