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3/1316

  朱高炽笑道:“因为黄昏太过于耀眼,又和纪纲不对付,偏生老二和老三一直想拉拢纪纲,所以黄昏在接连杀了庞瑛和赵曦两任北镇抚司镇抚使之后,黄昏在你二叔和三叔眼里,就成了一团明亮的火光,也让你二叔和三叔误以为黄昏是支持我的,当然,我和黄昏之间从无盟约,但黄昏做的所有事,确实太像太子党了。”
  太子妃张氏也道:“是啊,我都一度以为,殿下和黄昏之间有秘密盟约,恐怕不止是赵王和汉王这么想,陛下也是这么想的罢。”
  朱高炽点头,“天下人都这么想的!”
  继续道:“因为黄昏太过于耀眼,所以你二叔和三叔,之前就一直可劲儿想法扳倒黄昏,结果呢……结果他们没扳倒黄昏,也忽略了我,导致为父在兼国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朝臣的信任,如今的大明天下,朝野之间,除了还在支持老二的臣子,恐怕没有多少人不支持我了。”
  朱瞻基恍然大悟,“所以现在二叔已经无法再威胁到您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点头,又摇头,“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陛下如今年事已高,你二叔整日里在顺天那边,咱们一家远在应天,万一出个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咱们应对不好的话,会很麻烦,一不小心,咱们就要输掉全局。”
  所以才想让太孙朱瞻基赶紧去顺天。
  但福建宁德的事情不完美解决掉,朱瞻基去了顺天也要挨骂,所以朱高炽和朱瞻基才想着让黄昏赶紧回福建宁德。
  朱瞻基略有愁闷,“您被困在应天监国,而孩儿也必须得去福建宁德,现在看来,其实黄昏去顺天挺好,还是孩儿短见了。”
  朱高炽摇头,“此事好坏参半,你也不用过虑。”
  朱高炽心里其实略有焦急。
  但是不能把这焦急情绪带给家人——朱高炽的焦急来自于朱棣的压力,顺天那边,本来就修了皇城,如今母后宾天,父皇打了女真后,根本不愿意回应天了。
  而顺天行部最近在急速扩大,不少政令都从顺天那边颁发,应天这边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这恐怕是父皇迁都的前兆。
  现在朱高炽就怕父皇一直让他在应天。
  这是个大危险!
  说句难听点的话,朱高炽不认为父皇那饱经沙场的身体还能熬多少年,而朱高炽却知道自己应该熬不了几年了。
  万一自己先走,朱高煦又在顺天,而朱瞻基到了顺天的话,如果没有黄昏辅佐,太孙如此年轻,经验不够丰富,很可能要输给朱高煦。
  尽管父皇非常喜欢朱瞻基。
  但万一他走得突然的话,后事就由不得父皇做主了,关键是那时候黄昏很可能已经出海,所以朱高炽内心其实也焦虑。
  他现在还有点侥幸,那就是父皇不会愿意看见靖难重蹈覆辙,他如果要确保这个状况不会出现,保证太孙的登基安稳,就会在身体出现状况之前,先把朱高煦的獠牙取了。
  但事情就怕万一。
  想到这,朱高炽对朱瞻基道:“你去了福建宁德后,然后和黄昏一起北上顺天,这期间要和黄昏打好关系,甚至要说服你皇爷爷,在你没登基之前,不能让黄昏出海,当然,你也可以说服黄昏,因为黄昏也知道,如果你二叔登基,他在海外的国家就别想得到大明一丁点的支持。”
  朱瞻基立即应道:“孩儿知晓。”
  朱高炽不放心,叮嘱道:“但是今后和黄昏相处,你要拿捏好分寸,不妨多给他一些尊重,毕竟他以后是要出海成为一个国王……甚至可能是天子的人。”
  朱瞻基愕然,“他会称帝?”
  朱高炽笑道:“你觉得呢?”
  朱瞻基不确定的道:“大概会的罢?”
  朱高炽嗯了一声,“这不是目前需要操心的事情,具体还是要看他去海外以后对大明的态度,如果态度符合大明的利益,可以支持,如果不符合,那你就要切断对他的支持。”
  朱瞻基道:“孩儿明白了。”
  朱高炽长叹了一口气,“那你去准备一下吧,宁德那边的事情现在已经不棘手了,棘手的是你到了顺天之后,要和黄昏配合,如何让彻底取掉你二叔的獠牙,记住,如果黄昏打算说服陛下让你二叔去就藩,那就一定不能去丰饶之地,而且要限制护卫的人数,如果你二叔没去就藩,那你也千万不要去就藩,绝对绝对不要去长春就藩!另外,你要想法设法剔除掉你二叔在顺天皇宫的耳目。”
  朱瞻基出了一身冷汗,“二叔不是对您没有威胁了么,为何要如此紧张?”
  朱高炽沉默了一阵,“威胁不到我了,但是可以威胁你啊。”
  我还能活几年?
  看这状况,你爹我大概是活不过你爷爷了,搞不好你爹这个太子,会一直在应天,直到迁都全部完成,而迁都是要历经多年,甚至十多年才能完成。
  不妨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摩,搞不好父皇就喜欢自己累得无法处理政事后,身体卧床不起,然后直接把皇位传给朱瞻基。
第1378章
交通大动脉
  朱瞻基一阵懵逼,“威胁不到您,威胁孩儿?”
  瞬间又懂了。
  朱瞻基立即自信睥睨起来,“我虽然不如皇爷爷的英勇神武,也不如您的德高仁厚,但自认远胜于二伯,岂能重蹈覆辙。”
  朱高炽有点惓了,“那便好。”
  对太子妃张氏道:“你带瞻基去收拾行李,明晨和黄昏一起去福建宁德,嗯,多带一些驱蚊虫的,沿途要经过重林层瘴之地,多蚁虫。”
  ……
  ……
  从应天到福建宁德,如果是以往,最快的路线当然是应天到徽州,然后到衢州,再直接抵达宁德,不过随着南北官道国内段的竣工,最快路线已经有所改变。
  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官道,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
  从应天出发,经过由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曹州、归德、宿州、亳州,抵达应天,又从应天出发,分两路,一路是从和州、安庆、江州、南康、临江、吉安、郴州,在郴州有一条去往广州的大官道,主道继续从郴州到连州、昭州、平乐、柳州、田州,进入交趾境内的广源州。
  应天的另一条干道,则是从应天出发,经杭州、建德、处州、福州,抵达泉州。
  从中可以看出,官道主要是还是辐射江南地区。
  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沿海地区的官道修得最快——也比较好修,毕竟地势平缓一些。
  国内的官道已经初具规模。
  所以现在从应天到顺天或者从应天去广州泉州,其实时间节省了大半出来,哪怕是马车都能日行一两百公里。
  嗯,随着黄昏的时代集团推行“米”这个单位距离,早些年工部那边调派人手,又征询黄昏的意见,如今统一了一个距离单位:公里。
  按照一千米一公里。
  这个很快就被百姓接受,因为确实更简单直接。
  不像以前丈量。
  丈下面更细的是尺和寸,再就没法细化了,而新的长度单位,米下面是分米,分米下是厘米,厘米下是毫米。
  非常细致。
  这个细化其实主要是为工业服务。
  毕竟工业生产,尤其是一些零部件,有时候需要精细到毫米。
  扯远了,此次去副将宁德,黄昏没打算一路坐马车,当然也不会骑自行车和三轮车,太累,他选择了一个最新的交通工具。
  火车!
  火车在永乐十八年下半年,由朱高炽主持,已经正式试车,又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和准备,打算正式投入运行。
  同时运行四条线路。
  应天到顺天,应天到泉州,应天到广州,应天到广源州。
  这是四条主线。
  之后还会增开支线和短途,按照黄昏的设计,火车的运行要分货运和客运,只不过目前火车的动力还不够,货运火车还在研发之中,而且官道的轨道不够,也就是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一张运程表出来。
  所以暂时只有客运。
  黄昏这一次去福建宁德,就是火车客运的第一次运行,因为目前火车的量很少,所以只能是单边,从应天出发,沿途会在州府站停留,抵达泉州后,再泉州休息一日,第二日返程应天。
  而福建宁德,恰好就在这条道上。
  火车是由时代集团和工部一起研发,嗯,技术上以时代集团为主,资金上以工部为主,所以交通司令、工部右侍郎张本在永乐十九年成立的“大明皇家时代运输集团”算是国家和私人的合营。
  只不过由工部主打而已。
  而且在涉及国家大事时,优先供给官府需求的线路,时代集团不能有任何意见——关于此事,沈熙礼问过黄昏,黄昏表示可以同意。
  火车这个东西,靠客运是赚不了钱的。
  客运的目的,主要是拉通全国文化交融,促进经济发展,这当然要为官府的大战略让步,比如,万一交趾那边有暴乱,需要从大明北方运兵到交趾去,那么所有关于经济方面的客运和货运都要停运,优先保证大明雄师在第一时间赶到交趾去平叛。
  也因为这个原因,一条从大名出发,进入亦力把里的大官道也在修建,不过这个官道就有些难了,到关西七卫还好,可过了关西七卫进入亦力把里之后,因为地势的复杂,官道修建将会耗时多年,而且消耗的资金也是江南这边官道的数倍!
  但朱棣还是要求修建!
  一旦官道修好,对亦力把里的掌控力度,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强度。
  扯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3/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