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5/1316

  黄昏一直在站在码头上,看着船队在一艘钢铁战舰的率领下远去,思绪澎湃,而在他身边,除了阿如温查斯、乌尔莎之外,还有朱瞻基,以及从广州赶过来的郑和。
  郑和倒是没看远去的船队,他对王景弘有信心,这一次出海重洋,就算找不到一片新陆地,也能平安归来,郑和反而想起了昨夜的一场小酒。
  昨夜,他,王景弘,黄昏。
  三人。
  一碟花生米,三坛子好酒,嗯,酒是王景弘带来的,陛下御赐的蜀中叙州贡酒。
  酒是好酒。
  三人很快都有微醺之意。
  人嘛,喝了点酒后,总容易流露出平日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情绪,郑和又一杯酒下肚后,忍不住说道:“说句实在的,兆华,我现在是真的羡慕你。”
  兆华,是王景弘的字,福建漳平人。
  王景弘吓了一跳,“郑大监,这是何意,下官能有今日,多是仰仗于你啊。”
  郑和叹道:“自从陛下有意造钢铁战舰之后,我就被束缚在了沿海的造船厂,你倒是多次下过西洋,还弄了个‘地圆学说’出来,论功绩,你已不输狗儿和亦失哈了。”
  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
  可郑和已经多年没能去建功立业了,这几年一直被束缚在造船厂里,作为一个航海家,这是何等寂寞的事情。
  王景弘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了一眼黄昏。
  黄昏呵呵一乐,对郑和道:“郑大监,别怪王大监抢夺了本该属于你的荣耀,怪我,如果不是我,郑大监应该是中国史上在海航方面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过现在这个第一人是王大监了,但是,郑大监,相信我,当咱们的大明海军拥有二十艘甚至更多的钢铁战舰之后,你‘三宝太监’的名声,必将耀然于青史之上,后人提起我大明的无敌战舰,你郑和的名字,将是永远也绕不开的,你将是海军师祖一般的人物!”
  郑和郁闷的又一饮而尽,“别在这里给我画饼了。”
  黄昏也端起酒杯,和王景弘示意后,两人各自随意抿了一口,黄昏放下酒杯,吃了颗炒黄豆,自言自语说了句倒是奇怪了,花生米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没传入中国啊?
  花生米传入中国的说法比较含糊,一说明末,一说元末明初。
  反正现在已经有了。
  但是花生米的原产地却是北美大陆。
  想到这黄昏乐呵呵的道:“郑大监,这么说吧,其实我第一次在大明吃到花生米,就去研究过花生究竟是从什么地方传入大明的,所以那时候就怀疑那片大陆的存在,只不过当时时代集团还没有现在这个体量,无法去做这件事而已。”
  “嗯,扯远了,先说让郑大监安心的事情罢,郑大监是航海者,应该更容易相信地圆学说?”
  郑和点头,“我相信。”
  黄昏吃了颗花生米,沉默了一下,道:“我们三人,都深信地圆学说,其实这本来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的真实面目。但是问题来了,两位大监,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脚下这片大地,陆地相对于海洋的面积来说,是不是极小的?”
  王景弘和郑和对视一眼。
  都微微点头。
  确实,相对于大海,陆地的面积真的极小,这只有出过海的人才能感受到,陆地之外的大海到底是何等的浩瀚无垠。
  黄昏继续道:“陆地极小,海洋极大,就像我们要远征南洋一样,是不是必须要用水师,又或者我们发现了新大陆,新大陆到咱们这边,是不是也需要水师,再说一事,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在遥远的地中海那边,也有大量的王国,如果我们要远征那些王国,或者那些王国要进犯我大明,走陆路的话,补给和后勤是不是不可能做到?”
  郑和点头,“当然不可能,咱们打一个金帐汗国已经如此了,更遥远的国度,依然走陆路的话,倒是可以,但是时间太长,成本太大。”
  黄昏一拍大腿,“那如果走海路呢?比如这一次沐晟去打孟加拉,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先打了勃固和阿瓦,假设我大明雄师要从云南出兵去打孟加拉,是不是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从广西那边出兵,用水师去打孟加拉,是不是就方便了许多?”
  顿了一下,“同理,咱们去打南洋群岛的话,陆路根本不通,只有靠水师!”
  郑和不解,“咱们大明非要外扩到那些地方?”
  黄昏哈哈一笑,“不是咱们非要外扩,而是时代会发展会进步,如果有一天,咱们落后了,咱们不打他们,可他们要来打咱们啊。”
第1354章
无奸不商
  郑和和王景弘都哈哈乐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尤其郑和,“谁敢越过重洋来打我大明?”
  谁有这个实力?
  谁有这个胆量?
  放眼地球仪上,郑和和王景弘真找不到一个国家有这个能力。
  黄昏心里暗暗叹气。
  也不怪这两个航海家,确实是时代桎梏了他们的眼界,连航海家都这么认为,想必当今大明朝野都这么认为——大明无敌,也将永远无敌。
  连朱棣愿意打造钢铁战舰,也不过是为了外扩,而不是防守。
  殊不知,如果不是自己出现,大明的火器发展不了这么快,甚至根本不会发展,工业体系也不会出现,而两三百年后,西方一场工业革命,就彻底把闭关锁国的中国甩到了最末尾。
  好在自己不需要去扭转大明人的这个观念。
  一个外扩——仅仅是这个理由,就能让大明君王配合自己发展工业,也万幸,大明的君王是朱棣这样的战争狂人,接下来还有朱瞻基,大明还能继续保持这种发展。
  如果换成宋朝的君王,自己还是洗洗睡得了。
  语重心长的道:“两位大监,话不能这样说,说个比较现实的例子,曾几何时,我中原王朝总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恐怕从没想过,中原王朝不仅是像汉武那样打得他们逃窜,而是根本不给他们逃窜的机会,就直接将他们纳入统治之中,为什么?因为我大明的火器忽然之间攀升到了一个不该有的高度上,所以如今才有大明无敌的定论,但是换句话来说,如果在遥远的西方,在南洋那边,将来也出现一个甚至无数个像我黄某人这样的人,他们的火器也在短短十数年间,对我大明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那时候我们大明就要像漠北和中南半岛一样,只能任人蹂躏。”
  这话确实有道理。
  郑和和王景弘陷入沉思,许久,郑和才问道:“还能有比火铳和机枪更厉害的火器?”
  黄昏叹了口气,“有,而且很多,甚至我现在脑海里就有,只不过受限于技术,设计得出来,但是造不出来而已。”
  后世的火器拿到这个时代来,将是颠覆世界观的存在。
  又道:“钢铁战舰就是例子啊!”
  郑和颔首,“确实,在此之前,我确实没想到,战舰竟然能用钢铁打造,更没有想到,可以不依靠风力就远航重洋。”
  黄昏道:“所以未来世界,水师……嗯,海军,必将是国家关系中,最重要的武力威慑,而我大明已经走在时代前列,如果我大明持续保持着钢铁战舰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的优势,那么也将掌控海权,当我们掌控海权的时候,还有什么国家能威胁到我大明本土?”
  深呼吸一口气,将酒一饮而尽,“钢铁战舰,将是我中华神州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国之重器,而郑大监,你将是这件国之重器的创始人,是中国海军的师祖一样的人物,将来你的名字,必将和陛下的永乐二字一样,名垂千秋!”
  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未来世界是海权的世界,而大明拥有世界最强的海军,也就能持续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这样的局面,郑和功劳巨大。
  郑和眉头舒展开来。
  王景弘微微颔首,暗想着等自己远赴重洋归来后,要写封章折给陛下,请求到郑和麾下的海军去当个职差算了。
  眼红。
  因为王景弘最了解地圆学说,他知道黄昏说的是对的,海洋确实很大,而随之时代发展,也许未来的战争搞不好真就是海权的战争。
  那么大明现在就发展海军,绝对是棋高一着。
  黄昏举杯,对两人道:“来,为庆祝我大明海军将来纵横天下,达到我立项争的那种‘但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有我大明皇旗和海军舰艇’的局面,走一个!”
  郑和眼睛一亮,喝酒后道:“镇西公这话有点意思。”
  黄昏哈哈一笑,“其实吧,这话还有另外一层理解,如果大明海军真的称霸了海洋,那么我大明将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那时候就可以真正的对全世界说: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了。”
  王景弘猛然豪气顿生,“干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坛子酒很快没了,黄昏一边倒酒,一边对王景弘道:“王大监,说点正事罢,这一次出海,主要是寻找一片新陆地,也是为了完善地圆学说,当然,另外一个目的,是我和陛下之间这个僵局的破局,不瞒两位,找到了新大陆,我就要去经营那边,这当中的曲折,你们应该能理解。”
  郑和和王景弘点头。
  如果能这样,是大明之福,至少大明妖臣和永乐大帝之间,能和平共处,没有内斗的话,大明的盛世将持续辉煌。
  黄昏继续道:“所以你率领船队,找到那片大陆之后,不要急着回来,一定要保护那些工匠和农民在当地修好道路、库房和港口,甚至也要修好防御工事,因为那边毕竟可能是很大的一个大陆,一定会有本地土著,我们过去占据地皮,避免不了会有纷争,那就会有战争,其实要得好,最好是留下一千士卒,拱卫那边的港口的建立。”
  王景弘看向郑和,郑和犹豫了下,“留下一千士卒不是不可以,不过你不是有蚍蜉义从么?”
  黄昏摇头,“这一次蚍蜉义从还没去。”
  郑和道:“如果真的有一片陆地,那就留下一千士卒罢,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他们在那边最多呆两年,之后就要回来。”
  黄昏笑道:“这是自然,一旦确认了陆地,宁德那边还有好几万人要过去,到时候就可以把大监的一千儿郎接回来。”
  又对王景弘道:“还有个事,这一次去的船队中,其他商船都是被我忽悠去的,他们带去了大量物资,然而我知道在那边是卖不出去的,所以只有我买,但是吧,二十船的物资,我买起来也吃力,所以还希望王大监配合下,既能让我买下低价那批物资,又要确保这些商行亏本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王景弘笑了,“无奸不商啊,镇西公好手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5/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