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3/1316

  何况黄昏如今势大,将来若是有反心,也能用此事作文章。
  那么朱棣灭口也是情理中事。
  朱允炆忍不住叹道:“大明妖臣,果然名不虚传,千年之后,世人说起这永乐盛世,必然绕不开大明妖臣四个字。”
  黄昏笑而不语。
  当然绕不开了。
  实际上,数百年后的后人再看明初这段历史,大概黄昏两个字比永乐两个字还要重要,连国之瑰宝《永乐大典》上都有我黄某人的大名。
  朱允炆也不再和黄昏兜圈子,直接道:“镇西公说的以身伺鹰,贫僧其实早已谋定此心思,只是此事牵扯到四叔想要的东西,而贫僧纵然慨然赴九泉,四叔也绝然不会就此放心,那么在宁德已经整个福建境内追随贫僧的上万忠义之士,他们势必遭受四叔的清洗,加上他们的家眷,这就是数万人的性命,贫僧每念及此,便心有不平,是以便以四叔想要的那件东西作为条件,然镇西公忙碌,此事一拖再拖,但愿此次能解决此俗事。”
  朱棣想要的东西?
  牌坊。
  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也是朱允炆唯一敢和朱棣谈判的底牌,但恰好是这底牌,拿捏住了朱棣,让他不得不选择让黄昏来处理这事。
  否则……
  福建这边早就是一场大清洗了。
  黄昏闻言频频点头,待朱允炆说完,作沉吟状,“其实大师的想法我知道,陛下的想法——”看了一眼朱瞻基和胡濙,道:“其实我也知道。”
  揣摩圣意可不是小罪。
  朱瞻基和胡濙假装没有听见,傻子才在这个时候给黄昏下套。
  黄昏继续道:“此事其实无解。”
第1351章
妥协
  朱允炆沉默不语,个种缘由,其实大家都清楚,所以朱瞻基来了福建宁德大半年了,此事依然还是得等镇西公从中南半岛回来。
  简单点说,朱棣有点投鼠忌器,怕朱允炆真的一不做二不休,让追随他的人大肆宣扬“永乐弑侄夺位”,这样靖难就立不住根脚。
  也就是说,是忌惮大清洗不彻底。
  若是有人敢对朱棣保证能彻底清洗福建的建文势力,那这边就血流成河了,哪会把大明的堂堂太孙困顿在这边。
  另一边的朱允炆,则是害怕朱棣言而无信,他自戕之后,朱棣依然进行一场大清洗,那追随他的数万人之众,将无一幸免。
  朱棣不相信朱允炆。
  朱允炆不相信朱棣。
  所以此事无解。
  朱瞻基和胡濙见状,知道黄昏还在气势上拿捏建文,倒也没敢吱声,就看黄昏接下来怎么操作——反正只要此事能解决,两人就要烧高香了。
  在朱棣眼中,解决此事后,朱瞻基当然更被宠爱。
  胡濙也是大功一件。
  现在已经是侍郎,回到京畿,只要机会合适,那就稳妥的六部尚书。
  黄昏见朱允炆沉默,也不再言辞。
  许久,朱允炆才道:“既然此事无解,镇西公此来何意?”
  黄昏笑眯眯的,“就是路过。”
  就欲起身告辞。
  朱瞻基和胡濙都懵了,我擦,你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么,怎么才三五句话就要告辞了,这毫无诚意嘛,不过朱允炆毕竟是当过几年天子的人,岂能猜不透黄昏这点小心思,道:“镇西公也不用拿捏贫僧了,贫僧说过,愿意以身伺鹰,所以镇西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罢,没必要兜兜转转浪费时间。”
  黄昏有些尴尬。
  他确实没想到,朱瞻基和胡濙都看出自己的意图,被朱允炆看出来了,果然,当过天子的人就是不一样。
  咳嗽一声,“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此事要解决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此事的症结之处:心结,是陛下的心结。”
  朱允炆微微颔首。
  其实事到如今,他早已经没了复辟的希望,但在四叔眼中,只要他朱允炆一天活着,对皇位始终存在化作威胁。
  黄昏继续道:“而沧海珠大师的纠结之处在于要救跟随你的忠义之士,及其家眷,约莫数万人,确实慈悲为怀,既然如此,那么想一个既能让陛下放心,又能救这几万人的方案即可,说来说去,要想让陛下放心,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只有一种下场:流放。”
  朱允炆束手为佛,“阿弥陀佛,流放也难免一死。”
  黄昏摇头,“这要看流放到哪里。”
  朱允炆想都不想,“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现在大明势力之大,不管是流放到亦力把里还是金帐汗国那边,又或者是中南半岛,始终在大明雄师的掌控之中。
  朱棣就算不下旨意,边军守将也会揣摩圣意把事情办了。
  黄昏意味深长的问了一句,“大师,可曾看过地球仪?”
  朱允炆点头,“贫僧看过。”
  黄昏继续道:“如今广州那边有流传,说在海外,从广州出发,一直北上,越过日本继续向东北直线航行,万里重洋之外,尚有一片未开化的陆地。”
  朱允炆瞠目结舌,“你是说,将那些儿郎及其家眷,流放到万里重洋外的一片荒岛上去?”
  黄昏摇头,认真的纠正,“不是荒岛,是一片面积不输大明的巨大陆地,只不过那片陆地没有我中原神州这般璀璨的文明,仅仅是个未开化之地而已,不过够了,只要有陆地,有人,那么一切都能从新开始,越过一些阶段,在那边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度。”
  朱允炆倏然懂了,“难道镇西公一直就在谋划此事?!”
  大明很大。
  但到最后,绝对容不下一个永乐加一个大明妖臣,所以黄昏必须寻找出路,从他的话中朱允炆可以看出,黄昏早的出路,就是重洋之外的那片陆地。
  黄昏颔首,“正是!”
  朱允炆沉默半晌,“重洋之外有陆地,这事闻所未闻,贫僧要如何才能相信你?”
  这就是症结。
  事关数万人的性命,朱允炆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黄昏呵呵一笑,“别说大师不相信,我现在也不敢完全相信,因为重洋之外那块陆地的存在,终究是流传,并没有人去证实过,因此我已经在泉州那边准备了三艘大船,邀请了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准备了最丰富的物资,要先出海去看看,如果真有那么一片陆地,此事就很好解决了,所以大师,你如果认可这个办法,那么可以找一些你最信得过的人,让他们跟随我的船队去寻找那片陆地,等他们找到那片陆地回来,就开始启动大规模的迁移了。”
  朱允炆沉思片刻,“四叔会同意?”
  黄昏笑道:“我既然出现在这里,自然是陛下同意了的事情,陛下如果不同意,我浪费什么口舌,实际上找到那片陆地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我要返回京畿去做后续准备,毕竟是数万人的迁移,需要大量的宝船和海量的物资。”
  朱允炆问道:“那一来一回,需要多久?”
  黄昏想想,“再怎么着也得半年时间罢。”
  宝船的航速大概是十节左右,也就是说一天大概五百到七百公里,而中国到美国的直线距离是一万四千公里的样子,一个单边,加上各种因素影响,大概两个月左右。
  再加上没有目的地,只是单纯的过了日本后向东南偏北直线航行,再抛算一点,算三个月,一个来回就六个月。
  而且黄昏笃定,只要按照自己画的线走,必然能找到北美大陆。
  所以半年足够了。
  朱允炆神情淡然,对这个方案并无挑剔,想了想,“若是如此,半年之后,待他们归来带回好消息,陛下也下旨同意那群忠义之士可以出海去往那片陆地,贫僧便愿给师叔一个满意的交代。”
  写一封旨意,让追随自己的人放弃复辟的想法。
  再悄然圆寂。
  如此皆大欢喜。
第1352章
一步好棋
  从华藏寺出来,朱瞻基担心的问黄昏,“你确定海外有这么一片陆地?”
  黄昏笑道:“殿下最好希望是有。”
  要不然,咱们都别想安宁。
  我被禁锢在大明,和你爷爷一战之后,不管输赢,对大明都不是好事,如果我赢了,那就该轮到你两父子睡不着觉了。
  朱瞻基讪讪的笑,“说得我好想很怕没有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3/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