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9/1316

  ……
  ……
  应天,朱棣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几乎没有等六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直接下圣旨,让人八百里加急送递到瓦剌北固城,命令大明抽调的兵力迅速进入金帐汗国。
  要在第一时间接收这个国家。
  然后,朱棣将六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召集过来。
  当所有人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不是欣喜,而是怀疑——毕竟只有两万人,是怎么攻克下萨莱的王都的,就算攻克下来了,又怎么守得住?
  面对众人的疑惑,朱棣扬了扬手中那封黄昏亲手写的战报,神采飞扬的笑道:“这事,黄昏在这封战报里详细说了。”
  本想递给康宁,让他念。
  但朱棣兴致很高,索性收回了手,自己念了起来。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旋即震惊莫名:入侵战争还能这么操作?
  黄昏这一次进兵金帐汗国,简单来说,其实就两个策略:打,买。
  用火器打,用宝钞买。
  打的是人,买的是人心。
  因为兀鲁黑·马失嘛在追击,加上扎巴儿·别儿迪又凑了五万军队去支援兀鲁黑·马失嘛,所以黄昏知道是打不过的。
  打不过就不打。
  黄昏不断的躲兀鲁黑·马失嘛,可躲也需要战略空间更需要粮草支援,于是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其他万户的领地。
  而这些万户又是不想和黄昏的铁骑硬耗。
  看不见赢的希望。
  输了的话,自己势力削减,很可能就被其他万户吞并了,所以面对黄昏铁骑到来,这些万户要么躲,要么固守城池。
  对于固守城池的万户,黄昏没有去攻城,反正既是到你的领地上去掠夺一番,而对于从百姓手中掠夺的粮草,并不是白抢。
  抢了之后,留下一堆宝钞,告诉那些百姓,等我大明统治这片疆域了,你们就用宝钞去买回今天损失的双倍粮食回来。
  然后又着使者去告诉那些万户,言辞里都说,反正你们也不听扎巴儿·别儿迪的,我帮你们把他撸下去,到时候你们自己再争夺可汗之位。
  这些万户一想,确实有道理。
  大明离金帐汗国这么远,黄昏这个侯爷打了之后,他不退兵的么,难道真想掌控西域——这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中原王朝能做到。
  他大明凭什么?
  所以大明打完之后,咱们这边俯首陈臣,然后大明的雄师一退,咱们这些出身白银帐系的万户,只要实力足够,是不是就有机会去抢可汗的位置了?
  人心乱了,一个国家就没了凝聚力。
  何况金帐汗国本来就乱。
  而且黄昏还给这些万户送了大量宝钞,说以后你们可以用这些宝钞来大明购买火器,为争夺可汗位置扩大势力。
  这些万户虽然不相信——大明怎么可能把火器出售。
  大明自己都不够用!
  但如果金帐汗国称臣之后,可以用这数额巨大的宝钞去大明购买大量的粮食、农具甚至军械,对自己的势力稳固有利无弊。
  扎巴儿·别儿迪的人心就这样没了。
  不止如此,被黄昏收买的万户虽然没有出兵,可那些有心勤王的万户在得到这些谍报后,也不敢出兵了,深恐领地比邻的万户趁着自己出兵的机会,把自己给吞了。
  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这就导致黄昏进攻王都萨莱的时候,扎巴儿·别儿迪没有等到任何一个万户的勤王,而被甩在后面的兀鲁黑·马失嘛又鞭长莫及,加上还有尼格买买提的虎视眈眈,只能眼睁睁看着王都被破。
  王都一破,金帐汗国就彻底崩了。
  这本来就是蒙古人西进建立的多民族国家,从来就没有真正凝集成一个主体,那些被压榨的土著居民,更是对此事没有荣辱感。
  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数量也不占绝对优势。
  所以在黄昏入主王都萨莱后,一堆的万户派出使臣到王都萨莱,表示愿意遵从大明为臣,甚至还有人悄悄写了信,请大明扶持什么的……
  总之,金帐汗国一泻千里。
  然后率军在外的兀鲁黑·马失嘛就茫然了。
  他距离王都其实不远。
  只有两百里不到,如果现在去勤王,也就两三日抵达王都,可抵达之后怎么整,打么?
  这么多万户称臣,万一这些人出兵配合大明怎么办。
  不打?
  不打那跑去王都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兀鲁黑·马失嘛转念一想,还勤个锤子王,正好手下有将近十来万精兵,于是在说服了拖哥和哈斯其后,索性在原地自封可汗了。
  他也不觉得大明能在金帐汗国待多久。
  现在自己封了可汗,只要对大明态度好一点,等大明一走,自己就能统治这个国家,这么一看,兀鲁黑·马失嘛忽然就高兴起来了。
第1297章
尚书之争!
  朱棣将黄昏的战报放到御书桌上,问想六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的在京都督们,“诸位卿家看看,金帐汗国那边的状况是这么个状况,下一步应该怎么处理。”
  兵部尚书赵羾上前一步,“微臣以为,既然汗国内诸多万户愿意称臣,而兀鲁黑·马失嘛虽然自封可汗,但亦有称臣的迹象,那么陛下应该给其台阶下,下旨意册封他为可汗,如此,金帐汗国便成为我大明的附属藩国。”
  历代中原王朝,最强大的也不过是给外族封王。
  现在连他们的可汗都要封了……
  这已经是震古烁今的武功了。
  户部尚书夏原吉心里呵呵了一声,也上前一步,“赵尚书此言,微臣不敢苟同,我大明雄师劳苦动众,远征千里,更有无数儿郎长眠异国他乡,结果只是让金帐汗国称臣,就他们那些朝贡,咱们能有什么赚头,亏大了好么!”
  作为户部尚书,这几年看着国库里的钱,夏原吉做梦都能笑醒,关键是大明这仗打得也是变态,几场仗打下来,国库里的钱不仅没少,反而越来越多。
  不过今年总体增量不多。
  主要是今年投入的比较多,比如机枪和泰山号的生产线,比如郑和的几个造船厂,几乎是同时开启了造船攻城。
  这些都是海量的资金砸入。
  如果在以前,官府是不会拿这么多钱的,征兆民夫和徭役那一块,就能节省不少钱,但现在陛下的观点是既然国家有钱,就没必要给百姓增添负担。
  造船厂,军器院那边的机枪和泰山号生产线的修建,没有使用徭役,也没有强行征兆民夫,而是拿钱出来招募工人。
  待遇还不低。
  所以尽管现在国家有点穷兵黩武,外扩战争一年也没停过,但国内却是国泰民安,百姓歌舞升平,甚至都有心情来吃外扩战争的瓜。
  已经是完全体的帝国之相。
  朱棣嗯了声,“确实,目前在金帐汗国那边的投入有点大,据太子回报,黄昏从北固城那边拿走了大量的宝钞,而一旦金帐汗国称臣,这些宝钞就会通过正规渠道从国内换取各种物品流到金帐汗国去,加上咱们牺牲在那边的将士,已经消耗的粮草,总体算下来,接受金帐汗国兀鲁黑·马失嘛的称臣,咱们亏损有点大。”
  如果是以前,朱棣还真就接受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战争已经不一样了——现在大明上下,都觉得战争不是亏钱,应该是赚钱,那么接受金帐汗国的称臣,就有违初衷了。
  不赚钱的外扩战争有什么意思?
  必须赚钱。
  赵羾据理力争,“可兀鲁黑·马失嘛还有十来万精兵,咱们如果不接受他的称臣,他势必要破釜沉舟,到时候咱们大明儿郎又要有多少埋骨他乡,万一战事上吃点亏,别到时候连藩属国都得不到一个,与其冒险,不如见好就好。”
  又看向夏元吉道:“夏尚书是个读书人,大概不知道十多万精锐大军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这些天我们抽调到瓦剌的总兵力,也不过五六万而已,你说咱们如果不接受称臣,有必胜的把握么?”
  夏元吉哈哈一笑,“我是个读书人,大概也确实只会纸上谈兵,嗯,这些年抬头埋首户部事务,可能连纸上谈兵都不会了,不过我只笃定一件事,现在接受称臣,我们是亏钱的,户部这边是要从国库拿钱来填补这个洞,另外,我想问一下赵尚书,咱们多一个金帐汗国这种遥远的藩属国有什么用,亦力把里是藩属国,那咱们何必要打它?赵尚书,其实你大概还不明白,咱们打金帐汗国,根本不是为了什么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我们要的,是那片疆域里的金银铜铁矿,是那片土地上上千万的劳动力,我大明国库之所以越大越有钱,正是因为如此。”
  这番争辩已经很直白了。
  赵羾心思电转,“好,既然夏尚书都这么说了,那么敢请问一句,打下来固然好,可若是打不下来,到时候太孙殿下在金帐汗国那边出点什么差池,谁承担得了这个事关国本的重责?要歼灭兀鲁黑·马失嘛十多万精锐,我们还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财力,战损的士卒,我们又需要花费多少抚恤金,何况现在女真那边状况不好,如果金帐汗国那边再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有什么力气去打女真,等女真缓几年喘息上来了,我们再征讨女真,是不是又要突然多伤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9/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