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316

  沈熙礼没有异议,笑着说要不你来写这几个字,我找人去装裱去?
  黄昏想写,转念一想,这事马虎不得。
  搞商业,噱头很重要。
  题牌匾的事情还是得请朱老板来,一则可以宣传,二则给商号加一层保护伞,有朱老板题名的商号,一般人谁敢来捣乱?
  笑说你先回去,写名字的事情我去找个名人来整。
  沈熙礼出门没多久,门外来人。
  狗儿太监。
  进门后疾步小碎步跑到黄昏身畔,压低声音说道:“万岁请你立即去乾清宫一趟,有要事相商。”
  黄昏笑说什么事。
  估计是朱棣听到自己这边的风吹草动了,想打友情牌,让商行以后提供给皇室用度的产品降点价,这可万万不行。
  朱老板的钱好赚,不赚白不赚。
  狗儿太监略有焦急,“大事,了不得的大事,我来通知黄哥儿,还有其他内侍同时出门,去通知三位殿下、道衍、丘福、郑大监、纪纲等重臣。”
  黄昏心头一跳。
  需要让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外加道衍、郑和、丘福、纪纲这等朱棣心腹齐聚的事情,绝对不是什么建文旧臣。
  难道……
  梅殷反了?!
  黄昏急忙跟随狗太监去往紫禁城,一路畅通无阻,到暖阁时,里面已经济济一堂,身材臃肿的大皇子朱高炽,英武极类朱棣的二皇子朱高煦,穿了一身华袍身上还有酒气的三皇子朱高燧,身着黑色道袍站在那里阖目无声的道衍,旁边站着的那位年近花甲,却依然龙精虎壮的老人,应该就是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丘福。
  整个朝堂之上,唯李景隆可与其分庭抗礼。
  最末端,站着两人,一人是内官监太监郑和,另一位看似官职不高,但却无人敢轻视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
  黄昏地位不高。
  只能站在最角落里,默默的看大佬们决策。
  朱棣已经和众人谈了一会,看见黄昏进来,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等着,继续道:“虽然不知真假,但既然出现,朕不能无视,诸卿以为如何处置?”
  三位皇子默然不语。
  道衍亦不做声。
  丘福大声道:“陛下,臣愿帅兵剿之!”
  旁听的黄昏愣了一下,需要丘福出兵的事情,在永乐初年似乎只有一件:征讨安南。
  但时间不对。
  对安南用兵,按照历史进展,大概要到永乐四年。
  安南那边提前出现变故了?
  不科学啊。
  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目前来说也就应天府会有影响,怎么还辐射到安南去了……
  道衍忽然睁开眼,轻声道:“此举不妥,建文虽现身,却不辨真假,若是尽起强兵,只会让世人觉得陛下畏惧建文。”
  黄昏一脸懵逼。
  我擦……
  什么状况,建文帝现身了?
  这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用想,这又是一个阴谋,一念及此,黄昏怨念无比。
  这靖难余晖还有完没完!
第114章
还有穿越者?
  道衍的话极有份量。
  朱棣颔首,对丘福道:“确实如此,若是一点关于建文帝风言风语,朕就让淇国公帅兵剿之,若事后查证是捕风捉影,朕岂非被天下人笑话。”
  丘福急声道:“是臣鲁莽了。”
  朱棣颔首。
  身材臃肿的朱高炽和两个兄弟不一样,是书堆里长大的人,上前一步,“父皇,儿臣也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不如就让儿臣去一趟,求证真假后,再禀报父皇定夺。”
  朱棣没好气的道:“就你?”
  走几步路就气喘兮兮的,还想着钦差千里……
  朱高煦一看,机会啊!
  老大这废物办得了什么事,也就能做点文人的事情,这种需要长途跋涉才能立功的事情,除了我朱高煦,不做第二人之想。
  也上前一步,“儿臣愿往!”
  朱棣意动,看向道衍。
  道衍微微摇头。
  朱高煦还不服了,转身问道衍,“为何我就不行?”
  道衍道:“不是殿下不行,是世人皆知,殿下是陛下麾下的一柄利剑,所到之处便是兵锋起处,若是殿下出京,只怕会打草惊蛇,同理,纪都指挥使也一样,此事亦不能锦衣卫主攻,锦衣卫须得侧面配合,所以这个去求证真假的人,应是声名不彰的生面孔。”
  不愧是道衍。
  暖阁众人皆由衷叹服。
  生面孔?
  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角落里的黄昏身上。
  说起生面孔,他最合适啊。
  虽然近来在应天城大出风头,不过天下这么大,出了应天城,谁还知道你黄昏算个老几,他若是出京去查证,绝对不会打草惊蛇。
  在道衍说需要声名不彰的生面孔时,黄昏理智的选择了埋头。
  假装看不见众人的目光。
  开玩笑。
  钦差是拉轰,但这是要到外地出差,大明没有飞机、动车和高铁,一些地方又落后偏僻,别老子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挂路上了。
  这种可能性很大。
  靖难之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不乏散兵游勇拉帮结派之后占山为王,乱着呢。
  老子的后宫都还没见影子,现在还是处子之身。
  死了不划算的嘛。
  不去,坚决不去,风险太高,和收益不成正比。
  谁爱去谁去。
  朱棣暗暗好笑,他哪能不知道黄昏的心思,但由不得他,确实没有比黄昏更适合的钦差人选了,咳嗽一声,“黄爱卿?”
  黄昏抬起头,“微臣旧伤在身,不宜远行。”
  众皆无语。
  你那伤早就好了,找理由能走心一点不。
  朱棣倒确实心软了。
  看向道衍。
  道衍又摇头,意思是非他不可。
  朱棣只得拿出永乐大帝该有的铁血风范,不容置疑的道:“就此钦定,黄昏即日钦差,众位卿家没事就退了吧,老和尚、黄昏留下。”
  丘福、马三保、纪纲行却礼出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