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4/1316

  众多西域妖姬心里也黯然。
  虽然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但还是感到难过,人啊,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切现实的希望,明知道这一点希望会破灭,但它发生时还是会止不住的难过。
  黄昏起身,按手,却发现腰间无剑,于是撑在腰上,“男子汉大丈夫,做事顶天立地,以大局为重,而我也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但是——”
  黄昏提高了音量,“人嘛,活着总得快意一点,所以我决定,金帐汗国要打,西域要征讨,我倒要看看,现在的阿富汗那边,会不会依然是帝国坟场!”
  众人有点愕然。
  阿富汗?
  什么地方?
  黄昏继续道:“我改变战略了,明日,你们所有人随我出发,去往瓦剌,在瓦剌之后,等待我的蚍蜉义从汇合,之后,我们就会像一柄匕首,穿透金帐汗国,然后从金帐汗国进入沙哈鲁的疆域,我们要像匕首一样,摧毁沿途的所有敌人,我们要像匕首一样,插入沙哈鲁的心脏之中,今夜我会连夜书写章折送递应天,我会请求陛下全力配合,到了瓦剌之后,我会说服太孙,让他倾尽整个瓦剌的力量,包括鞑靼区域的资源,保证我们这柄匕首能够刺穿金帐汗国,插入沙哈鲁的心脏。”
  朝鲜的事情就先放一边。
  先让李裪在朝鲜那边做点准备工作,然后等自己从帖木儿帝国返回,之后再出使朝鲜,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司徒娜扎的死带来的改变。
  而是黄昏觉得,来到这里后,自己一直为了大明而活,为了改变那百年岁月而奋斗,现在么……我想为自己活一下。
  我想任性的快意一次。
  帝国坟场?
  我去走一遭又如何?
  如果能因此将沙哈鲁麾下的帖木儿帝国征服,对于大明未来的战略,也有益无害,就当自己没有改变最初的战略了。
  想来也是,不能因为那边是帝国坟场就选择退却。
  该上的,还是得上。
  既然要整合整个亚欧大陆,那么西亚就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位置,打穿西亚,更方便大明对亚欧大陆的掌控——只不过这个时间提前了一点而已。
  无妨。
  大明做得到。
  这一次,朱棣同意我黄昏就放手去干,朱棣不同意?
  那我就自己去干。
  不仅仅是一怒拔剑为红颜,也是让自己面对帝国坟场不退却,想面对阿富汗那边,然后再面对莫斯科——大明,不,我黄昏,绝不退却!
  看向众人,“你们可愿和我再入西域走一遭?!”
  沉默。
  众皆愕然。
  这一刻的黄昏,让她们感觉有些陌生,只是这陌生的情绪像一只手拂过心,又拂过眼眸,于是泪光隐隐。
  这样的男人,怎能不爱啊……
第1250章
《地圆学》面世!
  很多事,不是靠冲动能解决的。
  关于司徒娜扎的死,黄昏决定改变战略的时候,其实觉得挺狗血的,只不过这一次他想当一个狗血的男主角而已。
  因为从战略布局上,只要结果是好的,那就是正确的。
  所以第二日,黄昏带着十一个西域妖姬以及阿如温查斯经由哈密卫去往瓦剌,要先去瓦剌等候蚍蜉义从的汇合。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
  因为蚍蜉义从的出动,需要时间,而且蚍蜉义从的调动,作为一支私人武装,也需要得到朱棣的同意,否则等同于造反。
  所以黄昏去了北固城后,需要在那边等待很长的时间。
  北固城布政司,布政司使是黄淮,曾经的大明内阁首辅,如今瓦剌政事总领,在政务上,西也城布政司使朱瞻基,都得听黄淮的。
  至于太平布政司使吴笙游,更是要看黄淮脸色行事。
  但是军事上,却是以西也城的瓦剌都司都指挥使朱瞻基为首——这一点很是奇怪,三座布政司,北固城是政治中心,西也城却是军事中心,也就是说,军事中心放在边境城市,毗邻金帐汗国。
  而太平么,则比较尴尬,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
  在黄昏抵达北固城的时候,他着人送去应天的那封陈情书,也终于递到了朱棣的案头上,这封既像是章折又像是书信的文章,不经内阁,直接送递朱棣案头。
  当时朱棣恰好送走了在大明国内待了许久的李裪,很是意气风华,觉得等朝鲜请归之后,老子的大明就要天下无敌了。
  所以朱棣回到乾清殿,一屁股坐下去,就拿起了一本书仔细看起来。
  很仔细。
  因为这不是一本一般的书。
  这本书是他的臣子所写,经由他同意之后,才能刊刻印刷全国发行,这是个样本,需要朱棣看完之后再确定是否刊刻发行。
  书名《地圆学》。
  作者是王景弘、黄昏。
  昨日下午,王景弘就进宫将这本书呈请朱棣,朱棣一想既然是一本书,那肯定要慢慢看,所以也没急着给王景弘答复。
  关于地圆学说,朱棣其实很矛盾。
  因为这玩意儿和天圆地方是完全相悖的,以现在百姓的理解能力,只怕这个书若是没有官方支持,王景弘和黄昏会被认为是妖孽,这个理论也会被认为妖言惑众。
  搞不好还要牵扯到宗教。
  你来个地圆学说,我们脚下大地上的天空之上,还有没有神仙?
  这可不就触及到佛教和道教的理念了。
  所以朱棣看得格外认真。
  老实说,作为天子,朱棣要坚决捍卫君权神授……嗯,这个词放在现在的大明其实有点尴尬,因为这是外国的说法。
  中国,天子是天之子。
  同样的道理而已,也需要捍卫有神这个理念。
  所以朱棣也怕这玩意儿冲击到自己的统治,但他更清楚,如果地圆学说是真实的,那就意味着我大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大有作为。
  作为马背皇帝,这又是朱棣期翼的事情。
  翻开书的第一页,是王景弘写的一段话,直接就震撼了人心:自汉唐以来,我神州儿女多有出海,然海外不见蓬莱瀛洲方丈仙山,大秦徐福出海寻仙,不得而终,是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诗句,大明舰队数次出海,欲抵世界尽头,然而世界并无尽头!
  这话直接就冲击天圆地方了。
  因为如果是天圆地方,那么世界就一定有尽头。
  所以书的下一段,就说道:世界没有尽头,是因为天地之浩渺无穷乎,非也。
  后面就开始用各种例子,讲解天圆地方的各种无法解释之处,洋洋洒洒数千字,将道理列论据,朱棣看下来竟然发觉自己无可辩驳。
  然后在详细的驳斥了天圆地方说后,王景弘终于用大明舰队出海证实的事实,提出了“地圆学说”,而地圆学说提出来后的的一个内容,就是一个巨大的概念:
  地球。
  在这个概念之下,是一张地图。
  看到这张地图,朱棣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然后他仔细的端详了这个地图许久,最后才缓缓放下书,看向案头上另外一个物件——那是王景弘昨天送过来的,由钟山琉璃工坊打造出来的物件。
  是个很新奇的东西。
  因为是送给天子的,所以精心打造而成。
  这玩意儿有点像地动仪。
  但差距又很大。
  它有一个底座,是贵重的铜打造,甚至还镀了一层金,显然钟山琉璃工坊是下了血本的,然后底座衔接件,是一个比较大的半圆弧铁件。
  而这个半圆弧铁件的对轴心上,则镶嵌了一个玻璃球。
  嗯,朱棣不得不承认,钟山琉璃工坊已经走在了这个行业的前列,他实在想不通,这种玻璃材质是如何做出封闭的中空的球体来。
  虽然这个球体看起来并不完美和规则,也有一些瑕疵,但已经是其他任何琉璃工坊都达不到的工艺水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4/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