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0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9/1316

  黄昏笑道:“我还有事,靳指挥使自便,如果想去参观泰山号,自去便是。”
  走了几步,忽然回身,笑眯眯的看着靳荣,“泰山号上那八个在火炮旁边看似火铳,实则不是火铳的东西,其实就是火铳,只不过更高级,我们时代军工研发出来的,现在还不能量产,全手工打造,每一个都价值千金,比一门火炮还贵,对了,它的名字叫机枪——这个名字靳指挥使应该熟悉的吧,军器院也有这个项目,只是慢了我们时代军工一步。”
  靳荣点点头,旋即讶然,“比一门火炮还贵,难道威力比火炮还大?”
  黄昏依然笑着,“不好说,但是它和火炮一起构成的远近火力网,会是敌人的噩梦,顺便说一句,泰山号上不止八门机枪,一共有十八门,库存十二门,也就是说,三十门,这是时代军工机枪项目的全部家底,这是我没有靳指挥使配合,也有信心拿下亦力把里的底气所在。”
  靳荣有些讶然,“你不怕我搞破坏?”
  还让我随意上去……
  黄昏笑容意味深长,“靳指挥使,我为何要担心你破坏泰山号?首先,你是一个大明子民,其次,你是我大明的将军!”
  靳荣闻言愕然了一阵,旋即笑了。
  转身离去。
  有些落寞。
  心里反复的想着六个字,再无其他:时代不同了么?
  黄昏无奈的笑了笑,摇了摇头,对吕猛招了招手,吕猛小步跑过来,问道:“黄指挥使有什么吩咐,安排。”
  黄昏道:“去把阿如温查斯喊来,让她陪我去走一遭吴哥大军的营帐……嗯,去请一下马鎏,作为监军,他也应该了解军中情形。”
  西征亦力把里,原本太孙朱瞻基是要率领瓦剌都司的兵力前来,后来担心把秃孛罗逃窜回瓦剌,所以太孙朱瞻基帅兵镇守瓦剌。
  从瓦剌区域前来配合的是已经出征两年了的吴哥大军。
  曾经三万人的吴哥大军,如今只剩下一万多人——但是,现在在大明疆域的吴哥大军,其实有两万八千人!
  那一万多人中大部分已经荣归故里,带着满身的荣耀和财富,回到吴哥去享受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拼出来的下半生荣华。
  现在吴哥两万八千人中,仅仅有两千老卒,其实全是后来从吴哥那边赶过来投靠雄霸的——跟着大明混,有吃有喝,还有大富大贵的希望,何况雄霸威名在外,吴哥本地的人在没有更好的谋生路子时,不少人从吴哥来投奔雄霸。
  实际上如果不是大明这边政策管着,大城、占城、澜沧、交趾等地,都会有无数人来投奔雄霸,之所以禁止吴哥以外的人来投雄霸,有两点考虑。
  一则怕雄霸强大到不可控制。
  二则——大明舰队以后征讨西洋、南洋乃至于更远的地方,需要庞大的兵力,而中南半岛就是最好的兵源地。
  而且这个事情不会太久远了。
  电焊机的问世,意味着钢铁战舰的一个难题被攻克,接下来的难题,在既有的造船技术上而言,都不是难题。
  西征大军,雄霸共有两万八千人,配备的全是大明最精锐的盔甲刀剑。
  实则上……
  都是大明雄师淘汰下来的。
  但就算是淘汰下来的,对于吴哥士卒而言,也是他们不敢想象的精良装备。
  大明雄师这边七八万人,神机营三万有余,其中骑军一万,其余两万多全是步卒,而剩下的四万普通士兵中,又有常规骑军八千。
  也就是说,西征大军里,骑军只有一万八千。
  其余全是步卒。
  从陕西都司以及陕西地方卫所、关西七卫、及其周边卫所抽调出来,只听靳荣军令的兵力,约莫四万人,其中神机营八千。
  摘除掉这些人,再除掉雄霸的两万八千人,愿意听方宾军令的,也就只有两三万人了。
  所以靳荣不配合,方宾就无能为力。
  但是……
  黄昏却不这么认为,在来亦力把里之前,他就推算过,哪怕没有靳荣配合,以四五万人的兵力,其实也可以平推歪思和纳黑失之罕了。
  所以他现在要去做一件事:说服雄霸。
  吴哥的两万八千人,必须卖命!
  而大将军雄霸,天下第一。
  所以黄昏到了西征大军中,在见过方宾和靳荣后,下一个迫切要见的人,就是雄霸——如果连雄霸都出兵不出力,那这仗没法打。
  有战机,能发生战事,可不能击溃歪思和纳黑失之罕,那就毫无意义。
  要的就是彻底击溃亦力把里的政权力量。
  ……
  ……
  另一边,酒已微醺的方宾正在自斟自饮,轻声哼着小曲儿,神态落寞,虽然来之前,得知要和靳荣搭班,他就有不详的预感,事实果然如此。
  因为早有所料,所以事到临头,也便没有那么失望。
  只是从兵部尚书到行部侍郎,还是有点憋屈的。
  就在此时,靳荣去而复返,坐在方宾对面,也不端酒杯,默默的看着方宾,方宾也没理他,老子现在不是西征出帅了,没必要再笑脸把你捧着。
  沉默。
  许久的沉默。
  营帐内,只有方宾落寞的小曲儿声在回荡,回荡在方宾的心上,也回荡在靳荣的心上。
  都是落寞人啊。
第1183章
主帅之庸!
  许久,靳荣拿起他的酒杯,又拿起酒壶,斟满。
  对着方宾一举。
  一饮而尽。
  又斟满,举杯,一饮而尽。
  再斟满,一饮而尽。
  然后放下酒杯,轻轻说了句方侍郎,你真的不适合带兵,就算没有许多的曲折,你我配合也拿不下亦力把里,你更广阔的天空,应该是顺天和应天。
  方宾僵了一下,坐直腰身。
  他明白靳荣的意思,自罚三杯酒是在请过——希望自己能谅解他这次西征对自己的配合,他是对事不对人。
  后面的言辞,则是他的肺腑之言。
  连靳荣都这么说,方宾忽然觉得黄昏说的那句自己有相才,其实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了,于是倏然间就对去顺天行部没有那么抵触了。
  叹道:“以前在朝堂,总闻书香,便觉得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也有沙场千秋事,如今走过一遭,方知是我方某坐井观天了。”
  又道:“越是如此,越是发现稼轩先生的伟岸之处。”
  宋词前二。
  甚至可以说是保二争一,在词这个领域中,与之并驾齐驱的大概唯有苏东坡。
  而在军事上,辛弃疾的战绩更是令人不可置信的,只带着一丢丢的人,就敢去数万人的敌军大营中,生擒张国安。
  可惜的是,因为归正人的身份不被建康朝堂重视。
  如果重用辛弃疾……
  会不会是比岳武穆更为传奇的英雄?!
  靳荣笑道:“说句实话,方侍郎勿怪,今日时局,若是辛弃疾在此,可否破亦力把里不好说,但你我二人的搭配,你文不如他,我武亦不如他。”
  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方宾也是如此。
  反问道:“那么黄昏呢,文不如我,武不如你,他能做到你我都做不到的事情?”
  这话其实有点自谦了。
  毕竟两人根本没有过配合,也就不存在做不做得到什么。
  靳荣想了想,“黄昏出仕十余年,你可曾听闻过他在什么事情上是失败的?”
  方宾仔细一想,“好像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9/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