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0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2/1316

  负责五人小组的斥候伍长横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几人狞笑着轻步上前。
  心腹丙跑了一阵,没听到大明斥候追来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那五人正在割同伴的头颅,越发惊恐,找到马匹后疯狂逃窜。
  按理说,他逃不掉的。
  黄昏在周围撒下了不少斥候。
  不过出于某种目的,这个心腹丙一路上撞见的斥候都反应不及,让他鬼使神差的远遁了——不管真相如何,反正这个心腹丙信了,觉得自己是真主保佑。
  ……
  ……
  沙场之上。
  黄昏坐镇最后,一位亲笔跑过来,“黄帅,斥候那边传来旗语,已经将亦力把里的三个人解决,杀了两个,放走一个。”
  黄昏嗯了声,“很好。”
  那么计划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对那名亲兵道:“让旗兵按照计划传令。”
  赤斤蒙古卫的大明边军心中恐慌,对面可是两万神机营,是全部配备火铳的神机营,而且全是骑军,还全部是北伐之后的精锐。
  己方六千人,拿头去打啊?
  眼看着对方冲锋过来,大明边军几乎军心崩溃。
  然后列阵在最前的将近一千人的神机营士卒,惊讶的发现对面的神机营还没到射程,就开始火铳齐射了。
  都是一脸懵逼。
  难道对面神机营的火铳比己方火铳射程更远?
  可是一阵齐射之后,己方并无战损。
  也就是说,对面火铳的射程和己方火铳射程是一样的,那他们提前射击是为了什么?
  而在六千士卒的最后面,朱高煦心里慌的一批。
  他真没想到,黄昏真敢让两万神机营来强攻赤斤蒙古卫,这几乎是和造反没有差别,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挽回余地了。
  朱高煦看了一眼身畔的亲兵首领。
  亲兵首领微微颔首。
  放心殿下,只要己方出现一丁点的溃败迹象,我们就可以迅速撤走,退到肃州去。
  第一轮齐射之后,北伐的神机营继续逼近赤斤蒙古卫的边军。
  不过后方的鼓声忽然变了节奏。
  于是这两万神机营冲锋在最前面的阵型打算慢慢放慢坐骑的速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随着第二轮还在射程之外的齐射之后,赤斤蒙古卫手持火铳的阵型后面,忽然间阵型就乱了。
  人心肉长。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思想,也没几个人是傻子。
  赤斤蒙古卫的原有边军,其实是不惧战的,而且这些人并非南人,是蒙古人——他们曾经面对瓦剌铁骑没有后退过,前赴后继的厮杀,也曾多次帮助大明在甘肃陕西一带平叛。
  但是现在面对的是神机营。
  还是三倍于己方的兵力。
  打下去必死无疑。
  之前还心存侥幸,觉得北伐主帅黄昏肯定不会真的进攻赤斤蒙古卫。
  现在一看,卧槽来真的。
  那打个锤子。
  面对没有丝毫胜算的战事,又不是外敌是内讧,大明边军也不蠢,咱们大家没必要为了你朱高煦的一时之意气去送死。
  所以很快就有人向后躲——打算等前面神机营打完之后,咱们还是果断投降算了,反正是内讧,不会被虐杀的。
  有人躲,就有人跟。
  这一下就可坏了——都在争相恐后的往后躲,
  负责督战的军官一看,搞个锤子,这根本杀不过来,索性自己也跑了。
  后面的阵型一乱,在前面手持火铳打算对抗一阵的一千神机营也跑——这尼玛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神机火铳的威力了。
  对方一轮冲锋下来,也许会被己方火铳射杀不少,但己方绝对死得更多。
  结果倒好。
  对面的人还没到射程,在后面支援己方的普通士卒已经在后撤了,根本没有上前来支援、堵住对方骑军的意思。
  那还打个锤子。
  于是这一千神机营提着火铳也往后面跑。
  沙场之上,军心溃败的恐怖之处,不用言语形容就可以理解,那是连锁反应的后果,一旦出现溃败,那就是全军泛散。
  于是六千人迅速崩溃。
  弄了朱高煦一个措手不及——这尼玛还没打就溃败了?!
  作为战无不胜的汉王,这很尴尬。
  不过现在的问题不是尴尬。
  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朱高煦犹豫了刹那,觉得让督军杀溃兵不现实,毕竟原有边军是蒙古人,杀了恐怕影响太大——而引起溃败的就是这群蒙古人。
  朱高煦无奈,觉得还是带领大军紧急撤退,等待嘉峪关和肃州卫的援兵到后,休整阵型,再重新夺回赤斤蒙古卫才是上策。
  于是果断撤退。
  赤斤蒙古卫边军,全线失守。
第1114章
笑话!
  赤斤蒙古卫边军的全线溃败,弄了朱高煦一个措手不及,也弄了黄昏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战场画面极其搞笑。
  北伐军中最先冲锋在前的三千多骑军,速度慢慢降下来,恰好进入双方射程之内后,三千多骑军手持火铳停滞在战场中,惶惶然不知该干什么。
  后续的神机营骑军本来只是做个样子,根本就没跑起速度,于是战马哒哒着走到战场当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什么办。
  两万神机营,眼睁睁看着赤斤蒙古卫的六千边军以全线溃败之姿奔回赤斤蒙古卫了。
  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追过去,基本上可以全歼对面六千人。
  但对面的不是正儿八经的敌人。
  全歼有什么意义?
  赤斤蒙古卫,本来只有一千多人,剩下的人全是朱高煦从陕西都司那边带过来的大明士卒——如果仅仅只是赤斤蒙古卫的边军,那也不是说杀就杀的。
  这要追溯赤斤蒙古卫的起源。
  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蒙古族部落首领塔力尼,自称为丞相苦术之子,率领所部男妇500余人,归附大明。
  朝廷几经商议后,将其安置在嘉峪关外,并下令设立赤斤蒙古所,以塔力尼为千户,并赐以诰印、彩币和袭衣。
  永乐八年(1410年),回回哈剌马牙在肃州反叛明朝,希望塔力尼给以援助。
  塔力尼拒而不应,反率部下擒获了六名反叛者献给朝廷。
  朱棣大喜,下诏将赤斤蒙古千户所升为赤斤蒙古卫,并擢升塔力尼为指挥佥事,其部下3人也被授予官职。
  永乐九年(1411年),塔力尼曾遣使向朝廷贡马。
  十年,又帮助朝廷擒获了叛贼,从而晋升为指挥同知。
  也就是说,赤斤蒙古卫的边军虽然是蒙古人,但比当年的朵颜三卫对大明还要忠诚,是以大明人自居的同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2/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