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0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0/1316

  这一点,朱瞻基简直和朱棣一模一样。
  带领神机营到了瓦剌后,因为雄霸在追把秃孛罗,而黄昏只是想铲除也先,对于其他王室成员,黄昏的态度不清不楚。
  而朱瞻基又是得到过朱棣暗示的,这个时候他只能亲自上。
  关键是,朱瞻基确实都有帝王之气。
  能够仁慈,但下起狠手来,一点也不比他爷爷朱棣差多少,在朱瞻基的血色屠刀下,马哈木家族,除了在逃的也先,被杀了个精光。
  安加拉河流域属于太平领导的部落,因为太平投降了大明,被朱棣封王,所以朱瞻基不好明面上下死手。
  不过把秃孛罗的家人就惨了。
  把秃孛罗急于逃命,哪有空去接应家人和亲属,所以朱瞻基抵达瓦剌堡垒后,杀马哈木家族的同时,也罢把秃孛罗家族的人杀了个精光。
  瓦剌三巨头中,就只剩下一个太平。
  然后太平也胆战心惊。
  他此刻还在从应天返回瓦剌的路上,而且他心里也清楚,时代不一样了,如果他回到瓦剌敢有任何让大明不满意的地方,马哈木和把秃孛罗家族的下场就是他太平一族人的下场。
  所以太平如履薄冰。
  不过太平也清楚一点,只要他听话,不仅可以保住一家老小的命,也许还能成为失捏干和马儿哈咱那样的人。
  没有太多的兵力和权势,但是有富贵。
  君不见这一次大明北伐,马儿哈咱和失捏干表忠心后,大明天子对这两位王爷是赞赏有加么,延平王和顺平王两大王府各得赏金十万。
  嗯,还是宝钞。
  现在大明天子赏赐,都是宝钞——反正也是真金白银的购买力,没人有意见。
  而且你要是不喜欢宝钞,也可以去时代银行或者大明皇家银行在关内关外的分行兑换黄金白银——这还没有宝钞安全。
  宝钞携带起来方便多了!
  现在大明皇家银行已经推出了十两的超大面额宝钞,而且这十万宝钞是不给到两位王爷手中的,仅仅是一张存取款凭据:马儿哈咱和失捏干可以用这个凭据,随时去大明皇家银行和时代银行的分行支取十万以内的任意数额。
  相当之方便。
  唯独不方便的是,如果是支取十万以内的黄金白银,需要提前预约,这两家银行的分行才能提前准备那么多的真金白银,要不然还是给宝钞。
  不管怎么说,方便很多,而且安全,不用担心被偷盗抢劫。
  方便是方便,其实大家都知道,大明这一手玩得实在是太溜了,继续把真金白银掌控在国库手中的同时,要拿捏着两位王爷的财政。
  有一说一,现在整个朝野,不管是谁,都对大明建立银行这一手感到惊艳。
  银行+宝钞。
  完美的解决了大明的财政问题,同时加强了疆域内经济的把控能力,而最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非常文明的“掠夺”其他疆域的资源。
  很符合儒雅随和的汉文化。
  而宝钞的发展也催生了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现在的大明宝钞防伪技术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精美,却面额更加细化。
  在货币改革司那边的建策下,朱棣同意之后,宝钞全面推广。
  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一两、十两,基本上满足了所有需求。
  而且货币改革司还在改革。
  改革的不止是面额方面,连不通面额的宝钞的样式也在改革,只不过受限于印刷技术,这个改革目前还在酝酿之中。
  扯远了。
  在太平北上瓦剌去就藩的同时,黄昏和朱瞻基开始在瓦剌搞战后工作,但这两人毕竟是北伐主帅,而且朱棣也忌惮黄昏,所以朝堂的争议很快停了。
  因为有人提出了折中方案:大家都觉得可行。
  负责瓦剌区域战后工作的主要人选是黄淮,黄淮将去总领瓦剌所有事务,然后在瓦剌建立三座布政司,三位布政司使之中,黄淮权兼一个,朱瞻基担任一个,还有一个布政司使,则是延平布政司使黄福举荐的吴笙游。
  吴笙游在草原多年,熟谙草原,有他在瓦剌那边,事半功倍。
  不过朱棣也清楚,吴笙游算是黄昏的老丈人。
  这个人有可能成为黄昏的势力。
  但朱棣也知道,吴笙游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样的人黄昏不见得能掌控,最重要的是黄淮和朱瞻基在瓦剌,可以压制住吴笙游。
  所以朱棣大胆的启用了吴笙游,让他从鞑靼区域去瓦剌区域任职。
  吴笙游当然愿意去。
  他想成为北境之王,不断的在暗中发展势力是一个方案,比如他其实和失捏干、马儿哈咱都有私下的盟约。
  其次,正儿八经的通过官场高升也是必须的。
  表面上看,瓦剌的重建人选已经尘埃落定,作为北伐主帅,黄昏若是没有站得住脚跟的理由,就可以班师南归了。
  朱棣也是这个意思。
  但没想到被他孙儿朱瞻基拖了后腿:朱瞻基上章折,说他现在要主管一布政司之职责,三万神机营要留在瓦剌镇守,没有主帅不行,何况把秃孛罗还在逃,需要有声望和能力的人掌控神机营继续配合雄霸的吴哥大军追剿把秃孛罗。
  朱棣无语,觉得自己这个孙子确实还需要再锻炼一下官场斗争的经验和眼光,不过无妨,反正他登基的时间还早。
  朱棣也给太孙面子,于是放缓了让黄昏南归的圣旨。
  总觉得黄昏留在草鱼不回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1088章
一出好戏!
  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好像黄昏带领三万神机营留在瓦剌是为了保证该区域战后的平稳,同时给追把秃孛罗的雄霸以军事支撑。
  而且入冬了。
  黄昏这个时候南归也不太方便。
  所以应天那边没什么意见。
  但有不少臣子们就此事在弹劾黄昏——封建时代,大胜的主帅不班师回朝一直留在占领区,是很容易引起朝野猜忌的。
  不过还好,黄昏毕竟是个文臣,而且——庸名在外。
  主要是这一次北伐的详细细节,还没有在朝野之间广发传开,很多人还以为收复鞑靼区域是大明雄师无敌,却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棋局。
  在大多人看来,黄昏只是恰好做了一件将功抵过的事情而已,而瓦剌马哈木又恰好走了一步臭棋才让北伐大军包了饺子。
  反正这一番操作下来,皆大欢喜。
  吴笙游高高兴兴的从顺平赶赴瓦剌区域,朱瞻基留在瓦剌以西组建了一座布政司,从各地抽调的官吏迅速北上,趁着还没有大雪封路去赴任,黄淮也在去往瓦剌堡垒的路上,他要在瓦剌的老窝组建一座布政司。
  吴笙游的布政司则在安加拉河流域。
  瓦剌的三座布政司也会按照顺平一样,修建城市群,形成一片绝对防御群——主要是针对老毛子,和女真、西域关系不大。
  当然,这是黄昏的想法,对于朱棣而言,六座布政司的作用是加强掌控力。
  而且这都是精挑细选的位置。
  如此一来,整个漠北六座布政司,再在这六座布政司中选几个所在的城市设立都司,每座都司保留一万上下的兵力,这兵力不多,漠北那边现在有水泥官道的运输支撑,再加上当地的物产,完全支撑得起来。
  如此就可以完美的将这片广袤区域掌控在大明手上。
  朝野大事之间,还有一些小事也落在了朱棣眼里,让他越发觉得黄昏这小子办事牢靠:在大军围困住撒儿都鲁的时候,时代建筑就已经开赴瓦剌区域,不止于时代建筑,因为得到了水泥配方,又能从国家这边得到钢材使用的民间其他商行成立的建筑商行,也纷纷在工部那边去竞标,希望得到水泥官道的修筑工程。
  工部那边热闹了好一阵,最后确定下了诸多项目。
  与此同时,工部自己成立的建筑商行也迅速开赴瓦剌和鞑靼相连的区域,所以撒儿都鲁那边战火朝天的同时,瓦剌和鞑靼区域衔接的官道也已经开始在修建。
  按照工部的计划,瓦剌三座布政司之间要有官道相互连接,同时三座布政司和顺平、延平之间,也要有官道连接,而顺平、延平和长平之间的官道,也需要有。
  而这所有的官道,需要和那条南至中南半岛,北至顺平的贯穿整个大明掌控区域的最长最大官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将会耗资亿万。
  这是战后民生工作,在黄淮、吴笙游赶赴各自任地时,应天这边,在经过一轮不算激烈的辩论后,确定下了瓦剌三座布政司的名字。
  位于瓦剌堡垒核心区域的布政司,属于整个瓦剌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取名为北固。
  安加拉河流域的布政司,取名太平。
  藩王太平,就在此地就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0/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