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10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1316

  杀人不眨眼,眼睛还不发干的那种不眨眼。
  如今太孙又为了降兵挨揍。
  这是大明之仁。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五千降兵的管理轻松了许多,不用随时提防他们闹事——管吃管喝饿不死他们就行。
  至于招安让他们成为大明兵力,那就想多了。
  也不敢这么做。
  顺中城大捷的消息很快传遍四方。
  首先是延平,在得知黄昏只用了半日功夫就拿下顺中城后,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延平的雄霸骤感压力——大明军队占据顺中,以后的所有后勤都要从延平区域经过,自己再打不下延平,搞不好要被朱棣问罪。
  于是雄霸疯了。
  他亲自上前线带领吴哥大军攻城,也万幸延平的城池不是钢铁水泥打造的,是传统城墙,更加万幸的是独石关那边众多关城知悉黄昏拿下顺中后,不再担心太平和暖答失放弃延平去选择入关——顺中直接切断了延平和顺平之间的联系,这个时候太平和暖答失敢绕过大明入关,基本上就是自杀。
  所以独石关等地派出了主要兵力配合雄霸攻城。
  效果显著。
  延平已经触手可及。
  只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永乐十四年的北伐,最后、最重要的战事,是接下来的镇北、归南、竹节三城的攻防,以及最后对撒儿都鲁的大决战。
  没有游击了。
  也没有骑战了。
  大明已经合围,在撒儿都鲁的马哈木必须为他的选择付出代价——只不过在顺中城破之前,马哈木还想着大明没个三十万人就是来刮痧的。
  顺天,太子朱高炽听说儿子被杖责了八十军杖,吓得浑身肥肉都在颤抖,又听说没有大碍只是卧床,再听说是因为违抗黄昏的军令,太子朱高炽就无语了,憋了两个字:活该。
  军令也敢违抗的?
  小兔崽子,现在知道后悔了罢。
  当初父皇说换帅,老子也好不容易给你把路铺好,你倒好,竟然违抗旨意,辜负了我们对你的一片好心。
  现在被黄昏揍了那就活该。
  你要是替代黄昏成为主帅,事情还是这么个事情,但却没有违抗军令的说辞了。
  老实说,朱高炽对黄昏这不接受投降的军令也有些反感。
  他毕竟是个仁厚的人。
  于是在写章折去应天阐说此事时,又略微带了些个人立场和色彩,希望陛下能借这个机会敲打一下黄昏。
  而且朱高炽认为朱棣也在等这个机会。
  毕竟黄昏如果顺利拿下延平和顺平之后,那么功劳之大不输平定中南半岛的狗儿,再加上他一手督导打造出来的新型火炮……
  俨然便会出现功高盖主的局面。
  父亲岂能不忌惮。
  顺天的章折来到应天后,朱棣正在喝下午茶,看完信差点没跳起来骂人,狗日的黄昏,你今日连老子的爱孙也敢打。
  你小子怕不是在为以后布局。
  现在这局势,太孙迟早是天子,而比太孙大不了几岁的黄昏,到时候就是三朝重臣,又带领太子北伐,实质上可以算太孙的老师,再这么一杖责,无形之中威望被太孙还高。
  到时候营党结私,太孙都得忌惮三分。
  只是朱棣转念一分析顺平那边的局势,觉得太孙这八十军杖还真不冤——他这一念之仁,给后期的战事带来了偌大的麻烦。
  首先是这五千俘虏的问题,如何处置?
  一直养着不要钱的么。
  五千人一日三餐,养上几个月,这开销可不小,你还得防备着这群人造反,关键是现在俘虏了也无法再杀了——俘虏了再杀,那瓦剌区域还想不想要了?
  五千人,就是五千个家庭,搞不好这五千人可以牵扯整个瓦剌。
  这不是最麻烦的。
  朱棣知道黄昏为何不接受投降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震慑瓦剌士卒,还有一个原因,顺中城一战不接受投降,然后打镇北归南和竹节城的时候,说可以接受投降,这内外反差下,会让很多瓦剌士卒失去战斗意志,搞不好可以兵不刃血。
  这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
  当然,太孙的想法也没错。
  如果顺中不接受投降,那么镇北和归南、竹节、撒儿都鲁那边的瓦剌士卒以为大明要赶尽杀绝,就会拼死一战,大明战损会暴增。
  可问题后续是要接受投降的——不存在这个隐患。
  只能说太孙没理解到黄昏的意图。
  有一说一,黄昏这小子确实有帅才——可惜给他配的副帅是太孙和雄霸,都是强势的人,无形之中降低了黄昏的作用。
  也罢。
  虽然太孙挨揍朱棣内心不爽,但毕竟违抗军令在前,朱棣也不好说什么,只得下旨,说太孙虽然违抗军令,但念在破城有功,又被杖责了八十军杖,此事就既往不咎了。
  真要追究下去,太孙麾下的将领都得处罚。
  这会动摇北伐大军的军心。
  这锅……只能孙儿朱瞻基一个人背了。
  ……
  ……
  “什么,黄昏只用了半日就攻下了顺中城,我军将士战死四千余,剩下五千多全被俘虏,没有一个逃出来的?”
  这怎么可能?!
  撒儿都鲁,马哈木接到顺中城尸首的消息后,陷入懵逼当中。
  一万人守一座城池,半日失守?
  这……
  这在历史上都找不到几个前例。
  黄昏是怎么做到的?
第1081章
终战!
  因为顺中被围困,大明大军在内攻城,斥候在外游走,断绝了一切消息,所以撒儿都鲁那边根本不知道大明是究竟怎样只用半天攻取一座城池的。
  只知道炮声轰隆了很久。
  可顺中城虽然比撒儿都鲁城池要低一些,但也是火炮轰不开的钢铁水泥城墙。
  所以马哈木懵逼得很。
  可惜的是,现在的他已经没有退路。
  现在撤退,这几日没下雨,几乎突围就会被大明的神机营骑军撕咬上,被火铳撕咬在后面,那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
  而且下雨也没用。
  谍报消息显示,黄昏已经让神机营更换了一批带有小钉的马蹄铁。
  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马哈木别无他法,只有加紧备练固守城池。
  他有种不好的感觉。
  放弃游击和骑战,似乎是自己上了黄昏的圈套。
  ……
  ……
  一切都在黄昏掌控之中。
  中秋之后,柳升和李远带领的一万余兵力彻底钳制了瓦剌东蹿的希望,而他在镇北、归南两座城池外布下的三万神机营,也断绝了瓦剌大军的一条退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