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83

  “不着急,给我一块肉,我喂小虎崽看看。”
  英子从提篮里取出一小块煮熟的牛肉递给杜文浩,杜文浩将牛肉撕成条,送到虎崽嘴边。虎崽闻了闻,扭开脑袋,没再理睬。
  “咦!这是牛肉!笨!快吃!不吃肉算什么老虎,难道你想吃树叶草根当牛羊吗?快吃!”把牛肉追着往虎崽嘴里塞。虎崽脑袋扭来扭去东躲西躲,最后索性把脑袋埋在两条前腿间,只露出一双黑溜溜的小圆眼瞧着杜文浩。
  “这家伙!不吃肉可不行,总不能喝狗奶一辈子吧你!”杜文浩一眼看见自己那碗稀粥,端了过来,把牛肉撕成一条条的丢进粥里,用筷子搅了搅,放在地上,然后把虎崽放在碗边,“喏!香喷喷的肉丝粥,快吃吧!”
  小虎崽仰着脑袋瞧了他一眼,试探着伸头到碗里闻了闻,然后吧唧吧唧吃了起来。
  “哈哈!终于吃了!”
  “还是先生您有办法!”英子高兴地蹲下身瞧着小虎崽,片刻,英子咦了一声:“好像不对啊,先生,它怎么只吃稀粥,肉丝一根都没动哩!”
  “啊?”杜文浩仔细一瞧,果然,碗里稀粥被喝掉了一小半,可肉丝原封不动都留在碗里了,“这个小滑头!怎么只吃粥不吃肉,难道听到外面念佛诵经,也转了性,想出家当和尚吗?不吃肉可不行,山上可没素面馒头给你吃。”
  英子扑哧一声笑了:“先生别担心,慢慢来,我多喂它几次,应该就会吃的。”
  杜文浩匆匆吃完早饭,下楼来到院子里,瞧了一眼后院,前些日子买过来的地方,工匠们正在施工,房屋已经盖了一小半了,砖木结构,估摸着再要一段时间,便可竣工了。
  杜文浩来到静慈主持的病房,静慈师太已经醒了,屋里坐满了人,大部分都是在家居士,而且看穿着打扮,多是有些身份的人,正在眉开眼笑地和静慈说着话,显然,这些人都在为静慈转危为安而高兴。
  见到杜文浩进来,那些人急忙起身见礼。
  其中一个很富态的中年人,看样子是这伙人的小头目,上前躬身陪着笑道:“杜大夫,鄙人姓付,付长友,是府城瑞德米行的掌柜,也是静慈师太在家居士中的大弟子,昨天我听说要送师父来这里找杜大夫您求医之后,便四处通知在家居士师兄弟们赶来,所以来迟了,我们连夜赶来,半夜才到,今晨得知杜大夫施展神医华佗的剖腹疗伤神技救了我师父的性命,我等师兄弟真是感激涕零,大伙都自发念佛诵经,为杜大夫祈福呢。”
  杜文浩很是惊讶:“他们在门口念佛诵经,是为……为我祈福?呵呵,我还以为是为了静慈主持呢。”
  “昨晚诵经是为了师父她老人家祷告,今晨得知师父已经平安之后,大家便转而为杜大夫您诵经祈福,以表感激之情。”
  “那可不敢当。呵呵”
  “这是应当的,大伙正商议呢,想个什么办法表达我们对杜大夫您的感激。”
  杜文浩连连摆手称不用客气,在床边坐下,给静慈师太复诊。诊脉看了舌象之后,问了静慈自觉情况,静慈主持微笑道:“贫尼感觉好多了,多谢杜先生救命之恩。”
  杜文浩客气了两句,说:“大师肠胃有溃疡,这一次就是溃疡穿孔引起的,等大师康复之后,我再给大师开个治溃疡的方子,服上几剂,当可治愈,只是平时要注意调养,切不可太过劳累了。”
  静慈微微点头:“杜先生说的是,贫尼多谢了。——听说,贫尼弟子空惠中风了,不知病情如何?”
  “不用担心,龚大夫已经下了方子,还有神医钱不收也在这,料无大碍,很快就能康复的。”
  杜文浩叮嘱陪护的女尼,让她们搀扶静慈主持下床,在房里慢慢走动,以帮助肠胃功能恢复正常,避免肠粘连。
  从房里出来,杜文浩来到空惠师太的房间。
  龚铭和钱不收两人正在商议着什么,见他进来,都起身相迎。
  杜文浩问:“情况怎么样?”
  龚铭摇头道:“情况不妙,神志昏迷,鼾睡不醒,面赤气粗,喉中痰鸣,偏瘫不用。比昨日更严重了。杜大夫,你也帮忙复诊一下,出出主意吧。”
  杜文浩心头一沉,这病症类似脑溢血,如果真是颅内出血,那可麻烦了,他想到了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是,没有CT扫描血肿定位,开颅手术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大脑跟腹腔那完全是两个概念,不可能跟腹腔一样剖开了,慢慢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查找,而且,开颅血肿清除术适应症范围比较小,很多中风是不适用的。看来,只能用非手术疗法,中医非手术治疗脑溢血,也有很多成功病案的,而且预后常常比手术好得多。
  杜文浩坐在床边,凝神诊脉,查看眼睛,压眶反射消失,双瞳孔等大,一探额头,感觉滚烫。
  杜文浩又问了那几个空惠师太的女弟子空惠师太平素饮食和生活习惯,然后道:“师太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为风火痰热,邪实内闭神机之象,证为肝阳化风,挟痰火上蒙清窍,可确诊为中脏急候!”
  龚铭和钱不收所学都认为中风是外风,是外卫不固招致风邪侵入中脉络所致,从来没听说过杜文浩这种痰火导致中风的论断,这与他们所学完全相悖,只是,杜文浩连续两例剖腹疗伤术的成功病例,让他们两不得不慎重对待杜文浩的观点了。
  龚铭问:“老朽对杜大夫所见有些不解,还请指教,这痰火如何中风?”
  “就师太病例而言,适才问了,师太平素饮食不当,喜甜食,内伤脾胃,积湿生热,复因肝阳素亢,烦劳,阳化内风,引动心火,挟痰火上冲,脑络损伤,络破血溢。因脑神失养,以致脑窍不通,昏不识人;风痰挟瘀互凝络脉,以致面瘫口角斜;风邪挟痰热旁窜经脉,气血痹阻,肢体失养,故右侧肢体偏废不用;风火亢盛,阳盛则热,故骤发壮热。”
  龚铭瞧了一眼钱不收,疑惑道:“杜大夫所说,听来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呵呵,太过匪夷所思了。自古医典,都说的是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所致中风,没听说过……”
  钱不收插话道:“我师父说过,嘴上说的再好,也不如把病人的病治好。咱们还是不要争论了,就让师父下方看看,是否有效,若是有效,以后治中风,咱们也就多了一道验方了。”
  龚铭点点头,两人的用方都没能力挽狂澜,反倒病情更趋严重,只能退位让贤。
  杜文浩昨晚一夜都在琢磨这个病案,脑袋里已经想遍了所有学过的关于中风的知识,事到临头,却还是有些茫然,理了理思绪,暗自一咬牙,拱手道:“我这方也未必能成,先说来两位听听,共同参详,若是不行,咱们再换。”
  钱不收苦笑:“师太的病情发展迅速,只怕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们慢慢调整药方了。”
  “是啊,现如今也只能听天由命,先听听杜先生这方子,咱们一起商量看看,找个确切用方,全力施救吧。”
  杜文浩沉吟片刻,暗自一咬牙,道:“以三七粉止血祛瘀,三七粉治疗中风,不管是出血性的,还是脑血栓缺血性瘀阻,都能治。另用安宫牛黄丸与至宝丹清热祛邪、开窍醒神,每三个时辰一次,交替使用,先求止血醒神退热,方可转危为安。”
第101章
古怪医术
  龚铭瞧了一眼钱不收,满脸疑惑道:“这至宝丹老朽倒知道,只是这三七粉和安宫牛黄丸,如何配伍,杜大夫能否指教?”
  三七最早出自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安宫牛黄丸作为治疗温病的凉开三宝之首,则出自清朝名医吴瑭《温病条辨》,这两种药在宋朝都没有出现,龚铭自然不知。而安宫牛黄丸的配方杜文浩先前抢救刘捕快时已经用过,取得显著效果,当时钱不收问起,杜文浩把这配方告诉了钱不收,对此钱不收很是感激,也成了后来杜文浩遭遇许四海诬告的时候,钱不收毅然到堂作证帮助杜文浩洗脱了冤屈的原因之一。
  不过,钱不收也没听说过三七粉,心里也想听听,只是,他现在已经是杜文浩的徒弟,自然要维护师父的医术独家秘笈,轻轻咳嗽了一声,道:“龚大夫,还是请我师父用药救人要紧,这医道切磋,以后再说不迟。”
  龚铭刚才也是好奇心重,他一把胡子的人,如何听不出钱不收这话中的意思,也发觉自己追问人家医术秘技很是不妥,忙歉意一笑,捋着胡须点头道:“对对,是老朽失礼了。还请杜大夫用药救人。”
  此时的杜文浩,已经不是刚刚穿越过来什么都想露一手显摆一下的毛头小伙子了,经历了这么多事,他知道自己医术和医学知识在宋朝的巨大价值,不能再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还追着屁股告诉别人了,再说了,这方子他也是书上学来的,也没临床用过,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听了这话,笑了笑:“嗯,我马上去配药。”
  上次杜文浩使用安宫牛黄丸成功抢救刘捕快之后,想到这是急症常用药,便抽空多配置了一些,所以他房中药箱里这种药和三七粉都是现成的,而至宝丹是宋朝常用的一种丹丸,药铺也配得有,取来就行了。
  由于空惠师太已经深昏迷状态,无法吞服,杜文浩找来一根合适的南瓜藤,给空惠师太插胃管,将三种丸剂用水化了,通过鼻饲直接给药到肠胃。
  龚铭和钱不收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给药的,都很惊讶,想想这方法确实巧妙,平素他们用灌壶硬灌,由于病人昏迷,气管松弛,所以很容易灌进气管里去,引起肺部感染,用南瓜藤通过鼻孔直接插到胃里给药,这方法可比用灌壶要安全简便的多,两人禁不住都用敬佩的眼光望着杜文浩,心想这年轻人医术当真古怪多端,偏偏效果很好。
  给空惠师太用药之后,杜文浩又坐了一会,这才告辞出来,来到周捕快房间查看。
  周捕快体温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神志清楚,伤口腐肉已经基本脱落,长出了新肉。只是重病之下,身体倦怠乏力,纳谷不香。杜文浩复诊之后,调整药方,改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托毒生肌的药。预计再用不了几日,便可痊愈出院了。
  听了杜文浩这话,周捕快的娘子苏氏高兴得泪流满面,带着几个孩子给杜文浩磕头感谢。杜文浩也庆幸自己的医术挽救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一个大夫最幸福的时刻了。
  杜文浩又探视了那几个病患儿,他们的病情比周捕快轻得多,都已经痊愈,杜文浩复诊下方巩固疗效后,便让他们出院了。
  住院的这几天,那个癫癎病儿一直没有再犯病,这让那中年夫妇很是高兴,又开了几付药回去接着服用,力求断根。
  离开病房,杜文浩来到大堂,大堂里已经坐满了人,其中不少是带发修行口念佛号的居士,穿着的也都是白色的衣袍,见到杜文浩进来,齐声诵佛,用崇敬的目光望着他。搞得杜文浩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听到门外有诵经之声,出到门口瞅了一眼,只见满街都是信众,坐在街两边。尽管服装各异,却都统一的都是白色,一眼望去,街两边如同堆满了积雪似地,一大片高高矮矮的白点,洒满街两边。
  那胖胖的大弟子付掌柜跟出来,高声道:“各位师兄弟,咱们师父已经脱离危险,能进食说话能下床了!杜大夫来了!这位就是救了师父性命的杜文浩杜大夫!”
  所有的信众都呼啦一声站起来围拢了过来,顿时将五味堂门口大街堵得水泄不通,一起躬身合十,口宣佛号表示感谢。
  杜文浩自从行医一来,还没经历过这么大场面的感谢会,免不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连连鞠躬还礼。
  付掌柜又道:“师父已经转危为安了,空惠师太中风,杜大夫和龚大夫、钱大夫正会诊医治,目前还未好转。大伙现在就到西城城隍庙广场集中,商议后面的事情。不在聚集在这,以免影响师父和师姐休息,影响杜大夫给病人瞧病。当然了,师兄弟里身有恙的,可留下来请杜大夫诊治。好了,这就走吧!”
  这付掌柜号召力很不错,在他的带领下,数百居士们纷纷谢过杜文浩之后,跟着离开上城隍庙去了。五味堂门口这才清净了下来。
  一上午杜文浩都忙着给病患诊病,本来前来五味堂求医的病人就已经比较多了,加上这从府城来的上千人一路风霜赶来,不少人路上受了风寒,头痛脑热的,便在杜文浩他们五味堂里求医,这些都是远道而来,没有住所,所以都是在堂里煎药服用。
  吃过午饭,接杜文浩去县衙针灸的小轿已经等在门口了。杜文浩坐小轿来到县衙。
  庄知县乐呵呵将他迎到客厅,请茶寒暄几句之后,庄知县道:“杜大夫教的法子果然有些效果,本县与两位爱妾房事比以往温馨多了,颇有抬头之意,可偏偏到了最后关头,依旧起不来,真让人着急。”
  杜文浩也很着急,到了这临界点无法突破,大夫心里比病患还着急,只是,连这看黄书春宫图这一招都用上了,还能想什么招呢?只能勉强笑道:“大人还需耐心等待,假以时日,便可奏功了。”
  “好好!本县有此信心!”
  “那我给大人针灸吧。”
  两人进了卧室,在侍女丫鬟的帮助下,庄知县褪去衣袍躺在床上,杜文浩开始替他针灸治疗。
  庄知县道:“对了,本县听说了,府城白云庵的静慈主持病危,昨天连夜送来你们五味堂求医,又是杜大夫你施展神医华佗剖腹疗伤神技,治好了静慈主持的病,今天上午,上千信众聚集在你们五味堂街上,念佛诵经替你祈福表示感谢,杜大夫,你的名气可都到了府城了。可喜可贺啊!”
  杜文浩想起早上英子说的话,笑了笑:“得亏治好了,要不然,他们还不得拆了我的药铺。”
  “哈哈,拆药铺是不会的了,他们到准备送你一块牌坊!”
  杜文浩吓了一跳,一根金针差点插歪了,在他印象中,牌坊都是送给贞洁烈女的,哪有送给男人的,以为听错了,问道:“送我……送我牌坊?”
  “是啊,功德牌坊!表彰你救治静慈主持的功绩。静慈主持在白云庵办了一个佛家信徒学社,叫做‘白衣社’,十数年下来,招收信徒已过万,影响甚大,杜大夫你这次救了静慈主持的性命,功德无量啊。为表彰你的功绩,他们的请愿本县已经批准了,这也是本县的荣耀嘛。本县已经加急呈送府衙审定了,估计没问题,静慈主持在府城德高望重,弟子门生信徒众多,连府衙的知府大人,都常去白衣社听主持讲经说法,衙门其他官吏也有不少。所以本县估计,这牌坊批下来没问题。”
  杜文浩这才明白真有这么送的。其实,宋朝牌坊主要有四种功能,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功德牌坊,纪念颂扬当地有功德的官员或者名人,第二才是贞节道德牌坊,表彰节妇烈女;第三类是彰显科举成就的;第四类是一些地名标志坊。前两类牌坊,不能乱立,必须经过官府同意才能立,有些重要的功德贞节牌坊还需要上报到朝廷礼部审核批准才能修建。
  得知要给自己立功德牌坊,这让杜文浩又惊又喜,想不到自己穿越来到宋朝,竟然有人为自己立牌坊表功德,这块牌坊不知什么样子,不知道一千年之后还在不在,若是还在,那时候的自己见了,不知会有何感想。
  替庄知县针灸完毕,杜文浩心情很不错,坐着小轿哼着小曲往回走。正忽悠忽悠走着,小轿停下了。随即听到咯咯的笑声。
  杜文浩有些奇怪,撩开轿帘一看,却到了眠春园的门口,几个姑娘站在路中间格格娇笑,当先一个,正是媚儿姑娘。
  杜文浩道:“怎么了?几位姑娘有事吗?”
  媚儿扭着腰肢来到轿边,吃吃笑道:“先前看见衙门小轿过去,就知道先生会回来,所以在这拦着,果然回来了,先生就请下轿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