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583

  杜文浩笑道:“你能这样支持国安局的工作,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不过,这样虽然不错,但国安局刚刚成立,权力已经够大的了,如果这样规定,会引起群臣们的反感,所以,咱们还是不要把火引到国安局来。”
  “有道理,那你说该怎么规定?”
  “我想过了,当初吕惠卿阴谋行刺先帝,被先帝诛灭九族,以此先例为依据,便可将犯谋反重罪的大臣处以死刑。等韩缜抓回来之后,以他出卖我军作战计划,导致永乐城兵败,二十万将士全军覆没的罪行,将其处死,株连九族,不过最好不要株连处死,只要罚没为奴就已经可以了。那时候,由你亲自下懿旨将其处死,然后让编敕所的将先帝处死吕惠卿和你处死韩缜的敕令编成敕令颁布,从而具备普遍适用的法律效力,那以后我就可以遵照这两道敕令,对那些触犯谋反、叛国罪的士大夫处以死刑了。”
  高滔滔微笑道:“这主意好!既符合规矩,也不会引起群臣反对。相公真聪明!”
  杜文浩他们俩说好了,私下里以夫妻相称,杜文浩听了微笑道:“娘子谬赞了,其实,为夫认为,不杀士大夫,应该局限于言论自由的范围,朝堂上言者无罪,不能以言论而诛杀士大夫,这才是对的,如果士大夫杀人了,甚至通敌谋反了,他都要推翻我大宋朝了,我们还抱着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免他们死罪,实在说不过去的。”
  “你说得很有道理。只是,不杀士大夫,是太祖皇上的遗训,是祖宗之法,要是废除,只怕群臣都会反对……”
  “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这是他们的护身符,免死金牌,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不我也不是要全部废除,只是对最重的谋反和叛国可以处死,其余普通的犯罪,仍然免死就行了,我觉得,大臣们应该是可以理解我们处死谋反和叛国罪的大臣的。再说了,规矩是人定的,祖宗之法好的我们当然要遵守,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甚至错误的,当然应该修正,绝不能墨守陈规,我说过了,这叫‘与时俱进’!”
  高滔滔莞尔一笑:“行!若只是处死犯谋反和叛国罪的士大夫,大臣们应该反对不会很强烈。就按你说的做吧。”
  “好的。处死韩缜的时候,咱们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以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群臣知道士大夫也不能谋反和叛国,否则也要掉脑袋。同时也让朝野上下都知道国安局的存在,以抑制那些蠢蠢欲动,企图出卖国家情报的不安定分子。”
  “好的,你来安排就行了。”
  “行!”杜文浩很高兴。
  高滔滔瞧着他笑了笑,说道:“对了,马上要到立秋了,你不是要进行军事演习吗?准备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你要来视察吗?”
  “我不去,你自己搞就行了。岚儿想去瞧瞧热闹,你带她去吧。”
  “岚儿?”
  “就是我女儿秦国长公主,就是上次跟你去狩猎,风雪中迷路的那孩子啊!”
  秦国长公主名叫赵岚,并不是高滔滔的亲生女儿,她的生母是宋英宗的一位才人李氏。这位李才人得到宋英宗的临幸,怀孕之后,宋英宗还来不及提升她为嫔妃,便驾崩了。
  李才人伤心欲绝,心力疲惫,生育时血崩,产下赵岚之后便即殒命。赵岚是高滔滔抚养长大的。更何况高滔滔是嫡母,所以一直认高滔滔为母后。高滔滔也视其为己出,从小宠爱有加。
  杜文浩一听高滔滔提起秦国长公主,感到脸上有些发烫:“嘿嘿,是她呀,她叫岚儿吗?”
  “是,岚儿挺可怜的,一个人在皇宫里闷得很,几次跟我说要你陪她去打猎,可我担心你太忙了,抽不开身,所以都回绝了,这次她有听说你们要搞军事演习,她从小也喜欢舞枪弄棒,弯弓射箭的,嚷嚷着一定要去瞧热闹,我也不忍心太过拒绝,便答应了。你就带她去吧。”
  “行啊。反正军事演习也没什么危险的,军事演习预定在立秋那天,到时候你让她在三衙来找我,一起去就行了。”
  “好。”
  日已近午,高滔滔和杜文浩回到寝宫,两人亲热一番之后,高滔滔吩咐传膳,吃过饭之后,杜文浩这才告辞离开了皇宫。
  上午提审李常,给杜文浩提了个醒,西夏军队很忌讳宋军那种威力强大的床弩。杜文浩脑海里早就想设计制造比床弩威力更大的火炮,只是一直没时间让军械所的研发,这可不能再耽误了。
  杜文浩带着护卫队,骑马来到军器所弓弩院。军器少监忙将他迎到了里面,奉上好茶。杜文浩吩咐将弓弩院新任院长叫来。这位院长,便是发明神臂弓的李宏,很快赶来上来见礼。
  杜文浩笑呵呵道:“怎么样?上次我教你召集的有经验的工匠,召集得如何了?”
  “都按照大将军的吩咐办了,等着您的指示呢。”
  杜文浩点点头,转头问旁边的少监道:“咱们军器所有铁匠吗?”
  “有啊,要造攻城器械,没有铁匠怎么成呢,嘿嘿,可以说,京城最好的铁匠都在咱们军器所里了。外面的人想打口好锅,都得来求咱们。嘿嘿”这少监见杜文浩说话随和,便也敢开几句玩笑了。
  杜文浩大喜:“太好了,对了,咱们军器所懂得配置火药的炼丹师有没有?”
第449章
燧发枪
  少监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个……,还真没有。军器所不练丹,所以不用炼丹师。”
  杜文浩上次彻底视察了全部军器所,的确没有发现火器制造,既然没有火器,自然不需要配置火药。
  杜文浩问:“你们知道最好的炼丹师是谁吗?”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道:“司马天师!”
  “司马天师?”杜文浩觉得这个名字很熟,好像在哪里听过,问道:“他在哪家道观?”
  少监答道:“不在道观里了,在……,嘿嘿,他已经归天了……”
  “归天?”杜文浩刚听了这句话,立即想起来了,“雍王爷的那个狗头军师?”
  杜文浩敢这么说,少监可不敢,甚至都不敢乱点头,讪讪笑了笑,表示说对了。
  杜文浩道:“他是最棒的炼丹师?”
  少监点头道:“是啊,京城的炼丹师都这么说来着。听说他是雍王爷费尽心思才请到府上去的,帮着练仙丹。”
  杜文浩苦笑道:“可他已经被处死了呀,除了他还有谁?”
  少监奇道:“国公爷是要炼丹吗?”
  “嗯,不是,我要配置火药。就是放烟花的那种火药。”
  “哦,那就没必要找炼丹师啊,直接找制造烟花的工匠不就行了嘛!”
  杜文浩一拍脑门:“对啊!我咋这么钻牛角尖呢!我又不练丹,找炼丹师做什么,该找烟花工匠啊!——京城哪一家烟花作坊的工匠最好?”
  “嘿嘿,国公爷,最好的烟花工匠,自然是皇宫作坊的了。”
  皇宫有专门的烟花作坊,专门负责制造皇家专用烟花,里面的工匠都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的顶尖烟花工匠。当真是绕了半天弯,却原来就在眼前。
  杜文浩让这些工匠先等着,自己急匆匆离开军器所,径直来到皇家烟花作坊。
  堂堂宰执大人亲自光临,当真蓬荜生辉。杜文浩说明来意,作坊主立即将最好的几个烟花工匠都叫了来。
  杜文浩挑了两个,告诉作坊主,要把他们俩调到军器所工作。宰执决定的事,作坊主如何敢反对,陪着笑答应了。
  杜文浩把两位烟花工匠带回军器所。
  杜文浩召集军器所少监和弓弩院局判、东西作坊局判以及先前选出的铁匠们,与新来的两个烟花工匠,集中在议事厅开会。
  杜文浩郑重说道:“今天,我要在军器所成立一个机构,名叫‘兵器研究所’,由弓弩院局判李宏担任所长!这个研究所专门研制各种武器和装备。我会在军器所划出一所院子专门给你们研制办公。全封闭的。”
  这些人都是搞兵器生产的,如何不知道先进的兵器的威力呢,只是以前很少有人专门做这件事,现如今宰执亲自抓这件事,禁不住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杜文浩接着说道:“你们以后的工作便是研制武器,我会给你们足够好的待遇和荣誉,月薪暂时按兵匠的五倍领取,有了新的发明,我会重金犒赏,就像李宏发明神臂弓一样。”
  在宋朝,兵匠属于工匠,而工匠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跟奴仆差不多,特别是兵匠,士兵的地位本来就很低了。再加上工匠的地位,就更低了,动辄打骂,月薪待遇也很低,现在杜文浩给他们五倍月薪,发明另奖,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顿时都是人人振奋。
  李宏躬身道:“国公爷,您给我们这么好的待遇,我们再不好好干,就太对不起您了!”
  杜文浩微笑道:“不过,你们的工作属于高度机密,不能让外人知道,所以你们会一定程度上会被限制自由,这个希望你们能理解。你们的家人可以搬到军器所里来居住。我会给你们建造专门的房子,给孩子建专门的私塾。不过,你们的工作必须严格保密,只限于我们几个知道,谁要泄漏出去,那可是死罪!明白了吗?”
  众工匠都频频点头,连声答应。
  杜文浩微笑道:“好了,现在我给你们第一项任务,我设计了一种枪和一种大炮。你们帮我造出来,并完善。现在我把图纸画给你们,说明设计原理,你们照着我的设计造出来。”
  杜文浩吩咐少监拿来笔墨纸砚,然后分别画了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后装滑膛燧发枪的示意图,以及各个部件的分解示意图。还画了后装纸壳子弹的示意图。
  杜文浩曾参观过军事博物馆,见过后装燧发枪的结构图和实物,加上他是学法医的,对枪械知识也比较了解的,参照现代枪械结构设计了后装燧发枪的纸壳子弹。
  接着,又画了一尊大炮的示意图和剖面图。为了防止炸膛,他画了一尊用来固定炮身的石头座子,让石匠凿出来。
  画好之后,杜文浩让工匠们过来看桌上的图纸,讲解了枪械和大炮的发射原理,然后问他们能不能造出这样的枪炮来。
  燧发枪和大炮的结构都比较简单,自然难不住这些手艺精巧的铁匠。不过对杜文浩用火药做动力,发射弹丸的想法感到很新奇,对其可行性心里嘀咕,但不敢说出来。问了使用的目的和几处不明白的地方之后,便都一起点头。
  杜文浩道:“需要几天时间?”
  几个铁匠相互看了看,为首一个老铁匠道:“大将军要造多少?”
  “枪支先造四支,前装和后装各两支。大炮先造一门好了。”
  “枪大概三天,大炮要费些劲,大概十天吧。”
  杜文浩点头:“那好,这几天你们不要做别的了,专心制造这枪炮,造之后通知我。”
  众人连声答应。
  ……
  杜文浩回到三衙,手下报来战报,这是兵发西夏之后报回来的第一道战报。
  战报印证了西夏间谍的说法。叙述了步步为营战法的实施情况,在环庆经略司一线两百里的战线上部署了数千座战寨,将五万兵力集中在后面,分两层,第一层是快速机动的骑兵战队,后面是三个集结点,敌军从任何一处突袭,战寨狼烟升起,立即会有军队迎击。
  西夏军人数上的劣势,不敢与宋军会战,使用迂回战术,想从战线两侧没有战寨的地方突进,但这些地方夏军骑兵能突进的最远距离范围内,已经全部已经进行了坚壁清野,夏军突进之后,找不到抢掠的村寨和边民,兵力又无法驻扎占领,只能退回。
  在宋军战寨稳步往前推进面前,西夏军办法用尽,也没能击退宋军步步为营的推进,想不到应对良策,只好节节败退。
  战报末了,提到夏军人数较少,且较分散,战机很难得,希望能批准他们集中骑兵优势,突进迂回包抄,打一两个歼灭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