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583

  少监也十分难堪,畏畏缩缩道:“一般……要连着发几炮,才能……,才能有效果的,是否……,再发几枚呢?”
  杜文浩冷笑:“对付几只鸡都这么困难,对付比鸡大这么多倍的人,又是在战场这么宽的地方,这效果能好到哪里去?你们总不能指望敌人趴在那不动,等你用毒烟慢慢把他们熏死吧?”
  少监涨红着脸道:“这毒药烟球一般只能让人鼻口流血,丧失进攻的能力,但一下子却不能够毒死人。”
  “毒药配方是什么?”
  “里面是硫黄一十五两,草乌头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外面用纸一十二两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傅于外。”
  杜文浩听罢苦笑:“这些玩意倒也只能让人恶心难受,至于鼻口流血都是夸张了,更不要说毒死人了。”
  不过,这个思路提醒了他,心想以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要制造毒气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关键是如何大规模制造,如何压缩毒气,如何发射,如何引爆等一系列相关技术怎么办。这得反复试验才行。
  但是,纵观古今中外战例,但凡新式武器出现,最多只能占到刚开始一段时间的便宜,到后面敌军学会了,这优势就没有了。当初北宋发明大炮,金国很快便学会了,现代战争中,德国最先发明导弹,二战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发了这项技术并拥有了导弹。现代社会仿冒对方武器的战例多了,连原子弹这样高精尖的武器也能很快学会,更不用说古代这些相对简陋的装备了。
  毛主席说得好,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新式武器。这句话用在武器威力都不大的冷兵器的古代更适合。所以,自己要研制新武器,但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军队改革上,打造一支精锐之师才是正道。
  杜文浩又道:“还有什么火器,演示给我瞧瞧。”
  军器监连声答应,又演示了捆绑在弓箭箭头的火箭等火器,大都是一些燃烧性的火器,徒有其表,效果却都差强人意。
  杜文浩等把所有的火器都展示完了,还是没有看见火枪的影子,奇道:“不是有火枪吗?在哪呢?”
  “这些就是……,再没了啊……”军器监惶恐回答,他不理解杜文浩所说的火枪到底是什么武器。
  杜文浩要来纸笔,画了一张燧发枪的示意图:“就是这个样子的。把火药从枪口装进去,击发,子弹从前面射出来。”
  那少监摇摇头:“将军画的这种武器,卑职还没见过。”
  北宋军队已经懂得将火药使用在武器制造里了,但是,最早的火枪出现却是几十年后北宋末年对金战争中,当时是用竹子作的,装填火药之后,点燃喷射敌人。所以,这时候的宋军军器所里并没有火枪出现。
  杜文浩很是疑惑,如果连军器所都没有的话,就证明军队里根本还没有装备这种武器。
  开发火枪、火炮!
  杜文浩心中一阵激动,可惜,自己记不住马克沁重机枪的构造,手枪和AK步枪的结构倒是知道,因为比较简单,一边试验一边研制,应该可以造出来,还有火炮!但是,就担心北宋的炼钢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能否跟得上需要。而且,更关键的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制造子弹,准确地说是子弹的底火。也不知道怎么制造无烟火药,当然更不知道怎么生产炸药。那开发的火炮就只能发射黑火药,威力大减,或者只能发射实心铁球、石球。用来攻城和对付古代常用的密集人海战术队形,效果还是不错的。
  杜文浩真是后悔,自己大学学法医只研究枪弹创伤去了,对这些武器炸药造成的伤害心里了若指掌,但是并没把心思留在枪弹炸药制造本身上,真失败!
  看来,还是先把要求比较低的燧发枪研制出来好了,实在不行先研制火绳枪也行。一步步来。
  看见火器方面一片空白,杜文浩还是很高兴的,若能建立一支火枪队就好了,再把火炮开发出来,先秘密装备,建一支神秘之师,关键之战再用上,给敌人雷霆一击,才能取到最大的效果!
  他不动声色接着视察。
  来到东作坊兵器库,这里有各种枪械,杜文浩先试了重量,再看款式,所有的款式看完了,都觉得太平庸,没什么新意。
  他拿着一杆花枪,临空抖了个枪花,觉得真要硬拼武功,自己怎么都不会是那些从小苦练的武将的对手,必须的出奇制胜才行。一时想不到好的主意,干脆先不定了,反正定了兵刃也不称心,还不如不定的好。随便拿了一杆趁手的烂银枪作数。
  他根据这次出征西夏需要的武器装备,列了清单给了军器监,然后离开军器所,带着护卫队先来到了枢密院,出示太皇太后懿旨,领取了兵符令箭,又到户部发了粮草。
  办完这些事,已经是中午时分。
  杜文浩派人去通知此次西征的前敌总指挥都部署吕公著、副总指挥福都部署大将曲珍,和监军宣庆使李宪到三衙开会,商议出兵之事。得知这三人都被太皇太后叫进宫了。
  杜文浩知道,高滔滔肯定是要叮嘱这些人坚决贯彻自己的战略部署。并当面交代副帅不同意的作战方案不得执行,必须报自己决定这个新的军法。他也就懒得等,在三衙吃了午饭,将三衙各军都指挥使一起叫上,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径直来到京城开封府城外阳武县广德步兵第一指挥(营)视察。
  ……
  阳武县广德第一营营部。
  营指挥使郭策正在营仓库门口清点货物,军指挥使布置的回易指标很重,现在都已经快到九月了,可指标只完成了一半,如果照这个速度,年底绝对玩不成全年指标,那时候……
  他一想到这些,心里便火烧火燎的,想着一定要尽早完成任务,可是,一个指挥(营)的兵力满员才五百人,目前在家的不足一半!实在不行,只有增派兵士参加回易了,但愿这时候别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动兵。
  刚琢磨再抽调哪些人去参加回易,营门职守气喘吁吁跑来了,单膝跪倒:“禀报指挥使,三衙都点检,宰执杜将军带着诸位将军来我营视察!”
  “什么?”郭策吓得一哆嗦,这时候都点检带人来,可不是什么好事,还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忙不迭叫人去传其他佐官来,自己先跑了出来迎接。
  在营房门口,见到都点检带着各军都指挥使浩浩荡荡数十人来了,脸色都变了。
  没等客套,杜文浩便开门见山道:“本官要见见全营兵士,说两句话,看看弟兄们操练一下。叫兄弟们都在演兵场集合吧。”
  郭策惶恐陪笑道:“大将军,诸位将军,请先到大帐里稍坐,卑职立即传令预备酒宴,带诸位将军吃完了再跟兄弟们见面训话,如何?”
第422章
乌合之师
  杜文浩前番接受三衙之后,曾经对高层军事将领作了大幅调整,差不多都换成了自己的人。但是,中下层军官,几乎还保留原来的没动。这郭策也是原来的将官,杜文浩听他这话,便知有猫腻,他原本只是随便选了个城外离得最近的驻军视察,想了解一下城外驻军情况,没想到第一站便遇到问题了。
  杜文浩冷声道:“你有时间喝酒,本官可没时间陪着。给你一刻的时间,立即将本部所有将士全部汇集演兵场。军士迟到一刻,打你十军棍,你自己掂量着超吧。军律官,给我记时!”
  军律官答应了,捧着一只漏壶开始记时。
  这驻军只有一个指挥(营),按编制,一指挥的兵力为五百人,兵营并不大,紧急集合一刻(约十五分钟)的时间足够了。
  指挥使郭策一听吓坏了,急忙拱手作揖,吩咐身边士卒擂鼓集合。
  鼓声擂响,眼看一盏茶的时间就要到了,只是三三两两来了不到二三十个人。郭策气昏了,抄起皮鞭就往兵营跑,一边跑一边咆哮道:“快起来!他娘的快啊!都点检大人来视察了!晚到了老子要你们的命!”
  他这一通咆哮,这才从营房里陆陆续续出来几十个兵士,都是衣冠不整,有的嘴里还争执着刚才的输赢,显然是在赌博。更有一些兵士,仍然在营房里呼呼大睡没听见,直到皮鞭抽上身了,才朦朦胧胧爬起来。
  等到全部兵士都到了的时候,三刻时间都过去了。
  杜文浩冷冷问郭策道:“你们指挥有多少人?”
  郭策畏畏缩缩道:“回禀大将军,五百人。”
  “五百人?”杜文浩扫了一眼场中众兵士,“这里有五百人吗?给我报数!”
  兵士们挨个报数,得出的数字只有两百二十六人,连一半都不到。
  杜文浩怒道:“其余人呢?到哪里去了?”
  郭策惶恐道:“这个……,出,出去了!”
  “废话,不出去难道上天入地了?本官是问他们出去哪里去了?别告诉我说你不知道啊!”
  郭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大部分……,回易去了,一小部分在县城酒肆和……和赌坊里看场子……”
  杜文浩已经知道军队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事情,当时只知道厢军这么干,没想到禁军也这么干,而且还动用了一大半的人马,甚至还开设赌坊。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喝问:“朝廷准许你们这样做吗?”
  军队经商,朝廷自然是明令禁止的,可是,面对巨额军费缺口,又不得不对军队经商睁一眼闭一眼。所以郭策并不很紧张,反正大家都在这么干。
  他陪笑道:“将军,朝廷是不准,只是,嘿嘿,弟兄们也要吃饭的啊。”
  杜文浩知道这不是这个营的问题,而是整个军队的问题,他现在还不想深究这件事,本想先打这指挥使一顿军棍的,但还要看他带兵演练情况,便冷冷道:“你超时两刻钟,二十军棍暂时记着,本官要看你部兵演。要是演得好,本官免你军棍,要是演不好,新帐老账一起算!”
  郭策急忙答应了,陪着杜文浩等军官上了演兵场高台,杜文浩在交椅是就坐,其余将官在他身后侧立。
  郭策站在高台一侧,挥动手里令旗:“第一都,出列!上靶位!——持弩预备——!放!”
  本来一都兵力为一百人,可一半以上都出去做生意去了。所以站在百步靶的弓弩手,只有不到五十人。都持的是跳镫弩。
  五十支箭飞出,就听乱七八糟咚咚声响起,杜文浩一样望去,差点没从凳子上一屁股坐到地上去。——只见一排人形草垛靶上,只插了十几支箭!一大半都脱靶射到了后面挂着厚厚草甸的土墙之上!还有几个甚至连弩都张不开,上不了箭,拿着弩低着头呆站在那里。
  郭策眼角看见了杜文浩的反应,不仅更是紧张,厉声道:“都给我精神点!蹬弩上箭!预备——,放!”
  这一次,或许是都很紧张的缘故,脱靶的更多。
  “蹬弩上箭……”
  郭策继续喊的时候。杜文浩突然大喝道:“行了!换下一队!”
  郭策忙答应了,换了一队上来,这一队也是弩手,成绩跟上一队差不多,后面两队是弓手。弓发箭的速度虽然比弩快,但准确度比不上弩,所以成绩更不理想,八九成都射脱靶了。也有少部分兵士无法拉开弓弩。
  最后一队是枪手队,手持拒马枪,防止敌军骑兵冲锋用的,操练攒刺术。
  这攒刺术是规定动作,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军体拳,动作相对比较少,但比较实用,拒马枪要达到抵御骑兵冲击的作用,关键是要整齐划一,否侧一处步调不一致,就容易被敌骑兵突破,一旦突破贴身,长枪手便成了骑兵马刀的活靶子。那就相当危险了。
  可是,一套攒刺术演毕,杜文浩连哭的心都有了——不仅动作乱七八糟不说,还有一小部分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似乎已经忘了这套枪法是怎么使的了。
  这是驻防在京城外的禁军!是京城防御的核心屏障,居然这等水平,别说什么精锐了,比他在董达县时见到的衙门弓手强不了多少!
  杜文浩已经带了一段时间的兵了,也看过班直御前侍卫步军演练,当时觉得还行,虽然有脱靶的,但没这么离谱,想不到才隔了一城墙,便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杜文浩沉声道:“叫弓弩手一个个开工,本官要看看他们能开多少力道的弓!”
  “是!”郭策忙下令让弓弩手到台下列队,搬来测试用弓弩,弓弩手们分别拉弓弩测验张弓斗力。
  测验完之后,六成弓弩手都能开弓八斗,弩二石四斗,达到中等水平。另有两成成绩优良,当然,也有两成拉不开最差的七斗弓和二石一斗弩。
  杜文浩聊以欣慰的是,这两百来人,八成兵身体基本素质还不错,只要严格训练,还是可以练成好兵的,至于射箭脱靶,攒刺术生疏,配合不好,主要原因显然是缺乏训练。可以理解,军队都整天忙着做生意去了,哪有什么时间进行军事训练。
  杜文浩还想看看综合作战能力,又道:“擂鼓,列队合成训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