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583

  “地下?地下水?泉水?”
  “对了!”高滔滔为自己的精巧构思颇有几分沾沾自喜,“我想过了,若象现在这池塘那样,引护城河的水倒也可以,只是,将来咱们两是要在湖里游泳沐浴的,可护城河的水是引汴河水来的,流经那么多地方,沿途农妇洗衣洗脚洗尿片,淘米洗菜杀鸡宰鹅,小孩游泳在河里拉屎拉尿,淹死的猪牛羊烂在河里,想起来都恶心!”
  杜文浩苦笑:“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没兴致了。”
  “可不是嘛,所以呀,咱们这湖的水源,得是源头的水才好,才从骨子上干净雅致。昨晚我连夜把开封府尹蔡京召来,让他立即调查我们拟扩建占用的这一片地里,到底有多少泉眼。这蔡京办事倒也利索。今天一早便报来了结果,共有大小水井三十六口。都是常年不枯的甜水井!其中有两眼特别大,冒出来的水流成小溪,注入了汴河,这两条小溪还有名字,叫‘瑶碧溪’。名字来源是这泉水甘甜如瑶池甘露,清幽碧绿。工部的人说,如果凿开井眼,水量会更大!”
  “是吗?那总水量有多少?”
  “工部的人计算过了,这三十六口井水,特别是这两口大眼泉水,整个水量用不了一个月便能把整个湖灌满,而且能保证湖泊水的流动。”
  “那太好了,咱们是源头上的水,又干净又惬意,咱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了。”
  高滔滔大眼睛一闪:“你会游吗?”
  “当然会!小时候我经常把衣服顶在头顶,游水到河对面去玩呢。”
  “真的?那你到时候教我游啊,我不会游。”
  “行!咱们可以把这人工湖分浅水区和深水区,这样在浅水区可以游得尽性又安全。”
  “不,”高滔滔摇头道,“这湖要挖深,不设浅水区,我要在水深的地方游,你教我,反正有你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高滔滔生性柔弱,能说出这话来,敢于拿生命冒险,证明她对自己的信任是全身心的,能得到这样的信任,让杜文浩不由心中一暖。
  杜文浩很想跟她亲热一番,只是不得其便,便将身子背对远处的官员和工匠,冲着高滔滔给了个飞吻。
  古人在性和爱的表达方面远不如现代人开放,特别是皇宫里的人,更是举手投足都讲究斯文礼仪。高滔滔何曾见过这样的温情表达,顿时浑身燥热,红霞满腮,柔柔的眼波几乎要滴出水来一般,也学着他的样,把红唇微微撅起,似乎就要上前迎接他的深吻。
  杜文浩见她已然动情,而身后便是工部的官员,可不敢乱来,一旦让人看出端倪,那可不得了,忙轻咳一声,大声道:“太皇太后,这些空着的地方,您准备修什么呢?”
  这一声太皇太后,让高滔滔顿时醒了,自然知道杜文浩的用意,瞧着他吃吃低声笑道:“还没想好,你觉得呢?”
  “我?”杜文浩低声苦笑:“你看我这浑身上下哪有半根雅骨?看病我还行,让我构思建筑布局,那是赶鸭子上架了。”
  高滔滔咯咯笑了:“别客气呀,你比那些只知道掉书袋的书呆子强多了。”
  “多谢夸奖,”杜文浩扫了一眼效果图上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松柏翠竹、奇山异石点缀其间,不禁赞道:“滔滔,您准备大兴土木,将这御花后苑花圃整个改造成个大观园?”
  高滔滔奇道:“大观园?哪朝的园子?”
  杜文浩忙胡诌道:“大观园嘛,就是洋洋大观之意,就是很气派的意思,不是哪个朝代修的园子。”
  “哦,你觉得不好吗?”
  “不不,挺好的,我只是觉得,要修这么大一个园子,那得花多少钱啊。”
  高滔滔瞧着他,眼中满是爱意:“钱你别管,这园子是专门修给咱们两的,与现在的御花后苑是隔开的。你只告诉我,你喜不喜欢?”
  “当然喜欢!”
  “真的?”
  “真的!”
  高滔滔望着他的眼睛,从中看到了真诚,脸上顿时绽开了笑颜,灿若夏花:“昨晚上你走了之后,我睡不着,就到这小山丘上,想看看听雨轩修在什么地方好。我瞧了好一会,也没合适的地方。雨停了,远眺京城,万家灯火,夜色怡人,就是这小山丘太矮了,看得不得劲。我就想,要是能修一座高台,虽不奢望盖过铜雀台,只要能登高远眺,又能听雨静心,那就好,当时只是想另修一座高台……”
  杜文浩道:“这主意好!高台之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的很好,我读书的时候经常去登山,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是笔墨无法形容的!”
  高滔滔听杜文浩赞同她的构思,更是欢喜,续道:“我原本想把那高台就修在这小山丘上,下面就是荷塘,周围种上芭蕉树,这样,又能听荷塘蛙声,雨打芭蕉,还有雨点落在池塘里的声音,那一准惬意,只是,这御花后苑地方太小,下面池塘也太过寒酸,特别不中我意的,是没有一种空旷孤寂的感觉。——听雨就要这种感觉,最好是泛舟湖面,停泊湖心,四周都只有雨声,那才有意境,想到这,我突发奇想,修一个人工湖,很大很大的人工湖,湖心只留一座孤岛,把咱们的听雨轩修在孤岛上……”
  “原来是这样啊,嘿嘿,所以你就连夜把工部尚书叫来商量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你知道人家心急嘛!”高滔滔面泛桃花,略含羞意,浅笑道:“上次咱们商量好了的,等事情忙过了,咱们去一处僻静处好好休养一段时间的,可现在垂帘听政,万事待新,只怕无暇出京闲游,便想若身边有这样一处闹中取静之所,既可以方便处理政务,又能圆了我两携手游戏山水的梦想。所以,才下此决心,不仅修一座听雨轩,更要修一座称心如意的大园林,我两可以忙里偷闲,过那闲云野鹤的清净日子。”
  杜文浩心下真的感动了,高滔滔竟然为了自己,大兴土木,专门修建一座这么大规模的皇家园林,看来,高滔滔已经深深陷入了情网。被爱也会滋生爱恋的,杜文浩觉得这话一点都不假。若不是有人在旁,杜文浩正想搂着她亲亲,告诉她自己心里的感受。
  尽管如此,高滔滔兰心慧质,已经看出了杜文浩眼中真诚的眷爱,心中更是如浇了蜜糖一般,道:“钱的事情你别担心,我昨晚在找工部尚书来之前,先叫来了户部尚书,问国库究竟有多少存银。量体裁衣,再决定修多大的院子。——你猜猜,咱们到底有多少存银?”
  “猜不出来。”杜文浩摇头道:“不过,下午的时候听王珪宰相大人说,一年国库入财六千万缗,其中大部分用于军费开支,应该没什么结余吧?”
  “是,户部尚书说,国库目前收支基本平衡,存银很少,才不到三百万缗(相当于三亿元人民币)。”
  “就是嘛,这么点钱,只怕修不了这园林的。”
  “我当时也很失望,小焦子提醒我说,让我查查皇宫银库,或许那有银子。我立即将皇宫银库总管叫来查问,这一问之下,当真让我又惊又喜,——再猜猜,咱们皇宫银库里有多少钱?”
  古代国库分两部分,一个是整个国家的,也就是国库,另一个是皇宫银库,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当然,皇宫小金库的钱的来源,除了国内外各地的贡品之外,绝大部分是国库结余的钱。将结余的钱留一部分做第二天增资之外,剩余的转到皇宫小金库里。
  杜文浩道:“国库空虚,皇宫银库也不会有太多结余吧?”
  “我原也这么想来着,可总管翻开账本一查,嘻嘻,咱们皇宫银库存银竟然有一亿七千万缗!”
  一亿七千万缗,相当于人民币一千七百亿元!这在宋朝,绝对是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天文数字。
  杜文浩又惊又喜:“不可能吧?怎么会有这么多存银?”
  “我也怀疑啊,让总管领我去了银库,开门一看才知道,才知说的是真的,咱们皇宫银库里的银钱,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了,穿铜钱的绳子都霉烂了,小山堆似的铜钱散落在地上。这还只是银钱的数,还不算各种奇珍异宝的折价呢!”
第416章
改良变法
  杜文浩奇道:“哪来的这么多钱啊?”
  高滔滔道:“是啊,我也这么问总管来着。听他一解释我才明白,先帝任用王安石变法,役钱、青苗钱、坊场钱等等,国库入财剧增,其中青苗法一项,便达五千万缗!十数年来,每年都有结余,且逐年增多,先帝将每年国库的结余大部分都转到皇宫银库里来了,所以累积下来,存银便有这么多了。”
  杜文浩恍然大悟,道:“想不到,王安石变法口碑这么差,但他敛财的本事还真是不小呢。”
  “是啊,仁宗帝和英宗帝的时候我知道很清楚,那是经常入不敷出,国库几乎没有存银,皇宫银库存银也很少,想不到先帝十数年,竟然存银如此之巨,当真令人惊叹。”
  杜文浩陡闻还有这么多钱,心中大喜,问道:“那咱们修这园子,大概要花多少钱?”
  “咱们这院子主要是挖掘人工湖要费些银钱,我要山水风光,不要高楼大厦,所以,花钱不算太多,工部算出了概算,大概要花四千三百万缗。”
  四千三百万缗铜钱,相当于人民币四百三十亿元!几乎占了北宋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大半。
  杜文浩咋舌道:“这么多啊?滔滔,你刚垂帘听政,就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花这么多的钱修这么大的园子,只怕大臣们会有异议。”
  “没关系!钱嘛,就是用来花的,这是咱们皇家银库,不是国库的钱,皇宫银库的钱朝中大臣都不知道具体数字的,这些钱都是额外之资,花了他们也不知道。再说了,这些钱堆放在银库里都十几年了,绳子都腐烂了,放着也是浪费,不如用了,咱们库银存银一亿七千万缗,四成只用了不到一成,花费应该不算大吧,花完了再挣嘛。”
  杜文浩苦笑道:“王安石罢相之后,只怕象他那么有本事敛财的人不好找啊。”
  高滔滔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是,他很会理财,这是朝中上下都公认的,咱们银库这一亿七千万缗的存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不,我还是用他当户部尚书理财吧,只是,他的变法再不能续了。”
  宋朝前期,设三司使掌天下财政收支,后来权力过于膨胀,侵占了朝廷六部衙门的很多职权,甚至还侵犯监察的职权,机构几位臃肿,而且对分权不利,宋神宗元丰改制,撤销了三司使,将侵夺各部门的职权重新归还各部,其中财政权还给了户部。户部掌管全国钱谷、税赋以及户口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加民政部。
  高滔滔对变法的深恶痛绝杜文浩是知道的,这个结果其实也已经想到了,但还是问了句:“你要全面废止变法?”
  “对!”高滔滔背着双手,道:“变法祸国殃民,若是不废,长此以往,必生民变!”
  “若要废止,那只怕王安石不会同意来帮咱们理财的,就算来了,他理财的手段就是变法,也就是与民争利。若全面废止,他恐怕也会跟其他人一人,不会有大的作为。”
  “没有就没有好了……”说了这话,高滔滔又觉得太过蛮横,低头想了想,叹道:“可惜,要是变法能不害及百姓,而又能使国库充盈,那就好了。”
  “有啊!”杜文浩道,“前次我随先帝微服私访,调查变法效果,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措施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推进太快了,没有做到循序渐进,使整个社会没有一个适应变法的阶段,没有让百姓看到变法的好处,也就是缺乏一个标杆一个示范,一下子全面推开,各地情况不一,自然会出现偏差的了。他的变法有的地方可以适用,而有的地方难以适用。加之贯彻执行变法的官吏滥用权力,鱼肉百姓,使变法更是变了味。”
  说到变法,高滔滔本能的有抵触情绪,换做别人,她早打断了,只是,现在是情人说的话,她又想听,不在乎话的本身,而是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她没有打断杜文浩的话,仰着脸微笑瞧着他。
  杜文浩见状,决定趁热打铁,说说变法的事,道:“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措施其实目的很好,利国惠民,兼顾双方利益,只要我们运用得法,还是能实现这个目的的。”
  “是吗?”高滔滔随口说了一句。
  杜文浩听得出她是在敷衍,心里压根不赞同,但话说到这份上了,便还得继续说下去,续道:“比如反对最厉害的青苗法。最初的目的是让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从国家这里借支赊账,度过难关,国家也从中获利。这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只是,让官府衙门直接做生意,这思路绝对错误!官家有公权,而官员们已经习惯用权力推行制度,这样,在实行中就必然会出现滥用公权的事情。导致变法走样。我在成都府路雅州实行变革,将这项本来应该惠民的制度进行了调整,实行股份制改造。效果还不错。”
  高滔滔知道,心上人不会欺骗自己,他说了效果不错,那就一定是效果不错的。皇家小金库里一千七百亿缗的存银给她印象很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她对变法的极度反感。
  以前高滔滔只是知道变法祸害百姓,有些人云亦云打抱不平的意思,对变法带来的巨额收入丝毫不知,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她垂帘听政,就要为整个国家着想了,为国库如何充盈起来而发愁了。
  这次高滔滔准备为自己和杜文浩的小日子而扩建御花后苑,竟然要投资六千万缗(六百亿元人民币),幸亏先帝留下了变法十数年的国库结余供她挥霍,要不然,只能望园兴叹了,这不由得她不重视能使国库充盈的办法起来。
  所以高滔滔饶有兴趣地问道:“你是怎么对青苗法进行调整的?”
  杜文浩便把自己的对青苗法的整改措施说了一遍,末了道:“在我离开之前,改良之后的青苗法没有出现以往青苗法实行的种种弊端,百姓反映良好。我走的时候,移交给了苏轼继续实施,就不知道后面这一年来情况怎么样。”
  高滔滔沉吟道:“苏轼文采不错,体惜百姓,若这法子当真惠民利国,他会好好实施的,要不这样吧,我下旨命他回京,说说那边变法的事情,若真的有效,到可以考虑保留这青苗法,不,应该说是保留你改良过的青苗法。”
  杜文浩大喜:“太好了,这样吧,成都府路距离太远,效果如何不好及时考察,要不,等苏轼来了之后,你听了汇报,如果决定保留我这改良的青苗法的话,咱们在京城周边选一两个府县进行试点,积累经验,观察效果。你觉得怎么样?”
  高滔滔低声浅笑道:“你的提议,我什么时候反对过啊?”
  “嘿嘿,我的滔滔最听话最乖的!”杜文浩柔声道。
  高滔滔欣喜地瞧了他一眼:“但愿你改良之后的青苗法,能真正利国惠民。这样有出有入,咱们动用先帝留下来的存银,心里也踏实一些了。”
  “是啊!王安石别的变法,有一些也很不错的,要不要也斟酌改良,予以保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