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583

第366章
脱阳之辩
  杜文浩摇头道:“温热病战汗之后,如果身凉脉燥,呼吸气促,烦躁不宁,鼻煽膈动,这才是脱阳的征象,现在用药之后热退,身冷脉静,好比酷热之下,骤然大雨,自然炎热顿息,风凉气爽。现在他脉象平稳,是出于沾汗不息,余热续出,不是脱阳。不用紧张。”
  虽说不紧张,可老妇眼见丈夫一直昏睡不醒,到底还是紧张的,问道:“提刑大老爷,那……,那现在该如何是好?”
  杜文浩微笑道:“不必紧张,也不要去看大夫了,抬回去,放在床上,任他安睡,自然会醒,切记不要大呼大叫唤醒他,让他自然醒。然后用人参三钱、大麦冬六钱煎水当茶喝,慢慢可以喝一点清米汤,在他完全清醒能自由活动之前,不要喂他其他任何食物。”
  老妇频频点头,叩头谢过之后,和邻居一起,用门板抬着谢大夫回去了。
  中午,杜文浩培训那十个大夫完了之后,回到住处,李浦上前禀报:“大人,我们四周的人差不多都问到了,没发现什么问题。”
  原来,头天晚上李浦他们护卫找到谢大夫案的两个大夫和王老爷子家,赶去时正好遇到衙门的人要把他们转移走,得知是提刑大人的人之后,衙门的人便张皇离开了。杜文浩审讯完将谢大夫无罪释放之后,另两个大夫和王老爷子一家也走了。杜文浩让李浦仍然派出护卫跟随监视,同时探听为什么静江府地界的田地里差不多都没有什么庄稼。可惜的是,几乎没有探听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杜文浩吩咐继续监视。
  下午,杜文浩接着与城里十位有名的名医继续会诊,同时教授外科手术知识。
  傍晚的时候,衙役跑进来禀报,说上午的那个老妇又用门板抬着谢大夫来了,说谢大夫病危,求杜文浩救命。
  杜文浩吃了一惊,急忙吩咐把人抬进来。
  只见谢大夫躺在门板之上,高热气喘,烦躁不安,不停翻动。那老妇带着一对年轻男女,一把鼻涕一把泪哭着跟在后面。
  杜文浩提腕诊脉,发现脉象洪数,但没有出汗。忙问原因。老妇支支吾吾不肯说。
  杜文浩急了,起身道:“既然如此,你们把人抬走吧。”
  老妇慌了,这才说道:“我回到家,我儿子儿媳正好回来了,听说他爹病得厉害,一直昏睡不醒,我儿子从小跟他爹学医,也开始给人看病了,见他爹这样子,就开了一副药给他爹服。结果就成这样子了。呜呜呜”
  杜文浩望向那男子:“你是谢大夫的儿子?”
  男子道:“是。”
  “中午是你开的药?都开了什么药?”
  谢大夫的儿子回答道,“我爹汗出身冷,脉微欲绝,是脱阳之证。我用了附子、人参,浓煎服之。”
  杜文浩哼声道:“你这样唯恐你爹不死吗?”
  那男子已经知道杜文浩是提刑官,皇上的御医,一听这话,吓得魂飞天外,咕咚跪倒:“大老爷,小的不敢啊,小的怎敢有此不孝之心。”
  “你爹患温热病,自己下方服药之后,辨证用药都没问题,但他得的温热病很猛,战栗出汗,是身体鼓邪外出的正常现象,不是脱证。脱证的汗,淋漓不止,就像沾了油的珠子一样,淌下来的汗水跟油似的,很粘稠。与其他生病时出汗很容易区别。从汗水上就能确定你爹不是脱证,可是,你却用参附回阳固涩,那不是抱薪救火吗,所以才会辨证丛生!唉!学而不精,害人害己啊!”
  谢大夫的儿子伏地哭泣,哀求杜文浩救父亲一命。
  杜文浩道:“自己种因,自己收果,你父亲的病还没到病危的程度,你拟个方我瞧瞧。”
  谢家儿子紧张后悔之下,哪里还能想到什么方子,张皇无措,额头冷汗盈盈。
  杜文浩道:“唉!伤寒、温热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用竹叶石膏汤随证加减嘛!”
  谢家儿子连连点头。
  杜文浩续道:“可以增加苇根、玄参,煎成之后要当茶喝,频频服用,到时候会再次出汗,余热会逐渐消退,而呼吸也会恢复平缓,这时候再进清米汤。——知道这里清米汤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谢大夫的儿子到底跟随父亲从小学医,这一点还是知道的,忙道:“恢复胃气之用吧?”
  “没错。你懂医最好了,后面接着和胃养阴法善后,这样就没事了。”
  得到指点之后,老妇和儿子,在邻居帮助下,抬着谢大夫又回了家,立即按照杜文浩的指点,煎药频服,到了晚上,果然又出了一身汗,热也退了,人也渐渐清醒了。
  又调养几天之后,病情完全康复。这谢大夫一家对杜文浩感激涕零,逢人就说提刑官杜文浩杜大人的好,那老妇更是在家里立了个牌位,天天三炷香,虔诚祷告上苍保佑杜文浩官运亨通、万寿无疆、仙福永享。谢大夫的儿子被杜文浩那几句话点拨之后,发奋苦读医术,一头扎在岐黄之道之中,后来也成为一位活人无数的名医。——此是后话,按下不说。
  谢大夫睁眼醒来,瞧见老伴欣喜的目光,又见儿子和儿媳妇跪在床头,活动了一下手脚:“我……,我这是在哪呢?”
  谢家儿子忙答道:“在家里啊,爹,先前我们送你去找提刑大老爷给您看病去了。大老爷果然医术如神,教了我们辨证用药医方,回来照着给您煎服了,您的病很快就好了!”
  老妇和那儿媳妇都频频点头。
  谢大夫艰难地举起手,遥望窗外作揖:“小人……,叩谢提刑大老爷活命之恩!”
  谢家儿子儿媳忙跟着叩头。
  老妇垂泪道:“是啊,提刑大老爷将你无罪开释,还赠给你马匹蓑衣,现在又替你治病救命,真是咱家的大恩人。老爷,眼下亲家是没活路了,两家人可都靠你一个,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咱家……,咱家可怎么……”
  听了这话,儿媳妇想起娘家的苦难,伏地呜呜哭了起来。
  谢大夫啐了一口:“哭什么,我这还不是没死嘛!”
  儿媳妇赶紧用手捂着嘴,可悲伤之下,一时哪里抑制得住,呜呜哽咽着。
  谢大夫吩咐儿子把自己搀扶起来靠在床头,喘了几声,问道:“昨夜我回来,听你娘说你们回娘家了,家里出了点事,到底怎么回事?”
  儿媳妇呜咽着道:“也……,也没啥……”
  “没啥你还哭?快说啊!”谢大夫怒道。
  儿媳妇吓得一哆嗦:“是,今年……,今年我爹说,不买衙门的稻种了,偷偷跑去衡州买了一些稻种回来,悄悄在山坳那几丘田种,说那里人少去,或许不会出事,结果,地里庄稼是长的挺好,眼看着要收割的时候,还是被发现了,衙门说我爹不遵法令,把我爹关进牢里了。不仅打得死去活来的一身是伤,还要罚银五百两,限期三天缴清,否则就判我爹徒六年,要活活累死在劳役里。”
  谢大夫气得浑身发抖:“这……,这衙门都是朝钱开的吗?天底下还有王法吗?”
  老妇慌得急忙捂住他的嘴:“老爷,小声点!”
  谢大夫的儿子也道:“是啊爹,这天就是他们的天,他们还怎么样就怎么样啊!”
  “胡说!”谢大夫白胡子抖动着,“这天是皇上的天,不是他……”
  刚说到这里,谢大夫的嘴便被老妇堵住了:“我的老爷耶,亲家那边事情还没妥当,你可别再惹事出来了!”
  谢大夫一巴掌拍开了老妇的手,往地上啐了两口,说道:“好了我不说就是,你的手几天没洗了,臭死了!”
  老妇赶紧把手在衣襟经擦了擦。
  谢大夫又问:“那现在事情怎么样了?”
  儿媳妇抽噎着说道:“家里本来就没什么钱,到哪里凑这五百两银子啊,商量来商量去,只好卖地了,反正这地里也种不成庄稼了。”
  谢大夫叹了口气:“唉!这样下去,老百姓还怎么活啊!——地卖的钱够了吧?”
  “不够啊,加上房子,才勉勉强强够。”
  谢大夫愣了一下:“那么多地,连五百两银子都不值吗?”
  谢家儿子苦着脸道:“真要卖,一千两都能卖到,他们家的田差不多都是旱涝保收的好田!”
  “那怎么会这样?”
  “爹,你整天行医,地里的事情你一点都不知道。衙门早就下了通告了,说是不准私人兼并土地,违者重罚。说这是为了让种者有其田。真的有急事,急着用钱的,可以把田典当给衙门,说将来有钱了再赎回去。”
  谢大夫赞道:“这法子挺好啊,那咋不典当给衙门呢?将来有钱了再赎回来嘛。”
  “爹!这些鬼话你也信?”
  “啥意思?”
  “典当给衙门的,典价低得很!最多也就是地价的一半。而且典期只有一年!而且利息比青苗法还贵,要六分利!到期不赎,视为绝卖!”
  “啊?那就是说,一年之后,得翻一倍多才能回赎?”
  “是啊,爹,你想想看,这房子能赎得回来吗?那不是相当于半价卖给了衙门了吗?”
  出典其实是古代一种百姓之间的互助方式,一方将房子典当给另一方,房不计租,钱不计息,约定的期限一般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到期用原价回赎。如果不回赎,房子就归典权人,这叫做绝卖。衙门的这种出典,只是假借这名义而已,已经完全不是出典的规则了。
  谢大夫道:“这不是变相盘剥老百姓吗!”
  老妇吓得又赶紧要去捂谢大夫的嘴。谢大夫早有防备,扭头躲开了。继续问道:“那要是回赎不了,视为绝卖,衙门拿这些土地怎么办?”
  “这个不知道,通告里没说。”
  谢大夫道:“肯定是被他们私分渔利了!”
  老妇这一次没有捂谢大夫的嘴,她瞧着谢大夫,她不知道为什么丈夫给关进大牢这些日子出来,变得如此愤世嫉俗,他不知道,谢大夫被错判蹲大牢,给他内心深处还是留下了很大的创伤,很有些记恨衙门。
  谢大夫问:“那亲家老爷的人赎出来了吗?”
  “还没呢!”儿媳妇又哭哭啼啼道。
  “为什么?不是卖了地凑了钱了吗?”
  “不是的,昨天我们去办出典的时候,才知道办理出典的,各县有各县的代办。衙门不直接办这件事。咱们县的出典代办,是上次您给他女儿治病,反被他诬告的那个王老太爷!”
  谢大夫大吃一惊:“是他?难怪他这么嚣张,我是说嘛,这因为大夫误诊被治罪的,我还真没听说有谁是这样的。偏偏我就被抓进去治罪了,我还以为是我运气倒霉,却原来是他王老太爷与衙门有勾连啊,他气不过,所以找了衙门老爷胡乱判了我的罪!”
  “老爷!你可不能这么说!”
  “是啊!”谢家儿子压低了声音道:“就昨天,我们去找王老爷子办理出典的事情的时候,找到了王老爷子,可他说没空,要我们过些天再来。我们见一些衙门皂隶在帮着收拾东西装车,好像要急着外出似的。”
  “什么?他搬家还有衙门皂隶帮忙?”
  “可不是嘛,不过好像不是在搬家,慌慌张张像是逃难似的。我们就远远站着瞧热闹。结果就看见来了几个军爷,跟衙门的皂隶说了什么,那些皂隶就一个个偷偷溜走了。然后军爷就把王老爷子夫妻带走了。下午的时候,我和娘我们送你去求提刑大老爷救命的时候,看见了那些个护卫,才知道那些军爷是提刑大老爷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