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583

  老汉和那妇人听了这话,拿着那银票感动得抽噎着哭了。让莹子跪下磕头感谢。
  柯尧忙把莹子搀扶起来,说道:“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反正你们还有田地嘛,熬过这天灾就好了。”
  那妇人垂泪道:“熬不过的!那天杀的……”
  “咳咳!”老汉重重地咳了几声,朝那妇人使眼色,妇人赶紧闭嘴。
  柯尧好奇地瞧瞧妇人,又看看那老汉,不明白老汉为什么要阻止妇人,人家不说,自然不好问。
  杜文浩和柯尧在莹子一家千恩万谢中告辞出来,进城回到了同知内宅。
  翌日清晨。
  杜文浩刚起床,英子来禀报说知府廖贵兵来访。杜文浩穿好官袍,来到客厅。廖贵兵忙上前躬身问道:“大人昨夜休息的可好?”
  杜文浩伸了一个懒腰:“廖大人起的可真早,昨夜一场小雨正好睡觉啊。”
  廖贵兵朗声大笑:“我这个年龄已经是睡不着喽,不像杜大人,不但仕途蒸蒸日上,这睡眠也正是好的时候,卑职羡慕着呢。”
  杜文浩道:“不知廖大人这么早过来有什么事情?”
  廖贵兵笑道:“杜大人初来乍到,卑职想着您大概也想游览一些我们漓江山水,所以……”
  杜文浩道:“廖大人客气了,还是先忙会诊培训的事吧。忙完了我们自己去游览好了。”
  廖贵兵赶紧说道:“这可使不得,接待好杜大人就是卑职的头等大事,您来静江那是卑职的荣幸,哪里有您自己去游览的道理,还是让卑职陪着您好了,也免得您走一些冤枉路,卑职也正好给您说一说我们静江的名胜古迹。至于培训会诊的事,卑职已经打听了,城里各药铺医馆并没有急症病人,疑难杂症倒是不少,不过都不着急,至于培训的事,恐怕得花几天时间准备。漓江山美水美,杜大人多住些时日,这些事情慢慢来,等准备好了再办不迟,正好借这空闲游览一下风光。”
  杜文浩见廖贵兵这么热情也不好再推辞,便点头道:“即使如此,那就客随主便了。”
  廖贵兵高兴地说道:“杜大人,卑职已经安排好了,早饭我们就出去吃吧,卑职带着您和几位夫人去尝尝我们这里有名的早点,也都挺不错的。然后我们乘坐竹筏顺江而下,一路游览过去,走到哪里大人若是累了饿了,我们就在哪里停脚吃饭歇息,您看如何?”
  杜文浩道:“甚好,那我们过一会儿就出发。”
  廖贵兵道:“好的,我这就去准备车马,然后在大门口等着您和几位夫人。”
  等廖贵兵一走,隔壁的门就开了,杜文浩听见声响回头一看,只见林青黛她们几个女的走了出来。
  林青黛道:“这知府大人还真热情。”
  柯尧笑道:“是啊,不过他这官当得也真节俭,连早餐都要到外面街边吃。算什么事嘛!”
  怜儿道:“知府很节俭的,昨天晚上我们还见他们家的下人在厨房腌制萝卜呢,我问,你猜下人怎么说的,她说老爷说了,如今收成不好,不能总是大手大脚的吃喝,腌制一些萝卜到了冬天也是可以吃的。”
  雪霏儿撇撇嘴;“堂堂一个知府府邸里到处都挂着准备腌制的萝卜,不觉可笑吗?官当成他这样,也够窝囊的了。”
  庞雨琴道:“不能这么说,为官清廉是好事啊,为百姓好嘛。”
  柯尧道:“我看不见得,昨天我和哥出去的时候,还见到卖儿卖女的呢。”
  雪霏儿奇道:“不会吧?我们昨天进城,怎么一个都看不见?连乞丐都没有。”
  “那有什么稀奇!都叫官府抓起来送进大牢里了!”
  “为什么?”
  林青黛插话道:“那还用问,粉饰太平宣扬政绩呗!这廖知府不简单啊!”
  庞雨琴对廖知府的印象挺不错,摇头道:“不会是他的主意吧?我瞧这人挺不错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装样子谁不会啊!”
  杜文浩对官场上这种事并不奇怪,也不难理解,摆手道:“行了,别乱猜了,那老汉的话也只是一面之词。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没有调查清楚先别乱说。再说了,卖儿卖女,乞丐行乞,京城都是随处可见,有什么稀奇的。就算他为了宣扬政绩,暂时不让卖儿卖女,把乞丐暂时收容,等我们走了再放开。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谁都想表现好一点,给领导一个好印象。”
  林青黛道:“这倒也是。那咱们还是早点办完事早点走吧。别因为咱们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再忙也得把漓江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到了这都不好好游览一番,岂不可惜了。走吧!”
  ……
  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漓江绝对是桂林的灵魂。到底还是桂林的山水美啊,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
  漓江上,廖贵兵安排了四个竹排,除了杜文浩随行的人之外,廖贵兵谁也没有让跟着。
  从静江府出发,早晨的时候还是暮霭沉沉,顺江而下,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
  竹筏上有小的竹椅,筏水的水都是当地的渔民,有着非常丰富经验的老汉,竹筏很稳,像是坐在平坦的土地上一般。
  杜文浩的竹筏上,只有廖贵兵和柯尧两人,本来廖贵兵有心让自己和杜文浩两人一个竹筏,谁想柯尧执意要跟着,廖贵兵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柯尧这个丫头,第一次坐竹筏,好像有些晕,一路上几乎很少睁眼观赏一路的美景,双手紧紧地抓着竹椅,生怕摔下江去似的。
  杜文浩站在船头,廖贵兵则小心地在一旁陪着,两个人一路很少说话,偶尔几句说的也是漓江的美景。
  “两位大老爷,马上要经过一个急流,还是坐下吧。”老汉回头轻声地说道。
  柯尧听罢,顿时睁开一双大眼,惶恐道:“哥,赶紧过来。”
  杜文浩转身见柯尧十分害怕的样子,便笑着过去:“才离开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又要我坐下?”
  柯尧一把拽住杜文浩的衣袖:“你没有听刚才这个老伯说吗,马上要经过一个急流,万一不小心摔下去怎么办?”
  廖贵兵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宽慰道:“小姐不必害怕,不过就是有些颠簸罢了。这几个划竹排的,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划了几十年竹筏的老渔翁了,能在水底抓鱼,一顿饭的时间不冒出来换气都没问题。所以放心好了,绝对没危险。——老渔翁,咱们可说好了,等会真要翻了船,你可得第一个救小姐,然后救杜大人,最后救我!”
  那老翁回头恭敬地微笑答应:“是!”
  杜文浩哈哈大笑,拍了拍柯尧的肩膀:“这下你放心了吧?”
  柯尧有些不好意思,放开杜文浩的手,讪讪笑道:“漓江什么都好,就是这个竹筏有些让人害怕。”
第360章
小姑娘
  柯尧转身看了看身后不远处庞雨琴、林青黛、雪霏儿、怜儿他们四个的竹筏,见她们四个正和自己挥手,全无畏惧的样子,更是脸红了,于是也给她们挥了挥手,突然竹筏在激浪中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柯尧顿时花容失色,啊了一声,整个人都倒在了杜文浩的怀里。
  杜文浩大笑,扶着她坐直了:“我现在才知道水才是你的克星。”
  柯尧撅了撅嘴,不满道:“谁说的,我只是不会游水,换做是谁都有些害怕的,对吧,廖大人?”
  廖贵兵点头:“其实我也是害怕的,呵呵,不过小姐在这里,我哪里还敢说害怕二字,岂不是要小姐笑话在下了。”
  杜文浩道:“廖大人,在静江也已经很多年了吧?”
  廖贵兵:“十年了,吏部觉得卑职治理静江倒还有点成绩,所以每次期满又让卑职续任,所以连着干了三届了,这是第四届了。”
  “大人真是劳苦功高,这静江府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啊。”
  “多谢提刑大人夸奖。”
  柯尧回头再看庞雨琴他们的竹筏,只见她们稳稳地坐在那里谈笑着什么,心想,怎么就自己一个人害怕呢,真是丢人死了。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后,看见了一个码头,码头上停靠着不少的竹筏和小船,码头上还站着一些人正朝着杜文浩他们的竹筏挥手。
  廖贵兵起身看了看,然后对杜文浩说道:“杜大人,是本县张知县来接您来了。他们准备了午餐。”
  杜文浩道:“不必麻烦了吧,随便吃点什么就行。”
  廖贵兵道:“卑职也说不用,但正好是正午用饭的时间,卑职也想既然路过反正都是要吃饭的,不过您放心,卑职已经交代了,今年老百姓的收成不好,不能铺张浪费。”
  杜文浩点头:“一切都听大人的安排。”
  “呵呵,从这往下不要二十公里有一个叫鸳鸯滩的小镇,虽说是个小镇,但是风光更是不错,那里有我们漓江著名的一个景观,叫杨堤烟雨,卑职问了一下乐坪县的张大人,他说这个时候在他这里吃饭,稍晚一些坐着竹筏过去,正好可以看见暮色中的杨堤。”
  杜文浩道:“如此甚好。”
  竹筏平稳地停靠在了码头,杜文浩见柯尧一脸畏惧地站在原地动也不敢动,这时林青黛她们的竹筏也靠了过来,杜文浩朝着林青黛指了指柯尧,林青黛会意,一个飞身落在他们的竹筏上,然后将柯尧的纤腰搂紧,不等柯尧回过神来,林青黛已经夹着她轻身一跃,上了码头。
  廖贵兵赞道:“好身手!”
  这时,乐坪县县令张天宁迎了上来,他是个矮瘦的小老头,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弓着身子笑眯眯的。身后还跟着知县衙门的佐官。
  “杜大人,卑职在此恭候多时了,还真怕您一路往下不肯在此小地停留呢。”张天宁躬身施礼,一双三角眼眯成一条小缝了。
  杜文浩淡然一笑:“廖大人说张大人已经在这里等了很长时间,本官哪里有不来之理?”
  张天宁躬身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杜文浩朝前走了几步,和前来迎接的乐坪县的官员一一打招呼,张天宁则赶紧走到边上去帮着庞雨琴她们提拉东西,因为之前廖贵兵说了,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息,所以她们还是带了一些必需的东西,而李浦等护卫和钱不收还有阎妙手的竹筏还不紧不慢地在朝这边划着。
  乐坪位于漓江东岸,古时一直为水路驿站。这里群峰屏立,沿着西岸如屏似障的削崖绕坞而行,而杨堤风光则在漓江西岸的鸳鸯滩下。
  一行人从码头步行沿着道路两旁的竹林一路悠闲地往前走,路上几乎不见行人,柯尧跑到廖贵兵身边,指着清净的道路,戏谑道:“廖大人,怎么路上不见一个行人,莫非是你让张大人让老百姓都躲在家里,生怕我们看见?”
  廖贵兵摆了摆手,笑道:“小姐是在笑话我们静江府无人啊,哈哈哈,其实我也正觉得奇怪呢,天宁啊,你这个县城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张天宁听见廖贵兵喊自己,快走几步:“现在是正午,好多老百姓应该都回家吃饭了。”
  走出码头,杜文浩见不远处的田地也大都荒废着,田地里也不见一个人在劳作,便道:“怎么,今年静江府的田地都荒着没有耕种呢?”
  张天宁解释道:“开春的时候谁也不曾想会这样,当时廖大人还每个县城都亲自监督下种了的,可谁想这个天气,真到了拔苗的时候,却天天不见下雨,老百姓这么多的田地,光靠着雨季的时候储存在堰塘的那点儿水哪里够用呢,我们也着急啊,这廖大人可是什么招儿都使了,甚至找了法师做法求雨都没有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