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583

  文凤的父亲吏部员外郎文大人一路陪同,陪着庄大夫来到女儿文凤的深闺。
  庄大夫一步三摇进了文凤的闺房。只见一顶不透光的帐帘笼罩下着,把个床第笼罩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看不见里面究竟有没有人。
  庄大夫很是疑惑,回头望了一眼文大人。
  文员外郎道:“床第之上乃是小女,今日后花园回来,忽发疾病,已是人事不知。请大夫尽心诊察。”
  庄大夫点头道:“请撩开帐帘,在下方便诊病。”
  文员外郎板着脸摇摇头:“今小女待字闺中,男女授受不亲,不便为外人探摸,只能隔帐诊病,故请先生见谅。”
  庄大夫一听就傻眼了:“隔帐诊病?——大人,你这话在下不太明白。”
  文员外郎道:“请先生明鉴,为保全小女的声誉清白,不得不这样办——先生您不能看小女容颜,甚至不能碰小女的手,有什么情况,只能询问她的感受,别的,一概不能!”
  庄大夫一听就傻眼了:“不能看?隔着帐帘听?还不能切脉望舌?只能问诊?文大人,您这条件太苛刻了,不管是什么样的神医,如果不能四诊合参,只靠问诊一法,绝无诊察清楚病情的可能!”
  “话虽如此,但是,文大夫,本官身为礼部员外郎,对小女自幼苛严,自喻当身为楷模,所以,小女就算病死,却也不能违背女德!”
  庄大夫简直傻了:“诊病而已,如何能与授受不亲相提并论?再则说了,令嫒从小到大,难道就没有生病过?生了病就没有人替她当面诊察过吗?”
  文员外郎淡淡一笑:“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小女十岁之前,本官允许大夫替小女诊察的,她是她赏年幼,无需严守女德。但是,小女十岁之后,纵然病重,本官也不再允许大夫与小女接触诊察病患!”
  庄大夫肚子里暗骂一句迂腐!可是,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不准他碰病人,也不能看病人,只能问病人,而且要隔着蚊帐问。这不由让庄大夫束手无策,他可从来没有用这样的办法诊察过病患。
  庄大夫在床边坐下,正要询问,就听门外脚步声急促,一群人进了房间,庄大夫回头一看,差不多还都认识。当先一位,正是太医丞钱不收。跟随而入者,都是京城有名的医者。包括他们惠仁堂的肖大夫都被请来了。
  这下子,房间里格外的热闹。
  不过,一听文大人说了条件之后,众医都傻眼了,面面相觑,——的确,不望诊,不切脉望舌,单凭听诊,谁又有这个把握能准确判断病情,治好文大人爱女的病呢?
  便有医者好言劝告文员外郎,例举凡医者必望闻问切,缺一不可断病,希望文员外郎能不拘泥女德,以治病为重。
  文员外淡淡一笑:“诸位,或许小女病重,或许小女无救,但是,身可白死,其礼不允败坏。简单一句话,京城名医几近于此,若能医治小女病疾,本官愿出纹银百两重谢!若女儿之病无救,本官……只能当做没生过这个女儿……”
  此言一出,所有的医者都惊呆了。
  钱不收勉强笑道:“文大人愿出百金救治令嫒,爱女如斯,我等尽皆佩服,只是,医者不能望闻切,仅凭问,只怕无人能治令嫒之病也!”
  文大夫苦涩一笑,却不再回答,背着手扬长而去。
  这家伙,竟然如此拘泥不化!众医者纷纷低声议论,有人提议悄悄掀开帐帘探查,只为救人性命,可是,病榻边上几个侍者腰胯单刀,手按刀柄,虎视眈眈,显然只要有人敢碰床榻帐帘,便一刀剁将下去了。
  惠仁堂汤大夫轻咳一声,道:“既来之则安之,文大人给我等出了这么个难题,咱们只有接招,别无他法了。何不请个代表,尽可能问问病情,看看有无确诊可能。众位以为如何?”
  肖大夫道:“此言正是,京城名医尽聚与此,若不能诊治此病,我等还有何面目自喻名医?”
  众医纷纷点头。
  可是,真要论到谁来问诊,却都缄默不语了。
第175章
一剂而愈
  众医都心存顾忌,这种情况下,一众名医都在堂中,问得不管是否妥当,旁人总有话说,若是问得不周全,不仅落人话柄,而且还会给人将来推脱的口实。所以,众医无人应答。
  片刻,庄大夫轻咳一声,道:“鄙人举荐太医丞钱大人问诊,在座众医,谁能出其右者?”
  虽然有不服气的,但这时候都巴不得人出来扛这烂木头,自然无人反对。众医者纷纷点头。
  钱不收也不推辞,团团作了个揖。在床边坐下,问道:“小姐,贵体何恙?”
  众医暗自赞叹,这句问话虽然简单,却是深谙问诊精髓,医者问诊,最忌讳的就是有意无意引导病人,比如问“你头痛吗?”“你发烧吗?”“你拉肚子吗?”等等,病人往往不假思索回答“头痛,发烧,拉肚子”。故医者最忌讳的就是如此问诊,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答案。
  钱不收这句话尽管只有区区四个字,却是问诊最准确最能体会精髓的话了。病者无从借鉴引导,只能自察到底有何不妥之处,而病者首先回答的,往往就是最不舒服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主诉”。而主诉正是医者最应该把握的病症,往往就是辨证的关键!
  所以,此言一出,所有的大夫都竖起了耳朵。
  文小姐呻吟了两声,孱弱的声音道:“好难受……身上烫得很……”
  发热?!
  所有的大夫都暗自点头。可钱不收再接着问还有什么别的不舒服的时候,帐内小姐却只是难过地呻吟,却不说别的话。还是丫环补充说了一个证象,说小姐身上和脸上都很烫,面色潮红。可除了这一点之外,再没有别的可供参考的东西。
  群医束手无策。
  钱不收只好问旁边的丫鬟:“你们小姐怎么得的病?”
  丫环垂泪回答道:“我们和小姐在后花园荡秋千,玩得高兴,小姐说要是爬山。我们便爬上后花园假山上看风景,回来小姐就成这样了。”
  这下,更多的信息出现了。但是还是不足以辨证。管家过来催促道:“老爷说了,请各位赶紧下方。”
  众医低声议论着。
  还是庄大夫率先道:“此乃实火!当用承气汤、天水散!”
  肖大夫拈着胡须摇头道:“非也,此乃凉风入腑,阳郁于脾,当用散火汤!”
  惠仁堂的汤大夫却也摇头:“不像!莫非是瘟疫?听说阁东府一带前些日子出现疠疫,莫非传到了京城?”
  众医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钱不收瞧了瞧,众医之中并无杜文浩,叫来管家询问。管家回答:“钱大人,杜大夫我等去请了,可是店里伙计说了,杜大夫有急症,正在施展华佗神技剖腹疗伤,要等手术完了才能来。”
  钱不收点点头,前两天他将韦大人的千金韦小姐送到五味堂请杜文浩医治,后来得知韦小姐死活不肯剖腹疗伤,现在听说杜文浩在动手术,估计是已经说服这位韦小姐动手术了,不由心中一宽。
  他们两说着话,文员外郎来了,场中众医本来是低声商议,文员外郎这一来,场中很快便成了互不服气的斗医了,各持己见说了起来,有的性子急的更是开始打赌。毕竟这不仅涉及到一百两白银重金悬赏归属问题,更涉及到斗医的问题,如果这种时候能准确诊察病症,斗败别的医者,转天这消息就会轰动整个京城,这声誉的无形增长可是金钱买不到的。
  这些医者大多是民间大夫,少数几个太医院的太医中以钱不收官职最高,声望也最隆。所以,文员外郎当然要以他的意见为准,问到:“钱大人,你以为小女之病如何?”
  钱不收摇头道:“文大人,仅凭方才的问诊情况,卑职实在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大人已经明确说了不能掀开帐帘诊察,卑职无能,无法为小姐之病辨证。”
  文员外郎大失所望,听这些大夫大声争执,禁不住更是心焦,道:“这可如何是好,钱大人,帮我出出主意啊!”
  钱不收拱手道:“大人,小姐壮热不退,有感染风寒之虑,多数医者均认为小姐乃是实火,所以,可按意见最集中的辨证下方,看看疗效再说。”
  文员外郎已经没了主意,点点头:“好好!就按钱大人的意见办!”
  当下,由力主实火的庄大夫提笔下了方子,煎药送服。
  等了一个来时辰,没有丝毫退热的证象,认为风邪所致阳郁于脾者开始起哄,于是又按照他们的观点下方煎药,又过了一个来时辰,还是丝毫效果都没有。
  接下来又换了几种方案医治,都没有任何效果。所有医者都不说话了。
  文员外郎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一直没有露面的那位擅长华佗神技的杜文浩身上了,连续派人去请,都说还在手术中,无法脱身。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杜文浩终于一脸疲倦来到了文府。
  文员外仿佛看到了救星,亲自迎到门外。杜文浩不及寒暄,一眼看见钱不收,便过来询问诊病情况。
  钱不收也不及询问杜文浩做手术的情况,先简要地叙述了众医给文小姐诊病的经过,特别强调了文员外郎的特别要求。
  杜文浩一听,只能问诊?不能望闻切?这如何看病啊?心中也打了个突,不过,脸上却没表现出来,先听了钱不收介绍众医的观点,又看了众医的处方,沉吟片刻,这才走到床边坐下,轻咳一声,道:“小姐,我是五味堂坐堂大夫杜文浩,特来给小姐诊病。”
  这文小姐似乎听过杜文浩的名气,知道来了真正名医,话语略显兴奋:“哦……,多谢杜大夫。您问吧。”
  “小姐头痛吗?”杜文浩没有平铺直叙询问,似乎已经胸有成竹,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不痛。”
  “肚子痛吗?”
  “不痛。”
  “呕吐拉肚子吗?”
  “不吐也不拉。”
  “扪之炙手吗?”
  “不。”
  杜文浩又想了想,问道:“觉得烦渴出汗吗?”
  “不。”
  杜文浩道:“姑娘傍晚的时候,症状加剧了,对吗?”
  “嗯,正是。”
  “而且还眼黑耳鸣?”
  “是啊。”
  “口干喉咙痛?”
  “没错!”文小姐惊讶万分,道:“先生看得好准!正是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